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廉頗若與白起較量勝算幾何?殺神白起也得服軟
三目觀史2022-03-21 07:14圖片模式
《千字文》形容“戰國四大名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白起“長平之戰”威震六國,王翦輔佐秦始皇滅六國,李牧步騎配合圍殲匈奴,唯有廉頗戰功遭受質疑,理由是攻六國皆趁虛而入,“長平之戰”被王龁所擊敗。
“名將”稱謂廉頗是否擔當得起?本文帶您梳理廉頗履歷,剖析廉頗指揮“長平之戰”的勝率!(創作者多臻貴,為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支持原創請勿搬運!)
圖片模式戰國名將——廉頗
廉頗軍功與趙國軍事的崛起!
公元前284年廉頗率軍參與“五國伐齊”,但燕國名將樂毅謀劃并指揮整場戰役,廉頗揚名是公元前283年攻取齊國陽晉,這年44歲被稱作“大器晚成”或“草根英雄”,但廉頗是嬴姓且有生辰考證,嬴姓不僅是“上古八大姓”之一,秦趙(王室)亦為舜帝功臣伯益后代,廉頗應是待遇低微的趙國遠枝宗室。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約22歲健碩魁梧的廉頗接受戰陣熏陶,此后22年間趙國“滅中山國”、“北擊匈奴”及“收降樓煩”廉頗皆參戰,卻被趙武靈王強勢鋒芒所掩蓋,直到漢文帝劉恒發出感嘆,“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廉頗與抵御匈奴李牧并稱,其功勞更早難度亦更高。
圖片模式戰國后期疆域圖
公元前283年廉頗攻齊“陽晉之戰”,雖威震諸侯以戰功受封趙國上卿,但戰事卻限制廉頗發揮留下遺憾,其一,齊軍困守孤城士氣低落且無外援;其二,趙國占據絕對兵力優勢勝之不武;其三,燕國樂毅攻齊限制廉頗擴大戰果;恃強凌弱卻坐視樂毅侵吞齊國,廉頗憂懼燕國整合后比肩秦國成為趙國東方威脅。
公元前279年“五國伐齊”落幕,戰國格局發生劇變,齊國與燕國兩敗俱傷,楚國被秦國奪取郢都,宋國滅亡韓魏抱團取暖,原本軍事第四的趙國躍升至第二,趙惠文王抓住千載難逢的良機擴張,廉頗率軍奪取齊國麥丘等十余城,奪取魏國安陽等數城并韓國數地,疆域拓展卻將諸侯全部得罪,為“長平之戰”埋下隱患。
圖片模式×將相和
平原君趙勝對廉頗有兩句評價,上半句是“勇騺而愛士,知難而忍恥”,如著名的歷史典故“將相和”,廉頗曾嘲諷并刁難藺相如,得知隱情后果斷負荊謝罪,結交藺相如學習其全局觀,如“闕與之戰”趙奢固然勇猛取勝,但廉頗協防策應亦發揮作用,趙奢仍舉薦廉頗統率趙軍,趙國君主賢明群臣和睦使國力達到鼎盛。
平原君趙勝下半句是“與之野戰則不如,持守足以當之”,是對廉頗軍事能力的概括,簡而言之攻防能力中流而防守能力極強,公元前269年“闕與之戰”為例,邯鄲與幾邑均以防守反擊取得勝利,公元前257年廉頗率殘兵堅守邯鄲,給魏楚援軍贏得時間避免趙國滅亡,廉頗親歷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趙惠文王稱霸中原。
圖片模式胡服騎射
廉頗戰略與趙國君臣的奢靡!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占韓國野王,韓桓惠王被迫割上黨十七城給秦國,但是上黨郡守馮亭攜軍民城邑歸降趙國,趙孝成王命平原君趙勝接收上黨土地,廉頗率軍駐防扎長平戒備并收編軍隊,以至于提到“長平之戰”慘敗,皆埋怨廉頗固守長平3年耗盡軍糧,趙國糧餉短缺趙括遂鋌而走險,但這樣論斷并不準確。
馮亭攜上黨郡歸降趙國,難保不會倒向韓國或秦國,麾下原韓國駐軍約有8萬,韓趙邊境因上黨歸附與秦國接壤,趙國遂將邊軍移至長平地區布防,接收原韓國軍并防范馮亭有異動,上黨府庫充盈加稅收能承擔軍需消耗,趙國廉頗麾下邊軍只增加部分運輸損耗,上黨看似激增趙軍20萬,糧餉負擔實際影響甚微。
圖片模式×廉頗防線
公元前260年秦國穩定荊楚局勢,派遣左庶長王龁攻打上黨郡,農歷四月“長平之戰”拉開戰幕,秦軍因“軍功授爵”被稱作“虎狼之師”,趙國軍隊奮力抵抗仍失“空倉嶺防線”,但廉頗此前便構筑的“丹水壁壘”與“百里城防線”發揮作用,至農歷七月濕熱病疫使秦軍士氣低落,趙孝成王催促廉頗與秦軍決戰廉頗均未予回應。
廉頗在等待最佳時機發起反擊,其一,趙國麥六月中旬成熟較關中早半月,拖至秋寒秦軍未撤兵勢必增加軍需,趙軍養精蓄銳占盡天時與地利優勢,其二,騎兵使得秦軍追殺迅捷撤離無恙,趙軍精銳“趙邊騎”鉗制秦國騎兵,廉頗希望合圍殲滅王龁所率秦軍,遏止秦國對東方的擴張態勢,爭取趙國恢復與擴張的時機。
《春秋左氏傳》載晉景公: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
圖片模式戰國名將——白起
白起亦需遵循“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白起奉行“以攻代守”戰術,秦軍欲攻破“丹水壁壘”與“百里城防線”,勢必因廉頗死守而傷亡慘重,堅壁清野與襲擾戰略加劇秦軍消耗,秦軍出現潰敗或撤離趙軍勢必反擊,然而廉頗謹慎秦軍難以取得決定性勝利,戰事拖延勢必對趙國更有利,但前提是趙孝成王傾力支持廉頗。
趙國邯鄲除往來信使增添緊張氛圍,王宮宴飲歌舞與往來客商如同往昔,滿朝勛貴未拿出府庫資財犒賞將士,或到列國采購糧草與器械長久戰備,反而準備與秦國議和重新劃定疆界,平原君趙勝邯鄲危亡之時,婢妾尚有數百而錢糧堆滿院落,撤換廉頗因消耗軍需影響勛貴揮霍,腐朽的趙國親手葬送“長平之戰”勝利的希望。
《史記·平原君列傳》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縠,馀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民困兵盡,或剡木為矛矢,而君器物鍾磬自若。
圖片模式×平原君與毛遂自薦
綜述:唯有廉頗指揮“長平之戰”,趙國對戰秦國白起才有希望!
廉頗數十年征戰奪取五十余座城池,公元前274年攻占齊國高唐,公元前249年鄗城擊敗燕軍等,證明廉頗“戰國名將”與“武廟名將”實至名歸。
世人將白起稱作“最利之矛”,將廉頗稱作“最強之盾”,但別忘記廉頗暗藏利刃,若廉頗指揮“長平之戰”,依托天時與地利優勢,極有可能擊敗秦國白起。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