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出自程鐘齡《醫(yī)學心悟》。程氏謂該方“ 系予苦心揣摩而得”,方中荊芥辛香解表,桔梗苦辛開肺,百部、紫菀潤肺止咳,陳皮、白前化痰降氣,甘草和中甘緩寧嗽。本方兼具宣散肅降之能,共奏理肺祛痰之效。原為研末作散,開水調(diào)服。現(xiàn)多改為湯劑,如使用得法,療效顯著。
文/熊繼柏
黃某,女,30歲,長沙市人。門診病例。
初診(2007年6月29日):
訴咳嗽,一月不愈,遇怒則咳甚,經(jīng)抗生素注射、口服等均未效。診時見:咳嗽,咽癢,舌紫紅,舌苔薄黃膩,脈滑。
辨證:肝火犯肺,兼痰熱咳嗽。
治法:清肝瀉火,化痰止咳。
主方:止嗽散合黛蛤散。
處方:杏仁10g,桔梗10g,炙紫菀10g,百部10g,白前10g,陳皮10g,薄荷6g,矮地茶10g,甘草6g,桑白皮15g,川貝10g,青黛粉(另包)10g,海蛤粉10g。10劑,水煎服。
二診(2007年7月10日):
訴咳嗽顯減,舌淡紫,苔薄黃,脈細滑。擬原方再進10劑。
三診(2007年7月20日):
訴咳嗽已愈90%,遇怒時咳嗽已不明顯,舌紅,苔薄黃,脈滑。上方再進10劑,善后收功。
按:本案咳嗽遇怒則甚,按五行理論稱為“木火刑金”證。郁怒傷肝,氣郁化火,上犯于肺,肺失清肅則導致咳嗽,故以止嗽散合黛蛤散,一清肺化痰,二清肝火,咳嗽自平。(張爭艷整理)
李某,男,30歲,長沙市人工人。門診病例。
初診(2005年3月23日):
患者訴素體虛,易感冒。近因天氣變化感受風寒,現(xiàn)癥明顯咳嗽,有痰色黃,伴咽痛,胸痛甚,咳時加重,身體困倦乏力,舌淡,苔薄黃,脈滑。病已半月,自服感康、止咳糖漿未獲顯著效果。
辨證:風熱犯肺夾痰濁咳嗽。
治法:解表肅肺,豁痰止咳。
主方:瓜貝止嗽散。
處方:炒瓜殼10g,桃仁6g,川貝15g,桑白皮10g,僵蠶10g,蟬衣10g,杏仁10g,桔梗10g,炙紫菀10g,百部10g,荊芥10g,薄荷10g,甘草6g,矮地茶15g。10劑,水煎服。
二診(2005年4月3日):
訴服藥10劑后,咳嗽顯減,胸痛頓除,自汗,舌淡,苔薄白,脈細滑。此時風熱之邪漸去,當固表益氣,兼清余咳。予玉屏風散合止嗽散治之。
處方:黃芪20g,炒白術(shù)10g,防風6g,炒瓜殼6g,川貝15g,杏仁10g,桔梗10g,炙紫菀15g,百部10g,白前10g,陳皮10g,法夏10g,甘草6g,矮地茶10g。7劑,水煎服。
按:肺為華蓋,職司清肅。外邪犯肺,自氣逆而為咳,又因其人痰多而胸痛。故治以宣肺化痰而取效。待咳嗽顯減,外邪漸去,予玉屏風散合止嗽散,一以固本,一以肅肺,標本同治之法也。(周興整理)
盧某,男,55歲,長沙市人。門診病例。
初診(2004年11月17日):
訴半月前患感冒,現(xiàn)咳嗽氣喘,半月不愈。咳痰較多,口渴、咽癢,時見鼻塞。診見舌苔薄黃,脈滑數(shù)。
辨證:痰熱郁肺。
治法:宣泄肺熱,平喘止咳。
主方:麻石止嗽散。
處方:炙麻黃5g,杏仁10g,生石膏18g(另包先煎),桑白皮20g,葶藶子10g,炙紫菀15g,百部10g,白前10g,陳皮10g,荊芥10g,川貝10g,桔梗10g,甘草6g。7劑,水煎服。
二診(2004年11月26日):
訴咳喘顯減。舌苔薄黃膩,脈滑。再擬麻石止嗽飲加減。
處方:炙麻黃5g,生石膏20g(另包先煎),杏仁10g,川貝10g,桑白皮30g,葶藶子10g,炙紫菀15g,百部10g,白前10g,陳皮10g,桔梗10g,法夏8g,甘草6g。10劑,水煎服。病遂愈。
按:咳喘并作,起于外感,舌苔薄黃,脈滑數(shù),顯為風熱壅肺。仲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功擅宣泄肺熱而平喘咳;合止嗽散,《醫(yī)學心悟》所謂:“客邪易散,肺氣安寧”也。(龍玲整理)
大家中醫(yī)是一款專為中醫(yī)師和中醫(yī)從業(yè)者打造的實用工具。支持問診,在線開方購藥,醫(yī)案整理,管理病患,樹醫(yī)生個人品牌,是您移動的中醫(yī)診所;匯集數(shù)百本經(jīng)典醫(yī)書及各家注解,整理數(shù)萬例歷代名家醫(yī)案及注解,讓使用者方便、系統(tǒng)地學習中醫(yī);
大家中醫(yī)——您自由執(zhí)業(yè)的好幫手!
各大應(yīng)用市場搜索“大家中醫(yī)”即可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