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7日夜晚,革命先驅陳獨秀因搶救無效,在家中一間破落的角門上黯然離世,34歲的妻子潘蘭珍放聲痛哭。
在料理完丈夫陳獨秀的喪事之后,潘蘭珍便遵照陳獨秀“今后一切務須自立”的遺囑,悄然地離開了陳家,出門自謀生計。
當時,正值外部局勢混亂之際,受生活所迫,潘蘭珍不得不委身下嫁于一名國民黨下級軍官,只可惜,這名軍官也英年早逝。
抗戰勝利后,潘蘭珍來到了上海,在一所小學內做起了炊事員,與曾經的養女盤鳳仙相依為命,苦命的潘蘭珍一生都充斥著“苦”字……
一、輾轉婚姻、終遇苦女
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的一生十分坎坷,不僅在革命事業上大起大落,三段婚姻中也充滿了波折。
1879年,陳獨秀在安徽懷寧縣出生,17歲時,在院試取得名次后,陳獨秀成了當地的一名秀才,他的大名轟動了整個安慶城。
許多富貴人家爭相派媒人登上陳獨秀的家門,為陳獨秀說親,陳母偏偏選中了安慶統領高登科的長女高大眾。
高大眾年長陳獨秀三歲,有“女大三,抱金磚”之意,高大眾性格溫順賢惠,雖然沒有什么文化,卻十分有教養。
不過,這種由父母包辦的婚姻,注定難以幸福,陳獨秀與高大眾結婚后不久,兩人之間就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
陳獨秀是接受新思想的革命人物,高大眾卻是傳統的賢妻良母,兩人的性格和觀念有著難以填補的鴻溝。
1901年,陳獨秀準備前往日本,因為手中卻沒有路費,便決定向妻子討要手鐲,卻被妻子拒絕了,妻子擔憂地說道:“你已經成家了,在外邊要守規矩,亂闖禍是要被殺頭的!”
見到妻子不理解自己,陳獨秀厲聲呵斥道:“不借就算了,沒有見識的女人!”
陳獨秀前往日本的決心已定,除了追求理想之外,還為了擺脫這落后的婚姻,從此,他與高大眾的婚姻名存實亡。
陳獨秀自日本歸國之后,高大眾已經抑郁而終,其妹妹高曼君進入到了陳獨秀的視野中,高曼君不僅知書達理,還是接受新思想的女青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陳獨秀漸漸地喜歡上了高曼君,而高曼君也對這位“皖城名士”極為仰慕,兩人時常在一起談論時政。只是,兩人的行為卻遭到雙方父母的反對,畢竟在封建世俗觀念下,兩人的行為有違倫理,可兩人絲毫不顧別人的眼光,還立下海誓山盟。
1910年,陳獨秀來到杭州一所小學擔任教員,并公開攜帶高曼君同居,兩人在西子湖畔結為了夫婦。
高曼君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女人,在陳獨秀從事革命事業的過程中,高曼君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15年未曾有過絲毫變心。
不過,長期的勞累也讓高曼君身患多種疾病,1925年時,病床上的高曼君又聽到了陳獨秀在外邊的風流韻事,便向他提出了分手,六年后,高曼君病入膏肓,因醫治無效而去世。
