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孤獨、寂寞、獨處、無聊、自足、智慧、真性情

  “驅遣寂寞,享受孤獨”!這本是咱老漢的一句打算勸人的糙話。雖也想說明論證發揮一番其實具體展開卻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只得請教書本,卻意外發現人家早已說了大量咱想說而說不出啟迪心智的妙語,私忖與其憋著說不清就里所以然卻勉強硬擠幾句瞎七搭八不著調的瞎話,不如尋摘抄照搬錄幾句相關的哲人雋語,或可幫自己厘清思路且如愿裨益讀者諸君也未可知,這就是下面大段抄錄的緣起和動機。

 

——“自足”——

  人必須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你誠然不能脫離社會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會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中拋下自己的錨。一個人如果僅僅把自己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極其美好的事物,順利時也許看不出他的內在空虛,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風浪,例如社會動亂,事業挫折,親人亡故,失戀等等,就會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潰。

  世事的無常使古來許多賢哲主張退隱自守,清靜無為,無動于衷。我厭惡這種貌似通達卻非常消極的哲學。我喜歡看見人們生氣勃勃地創辦事業,如醉如癡地墮入情網,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記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任然屬于你自己。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著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心靈是一本奇特的賬簿,只有收入,沒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歡樂,都化作寶貴的體驗記入它的收入欄中。是的,連痛苦也是一種收入。人仿佛有了兩個自我,一個自我到世界上去奮斗,去追求,也許凱旋,也許敗歸,另一個自我便含著寧靜的微笑,把這遍體汗水和血跡的哭著笑著的自我迎回家來,把豐厚的戰利品指給他看,連敗歸者也有一份。......你不妨在世界闖蕩,去建功立業,去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世界。

  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心靈,但事實卻不盡然。有一些人,他們永遠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著,永遠生活在喧鬧的外部世界里,未嘗有真正的內心生活,這樣的人,心靈的寧靜就無從談起。一個人唯有關注心靈,才會因為心靈被擾亂而不安,才會有尋求心靈寧靜的需要。所以,具有內心生活的稟賦,或者養成這樣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有此稟賦或習慣的人都知道,其實內心生活與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個人完全可能在兩方面都十分豐富。區別在于注重內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獲變成心靈的財富,缺乏此稟賦和習慣的人則往往會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個兒是散的,打個比方:一個有著堅實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精神密友,他無論走到那里都帶著這個密友,這個密友將忠實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傾聽他的一切心語。

  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然而屬于每一個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對一切可能性保持開放心態,因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時你也要早些在世界之海上拋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個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于是他不但有足夠的勇氣承受外界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的誘惑。

  真正成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有許多人,你可以說他是隨便什么,譬如一種職業,一種身份,一個角色唯獨不是他自己,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沒有獨立思考,總為外在事務忙碌,沒有內心生活,那么說他不是他自己就一點不冤枉,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和事務的一架機器罷了。為別人的好感,承認,報償而做事,如果別人不承認,就等于零,而為自己良心,才能,生命做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

  耶穌說:”一個人賺得了整個世界,卻喪失了自我,又有何益?”他在向門徒透露了自己的基督身份后說的這句話,可謂意味深長。真正的救世主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便是那清明寧靜的自我,亦即我們身上的神性,只要能守住他,就差不多可以說“上帝與我同在”了;守不住,一味沉淪于世界,就會渾渾噩噩隨波逐流,失卻得救希望。

  人與人之間有同情,仁義,有愛,但他們畢竟各自是生物學,心理學上的個體,最切己的痛癢唯有自己最真切地感知,在此意義上,對每個人而言,他最關心的還是自己,要別人比他自己更關心他,是違背作為個體的生理心理本質的。結論是:每個人都應該自立。

  閑適和散漫都是從俗務中抽身出來的狀態,心境卻閑適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天地里流連徜徉,悠然自得,內心是寧靜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東抓西摸,無所適從,,內心是煩亂而渾濁的。

 

——“獨處”——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則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中,我們從別人和事務抽身出來回到自己。,此時我們獨自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與自己心靈以及宇宙中神秘力量的對話。,一切嚴格意義上的精神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據典,那是閑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來大師們的杰作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同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莽的群山和遼闊的大海時才會真正感受到人與大自然的溝通。

