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度
據劉淑度撰《我與篆刻》中記,她自幼癡迷篆刻,最初就讀于保定第二女子師范第三附屬小學期間,她有位同學唐麗華,原籍浙江會稽,其祖父原是府衙門里的幕僚,父親是日本留學生,她家里藏很多書籍、古玩和書畫,劉淑度經常去她家玩,對唐家藏字畫的落款和印章很感興趣。
劉淑度祖父帶她去府馬號商場玩,劉即對刻字店篆刻藝人產生興趣,仔細觀察藝人如何治印?;丶液?,她自己弄來泥土曬干,把鉛筆削成刀,在泥塊上刻印。后還改用橡皮刻,她的祖父見孫女如此喜愛篆刻,特意買來石章讓她刻,劉淑度也樂此不疲,幾乎每天都刻。
劉淑度篆刻及齊白石批語
轉益多師
1923年劉淑度進入上海神州女學,在同學高君箴之父高夢旦的鼓勵下,她更加迷戀篆刻,并堅持鉆研金石篆刻。
高夢旦
此時期劉淑度喜愛吳昌碩印風,為了進一步提高技藝,劉淑度四處尋師訪友,后得識董魯安,董先生看了劉淑度的印章后說,“你的刻法很像齊白石,你不要跟我學,你去找齊先生吧?!?。
后經人介紹,劉淑度去請教舊京著名篆刻家壽石工、陳師曾、金梁、張海若、章南溪等。
她登門拜訪壽石工未得接見,金梁以年老推辭,張海若、章南溪接見了她,張海若將他的“穎拓”技藝傳授給劉淑度。
金梁
張海若
章南溪則鼓勵她篆刻要先練書法,章先生認為不會寫是沒法刻印的,劉淑度跟隨章南溪學了兩年的書法和篆刻。此期間章先生從不輕易給劉淑度修改印章,他說:“刀法不能隨便改。你的刀法與我不同,不要學我的,我的刀法亂。一個女子學我的就全亂了。你的刀法近乎齊派,去找齊白石吧?!?,自此劉淑度堅定了拜齊白石為師的決心。
結識賀孔才
賀孔才
此時,齊白石在舊京的名氣很大,想求教他的人不在少數,如無人引薦,貿然登門求教幾乎沒有可能。
后劉淑度經同學劉轉坤的同鄉介紹,得識齊白石門人賀孔才。
此時期賀孔才與齊白石的關系還相對密切,因此劉淑度經常拿印章請教賀先生,賀孔才每次對劉淑度的印章認真批改。
賀孔才為劉淑度刻“冰心”印作批語
賀孔才為劉淑度刻“冰心”印作批語
有一次賀先生說:“我學不到老師的刀法,那種氣勢難學。你的刀法像老師,你可向老師學習?!?,劉淑度接著說“我很想見見齊老師,您是否可以帶我去拜訪齊老師?”,賀先生說,“老師老了,不能再接受新學生了,等以后有機會再說吧!”。
齊白石刻“長壽”印
自此劉淑度跟賀孔才大約學習了一年多。也是通過師從賀孔才,使劉淑度對齊派印風有了初步的了解。
賀孔才篆書
賀孔才刻“涵負樓主所作詩文字”印
拜師齊白石
劉淑度投師心切,后經她四妹劉師蘊的同學介紹,得識齊白石弟子李苦禪。
李苦禪
李苦禪很熱心,他把劉淑度要拜師的意思告訴齊白石,白石老人以“老了,閉門了”加以推辭,后在李苦禪的多次勸說下,齊白石無奈的說:“你先把她的作品拿來我看看?!?,在看過劉淑度的作品后,白石老人同意與她見面。
李苦禪陪劉淑度同見齊白石,劉淑度把自己的刻印經歷向白石老人講述,并說“人家都說我刻的像您,我很仰慕您,日夜想有一天能拜在您的門下!”,齊白石說“篆刻,男孩子都不愿意學,女孩子卻喜歡這個!”
1927年,在李苦禪的見證下,劉淑度正式拜師齊白石。
拜師后,劉淑度經常拿作品請白石老人批閱,齊白石均認真批改。她還請求白石老人為當面她刻一方印,以學習齊白石的刀法,白石老人當即應允。(未完待續)
齊白石
(作者鄒典飛系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京派書法研究會副會長)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
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它在博大精深的中華藝苑里,綿延不斷的散發出獨特的芬芳,吸引著人們進入這方寸世界。
可以說:印章,是一件“讀書人的事兒”。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殘本的印章
趙孟頫《秋興賦》落款印章
書畫家用印始于元代趙孟頫。
印章,一方面與書畫配合形成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表示信用,故書畫家不加蓋印章,會影響其真實性。所以后來鑒定書畫之真偽,印章是最重要的一個元素。
書畫印章
關于印章
01
書家常用印
清趙之謙名章
書家常用印有兩類,一是姓名、字號印,此類印章方正莊重,落完姓名以后使用,根據空間需要可用一個姓名印,也可再加一個字號印,最好用一陰文和一陽文配合。第二類是閑章,主要內容是作者所追求的一種境界表達。可以用在作品起首處,叫引首印或引首章。同時可以根據審美需要在適當位置使用,此類印章形制比較自由,可長可短,可隨行。
02
印章的大小
印的大小取決于落款的大小,一般姓名印略等于款字,決不可大于款字。引首印更不能大,而且最好是陽文印,顯得輕松文雅,容易同作品渾然一體。
吳昌碩印章
03
鈐印的位置
鈐印是一件作品完成的最后一道程序,位置合適了則錦上添花,位置不合適時將破壞通篇的效果。鈐印的位置是否合適決定于落款位置的高低??钭治恢酶邥r可同時鈐姓名印和字號印,款字位置低時,只鈐姓名印即可。
最需要提醒的是鈐姓名印要對準落款一行字的中線,偏離中線就會影響作品感覺。
引首印一般鈐在第一字和第二字之間。引首印與姓名印之間也有聯系,如果落款處只鈐姓名印、字號印兩個,引首處只鈐一個印,古有“印不過三”之說。
吳昌碩且飲墨瀋一升
04
印對黑白空間的調節
一是引首印對正文第一行的疏密有調節作用。如果正文第一、二字之間緊密,可以調整到二、三字之間鈐引首??;如果第一行上下不齊,可以通過第二個引首印予以調節,但第二個引首印最低不能低于第一行的中間位置,稱為腰章。
二是姓名印、字號印調節作用更強。尤其在落款位置不合適時,印章可以起到補充作用,實現錯落留白的目的。
張旭光《行書八講》選頁
如上圖明人莫如忠作品,最后款字高于正文,使作品出現了最忌諱的三角形的空白,通過鈐兩方印章進行了調節,最后形成了錯落的留白,彌補了書寫的不足,完善了整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