恰在此時,上海被“白色恐怖”所籠罩,52歲的陳獨秀為了迎來雙重打擊,無奈之下,他化名為“李先生”,定居在一戶破樓房內。
在此期間,一位名叫潘蘭珍的年輕女子闖入了陳獨秀的世界中,在孤苦無依的晚年,潘蘭珍給陳獨秀帶來了心靈上的慰藉。
潘蘭珍自幼家境貧寒,13歲便前往上海的煙草公司打工,因為長相姣好,潘蘭珍時常被一些地痞流氓騷擾。
煙草公司的工頭更是垂涎潘蘭珍美貌已久,并威逼潘蘭珍如果不嫁給他,就將她從煙草公司開除,孤立無援的潘蘭珍只得委身下嫁于他。
婚后的潘蘭珍受盡了虐待,潘蘭珍忍無可忍后,終于一刀殺死了這位工頭,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潘蘭珍來到了陳獨秀居住的破樓內。此后,潘蘭珍經??匆姟袄钕壬狈诎高叄牟抛R和學問令潘蘭珍感到敬佩,可是,此時的陳獨秀已經患上神經衰弱癥。
每天夜晚,陳獨秀都要在樓下散步,而潘蘭珍夜晚外出打工回家,都會遇見“李先生”,這種無意的陪伴讓潘蘭珍有了安全感。
隨著時間的發展,潘蘭珍和陳獨秀的來往變得密切起來,陳獨秀時常會教潘蘭珍讀書寫字,潘蘭珍也會為陳獨秀洗衣做飯。
陳獨秀對女性的尊重,愈發讓潘蘭珍產生好感,最終,潘蘭珍不顧父母親戚的反對,與這位比自己大29歲的“李先生”住到了一起。
二、被捕入獄、成為眷屬
結婚后,陳獨秀一直沒有向潘蘭珍吐露自己的真實身份,潘蘭珍十分單純,也從未發現“李先生”的秘密,反而是在陳獨秀失去工作時,獨自支撐起了養家的重任。
一天夜晚,潘蘭珍小心地詢問“李先生”:“聽說咱們這棟樓里住著共產黨,這件事你知道嗎?”
陳獨秀強裝鎮定地說:“不知道!”
潘蘭珍又補充道:“聽人家講,共產黨要是被抓到,可是要殺頭的!”
陳獨秀難以確定自己的身份是否已經暴露,第二天一早,他便借口樓房漏雨,帶著潘蘭珍搬到了岳州路的永興里。
陳獨秀與潘蘭珍的年齡相差近30歲,老夫少妻的婚姻還是會有一些隔閡,具體便體現在撫養孩子的問題上。
1932年時,潘蘭珍與“李先生”商議,想要撫養一個孩子,畢竟人老了之后,能想有一個依靠,然而,卻被“李先生”嚴詞拒絕。
陳獨秀擔心自己的身份暴露,因此不愿收養孩子,潘蘭珍卻認為“李先生”沒有人情味,還哭著說道:“孩子才是我們的未來啊!”
看著痛哭流涕的潘蘭珍,陳獨秀極為感動,于是,同意收養一位逃荒的女孩,陳獨秀為這名女孩起名為“潘鳳仙”。
有了孩子之后,兩人的爭吵變得多了起來,有一次,在孩子的照看問題上,兩人再度爭論起來,一番激烈地爭吵過后,潘蘭珍帶著孩子負氣出走,回到了江蘇南通老家。
就在陳獨秀苦苦尋找妻兒之際,國民黨懸賞3萬大洋捉拿陳獨秀,在叛徒的告密下,陳獨秀被抓進了監獄。
國民黨的各大報紙紛紛刊登陳獨秀被捕的消息,身在江蘇老家的潘蘭珍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與自己生活在一起的“李先生”,就是赫赫有名的共產黨人。
在此之前,潘蘭珍也曾聽說陳獨秀其人其事,只是,由于兩人的關系擺在這里,潘蘭珍的內心更多的還是擔心、自責和悔恨。
經過一番思想斗爭之后,潘蘭珍還是決定將孩子放在娘家,獨自一人返回上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顧好陳獨秀。