  從心理學觀點看,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到內在的記憶里某個適當位置。。唯有經過此整合過程,外來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才能成為既獨立又生長的系統。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視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且在一定意義上鼻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過來說,不善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嚴重缺陷。對獨處的愛好與個人性格完全無關,愛好獨處同樣可能是個性格活潑,喜歡朋友的人,只不過無論他怎樣樂于和他人交往,獨處始終是他生活的必須。缺乏交往的生活固然是一種缺憾,而缺乏獨處的生活則簡直是一種災難了。

  當然人是社會動物,需要與同類交往需要愛和被愛,否則就無法生存,世界上無人能忍受絕對孤獨;但是,絕對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卻是一個靈魂空虛的人。正有那么些人最怕就是獨處,讓他們自己待會兒,簡直無異與于酷刑!只要閑下來,他們必須找個地方消遣,表面日子過得十分熱鬧其實內心極其空虛,他們做的一切都想方設法避免獨自面對自己,于是覺得再無聊的消遣也要有趣锝多。其結果是越來越貧乏,因此又越來越空虛,形成惡性循環。

 

——“寂寞”——

  寂寞是決定人的命運的情境。一個人忍受補了寂寞,就尋求方便的排遣方法,去會友,談天,打牌他于是成為一個庸人。靠內心力量戰勝寂寞的人,必是詩人和哲學家。寂寞原是創造者的宿命,所以自甘寂寞也是創造者一個必備素質。精神文化創造在實踐上是最個人化的事業,學術的或文學藝術的一切偉大作品,都是在各人寂寞中嘔心瀝血的結果。在創造的寂寞中自有一種充實,使得創造者絕對不肯用他的寂寞去交換別人的熱鬧,他基本是別無選擇,這倒不是說他肩負著崇高的使命,而是唯有這樣活著他才覺得生活有意義。他在做著今生今世最想做,不能不做的一件事,所以不論怎樣成敗得失,他都無怨無悔。世上任何時候總有愛文化的人,他之從事文化乃是性情所驅,不得不然,不管市聲如何喧囂,人心如何浮躁,他仍能心靜如恒。我是喜歡獨處的,不覺得寂寞。有許多事可做,讀書寫作,回憶,遐想,沉思等等,做這些時,我相當投入,樂在其中。內心很充實。但是獨處并不意味著和自己在一起,我潛心讀書寫作時,我很可能是和想象的讀者在一起

  直接面對自己似乎是一件難以忍受的事所以人們往往設法逃避。逃避自我有二法:一是事務,一是消遣,人們忙于視野生活iuode事務,一旦有閑,又用聊天娛樂各種消遣打發時光。對文人來說,讀書或寫作也不外是一種事務或一種消遣。比起斗雞走狗之輩,誠然有雅俗之別,但逃避自我的實質則為一。呢么,我根本不屬于這個太熱鬧的世界嗎?,可是我絕不是一個出世者,不管世界多么熱鬧,熱鬧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我不妨找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坐著。在靜與鬧,孤獨與合群之間,必有一個適合我的比例節奏,如果比例失調,節奏紊亂,我就會生病——太靜則抑郁,太鬧則煩躁,抑郁使我成為詩人,煩躁使我成為庸人。

  生命是短暫的,可在短暫的一生中,有許多時間你還得忍,忍著它們慢慢地流過去,直到終于又有事件之石激起生命的浪花。人生輝煌的時刻不多,大多數都是在對這種時刻的回憶和期待中度過的。“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原因在于,人們盡管慕林下高潔之名,卻難耐林下寂寞之實。即使淡于功名的人,,也未必受得了長期與世隔絕。所以,在世上忙碌著的不都是熱衷功名之徒。

  “喜山林眼界高,市井人煙鬧”我也如此,不過我相信世上多得是一輩子住城市而從不嫌吵鬧的老百姓,卻找不到一個一輩子住山林而從不覺寂寞的知識分子。

 

——“無聊”——

  1)人生難免無聊

  無聊是對欲望的欲望。當一個人沒有任何欲望而又渴望有欲望的時候,他便感到無聊。無聊的前提是閑。閑即沒有非做不可之事,遂可以自由支配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閑之可貴就在于此。閑著未必無聊,閑著沒事干才無聊。有了時間卻找不到興趣所在,或做不成感興趣的事,,剩余精力茫茫然無所寄托,這滋味就叫無聊。

