在學校里,老師們經常反復強調,回家之后要做課堂復習、以及課堂預習的重要性。
但是在缺乏監督和考察的情況下,至少有50%的學生將此話當成了耳旁風,而剩下50%的同學,又至少有一半以上,根本不知道如何進行課前預習工作!
這導致的后果,就是部分學生在上課時跟不上進度,聽不懂、學不好的原因!
而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除了一些真的特別聰明、接受能力極強的“天才”之外,是一定在家也掌握好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方法。家庭學習和在校學習,同樣重要!
這里,來川學習方法介紹一位清華附小語文老師建議的語文預習方法,希望各位家長和學生可以認真采納,做好家中的提前學習!
第一步:熟讀課文
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初年級,認詞識字就是預習階段的重要功課。每個學生對字詞的掌握理解程度不一致,老師上課帶領讀課文,講解的時候,都不可能完全照顧到班級30-40名全體學生。
所以尤其對于基礎不夠扎實的同學,想要在上課時跟上節奏,首先需要把不認識的生字排除!對于不明白大意的字詞,要學會自己查閱字典,養成主動查缺補漏、自主學習的習慣。
熟讀也是背誦的基礎,對于需要背誦的課文,多朗讀而且是大聲的朗讀,能幫助孩子在學習過后,更快地背誦下來。
第二步:文章拆解
進入高年級,語文考察對孩子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要求逐漸加強,而在上課的過程中,這一內容的解析也將逐漸作為講解重點。
所以對于3年級以后的孩子,在預習的時候,要更多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總結。比如:劃分文章結構、尋找敘事線索、概括段落大意,對文中的精彩的好詞好句、修辭手法要進行分析、模仿練習。
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往往無法給予孩子“特別充分”的時間來思考。而經過思考后的學習、理解,和被動接受點撥的理解,學習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
第三步:深入理解
一般來說,預習到了第二步就已經足夠了。但是如果孩子還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水平,并在上課的時候讓老師刮目相看的話,還需要更深層次的預習功課。
拿到一篇文章,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概括主旨大意。孩子預習的時候,就要多嘗試在沒有老師提點的情況下,盡可能用簡短的語言將文章內容描述出來。
一個場景,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某條故事線索,在文中發揮了什么樣作用?一個說明和修辭手法,用起來有怎樣的區別。多帶著這樣的疑問去看閱讀,將對孩子的考試閱讀水平、寫作水平都將大幅度提高!
在這一步,可以考慮給孩子輔以合適的教材解析書目,讓孩子真正養成自問自答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