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新聞進行到底
2012年的12月21日。世界末日正是這一天,由于太陽活動突然加劇,地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南極北極磁場顛倒、火山爆發,強烈地震,海嘯,頃刻間我們的美麗家園變成了人間煉獄。
這正是科幻災難電影《2012》為我們帶來的一次震撼無比的視覺沖擊。電影一上映,便引起了無數人的恐慌,大家不禁要問了:真的有世界末日嗎?
“太陽近日活動異常活躍”“耀斑爆發引發的太陽風暴拋出了大量帶電粒子,并分別在8月3日和7日兩次擊中地球。”“超強太陽風暴或將爆發”,這一條條新聞讓很多人惴惴不安。
但是還有更壞的消息傳來:美國宇航局(NASA)警告說,一場超級太陽風暴將在2013年襲擊地球,到時候全球將陷入大停電,網絡電子通訊將全部癱瘓。
“世界末日要來了!”現在有更多的人開始恐懼、緊張,更有人揚言要背上行囊找諾亞方舟避難去······
那么,太陽一發火,便會毀滅地球嗎?太陽風暴到底有多可怕?人們能有措施避難嗎?筆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太陽風暴——
黑子高峰階段引發太陽劇烈爆發活動
“太陽風暴是太陽在黑子活動高峰階段產生的劇烈爆發活動。”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日地空間災害性天氣的發生、發展和預報研究”首席科學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汪景琇告訴筆者。
通常來說,在黑子活動高峰階段,太陽會產生一系列劇烈的爆發活動,比如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這個過程太陽會向四面八方釋放出大量帶電粒子,并形成高速粒子流。這其中,那些撞上地球并對地球空間環境造成危害影響的活動就叫太陽風暴。
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一般認為,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4500攝氏度。因為比太陽的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黑子的活動周期為11.2年,活躍時會對地球的磁場產生影響,造成惡劣天氣,使氣候轉冷。嚴重時會對各類電子產品和電器造成損害。
太陽上最為強烈的活動現象——耀斑。耀斑一般只存在幾分鐘,個別耀斑能長達幾小時。耀斑出現時要釋放大量的能量,會向外輻射出大量紫外線、X射線等。到達地球時,會嚴重干擾電離層對電波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得部分或全部短波無線電波被吸收掉,短波衰弱甚至完全中斷。
——風暴影響——
對人類的生活、工作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太陽風暴爆發時發生的紫外線和X射線強度可以達到平靜時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并且會拋射出大量的高能帶電粒子。“通常對人體沒有影響。地球是個完美的系統,大氣層特別是臭氧層把紫外輻射和短波輻射阻斷,通常到達地面上對于人類的影響就很少了。偶爾會有非常強的太陽風暴,地面上太陽輻射會增加。人們戶外活動不要裸曬,小心一點就可以,一般對人們的生活、工作都不受影響。”汪景琇說道。
經過對20多次太陽黑子高發的觀測證明,也證明了太陽風暴其對人類健康并無多大妨礙。盡管太陽耀斑爆發活動時射線輻射會大量增加,但地球上的大氣層足以完全阻擋。自從有人類以來,太陽能量并沒有多大變化,萬物照舊生長。
盡管有人提出太陽活動峰年與人類情緒及某些疾病有關,但這只是推測而已,還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
對電力、網絡等高科技系統影響較大
汪景琇說:“對于地球來說更多的是間接影響,而不是直接影響。比如說,太陽耀斑爆發所產生的電磁輻射會以光速傳到地球,直接影響地球向日面的大氣層和電離層,對短波通訊造成干擾;耀斑爆發還會噴射出大量高能粒子,會嚴重危及空間飛行器內的宇航員和儀器的安全;磁化等離子體云,也就是磁暴,對地球磁層的撞擊不僅導致地球輻射帶電子密度增加,使衛星充電,而且會產生強大的感生電流,對供電系統造成影響,導致停電。”
比如,1859年的“卡林頓事件”使剛剛形成的電報網絡出現癱瘓。1989年3月的太陽風暴則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整個配電網故障。“一句話,太陽風暴主要影響的是人類社會的高技術系統,現代化程度越高,受的影響就越大。”汪景琇說。
不可能引起世界末日
電影《2012》中,太陽一發火,火山爆發、地震、海嘯接踵而來。那現實中的太陽風暴可能引起世界末日嗎?