  閑是福氣,無聊卻是痛苦。自由狀態下,多半可以找到法子排遣無聊,方式因人而異,最能窺見一個人的性情,逾淺薄的人,其無聊逾容易排遣,現成法子有的是“不有博弈者乎?”如今可好辦多了不有電視乎,面對電視機一坐幾個鐘頭天天坐到頭昏腦脹然后爬上床,已經差不多是最常見的消磨閑暇方式——或者說——糟蹋閑暇方式。時間就是生命,奇怪的是人人愛惜生命,不愿其速逝,卻害怕時間,唯恐其停滯。我們對于脫去事務的赤裸裸的。發現他空無所有,心中隱約對生命實質也起了恐慌,無聊的可怕也許就在于此,所以要加以排遣。人生中有時我們感覺到無可排遣的無聊,心不在焉,百事無心,百無興致,并不是疲倦了,因為我們還有精力,只是茫無出路。并不是看透了,因為我們有欲望,只是空無對象,此心境無端而來,無端而去,曇花一現,卻直接暴露人生根底的深邃的無聊。

  獸和神大約不會無聊。獸活命而已,只是純粹的生存神充實自足具足完滿存在。唯有夾在中間的人,才會無聊,產生活得沒意思的感覺和嘆息。他已經辭別獸界,卻無望進入神界,他不甘于純粹的生存,卻達不到完美存在。有了超出生存的精力,卻沒有超出生存的目標。他尋求,卻不知道尋求什么,人是注定要無聊的。

  生命太短暫太珍貴,無論用他做什么都有點可惜。總想做不虛此生死而無憾的事,卻發現沒有一件堪當此重任,但人活著總得做點什么,于是我們便忙碌著種種微不足道的事。人生就是一次長途旅行,意味著巧遇,巧合,不尋常的機緣,意外收獲,總之,各種打破生活常規的偶然性和可能性。所以,誰不是懷著朦朧的期待和莫名的激動踏上旅程的?然而,規律一半是,伴隨旅程的延續,興奮遞減,無聊遞增。

  既然生活在遠處,近處就不是生活。既然目的最重要,過程就等而下之。不知何時起,車窗外的景物不再令我們陶醉,這是告別童年的標志它們不再象孩子趴在車窗邊,臉蛋緊貼窗玻璃,外面掠過的田野,樹木。村莊人畜無不可觀,新奇。無聊與他們無緣。長大成人了,我們需要一個目的而且也就半清晰半模糊的有了,我們相信人生列車將把我們帶往一個美妙的目的地,那里的景物遠比沿途優美,我們在心里悄悄給那些地方冠以專門名稱,名曰“幸福“,”成功“,”善“,”真理“等等。不幸的是,一旦我們開始憧憬一個目的,無聊便接踵而至。我們的心飛向未來,只把身體留在現在,視正經歷的一切為不可避免的過程。耐著性子忍受。可見無聊生于目的與過程分離乃是對過程的疏遠隔膜心境。孩子或象孩子般單純者,目的一是淡薄,沉浸在過程中,過程目的渾然不分,能夠隨遇而安。因事起興,不易感到無聊。商人或象商人般精明者,有非常明確的實際目標。一次指導行動,規劃過程,目的過程絲絲相扣,他們能夠聚精會神,爭分奪秒,也不易感覺無聊。怕就怕既失去了孩童的單純,又不肯學商人的精明。目的意識強烈卻無明確的實際目的,有所追求但追求不是太飄渺就是太模糊——”我只是想要,但不知道究竟要的是什么”。這種心境是滋生無聊的溫床。心中彌漫一團空虛,無物可以填充,凡到手的一切均非想要的。于是難免無聊。

  2)人生難得無聊

  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他把無聊視作欲望滿足后的一種無欲望狀態。這可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為即使酒足飯飽的無聊,也并非純粹的滿足狀態,此時至少有一未滿足欲望,便是對于欲望的欲望,完全無欲望是恬靜狀態,無聊則有不安的成分。,人所以無聊不是因無欲,而是不能忍受無欲狀態,何況肉欲之外還可以有精神欲望,,后者實質上是無限的,這種無限的精神欲望尤其體現于拜倫這樣極其敏感人的天性上。無限欲望不可能通過有限事物得到滿足,結果必然一切到手的東西很容易引起厭倦,對他們而言,因欲望不滿足而導致的痛苦和因對既有事物喪失欲望而導致的無聊不是先后交替而是同時并存的。他們的無聊直接源于不滿足,本身就具有痛苦的性質。

