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義慶
出版機構(gòu): 中華書局
爆米花指數(shù):五桶
一句話評價:《世說新語》里記載了許多魏晉風流,但這些故事,很多也是無可奈何,不得已為之。
《世說新語》:是魏晉風流,亦是無可奈何
詩欣/文
《世說新語》是中國古代志人筆記的代表作,文筆簡潔明快、含蓄雋永,作者是南朝的劉義慶,全書按內(nèi)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章,記載了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300多年的人物言談軼事,內(nèi)容包羅萬象,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學、思想、習俗等諸多方面。
在我們的印象中,魏晉風流是對《世說新語》中人物的整體概括,我們熟悉的許多魏晉人物故事,如孔融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王徽之的“乘興而來,盡興而歸”等,都有一種別樣的風骨和意趣,他們的率直任誕、清俊通脫,令后來人向往,似乎魏晉皆名士,名士皆風骨,魏晉是一個美好的時代。
其實不然。《世說新語》里確實記載了許多魏晉風流,但這些故事,很多也是無可奈何,不得已為之。
之所以有這樣的誤解,首先是因為《世說新語》收錄的人物大多是上層貴族和名士大家,很少有普通百姓的記載,所以我們可以從《世說新語》里看到上層貴族的瀟灑不羈,如王徽之雪夜訪戴,“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也可以了解到名士的清談,比如竹林七賢“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卻很少了解到普通下層人們的生活。
《世說新語》的瀟灑風流,很多時候是文人不得已為之。魏晉時期戰(zhàn)亂頻仍,政權(quán)更迭,為了避禍,明哲保身,很多人以荒誕不經(jīng)來表現(xiàn)自己在政治上的超脫,比如阮籍終日飲酒不問政事,以“青白眼看人”,劉伶好飲酒,說“死便埋我”;很多人還以清談方式展現(xiàn)他們的外在風度和內(nèi)在氣質(zhì),比如孫盛與殷浩清談終日,無暇飲食,激動時揮舞浮塵羽毛,結(jié)果飯菜中掉滿了羽毛。這是魏晉名士在亂世保全自己的方式,是一種無可奈何。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世說新語》:“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又說魏晉名士不遵禮教,“其實不過是態(tài)度”“他們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禮教,當作寶貝”的。
所謂魏晉名士風流,盡有許多不得處,所以,無論是后來的陶淵明,還是整本的《世說新語》,都是一派的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