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我們只談《三國演義》,不談史書《三國志》。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集超人智慧與謀略于一身,輔佐劉備、劉禪,建立蜀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諸葛亮為何深受大家追捧呢?還是因為諸葛亮身上的眾多事跡,被人們廣為流傳,好多俗語、成語、典故都與諸葛亮有關,全面提升了諸葛亮的形象,使其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中智者和忠臣的代表人物。
現在我們依照時間線,來看一下諸葛亮的事跡,了解這位千古傳頌的人物和其光輝的一生:NO.1 三顧茅廬 《隆中對》
三分天下之計
《隆中對》就是劉備三顧茅廬,前去拜訪諸葛亮,請諸葛亮出山為他出謀劃策。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劉備,并分析了天下形勢,獻出三分天下的戰略決策。通過隆中對策,羅貫中給后人塑造了諸葛亮這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審時度勢,觀察分析形勢,善于透過現狀,掌握全局,并能高瞻遠矚,推知未來。這也就是現在“三顧茅廬”這句成語的由來了。NO.2 火燒博望坡
火燒博望坡
在《三國演義》中,博望坡之戰一向被視為諸葛亮登場后的第一戰,也是俗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后答應出仕。
當時曹操已平定河北,決心南征,乃派遣夏侯惇為主將,于禁、李典等為副將,領軍十萬直逼南陽新野而來。當時諸葛亮雖有退敵之策,然而關羽、張飛卻輕視諸葛亮,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劉備令劍威服二人,使其各領一千兵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領軍通過,就以伏兵與火攻擊之。另外派遣趙云領老弱殘兵,擔任先鋒與夏侯惇交戰,并詐敗撤退,引誘夏侯惇進入山林窄路之中;又遣關平、周倉、劉封等人潛入曹軍后方,焚燒物資,制造曹軍恐慌。交戰后,一切如諸葛亮所安排般發生。在夏侯惇與于禁領軍追擊時,位于后方的李典緊急通報前方的夏侯惇,需防敵軍火攻,然而為時已晚,曹軍受制于道路狹窄,又處于樹木交雜之處,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死傷十分慘重,夏侯惇等將領敗逃回許都。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場戰役獲得了成功,此后關羽、張飛等人對諸葛亮也愈加敬重。NO.3 火燒新野
火燒新野
諸葛亮第一把火燒博望坡,夏侯惇大敗,曹操便親自領兵伐新野。劉備放棄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軍。曹操的部將曹仁領的兵到新野,見城門洞開,城中無人,便引軍進城中駐扎。夜來時分,就被火燒了。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兩把火。曹仁引眾將突煙冒火,尋路奔走,聞說東門無火,急急奔出東門。軍士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曹仁等方才脫身,背后一聲喊起,趙云引軍趕來混戰,敗軍各逃性命,誰肯回身廝殺。正奔走間,糜芳引一軍至,又沖殺一陣。曹仁大敗,奪路而走。NO.4 舌戰群儒
諸葛亮舌戰群儒
諸葛亮作為劉備使臣,前往東吳聯盟孫權以對抗曹操。期間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后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綜觀舌戰群儒的整個過程,諸葛亮在東吳諸儒的詰問中從容做對,侃侃而談,縱橫捭闔,游刃有余,終使“張昭并無一言回答”,“虞翻不能對”, “步騭默然無語”,“薛綜滿面羞慚,不能對答”,“陸績語塞”,“嚴畯低頭喪氣不能對”,“程德樞不能對”,以至眾人“盡皆失色”。真可謂三寸之舌能抵百萬之兵。
總之,諸葛亮舌戰群儒風頭出盡,其嫻熟的論辯技巧令人折服,堪稱經典,值得當今習此道者深味。NO.5 火燒赤壁
火燒赤壁
曹操為了統一天下,攻打東吳。諸葛亮說服東吳聯合抵抗曹操。赤壁之戰中,周瑜與諸葛亮在攻擊曹操的計策上不謀而合--火攻。隨后黃蓋苦肉計、龐統詐降巧實“連環計“,促使火燒赤壁的前提條件,周瑜向孔明借東南風三日,由黃蓋火燒成功。這就是赤壁之戰的主要情節。整個赤壁之戰,是諸葛亮、周瑜、龐統共同出謀劃策,曹操的積極“配合”,由黃蓋完成。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三把火。NO.6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在赤壁之戰中,周瑜刁難諸葛亮,故意提出借箭(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于借到十萬余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后人的贊美,因而衍生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NO.7 借東風
諸葛亮借東風
