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1日,教育部首次就擬定《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正式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其內容包括陽光入學、均衡編班、“零起點”教學、不留作業、規范考試、等級評價、一科一輔、嚴禁違規補課、每天鍛煉1小時、強化監查等10個方面。其中規定,一年級新生入學后,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從“零起點”開展教學;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全面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加評語”評價方式;確保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
據教育部官網初步統計,8月22~8月29日,第一輪意見征集結束后,公眾通過電子郵件、傳真、信件方式專門提出的意見建議5956件,其中90%以上對教育部擬出臺減負規定表示支持;51.9%對減負“國十條”規定提出了具體修改意見,不同意見主要集中在小學階段留不留作業問題。另外,還有不少人士還通過媒體、網絡反映意見建議,關注熱點依然圍繞作業量展開,渤海早報記者瀏覽微博發現,就“不留作業”一條,不少人稱“不接地氣”、“太不現實”、“矯枉過正”。
從9月5日起,教育部《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啟動第二輪意見征集,征集時間截止到9月18日。從教育部網站公布的新版減負“國十條”可以發現,新稿有多處改動,主要集中在第一條和第四條。在備受社會關注的第四條“不留作業”修改為“減少作業”。一至三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四至六年級要將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之內。要積極與家長互動,指導好學生的課外活動。
學校減得越多,家長加得越多
心疼孩子太累,但又怕被趕超
就教育部出臺《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渤海早報記者隨機采訪了天津一些小學生家長,“作為家長,誰不心疼自己的孩子。我當然贊成,但能保證將來孩子能上好學校嗎?”市民李女士表示,自己心里確實沒底,“誰也不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別人都拼命做題、上課外班,咱能放心讓孩子歇著嗎?”
王先生的孩子在天津一所重點小學讀六年級,他專門請了一位南開大學數學學院的大二學生輔導孩子,每天上門為孩子補習功課,除了輔導語、數、外三門功課外,還要額外給孩子出一份“卷子”,“就是從各類輔導書中抽出些題來練習,幫助他加深印象。”王先生說,每天完成學校作業和家教布置的“卷子”,孩子總共要花費3~4個小時。周末,王先生還給孩子報了教育機構的“1對1課程”,“這種課程就是查漏補缺,可以跟老師商量學習內容和時間,算是對一周所學內容的復習、總結。”王先生介紹,每周六、日上午,孩子都要到教育機構上課,一次三個小時。談到課余為孩子“增負”,王先生也很無奈,“現在小升初是推薦入學,市重點中學在各個小學的招生都是‘掐尖’,我的孩子所在小學又是重點小學,學生普遍成績都很好,競爭就更加激烈。”王先生表示,班上像自己這樣為孩子“增負”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心里也很矛盾,一方面心疼孩子太累,一周都很難睡個自然醒,但另一方面又怕讓別人趕超了,家長挺煎熬的。”
渤海早報記者走訪多所小學了解到,近年來,天津小學生,特別是一、二年級低年級學生的作業量都有明顯減少,然而,學校方面減得越多,家長給孩子就加得越多。渤海早報記者在南開大學BBS上瀏覽發現,不少家長發出帖子為孩子尋找家教,其中以五、六年級課業輔導居多,輔導時長從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半小時不等。此外,渤海早報記者也從天津一家教育機構了解到,自暑期至開學初,該機構小學部分課程,自幼小銜接班到六年級沖刺班,咨詢和報名情況都十分火爆。
孩子學習興趣比成績更重要
15年不留家庭作業,照樣出好成績
事實上,留不留作業、作業量多少并不是減負的要義所在,減負的關鍵在于留什么樣的作業,怎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日前,渤海早報記者采訪了天津和平區中心小學六年級數學老師王曉卉,她堅持15年沒有給學生留過課后書面作業,而她教過的學生數學成績均顯著提高。她給渤海早報記者印象最深的話是:“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比成績更重要,千萬不要讓作業使得孩子心生懼怕。”
談到不留書面作業的初衷,王老師說:“只要留作業,就有兩種可能:學生寫或不寫。固然一些孩子是因為懶惰而不寫作業,但絕大多數孩子還是因為在學習上有困難,不會做才怵頭寫,于是抄襲作業、打電話溝通,甚至上網發布信息找答案等等來應對。如此一來,作業造成的附加問題更耽誤時間、影響效率,甚至導致孩子‘屏蔽’學習。”為此,王老師將一至六年級的課本全部熟悉了一遍,課堂上做到提效精講,然后利用課上剩余時間完成作業,學生回家只需要將自己課堂上發現的問題、改正的錯誤及時復習,杜絕了無用功的出現。
在教學中,王老師注重根據學生個人情況“量體教學”。在講到提高題或者是難度較大的題時,王老師鼓勵基礎較差的孩子不聽,去做基礎的練習題,鞏固基礎,保證基礎題在考試時不出錯;而講到基礎內容時,對基礎掌握較好的孩子可以做提高題,在保證基礎的前提下爭取難題的分數。王老師告訴渤海早報記者,不留硬性書面作業并不是回家無事可做,取而代之的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反思,回家復習每天課上所學的內容,多思考,總結出白天實在想不明白的難題,轉天課上再由老師答疑。“題海戰術固然可以提分,但是孩子還能有終身學習的欲望嗎?我就怕孩子學‘傷’了。”在王老師看來,小學是發掘孩子興趣,引導并培養孩子興趣發展的重要階段,“將來社會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而不是單向發展的‘考試機器’,我不是不留作業,而是留思考的、能動的作業,讓孩子從小樹立自覺學習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