  精神一面要逃避無常,企求永恒,另一面卻又厭倦重復,渴望新奇。在自然中,絕對的變決定了凡胎肉身的易朽,相對的不變造成日常生活的單調。所以,無常和重復乃是自然為人生立下的法則。,但精神不敢循于此法則,偏要求絕對的不變——永恒;偏難忍相對的不變——重復,在二者間陷入兩難。當然,自然中并無絕對重復,生命也有新陳代謝的節奏,當生命缺乏更高目的時,我們便把節奏感受為重復,重復之荒謬在于其赤裸裸的無意義,象一副永恒的風景畫,使人對永恒都喪失了興趣,對于不安的靈魂言,重復比無常更不堪忍受。精神為逃避無常而不斷追求永恒,最后不倦的追求本身名成為最大需要以致當追求倦怠之時,為著逃避重復,他竟然寧愿撲向無常,毀滅自己。因而無聊是比悲觀更致命的心境,透徹的悲觀尚可通向宿命論的平靜或達觀的超脫,深刻的無聊卻除去創造和死亡外別無解救之道,所以,敏感細膩的悲觀哲學家叔本華得以安享天年,而硬朗鐵漢之形象招牌海明威卻向自己腦袋扣動了他最心愛那支獵槍的扳機!

  渴求意義的人突然面對無意義的世界首先表現出兩種心態:頹廢和悲壯。它們的哲學代言人分別是叔本華和尼采。

  還有第三種心態:厭倦

  如果說頹廢是聽天由命接受無意義,悲壯是慷慨激昂反對無意義,那么厭倦則是既不肯接受也不想反抗的心態哦頹廢者是奴隸,悲壯者是英雄,厭倦者便是既不愿做奴隸,也無心當英雄的人——那種驕傲的做不成奴隸,由懶惰得當不成英雄的人。厭倦是一種混沌情緒缺乏概念明確性,因此沒有哲學代言人,其化身為文學形象登上19實際舞臺即俄國作家筆下一系列“多余的人”形象——拜倫的精神的后裔。

  無聊:缺乏目的和意義。

  無聊的天性:沒有能力為自己設立一個目的創造一種意義。

  偉大天性的無聊時刻:對自己所創造意義的突然看破。

  我的趣味一向是:寂寞比熱鬧好;無聊比忙碌好。寂寞是想近人而無人可近;無聊是想做事而無事可做;。然而,離人遠了,離神就近了,眼睛不盯著手頭事務,就可以觀賞天地間的奧秘了。人生誠然難免寂寞無聊,但若真的免去了它們,永遠熱鬧,永遠忙碌,豈不更可怕?!

  如果消遣也不能排解你的無聊,你就有點兒深刻了。

 

——“智慧”——

  智慧和聰明是兩回事。聰明指一個人能力方面的素質。例如好的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反應靈敏等,具備這些素質,加以個人主觀努力和客觀機遇,便可以在社會上成功成為能干的政治家,博學的學者,精明的商人。但無論怎樣聰明,若果沒有足夠的智慧。成就終究談不上偉大。也許正因此,從古到今,聰明人非常多,偉人卻很少。智慧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和眼光,一個人在社會上也許成功也許失敗,如果他、她是智慧的,就不會把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夠站在一切人世間成敗之上,以這種方式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我們可以從書本和課堂上學到知識,但無論誰都無法向我們傳授智慧。智慧是一種整體的東西,不可能被分解為若干定理分別講解和掌握,不過,智慧也并非高不可攀的,人人都有慧根,我們所要做的只是保護和發展它,不讓它枯萎罷了。

  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稱之為慧心。

  某種回避生命的悲劇性質的智慧無權稱作智慧,只配喚作生活的精明“不為有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明白這個道理者似乎已經得道堪稱智者了。多數人則恰相反,他們永遠自詡在為有益之事,永遠不知生之有涯。