周瑜為沒有東南風而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給周瑜開了個“藥方”,上面寫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后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后,果然刮起了東南風。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殺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早有預防,事先回夏口去了。NO.8 錦囊妙計
孫尚香
荊州被劉備所占,東吳大都督周瑜便一心想奪回荊州。他聽說劉備的妻子剛剛去世,就設計要將孫權的妹妹許配給劉備,讓劉備到東吳入贅,到時將他幽囚獄中,并用他換取荊州。諸葛亮早知其計,便授予跟劉備前往招親的趙云三個錦囊妙計:
第一個錦囊:見喬國老,并把劉備娶親的事情搞得東吳人盡皆知;
第二個錦囊:用謊言(曹操打荊州)騙泡在溫柔鄉里的劉備回去;
第三個錦囊:讓孫夫人擺平東吳的追兵,她是孫權妹妹,東吳將領懼她三分。
這也是二氣周瑜的部分內容。錦囊妙計借孫權之母、周瑜之丈人以助劉備,終于弄假成真,使劉備得續佳偶。周瑜虛以美人賺之不得,便實以美人賺之。NO.9 三氣周瑜
周瑜
一氣周瑜
赤壁之戰后,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備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后又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氣得周瑜金瘡迸裂,摔下馬來。
二氣周瑜
劉備的夫人死后,孫權按照周瑜的計策假裝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許配給劉備,想把劉備騙到東吳,再將其殺害。誰知吳國太(孫權的母親)看中了劉備,不僅不許孫權殺他,還真要把孫尚香許配給他。周瑜便想讓劉備長期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隔開,并且用聲色迷惑劉備,使之喪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敗了。諸葛亮又使計讓劉備安然的回到了荊州,并且讓周瑜中了埋伏,還讓士兵譏諷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讓周瑜氣得金瘡再次迸裂。這也就是現在“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俗語的由來了。
三氣周瑜
劉備向東吳借取荊襄九郡,圖謀發展壯大自己,然而東吳怕養虎為患,等劉備強大后勢必對自己構成威脅,三番五次要求其歸還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還荊州為由,但遲遲不攻取,此舉令周瑜氣急敗壞,遂想出了過道荊州幫助劉備攻取西川,因為欲攻取西川必須途經荊襄,可是周瑜實則是為了攻取荊州,此計卻被諸葛亮識破,使得周瑜被圍,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聲中死去。NO.10 計捉張任
計捉張任
劉備攻打益州劉璋時期,諸葛亮見張任勇猛,決定先捉張任,后取雒城。次日,諸葛亮引軍過金雁橋,以言語誘激張任過橋,趙云拆橋斷張任退路,逼張任進入諸葛亮設下的埋伏圈。張任帶軍走到蘆葦叢,遭到魏延、黃忠襲擊(諸葛亮命魏延引一千槍手伏于左,單戳馬上將,黃忠引一千刀手伏于右,單砍坐下馬。)人慌馬翻,逼往山路撞上張飛的伏兵,結果張任被張飛活捉。NO.11 智取漢中
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諸葛亮針對曹操多疑特點,采用疑兵之計。當曹操率軍剛到漢水,諸葛亮即命趙云領兵五百,伏于曹營附近,乘夜擂鼓吹角,使曹兵驚慌。操疑劫寨,出營卻不見一人,剛要回營休息,號炮又響,使曹兵徹夜不安。一連三夜,曹操心怯,拔寨后退三十里。
諸葛亮又請劉備率軍親渡漢水,背水結營,故意敗退,曹操疑而不追,蜀軍趁勢掩殺,曹軍大敗,曹操退至陽平關。諸葛亮再派張飛、魏延分兵兩路去截曹兵糧道;命黃忠、趙云各領一軍放火燒山。曹操驚懼,棄關而走,退兵斜谷。曹操重整兵馬后想要報仇雪恥,沒想到被馬超襲擊,后又被魏延射傷,于是,曹操退兵回許都,漢中為劉備占據。NO.12 巧布八陣圖
八陣圖
劉備兵敗,陸遜追至夔關,遇此陣,土人言:“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于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云,從內而起。”陸遜入陣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黃承彥放出。
八陣圖:反復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NO.13 安居平五路
劉備新亡,稱帝不久的曹丕,采用司馬懿之計,起五路大軍,大舉伐蜀。這五路兵是:一、遼西羌兵十萬,先從旱路取西平關;二、南蠻王孟獲起兵10萬,攻打益州、永昌等郡;三、孫權起兵10萬,攻兩川峽口,徑取涪城;四、降將孟達起上庸兵10萬,西攻漢中;五、曹軍以大將軍曹真率兵10萬,攻打陽平關。
劉禪和諸葛亮
50萬兵馬五路來犯,蜀國聞此消息,上下惶惶不安。但孔明以“染 病”為由連日不出,劉禪親自登門求教,卻見諸葛亮正在池邊悠閑地觀魚。原來諸葛亮這幾日正閉門考慮退兵之策,已在運籌帷幄、暗里調動兵馬,以不同方法去震懾各路兵馬。一場氣勢洶洶的五路兵馬來犯,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軍師諸葛亮兵不血刃地消解于無形之中了。
