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世界各國都在干什么?看到日本時,可別笑出聲,昔日的中國,七雄爭霸,天下分裂。然而,在戰火紛飛的亂世之中,崛起了一位叱咤風云的霸主,那就是我們熟知的秦始皇。他徹底顛覆了過去的歷史格局,用鐵與血將七國統一在一個皇冠之下。此時此刻,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翻開了一頁,那就是封建社會,這一切都是因為秦始皇的統一事業。
我們不得不承認,秦朝的統一事業無疑是一項偉大的壯舉。他們不僅在物理上統一了中國,而且在思想和文字上也做到了統一。在秦朝,全國各地的百姓都在說著同一種語言,用著同一種文字,甚至都在遵循著同一種法規。這樣的統一化,使得整個國家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整體性和一致性。所有的這一切,都得益于秦朝統一度量衡和車同軌的政策。這些政策讓秦朝成為了一個完全集權的封建時代,幾乎沒有人能夠挑戰到皇權的地位。
其實,當我們看到西方國家的歷史時,我們不難發現,當時的英國和法國還在辛勤地進行窗戶稅的收集,而在秦朝,皇帝卻已經可以在柔軟的貂皮榻上,通過一根吸管,直接吸取全國的資源。這一形象化的描述雖然頗具諷刺意味,但卻準確地反映出了秦朝的權力集中和管理高效。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秦朝甚至已經開始使用大數據進行國家管理。當時的秦朝,雖然還在使用竹簡,但他們已經能夠收集并整理全國各地的數據。這使得劉邦在打入關中的時候,他的大臣蕭何能夠輕松得到秦朝全國各地的詳盡數據,從而為他們在后來的戰爭中提供了寶貴的情報支持。
總的來說,秦始皇的偉大之處在于,他不僅統一了中國,更是將華夏從一個地理概念提升為了一個民族大融合的統一國家,統一成為了社會的主流觀念。
在秦始皇的天下一統時期,印度,這個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尚處于恒河流域的原始生活狀態。雖然其歷史中出現過一些影響力較大的王朝,但其實力與規模并無法與中華帝國相提并論,統一的理念更是在其心中未曾萌發。即使秦朝不需要像唐朝一樣派遣如王玄策般的使者,僅憑嶺南的五十萬大軍,便足以將這個地區的所有文明盡數摧毀。
有人可能會提到,此時期的印度有著孔雀王朝,甚至基本完成了對印度的統一。但真正實事求是的看,這是一個以佛教文明為主導的國家,在王朝末年臨近滅亡的邊緣,與秦朝的繁榮昌盛完全不在同一層次。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歐洲,局勢更是混亂不堪。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統一之前不久,亞歷山大發動了東征戰爭,結果卻在榮耀與夢想中離世。當秦始皇完成統一的時刻,馬其頓王國已然風雨飄搖,在羅馬的兩次侵襲下,最終走向衰敗。
那么,能夠打敗馬其頓的羅馬,是否有可能與秦朝并駕齊驅呢?答案無疑是否定的。雖然羅馬和漢朝是全球聞名的兩大帝國,但在秦朝統一的時期,羅馬還只是一枚初出茅廬的小角色,既缺乏統一的力量,也缺乏讓世人艷羨的文明,最多只能被看作是一個激進的地區性力量。
以上的內容和細節都在強調一個事實:秦朝的統一,無論是在規模、實力,還是在文明的發展和統一理念上,都達到了當時世界無法比擬的地步。這種強大的力量和影響力,無論是印度的孔雀王朝,還是歐洲的馬其頓和羅馬,都無法與之相比。
談到非洲的土地,相較之下,其中能夠引人矚目的競爭者幾乎寥寥無幾。無疑,古埃及是其中的翹楚,但又實實在在地受托勒密的駕馭。有些讓人遺憾的是,這個托勒密的王國,實質上只是馬其頓的一個分支,而馬其頓早已命運多舛,屈居二流。當然,埃及的文明還是相對繁榮的,但是內部的矛盾與沖突卻層出不窮。若是碰上秦朝的長城軍團,那么,他們的境況,想必將比匈奴人還要糟糕。
換個視角,說到我們的親近鄰邦——朝鮮和日本,他們則是鮮有亮點。這個地域在當時基本仍處于半文明與半原始的過渡階段,南北地區的隔膜也相當嚴重。
如果要提到后來聲威赫赫,自詡為文明傳播者的日本,在歷史的記載下,到了三國時期的曹操時代,日本依然只是半神話與半文明社會的交融之地。卑彌呼女王,一個人格與神性混淆的人物,是當時的日本社會的縮影,我們尊她為女王。
進一步追溯到秦王朝的時期,據大多數文獻記載,日本在那時依然只是一片穿著獸皮的原始人居住的土地,連基本的文明都尚未建立。有些許野史甚至稱他們的文明起源于那個欺騙了秦始皇兩次的煉丹師徐福,以及他帶領的三千童男童女。
無論我們的視線穿越何等的歲月,回溯到古老的漢朝時期,我們都會痛苦地發現,這個世界的肌理仍是由神話、原始狀態和文明的繁復編織而成。只有羅馬的輝煌能與我們的光輝相互照應。
如史學家們所研究的,當漢朝的人口突破了五千萬大關的時候,羅馬帝國的人口也剛好超過四千萬。羅馬的軍隊無敵于世,戰勝了無數敵人,同樣,漢朝也在亞洲大陸建立了無可比擬的權威。然而,與此同時,其他的地區要么陷入更混亂的境地,如埃及和中東,要么則步入退化的漩渦,如印度,失去了曾經的統一版圖。
羅馬帝國,盡管看起來是一國之主,實則更像是掠奪為生的盜賊團伙。在這個帝國內部,雖然存在著羅馬法和公民權,但實際上,一切都是以強盜和掠奪為首。如果搶不到財物,這個帝國就將面臨瓦解。因此,他們征服的所有領地都成了掠奪的目標,沒有文化的融入,沒有文字的統一,只有一次性的消費。
這樣的命運注定了,當羅馬被蠻族人推翻后,中國雖經歷了五胡亂華的混亂,但最后還是安全地邁入了隋唐盛世。中國的明燈始終在東方照耀,而失去羅馬的世界,在荷蘭人崛起之前,一直處于黯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