  由單純到復雜,再復歸成熟的單純,我名之智慧;由混沌到清醒,再復歸自覺的混沌,我名之徹悟。

  古來賢哲常論博學與智慧的不同。智慧是靈魂的事,博學是頭腦的事更糟的是舌頭的事。西塞羅諷刺這些博學家說:“他們只學來和別人討論,而不是和自己談心。”蒙田則諷刺在學校里只學得許多死知識的學生:“他應該帶一個豐盈的靈魂回來,卻只帶回一個膨脹的;他不把它充實,卻只把它吹脹。”

  靈魂是種子,可以在知識之水的澆灌下長成參天大樹,也可以在它的浸泡下發成一莖綠豆芽。

  知識關心人的限度之內的事,智慧則關心人的限度之外的事。

  智慧對人的苦難更清醒也更敏感。一個智者對常人所不知的苦難也睜開著眼睛,又比常人更深地體悟到日常苦難背后的深邃的悲劇含義,在此意義上,智慧使人痛苦。然而由于進入他視野的苦難因其視野廣闊而增多,每種個別苦難的位置也因此縮小,也更能恰當估價其與整個人生的關系,于是即使他是悲觀主義者,,對苦難底蘊的洞察也使他相對看輕了苦難的表象,于是他在感知痛苦的同時也在超越痛苦。

  最低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不避平庸豈非也是一種偉大,不拒小情小豈非也是一種大氣度?“你智慧嗎?”“當然——隱微我不聰明,如果再不智慧,我還有什么優點呢?”。童年是靈魂生長的源頭,靈魂無非就是一顆成熟了的童心,因為成熟不會再失去。

  童心和成熟并不互相排斥,一個人精神上足夠成熟,能夠正視和承受人生苦難,同時心靈依然單純對外部世界仍然懷著兒童般的興趣和熱情,是完全可能的,我不以為麻木僵化保守世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是具有生長能力,因而毋寧說在本質上是包含童心的。

  兒童之可貴在于單純,因為單純而不以物質為恥,因為單純而無所顧忌,這兩點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偏見使人滿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滿自足中度日,看不到自己的無知。利欲使人顧慮重重,盲從流行,看不見真相,這正是許多成年人的可悲處。《圣經》說:“你們如果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子,就一定不得進天國。”帕斯卡說:“智慧把我們帶回童年。”孟子說:“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都是說的這個意思。

 

  原意僅擬摘抄孤獨,寂寞,無聊,獨處等數語編代復朋友,未曾想拉拉雜雜竟扯出其他我以為也頗有見地的卻離題的內容,權當重溫一遍好書傳達的睿智吧。

 

——“真性情”——

  一個人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就是真性情。

  人之做事,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當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常見名利場上的健將,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仍然奮斗不止。對此我完全能夠理解,我并不認為他們叫苦是假。我直到利益是一種強制的力量,而就他們所做事情的性質言,利益的確比愉快更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亦即僅僅為了滿足心靈而做的事。愉快就是基本的標準,屬此類不僅有讀書,還包括寫作,藝術創作,藝術欣賞,交友,戀愛,行善等,簡言之,一切精神活動。若果在做這些試時不感覺愉快,必須懷疑是否有利益的強制在其中起作用,使它們由性情生活變成了功利行為。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個人一生的確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這道理,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么緊張匆忙了,也正因此,就可以不抱野心,只為自己高興而好好做成幾件事了。

你說,得活出個樣兒來,我說,得活出個味兒來,名聲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對人對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換來換去,我還是我,脫盡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我已經厭倦了那永遠深刻的靈魂。它是狹窄的無底洞,里面沒有光亮,沒有新鮮的空氣,也沒有玩笑和游戲。在社交場合我從不輕易談論人生。只要一聽到那些空洞的感嘆,嚴苛的說教,我立即閉嘴。試想,朋友們一邊啃著雞腿,一邊談論人生的虛無,是多么可笑。越是嚴肅的思想,深沉的情感,就越是難于訴諸語言。大音稀聲。這里甚至有種神圣的羞怯,使得一個人難以啟齒說出自己隱秘的思緒,因為它是在默默中受孕的從來不為人所知。于是要像當中展示私生子一樣難堪。