汪景琇說道:“那是不可能的,太陽風暴只是空間天氣災難的一種。”
“太陽活動每11年就會進入活躍階段,到
目前為止,人類對太陽黑子數量較為完整的記錄積累了23個周期。”汪景琇解釋說,“現在大多數科學家預測第24個太陽活動周極大期出現在2013年,至于會不會出現‘超強太陽風暴’,仍然無法可靠地預報;即使到了太陽周極大年,還要看相關太陽活動是不是對地影響有效(每個太陽活動周期間都會發生數十次強太陽風暴,多數沒有直接撞擊到地球而已,超級太陽風暴更屬于低概率事件),其危害如何,還需要具體討論和評估。”
科幻電影始終是人臆想出來的,我們不需要過度緊張。
——風暴預測——
預測中長期太陽風暴還是個世界難題
太陽喜怒無常,高興就給你個好臉色,發火的時候可是漲紅的臉蛋。那依照我們目前的技術手段,能對太陽察言觀色出來嗎?
汪景琇說:“現在通過天文觀測手段已經能夠實現提前2—7天預警,但是預測中長期太陽風暴以及太陽風暴的強度等,還是個世界性的難題。”
我國有個“夸父計劃”,是中國的一個太陽監測衛星計劃,專門進行空間天氣監測的。“夸父計劃”由三顆衛星組成,其中A星設置在距地球150萬公里的日地連線上,這個衛星基本上可以“固定”在這個位置上,不管地球怎么繞著太陽轉,全天候監測太陽活動情況。另兩顆B星在地球極軌飛行,監測太陽活動導致的近地空間環境的變化。
2012年將是一個太陽活動高峰年,2012年至2014年太陽活動將會很強烈,因此“夸父計劃”的三顆衛星建議在這個時間內發射,如果按期實施,該計劃將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系統的日地空間探測計劃。但目前還未進入實施階段。
中國在太陽物理領域還比較落后
我國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初步建立了地面日地環境監測網,包括太陽光學和射電觀測、地磁觀測、電離層觀測等。我國科學家創造性發展的太陽磁場望遠鏡,已系統觀測太陽向量磁場20多年,標志著我國太陽物理研究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空間預報水平雖然在業務能力方面差距不大,但探測能力還遠遠落后。
汪景琇介紹,在太陽物理領域,目前國際上比較新的觀測衛星項目有三個:美國和歐洲合作的“日地關系天文臺”,日本、美國和英國合作的“‘日出’太陽觀測衛星”,以及美國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
在亞洲,印度也已經有了以太陽探測為目的的衛星。“但遺憾的是,至今我們國家仍然沒有一個太陽物理觀測衛星在天上運行,這與我們的綜合國力,與我們國家與日俱增的預測、防范太陽風暴和空間災害天氣危害的需求非常不相稱,這是中國太陽物理學家心中的‘痛’,也是限制中國太陽物理和空間科學發展的一個瓶頸。”汪景琇說道。
■相關鏈接
歷史上的兩次太陽風暴
1859年“卡林頓事件”:一次強大的太陽風暴,有可能給地球帶來一場災難。太陽表面出現肉眼可見的白光耀斑,并且伴有劇烈的日冕物質拋射。強烈的地磁效應使得剛剛形成的電報網絡陷入癱瘓,各地電報局電報機的操作員報告說他們的機器在閃火花,甚至電線也被熔化了。而且,在這天夜里,天空中五顏六色的北極光一直向南彌漫到古巴和夏威夷。
1989年3月13日,在太陽活動22周峰年期間的強磁暴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的電網受到嚴重沖擊,致使魁北克供電系統癱瘓,600多萬人在無電的冬天度過了9個小時;不僅如此,強磁暴同時還燒毀了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座核電站的巨型變電器,以及大量輸電線路、變壓器、靜止補償器等電網設備跳閘或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