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人,有些有關中國文化的基礎知識是必須要知道的。例如中國有哪些朝代?四大名著是哪些?傳世十大名畫是哪些?等等。
其實這些你都不用刻意去記,很多知識點都是你在日常中能接觸到的,比方《洛神賦圖》,中學課本里面就有,它就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除此之外,《富春山居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里江山圖》等,都是大家經常可以見到的傳世名畫。
今天要介紹的《漢宮春曉圖》“出場頻率”相對比較少,可能還有些人不知道,所以今天一笑就帶您去見識見識它(見下面的系列圖)。
《漢宮春曉圖》是中國工筆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絹本,縱37.2cm,橫2038.5cm,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其實漢宮春曉并非仇英獨創,它是中國人物畫的傳統題材,臺北故宮博物院介紹此題材時是這樣說的:“漢宮春曉,乃描寫宮中嬪妃生活,借皇家園庭殿宇之盛,以騁其華縟藻麗之華筆耳。歷代所傳畫本甚多,有畫毛延壽為嬪妃寫照者,亦有不畫此景者,可知原無一定故事。”
早在南宋,畫家趙伯駒就畫了幅《漢宮春曉圖卷》,以宮殿樓臺山水為主,現藏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仇英創造性地把宮殿和人物作并重表現,借皇家園林殿宇之盛,以極其華麗的筆墨表現出宮中嬪妃的日常生活,極勾描渲敷之能事,從而創造出一幅工筆重彩的曠世杰作。
全畫使用南宋院體繪畫技法,構景繁復,用筆清勁,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
在這樣的場景中,宮中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等,共計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顯示了畫家精湛的人像功力,堪稱明代工筆人物畫的典范,在明清以后人物繪畫中無出其右。
在設色上,仇英展示了他刻苦研修的成果:青綠山水勾勒工整精艷,宮殿以朱紅暖色調為主,紅與青綠之間,黃色的底色起到了中和、間隔的作用,使得畫面賦色妍雅鮮麗,營造出一種富貴堂皇、朝氣蓬勃的氛圍。
仇英在這幅畫上埋了很多梗。
你看這里,畫師為妃子畫像,實際上是描繪了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的故事。這故事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昭君出塞背后的慘案,漢代繪畫因此斷層 》中有詳述,我在此就不再重復了。
再看看這里,這幾位在熨燙布料的宮中女工,其動作造型是來自唐代畫家張萱的《搗練圖》。
《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宮樂圖》并稱《唐宮仕女圖》,也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按現在的話說,仇英這是在向前輩致敬啊!
不僅仇英向前輩致敬,后世的大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里也描寫過仇英這幅畫中的情形。
不信,你看這幾位宮女在干嗎?
這不就是《紅樓夢》第六十二回香菱和丫頭們“斗草”的情形么?
斗草作為古代的一種游戲,南北朝時稱“踏百草”,唐代稱“斗草”或“斗百草”。通常是雙方互對花草名,或比拼品種數量,又或是將各自采摘的草交叉為十字并各自拉扯,以不斷的一方取勝。
再看這里,像不像“寶釵撲蝶”?
這個場景,像不像“平兒梳妝”?
需要注意的是,所謂“漢宮”并非漢代的宮廷,而是漢人的宮廷,也可以說是對宮室的泛指。這里面人物的服飾是典型的唐風,家具則有明代特色,是畫家將古人法度和明代風格融合而成的個人風格的創作。
到了乾隆畫院時,仇英的這幅畫成了仿制的范本,它的仿本后來也陸續有了“仿本的仿本”。
《石渠寶笈》記載:清宮藏有五卷《漢宮春曉圖》,其中有兩卷都歸于明代畫家仇英名下。一笑給大家看的,就是被確認為仇英真跡的這幅“正品”。
這幅《漢宮春曉圖》不僅在藝術上達到了工筆重彩人物的頂峰,在考古上也有很大的價值,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明代的宮殿園林建筑、化妝服飾、家居器物以及貴族生活、娛樂、習俗等多方面的內容。
這么一幅杰作,卻長期得不到當今主流畫界的宣揚,這不能不說是一樁咄咄怪事。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鐘,收獲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注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