  老是聽別人發表同樣的見解感嘆,我會感覺乏味,他們甚至從我這里連見解和感嘆也聽不到。我不愿重復,又拿不出新的。于是只把沉默給他們。與人分享沉默未免太古怪,所以,我躲了起來。健談者往往耐不住寂寞,因為他需要聽眾。寡言者也需要聽眾,但這聽眾多半是他自己,所以他比較安于獨處。

——“愛與孤獨”——

  康德說理性中有四大二律背反,我們可以說人生中也有種種二律背反,愛與孤獨便是其一。個體要通過愛與類認同但又不愿完全融入人類中而喪失自身。絕對的自我遺忘和自我封閉都不是幸福,也不可能。在愛中有許多煩惱,在孤獨中又有許多悲涼。另方面,愛誠然使人陶醉,孤獨也未必不使人陶醉。當最熱烈的愛受到創傷而返回自身時,人在孤獨中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回了理解別人的孤獨的心靈和那些心靈中的深邃的愛,從而體味到一種超越的幸福。

  由于懷著愛的希望,孤獨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未曾體味孤獨的人也不會懂得愛。

  交往為人性所需,分寸卻不好掌握。帕斯卡爾說:“我們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是我們也由于交往而敗壞著精神和感情。”前者是兩顆心靈的溝通,充滿愛又尊重孤獨;后者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褻瀆了愛又羞辱了孤獨。相遇是人生莫大的幸運,此刻,兩個靈魂放佛認出對方,驚喜喊出:“是你!”于是愛和孤獨都便都有了著落。

  世上沒有一個人原意完全孤獨。天才的孤獨指他們的思想不被人理解,實際生活中,他卻也原意有個好伴侶的,如果沒有,那是運氣不好。并非他們主動選擇。人不論平凡偉大,真實的幸福都是平凡是在的。說貝多芬是不幸的天才而泰戈爾是幸福的天才,就是根據他們婚愛家庭方面的不同遭遇。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梵高,最大的不幸不在于無人理解,因為他們精神方面的孤獨可以用創造來安慰。而恰恰在于他們得不到普通人的溫暖,活著時就成了被人們遺棄的孤魂。

  在最內在的精神活動中,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并不能消解這種孤獨,但正因為由己及人地領悟到別人的孤獨,我們內心才會充滿最誠摯的愛。我們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個圣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于此了。

  從茫茫宇宙角度看,每個人都是無依無靠的孤兒,偶然來到世上正因為這根本性的孤獨境遇,才有了愛的價值愛的理由,人人是孤兒,人人渴望有人愛人人渴望人疼,我們并非只在年幼時希望來自父母的疼愛即使年長時從愛侶那里,年老時從晚輩那里,孤兒尋找父母的隱蔽渴望都始終伴隨我們。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想到與我們一起暫時居住在此星球的任何人,都是宇宙孤兒,我們心中就會產生一種大悲憫由此生出博大的愛心,我相信,愛心最深厚的基礎在于這種大悲憫,而不是別的地方,譬如性愛,當然離不開性欲沖動,或志趣相投,但是,假如你沒有把愛侶當作一個孤兒來疼愛的心情,我敢斷定你的愛情還是比較自私的。即使子女對父母的愛,其中最刻骨銘心的因素也不是受了養育后的感恩,而是無法阻擋父母老去的絕望,其中,父母作為無人能夠保護的孤兒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在你的面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善語清心.127.
周國平關于孤獨的微博語錄
享受孤獨的唯美句子
周國平:論孤獨
無聊是對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獨是認識你的孤獨。
晚安心語140505:有一個傾心悲喜的知己;有一個細水長流的惦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鸡泽县| 长乐市| 本溪市| 浦东新区| 南康市| 慈利县| 马山县| 鹰潭市| 电白县| 合肥市| 昌都县| 平阴县| 读书| 崇州市| 镇沅| 类乌齐县| 普兰县| 霍山县| 九龙县| 山阴县| 滨州市| 田阳县| 乐东| 朝阳县| 新邵县| 陕西省| 潼关县| 清水河县| 上饶县| 乐昌市| 勐海县| 吐鲁番市| 赣榆县| 泰宁县| 武宣县| 荣成市| 平南县| 华宁县| 曲靖市|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