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主席當選為國家主席,其實早在中華民國成立初期,就已經有三人發現了毛主席并非池中之物,其中有一位更是將毛主席喻為“中國的列寧”,他們都是誰呢?為何這么早就對毛主席有如此高的評價呢?
楊昌濟不僅是毛主席的老師,也是他的岳父,更是他的知心朋友,1936年,毛主席在接受美國記者采訪的時候曾說過,楊昌濟就是給他印象最深的教員,在主席的青年時代,楊昌濟占據了很重要位置。
楊昌濟與毛主席最早相識是在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當時楊昌濟恰好在這里當老師,當該校與一師合并后,他便到了第一師范繼續授課,而毛主席也因此轉到了這個學校,當時楊昌濟看毛主席是農家出身,成績優異不說,性格也很不錯,于是對他很是欣賞。
當時毛主席在家務農過兩年,還當過半年兵,楊昌濟感覺他的這段經歷十分有趣,加上楊昌濟經常與毛主席、蔡和森、黎錦熙等人一起討論有關哲學和讀書的問題,他覺得,毛主席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優秀人才。
當毛主席等人進行“驅張運動”時,為了維護他們,楊昌濟更是直接辭去教師一職,辭職后,為了方便他們師生聯系,楊昌濟更是直接在家騰了一間房,隨著時間的增加,這群學生們在楊昌濟的影響下成立了新民學會。
不僅如此,毛主席之所以能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其實還是受楊昌濟的指點,因為如果沒有楊昌濟,毛主席就無法認識陳獨秀和李大釗,也無法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沒有楊昌濟,毛主席的青年時期將會是另一個樣子。
其實,在楊昌濟看來,毛主席是一個十分有前途的人,也十分信任毛主席的人品,正是因為覺得毛主席不是池中之物,所以不僅對毛主席竭力培養和幫助,更是將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了他,雖然成為了主席的岳父,這也不影響他與毛主席成為很有話聊的知己。
符定一是湖南一中的創辦者,他不僅是校長,更是毛主席的恩師,當時年輕的毛主席因為時局動蕩,于是決定參軍,然而他卻只當了半年兵,為什么呢?參軍后的這段時間里,他發現人們的封建思想還很嚴重,如果要救國,那么就必須解放思想。
退伍后的毛主席決定繼續完成學業,然而他先后報考了五所學校,可是最后卻發現,這些學校無法滿足毛主席的求知欲,毛主席的一些問題老師都答不上來,有些答上來了也只是照本宣科,于是經過一番慎重思考,毛主席決定報考湖南一中。
當時湖南一中的入學條件還是比較嚴格的,不僅需要引薦,還需要進行考試,為了培養良才,當時學校出了一個比較難的題目作為考試內容,毛主席一看,仿佛覺得這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于是提起筆很絲滑地就將文章給寫了出來。
閱卷老師們看到文章后也很激動,隨即將這份文章給校長看了看,符定一拿到文章后自己批閱了起來,在他看來,毛主席的文筆雖然略顯稚嫩,但是文章將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并且還給出了解決方案,內容新穎不說,見解還很獨到,理所當然的,毛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了。
不過,由于沒有親自監考,所以符定一對此還有些懷疑,于是在開學第一天,他就把毛主席叫來了辦公室,當場又給他出了一道題:以救國為主題寫一篇文章。看到這個題目毛主席也來了興趣,思考一會兒后提筆便寫了篇千字文章。
符定一看了文章大為贊賞,更是直接把自己最喜歡的《資治通鑒》送給了主席,并說道:“國家的未來就靠你們這群青年了。”在之后的相處中,符定一不僅經常指導毛主席,更是屢屢驚嘆其為奇才,知道毛主席比較拮據,每個還會給他5塊大洋。
后來,當毛主席被通緝的時候,符定一用生命為主席作保,揚言他是國家未來的棟梁,能取得極高的成就,經過符定一的一番運作,毛主席不僅沒有被逮捕,還被符定一親自送上了前往廣州的火車。
后來,符定一氣憤國民黨不做事,于是搬到了北京定居,在這里不斷接觸共產黨,悄悄為我黨傳遞情報,后來在解放天津和北平時,他還向毛主席提出了先攻天津然后爭取北平和平解放的建議,事實證明,符定一的建議有多正確,毛主席也用自身經歷證明了符定一當初的評價有多正確。
如果說楊昌濟和符定與毛主席是亦師亦友的存在,那么柳亞子與主席便是亦敵亦友的存在,不過,這個說法也不是特別準確,為什么呢?
柳亞子與毛主席相識于國共合作時期,毛主席是共產黨一方,而柳亞子則是國民黨人士,不過柳亞子只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追隨者,對于老蔣,他也是十分嗤之以鼻的,在老蔣發動“四一二政變”時,他還想組織隊伍暗殺老蔣,不過出于種種原因最終沒能進行。
那他對毛主席有什么樣的評價呢?在毛主席帶領紅軍成功突破老蔣的第四次“圍剿”之后,本就對主席大為贊賞的柳亞子當場為主席作詩一首,高度贊揚了毛主席的革命精神和領導能力。
毛主席帶領紅軍展開武裝起義和土地革命時,柳亞子寫了一首詩歌,其中有一句是“并世支那兩列寧”,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在當時他就已經看出了毛主席身上的不凡之處,于是作詩將他和孫中山先生共同喻為中國的兩位列寧。
列寧不僅是革命的重要領導者,還是國家領導人,而柳亞子將毛主席喻為中國的列寧,不難看出他對毛主席抱有多大期待,而他也是第一位公開預言毛主席將會成為國家領袖的人。
在重慶談判期間,柳亞子見到了毛主席,兩人相談甚歡,毛主席更是將自己創作的《沁園春·雪》抄贈給了柳亞子,1949年,他收到了毛主席的來電,而后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此后便定居北京,臨終前還將自己的數萬冊藏書全部捐給了國家。
其實,不僅僅只有這三人發現的毛主席的不凡之處,只是他們的時間更早,對于了解毛主席的革命戰友來說,他們也十分清楚毛主席有多不凡,所以也都十分堅定地跟隨著毛主席,也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如今的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