剛一回到上海的家中,潘蘭珍就開始將陳獨秀的文稿、字畫和照片保存起來,防止被特務利用。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里,潘蘭珍每天往返于監獄和家中,為獄中的陳獨秀送飯,這令陳獨秀十分感動。
國民黨特務為了讓陳獨秀就范,便開始污蔑陳獨秀道德敗壞,陳獨秀表弟得知潘蘭珍的存在后,也專程來到監獄,勸說陳獨秀要檢點。
面對表弟的勸說,陳獨秀十分平靜地說道:“潘女士現在是我的夫人,是我深深愛戀的女性,是我愛情的歸宿,是我難以離開的伴侶!”
當時,上海各界力量都在積極營救陳獨秀,這讓蔣介石坐立不安,為了繼續監禁陳獨秀,蔣介石不得不將他轉移到南京的監獄中。
潘蘭珍得知這一消息后,當即辭掉了工作,獨自一人前往南京,照顧體弱多病的陳獨秀。
兩人再次相見時,陳獨秀緊緊地將潘蘭珍擁入懷中,一瞬間,感動的眼淚布滿陳獨秀那飽經滄桑的面龐之上。

1933年4月,在國民黨反動勢力的授意下,判處陳獨秀13年的有期徒刑,并剝奪陳獨秀15年的正常公民權利。
陳獨秀自知此生再難出獄,便竭力勸誡潘蘭珍改嫁他人,可是,潘蘭珍鐵了心要等待陳獨秀出獄,依舊堅持每天為他送飯菜、照料他的生活。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共代表來到南京與蔣介石談判,要求釋放所有政治犯,再加上社會各界人士的保釋,蔣介石只能妥協,陳獨秀由此結束了為期5年的牢獄生涯。
1937年9月,出獄后的陳獨秀和潘蘭珍居住在武昌的雙廟街,在一家成人衣店中,陳獨秀高調地向世人宣布,與潘蘭珍結為夫婦。
三、晚年相依、臨終遺言
陳獨秀走出牢獄后,蔣介石多次派說客來拉攏他,均遭到陳獨秀的斥責,陳獨秀表示:“無論如何也不做蔣介石反共的槍手!”
蔣介石的親信朱家驊曾帶著10萬經費和5個國民黨要員名額,來誘勸陳獨秀成立一個擁蔣反共的新政黨。
陳獨秀義憤填膺地說:“蔣介石殺了我們許多同志,我的兩個兒子也死在他的手中,我與他不共戴天!”
陳獨秀的不屈服,讓他的生活開始變得艱難,武漢淪陷后,陳獨秀和潘蘭珍又逃到重慶,并最終來到四川的江津縣。

1939年的春天,毛主席認為陳獨秀曾擔任過中共的總書記,應該將他接到延安來,便派周恩來前往江津縣探望。
周恩來來到陳獨秀家中后,先是與陳獨秀和潘蘭珍簡單地寒暄了一番,隨后,周恩來語重心長地勸說道:“先生,以后的路,您打算怎么走呢?如今國難當頭,將士們都在前方浴血奮戰,相信您也不是閑云野鶴之輩,這次我來江津,除了探望您之外,就是想請你前往延安。”
這些年來,陳獨秀對共產黨內部的發展渾然不知,還不知道“左”的錯誤已經糾正,對于周總理的邀請,陳獨秀還有些茫然。
陳獨秀憤憤地說道:“恩來,我出獄的時候,主動要求前往延安,奈何諸公容不下我,還罵我是拿日本人補助的漢奸,如今怎么又……”
周恩來打斷陳獨秀的話,真誠地解釋道:“先生,過去的舊賬我們不要再提了,這次邀請您去延安,是潤之的意思?!?/p>
即便周恩來反復勸誡,陳獨秀卻絲毫不領情,反而一直不停地搖頭,并黯然說道:“謝謝你和潤之的好意,我已經落伍了,你們要是開會,我就是一個擺設,還不如在江津做點學問的好?!?/p>
周恩來見陳獨秀固執己見,便沒有再繼續勸說,只是拿出100塊銀元,讓陳獨秀維系家用,并表示這是從互助會拿的錢。

然而,陳獨秀堅持要周總理將錢帶走,還義正言辭地說:“互助會是我提議建立的,目的是為了營救被俘的同志,這錢我是不會收的!”
其實,陳獨秀居住的地方十分破舊,不僅家具用品簡陋,房屋也時常漏雨,他本人也只是靠寫文章賺取一些稿費。
好在有一位賢惠的妻子對陳獨秀不離不棄,全心全意照顧他的生活,即使陳獨秀偶爾發脾氣,潘蘭珍也總是能做到悉心侍候,這讓晚年的陳獨秀得到了心靈上的慰藉。
陳獨秀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和腸胃疾病,買不到中藥時,陳獨秀就會服用玉米須水,后來是在一位土郎中的建議下,陳獨秀又將玉米須水換成了蠶豆花水。
1942年5月,陳獨秀食用了發霉的蠶豆花,致使腹痛難耐,潘蘭珍擔憂地在床邊伺候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清晨,一夜未睡的潘蘭珍又急忙找來當地的郎中,勉強幫助陳獨秀止住了腹瀉,可是,陳獨秀的身體狀況卻由此開始變差。
在隨后的一個星期中,陳獨秀連續昏倒在地三次,要不是潘蘭珍在一旁侍候,恐怕早已命喪黃泉。

看著一直照顧自己的潘蘭珍,陳獨秀流淚滿面地說道:“對不起,蘭珍,這些年你與我在一起,除了擔驚受怕,還遭了許多罪。”
潘蘭珍也止不住哭泣地說道:“先生,不要再說下去了,我本是路邊一棵野草,先生不嫌棄我,將我收在身邊,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陳獨秀接著說道:“在我走之前,最放心不下的還是你啊,如果遇到合適之人,你可從速改嫁,但是,有一件事你需要切記,今后的生活,務須要自立,切不可拿我的名聲去換錢!”
幾天之后,陳獨秀的心臟病突然發作,打了強心劑也沒有任何效果,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陳獨秀去世之后,潘蘭珍雖然生活十分艱難,但是,卻始終秉持著丈夫的遺囑,即便生活過得貧苦,也沒有敗壞陳獨秀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