第一路:西番國王軻比能,引兵犯西平關。令神威天將軍馬超緊守西平關,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換,以兵拒之。
第二路:南蠻孟獲,兵犯四郡。遣魏延領一軍左出右入,右出左入,為疑兵之計:蠻兵惟憑勇力,其心多疑,若見疑兵,必不敢進。
第三路:孟達引兵出漢中。達與李嚴曾結生死之交,亮已作一書、只做李嚴親筆,令人送與孟達,達必然推病不出,以慢軍心。
第四路:曹真引兵犯陽平關。此地 險峻,可以保守,調趙云引一軍守把關隘,并不出戰,曹 真若見我軍不出,不久自退矣。
第五路:吳這一路兵,未必便動。如見四路兵勝,川中危急,必來相攻;若四路不濟,安肯動乎?現只須用一舌辯之士,徑往東吳,以利害說之,便可令東吳退出。NO.14 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又稱南中平定戰,是建興三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對南中發動平定南中的戰爭。當時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變,南中豪強孟獲亦有參與,最后諸葛亮親率大軍南下,平定南中。諸葛亮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
蜀軍歸還后,因諸葛亮一反兩漢以來委官統治、遣兵屯守的慣例,采取“不留兵,不運糧”,重用地方勢力,保障他們的利益的政策,任用馬忠、呂凱等人采取懷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當地少數族的上層分子,此后南中再沒有發生過大規模叛亂。NO.15 罵王朗
諸葛亮罵王朗
“諸葛亮罵死王朗”網絡上火了,“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這個梗也火起來了,網絡上有不少段子,朋友們可以自己搜索下。
蜀漢諸葛武侯伐魏,取天水、安定、南郡三城。魏主曹睿大驚,命曹真為大都督,郭淮為副都督,王朗為軍師,起兵二十萬,以御蜀兵。
魏、蜀會兵于祁山。陣前,魏司徒王朗本屬漢朝元老,現官魏之司徒,年已七十有六。自詡口才便給,欲以一席話勸降諸葛亮,不料反遭諸葛亮一陣痛罵,將王朗歷史,披露于軍前,盡情丑詆,王朗竟然理屈詞窮,氣塞胸膛,撞死于馬下。NO.16 揮淚斬馬謖
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北伐時,派馬謖駐守街亭,曾多次與蜀軍交鋒的曹魏名將張郃領兵進軍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隊圍困于山上,然后縱火燒山。蜀軍饑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結果,張郃命令乘勢進攻,蜀軍大敗。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因為馬謖的驕傲自大導致街亭被破,街亭對于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揮淚斬馬謖,用馬謖的人頭來換取民心。NO.17 空城計
空城計
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
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后,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于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彈起琴來。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里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NO.18 計收姜維
姜維、諸葛亮
蜀相諸葛亮北伐,用詐城之計攻奪北魏的天水關,被天水關太守馬遵手下一個職位低微的牙將姜維識破。諸葛亮得知姜維才高智廣卻不得志,決心收服,于是設反間計離間姜維和馬遵,對姜維耐心說服,終使姜維心悅誠服地歸降西蜀。諸葛亮臨終前,還傳了《兵法二十四篇》和造用“連弩”之法等畢生所學傳授給了姜維,使姜維成為了諸葛亮最有力的繼承人。NO.19出隴上諸葛妝神
諸葛亮
諸葛亮兵至祁山,軍中無糧,打算用隴西小麥充作軍糧。司馬懿也率大軍往隴西來,諸葛亮見魏軍已有防備,便與姜維、關興、魏延裝神弄鬼,分三路伏兵,迷惑魏軍,魏軍軍心大亂。司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有多少蜀兵,十分驚懼,急急引兵奔入上邽,三日不敢出戰。諸葛亮乘機令三萬精兵,割盡了隴上的小麥,并且送至鹵城打曬。NO.20 遺計斬魏延
諸葛亮死前,料定自己死后,魏延必反,于是和馬岱,楊儀設計要除掉魏延,并給了楊儀一個錦囊。
諸葛亮死后,魏延果真謀反,在魏延對陣楊儀的時候,楊儀開啟錦囊,上書引誘魏延連說三聲“誰敢殺我”。于是楊儀對魏延說,你要是敢說三聲“誰敢殺我”,我就立刻投降。
于是魏延大喊了三聲“誰敢殺我”,在喊到第三句的時候,魏延的自信心膨脹到了極點,沒有防備,這時諸葛亮預先安排好的魏延副將馬岱忽然現身,大喊一聲“我敢殺你!”一刀將魏延斬落馬下。
參考資料:羅貫中《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