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環山立,一水抱城流”的柳州,曲似九回腸的柳江穿城而過,把柳州分割成南北兩半。一座座橫跨于柳江之上的橋梁,見證了這座城市時代的變遷和發展。
柳州是橋梁的博物館,每一座都有它獨特的風格和故事,可以這么說:柳州橋是廣西最具特色的,因橋愛上這座城市的人有很多,特別在傍晚時分,在柳江、燈光和晚霞的襯托下,柳州橋顯得十分迷人。
1
柳江鐵橋
先從柳江鐵橋說起,原因不是它有將近80歲的高齡,而是使得柳州有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跨江橋。1939年開工,1940年建成,正是這一道橋,使得柳州從此告別了靠擺渡和浮橋過江的歷史,一躍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鐵橋的一側是聳入云霄的地王大廈,而另一側則是回到舊時代的建筑,平房、菜地,從鐵橋的一段望向另一端,別有一番滋味,似乎訴說著兩個時代的故事。待在柳州的人,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去仔細觀察過它,體會過它?
2
壺西大橋
也稱柳江四橋,于1994年建成,是廣西的第一座道路斜拉橋,也是國內首次采用無粘結鋼絞線夾片群錨拉索體系的大橋。在都市里有這樣的橋也是難得啊,從橋面上看是不是顯得十分氣派啊?
不過,這座橋有著太多太多的故事了。不,應該說是事故。早年的壺西大橋,關于壺西大橋維修與安全隱患的新聞就沒有停斷過,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1998年大橋人行道連同護欄突然整體坍塌而墜入江中,造成4死3傷,兩艘運沙船被砸沉。
再映射到壺東大橋,那是柳州人永遠的心之痛,橋之殤啊。你永遠也不會想到這般好看的橋曾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并且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一起城市交通事故:“7·7公車墜橋特大交通事故”。
3
紅光大橋
紅光大橋是大多人認為柳州所有的橋中最具文藝范的,正因為這樣,所以人們一般不稱之為紅光大橋,而是叫紅光橋。紅光橋于2004年建成,是廣西第一懸索橋,柳州單跨最大的橋。橋上的南北兩側有高71米的塔,通過直徑達35厘米的永久性鋼纜連接懸掛著。
華燈初上,五彩斑斕的燈光倒映在江面上,這樣看紅光橋是不是感覺特別迷人呢?
有人問,你發的都是燈火闌珊的圖片,敢不敢發一張白天的圖?說實話,我不怎么發白天的圖,原因在于白天光線太炫,亮瞎別人就不好了對吧?
4
三門江大橋
選址于老三門江渡口下游約400米處,外觀有點像壺西大橋,但三門江大橋是雙塔雙索面部分斜拉橋,
無論陽光普照的白天還是靜謐的夜晚,騎車到橋上發呆或眺望已成為了眾多文藝青年的習慣。
5
白露大橋
白露大橋處于柳州市北外環線上,是柳州市第一座鋼桁拱結構跨江公路橋梁,掌管著北外環跨越柳江的命脈。
雙向的六車道,在廣西該類橋梁中可算得上寬度很大的一座橋了。
6
鷓鴣江大橋
在建筑工程業里,鷓鴣江大橋可是有名的了。首先,它是國內首座單主纜斜吊桿地錨式懸索橋;其次,在2012-2013年度,鷓鴣江大橋(申報名:雙擁大橋)喜獲中國建筑業最高獎項——魯班獎。
全橋總長1938米 ,其中主橋長510米 ,主橋跨度430米 ,是廣西境內主跨最大的橋梁。
7
靜蘭大橋
于1992年建成通車,2007年改建,廣西首座等截面懸鏈線鋼筋混凝土箱形雙肋拱橋。
靜蘭大橋在拱圈的受拉部位以及橋面采用鋼纖維混凝土,是廣西第一座上承式箱形拱的換代產品。
8
文惠橋
建成于1994年12月30日,為廣西第一座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
其實,文惠橋是為紀念文惠侯柳宗元而命名的,而后改建成為文惠姊妹雙橋,增加了對柳候的崇敬,對柳州山水的熱愛。
文惠橋下的水上公交站。
9
廣雅大橋
廣雅大橋是一座新橋,2013年底才開始通車,一時間便有眾多市區前去觀望日落和晚霞。
廣雅大橋建在城市主干道上,理應說要建得更加絢麗動人才是啊。但是它恰恰相反,僅僅是勾勒出了一幅簡約的畫卷,似乎暗示著“都市生活,簡單點好”的生活態度。
10
白沙大橋
據說,白沙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跨度最大 的'反對稱結構斜拉橋',主塔最高點達106米。2018年6月主橋主體才完工,估計8月能竣工通車。
11
鳳凰嶺大橋
先在這里吹一個,鳳凰嶺大橋一旦建成,足以刷爆柳州人的朋友圈。因為這座橋融入了侗族的鼓樓元素,采用了風雨橋橋型。
這橋規劃寬46.6m,兩側為雙向6車道規模的機動車道,中間預留軌道交通4號線的建設空間,建成后便是市區柳江河段上的第22座橋。可以想象,在這座橋上驅車而過,是一件這么拉風的事情。
柳州橋還有很多很多,雖然缺乏了貴州橋那種雄偉浩蕩,但是這些存在都市里的橋足以認為最迷人、最具特色的。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