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姓是一個來源比較多的姓氏,不過通常以蒲衣子作為得姓始祖,并且,蒲姓族人被認為是上古賢君舜的后裔。蒲衣子就是傳說中舜的老師,上古賢人。現在的蒲姓并不是一個少見的姓氏,但在明朝初年,許多蒲姓族人紛紛改姓,只為了逃過朱元璋的追殺。
為什么朱元璋要針對蒲氏家族呢?其實這跟一個叫蒲壽庚的人有關。宋寧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蒲氏家族遷到了泉州,蒲壽庚的祖輩經商有道,亦官亦商,將海上貿易做得風生水起,那時候的泉州等于現在的一線城市、經濟中心,相當繁榮。
蒲家世世代代深受大宋皇恩,蒲壽庚本人更被朝廷封為泉州市舶司提舉、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制置使。這樣的身份讓他經商更容易了,他甚至壟斷了泉州香料海外貿易長達30年。因此,蒲氏家族在當地是望族,修起了精美的宅院,就像泉州一帶的“土皇帝”。
然而,南宋最終被元朝滅亡。公元1276年,南下的元軍攻下了臨安,在此之前,元軍已經派人來找蒲氏家族,希望他們不要給予南宋皇族幫助,聰明一點,向元軍投誠。蒲壽庚精明的商人頭腦馬上讓他意識到,做選擇的時候來了。
也是這一年的6月,7歲的趙昰在福建福州被立為皇帝,史稱宋端宗。揚州、真州、通州相繼失守,宋端宗的小朝廷大部分時間在海上躲避,但君臣都想找機會復興,宋端宗在抗元名將張世杰等人的保護下逃到了泉州,但蒲壽庚不愿意支持南宋朝廷。
蒲壽庚給忽必烈寫了降書,殺了南宋在海上漂泊的宗室皇族,以及泉州當地支持宋軍的一些士大夫與官兵。此外,蒲壽庚還把自己家掌握的海船獻給了元軍,元軍追殺南宋朝廷頓時順利多了。泉州的許家義兵反抗蒲壽庚,主張保護南宋皇帝,結果被蒲壽庚滅了滿門。
1277年,蒲壽庚就被封為了元朝的鎮國上將軍,他繼續在泉州經營家族生意,而那些被他用來換取家族榮譽的宋代遺民,個個下場凄慘。但蒲氏家族也沒有得意太久,因為元朝統治者后來想要實行部分海禁,這跟蒲家的利益沖突,雙方有了爭端。
元朝皇帝下令討伐蒲家,泉州的百姓對蒲家恨之入骨,開門迎接元軍,這一次,蒲氏家族為自己的賣主行為付出了代價。但事情還沒完,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隨后開始集中掃滅元朝勢力,曾經幫助元朝滅南宋宗室的蒲家,也被放到了朱元璋的清算名單上。
朱元璋本來就是窮苦漢人出身,對元朝壓迫漢人、將漢人視為“賤民”的行為切骨痛恨。蒲壽庚當初出賣宋朝,換來了短期的家族利益,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就下令把已經死去多年的蒲壽庚尸體拖出來“鞭尸三百”,又下令讓蒲氏家族男子充軍,世代為奴,女子沒入娼籍。
朱元璋的圣旨里是這么說的:“世世無得登仕籍貫,世代為奴。”所以,蒲壽庚的后人因為先祖“導元傾宋”而嘗到了惡果,一些子孫后裔紛紛改名換姓四處流亡,不敢公開自己真實的身份。有時候歷史就像一個輪回,蒲氏家族在宋、元、明三朝的地位轉換,來得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