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提到鬼,如果說最驚恐的故事,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畫皮》,那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聊齋,再接下來就是理所當然的想到被人們稱為“聊齋先生”的蒲松齡了。且不說你看過多少鬼故事,單就說“描神畫鬼”的蒲松齡到底是怎么死的,大多數人還真未必知道。
蒲松齡是山東淄川人,字“留仙”(與神有不解之緣吧),號“柳泉居士”,是清代杰出的文學家,也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出生在明清換代的前夜時期,雖然是書香門第,可惜在他少年時就已經“家貧如洗”了。蒲松齡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壯志滿懷地他一直奔走在“讀書應舉”的道路上,艱難跋涉。也許是造化弄人蒲松齡兩次鄉試都“名落孫山”,意氣風發自以為穩操勝券的他倍受打擊。但執著于科舉之心的蒲松齡還是想通過科舉平步青云,再次參加鄉試,最后還是落第的無奈之舉。而此時的蒲松齡以年屆不惑,科場的失意使他極度悲憤,從追求、放棄、到抨擊,他走的始終是一條布滿荊棘的曲折之路。
蒲松齡雖然在科舉的道路上屢遭不順,但在文學創作上卻成為了一個不朽的作家。著有多部文集,最著名的就是《聊齋志異》。他以自己豐富的想象,變化多端的描寫手法,曲折的向人們展示了一個人鬼殊途、亦真亦幻、善惡美丑的世界,被世人稱為中國的《天方夜譚》。
康熙五十四年,76歲蒲松齡在經歷了夫人病逝、兄弟死別、孫輩連續夭折的打擊后,“臨窗危坐”而猝死離世。我想他也許是要繼續與惡鬼搏斗而走,也許是在世間傳揚真善美感動了天上的神而成為了使者化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