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診斷
☆下診斷、列依據——給出可能的診斷。
☆下診斷時列依據可視情況不引述原話。
一、一般心理問題
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須滿足條件:現實因素激發、持續時間較短、不嚴重影響社會功能、情緒反應沒有泛化。
收藏我吧!1.現實因素激發——因
•由于現實生活、工作壓力、處事失誤等因素而產生內心沖突,并因此體驗到不良情緒。 (常形沖突)
2.持續時間較短——時
•不良情緒不間斷持續滿1個月或不良情緒間斷地持續2個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不是心理沖突持續)
3.社會功能常態——度
•不良情緒反應仍在相當程度理智控制下,人格沒有明顯異常,行為不失常態,生活學習社交基本正常,但效率下降。
4.反應沒有泛化
•自始至終,不良情緒的激發因素僅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與最初事件有聯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類不良情緒。
二、嚴重心理問題
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必須滿足如下條件:強烈刺激、時間持久、反應強烈、反應泛化。
1.強烈刺激——因
•引發原因是較為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求助者體驗著痛苦情緒。 (沒有引發心理沖突,而是直接導致痛苦情緒)
2.時間持久——時
•痛苦情緒間斷或不間斷地持續時間在2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
3.功能受損——度
•遭受的刺激強度越大,反應越強烈。
(1)多數情況下,會短暫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來的持續時間里,痛苦可逐漸減弱,但單純依靠自然發展或非專業性干預難以解脫;
(3)社會功能受損——對生活、工作和社會交往有一定程度影響。
4.反應泛化
•痛苦情緒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與最初刺激相類似、相關聯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類痛苦,即情緒反應對象被泛化。
三、神經癥性心理問題
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即可疑神經癥,還沒有把握診斷是還是不是神經癥,但可以給予可疑診斷。
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從五個方面診斷:心理沖突、持續時間、精神痛苦、癥狀泛化、功能受損。
1.變形沖突——因
•非現實非道德性因素引發內心沖突,即引發原因只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帶有明顯道德色彩。 (變形沖突)
2.持續時間——時
•痛苦情緒體驗持續時間為2個月,未超過3個月。 (超過三個月即神經癥)
3.功能受損——度
•精神痛苦較難解決,社會功能受損,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響,但嚴重程度未達到神經癥診斷標準。 (神經癥:影響心理功能與社會功能)
4.內容泛化
•痛苦情緒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與最初刺激相類似、相關聯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類痛苦,即心理沖突內容泛化。
四、神經癥 (注意與神經癥性心理問題敘述上的區別)
神經癥(性心理障礙)從五個方面診斷:心理沖突、持續時間、功能受損、癥狀泛化、病變基礎。
1.變形沖突——因
•心理沖突指兩種觀念欲望、行為傾向、價值觀等互相對立,患者無法協調并感到精神痛苦。 (變形)
2.時間持久——時
•時間上持久,常以年計,病程最少3個月。焦慮性神經癥也不少于6個月,驚恐發作則是首次焦慮發作后持續1個月。
3.功能受損——度
•心理沖突、精神痛苦影響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如記憶力下降,抑郁、焦慮、失眠,學習工作效率下降,人際關系緊張。
4.充分泛化
•痛苦情緒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與最初刺激相類似、相關聯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類痛苦,即心理沖突內容充分泛化。
5.病變基礎
•無器質性病變基礎。不是說神經癥患者不能得器質性疾病,只是說神經癥不是器質性疾病引起。 癥狀及診斷 評分 神經癥(必要條件>3月)
病程 精神痛苦程度 社會功能受損 不夠 可疑 神經癥
短程 <3月 主動設法擺脫 輕微妨礙 照常工作學習、人際交或只有輕微妨礙 1 3 4—5 6
中程 3月-1年 別人幫助擺脫 功能受損 效率顯著下降,部分工作,盡量避免社交 2
長程 >年 幾乎無法擺脫 嚴重受損 完全不能工作學習,病休,完全回避必要交往 3
答題技巧:
1.嚴格按規范從大到小給出本案例明確診斷,三級心理異常內容僅限于神經癥,疑病癥考得較多。
2.難斷強迫癥或焦慮癥,別直接下結論,要逐層來,先診斷為非精神障礙疾病,再確診為神經癥。
3.在上述診斷過程中,診斷依據盡量略寫,可一筆帶過。小類診斷如沒把握也要給出,不能略去。
4.如題目未問及如何與精神病和其他心理問題相鑒別,做題時也要進行鑒別,并視時間情況詳略。
5.如問診斷依據,也從大類到小類,視情況詳略填寫,重復不要太多。鑒別診斷答題也按此進行。
診斷流程:即使是一般心理問題,先從三原則入手,以改卷人的偏好,往往也會酌情給分。
Ⅰ.根據有無自知力、是否主動求治、有無邏輯思維混亂、有無幻覺妄想、三原則確定正常心理或異常心理(排除精神疾病)
Ⅱ.判斷心理健康還是心理不健康 (神經癥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不統一)
Ⅲ.根據四條標準明確是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還是神經癥
Ⅳ.根據主導癥狀確定心理障礙在癥狀分類中的位置(大類如神經癥)
Ⅴ.診斷心理障礙具體性質(小類如恐怖性神經癥)
Ⅵ.根據癥狀表現,以三原則鑒別大類開始,再鑒別同類心理問題(如疑病癥、強迫癥、焦慮癥)。
具體操作:在完成Ⅰ、Ⅱ、Ⅲ、Ⅳ步驟基礎上,Ⅴ、Ⅵ兩步可以合并,并按CCMD格式給出診斷。
填寫格式:本案例最可能的診斷是:非精神病性障礙、神經癥(性障礙)、恐怖性神經癥、社交恐怖癥。
診斷依據:①有自知力、主動求醫、無邏輯思維混亂幻覺妄想、按照病與非病三原則排除重性精神病;
②變形沖突;③精神痛苦;④病程持續時間持久;⑤社會功能受損;⑥內容充分泛化; ——神經癥
⑦恐怖或恐懼癥狀; ——恐怖癥 ⑧害怕對象為人際接觸、在人群中被人審視。 ——社交恐怖癥
⑨心理測量結果及相關資料等支持診斷。
CCMD式:a.嚴重標準:精神痛苦;社會功能已經受損;內容充分泛化。 (即四條標準中的3、4、5)
b.病程標準:病程持續時間持久(兩年多來,從不與人多講話)。
c.癥狀標準:恐怖或恐懼癥狀。害怕對象為人際接觸、在人群中被人審視(與人講話不敢直視,眼睛躲閃)。
d.排除標準:害怕對象不是特定場所,排除場所恐怖;害怕對象為非特定事物,排除特定恐怖。
沒有焦慮、強迫主導癥狀,排除焦慮癥和強迫癥。
——根據ab項診斷為神經癥,根據c項診斷為恐怖癥,社交恐怖癥,根據d項排除焦慮癥和強迫癥。
來源:考試大-心理咨詢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