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就是唐刀鍛造復雜,價格昂貴,而宋朝更加流行帶木柄的樸刀。水滸傳說過:“盧俊義取出樸刀,裝在桿棒上,三個丫扣牢了,趕著車子,奔梁山泊路上來?!?/p>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五月,利川路轉云使陳貫言:“著褲刀于短槍干、拄杖頭, 安者謂之‘撥刀’;安短木柄者,謂之‘畬刀’。并皆可著褲。川峽山險, 全用此刀開山種田,謂之刀耕火種。
可以樸刀在宋朝非常盛行,首先是樸刀價格便宜,一般邊遠山民都可以配備。其次是樸刀有一個長木柄,真正實戰的時候,樸刀一寸長一寸強,攻防空間大,戰斗威力在大多數時候是超過唐刀的。
另外宋人還喜歡帶著樸刀的同時,再掛一把厚背手刀,刀身短闊,厚背薄刃,用于近身劈砍。樸刀和厚背手刀的組合,徹底淘汰了功能單一,價格昂貴的唐刀。另外,就是宋朝軍隊武器全部都是國家發放。
宋朝還有數量巨大的鄉兵民團,就需要價格便宜,便于大量制造,批量裝備的武器。而且,還要讓人快速上手。相比較,樸刀在訓練角度來說,肯定要比唐刀更加容易上手。
另外,為了對抗北方騎兵,宋朝無論軍隊還是鄉兵更加重視弓弩的裝備和訓練,希望可以在中遠距離對敵人進行殺傷,而不是使用價格昂貴,只能近身使用的唐刀。唐朝府兵是國家分給田地,自備武器,才有可能自備這種昂貴的自衛武器。宋朝是國家分發武器,肯定就會選擇最便宜實用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