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祿中毉說2020-05-24
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雖名為腑,但不與水谷直接接觸,有異于六腑;其功能“以藏為主”,類似于五臟貯藏精氣;似臟非臟,似腑非腑,不同于一般的五臟六腑。奇恒之腑所包括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第一節 腦
一、腦的生理功能
1.腦為髓海,主宰生命活動“腦為元神之府” 2.主司感覺運動
3.主司精神活動
腦為髓海,主人的思維意識和記憶,腦為精神活動的樞紐。二、腦與五臟精氣的關系
中醫藏象學說是以五臟為中心,腦主管思維、意識及情志活動等,又分屬于五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調節情志活動,腎藏精而生髓充腦,故精神情志活動與心、肝、腎三臟的聯系更為密切。
第二節 女子胞
一、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女子胞是發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器官。
1.主持月經。
2.孕育胎兒。
二、女子胞與臟腑經脈的關系
1.與天癸的關系 天癸,是腎精腎氣充盈到一定程度時體內產生的一種精微物質,有促進生殖器官發育成熟、女子月經來潮及排卵、男子精氣溢瀉,因而具備生殖能力的作用。腎精腎氣的盛衰,對女子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功能的維持,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2.與經脈的關系 女子胞與沖、任、督、帶及十二經脈,均有密切關系。其中與沖脈和任脈聯系最緊密。
3.與臟腑的關系 女子以血為本,經水為血液所化,月經的來潮和周期,以及孕育胎兒,均離不開氣血的充盈和血液的正常運行。五臟之中,女子胞又與心、肝、脾的關系尤為密切。
氣、血、津液
第一節 氣
一、人體之氣的概念
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運行不息的極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二、人體之氣的生成
1.來源
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氣(即元氣)、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氣和自然界的清氣,后兩者又合稱為后天之氣(即宗氣),并通過肺、脾胃和腎等臟腑的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將此三者結合起來而成一身之氣,《內經》稱為“人氣”。
2.氣的生成
(1)腎為生氣之根:腎藏先天之精,并受后天之精的充養,先天之精化生元氣。
(2)脾胃為生氣之源:脾胃相合,接受容納飲食,腐熟運化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之氣。
(3)肺為生氣之主:肺為清虛之臟,主司呼吸,吸清呼濁,在氣的生成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人體之氣的運動
氣機 氣的運動,稱作“氣機”。
氣的運動形式可歸納為“升、降、出、入”四種形式。
人體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協調平衡,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氣的升降出入運動體現在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功能活動中。如肺主呼吸,有出有入,有宣有降,肺主呼氣(出),腎主納氣(入),心火下降,腎水升騰,以及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等。
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的平衡協調狀態,稱為“氣機調暢”,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氣的升降出入一旦停止,也就意味著生命活動的停止。
四、人體之氣的功能
1.推動作用
氣是活動能力極強的精微物質,對人體生長發育、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血液的循行、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等,均能起激發和推動作用。
2.溫煦作用
氣的運動是人體熱量的來源。人體體溫的恒定,各臟腑組織器官、經絡等生理活動的進行,都需要氣的溫煦作用;血和津液在體內不停地運行,也依賴氣的溫煦和調節,故古人說“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如果體內氣虛,溫煦作用失常,便會引起畏寒喜熱、四肢不溫、體溫下降、血行滯緩、津液凝聚等病變。
3.防御作用
氣具有防御和抵抗各種邪氣的功能,表現在:一是護衛肌表,防止外邪侵入;二是與侵入體內的各種邪氣進行斗爭。氣的防御功能,是通過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而體現的,故《素問·刺法論》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4.固攝作用
氣具有防止精、血、津液等物質的無故流失,以及維護臟腑器官各自位置相對穩定的作用。
5.氣化作用
氣通過運動可以使機體產生各種變化,稱為氣的氣化作用。氣化作用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體內物質代謝的過程,即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具體地說,即是指精、氣、血、津液等物質的新陳代謝及相互轉化。
五、人體之氣的分類
1.元氣
元氣由腎精化生,根于命門。通過三焦循行全身。是推動和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溫煦和激發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為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2.宗氣
積聚于胸中, 宗氣在胸中積聚之處,《靈樞·五味》稱為“氣海”,又名為“膻中”。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貫心脈以行氣血;下蓄丹田以滋先天。與人體的視聽言動等機能相關。
3.衛氣
運行于脈外。
①防御外邪;②溫養全身;③調控腠理。
4.營氣
又稱“榮氣”,運行于脈內。營養人體和化生血液。
第二節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脈管中流動的紅色液體,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二、血的生成
1.血液生化之源
(1)水谷之精化血。
(2)腎精化血。
2.與血生成相關的臟腑
(1)脾胃 脾胃是氣血的化生之源。
(2)心肺 脾胃運化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營氣和津液,與肺吸入的清氣相結合,貫注心脈,在心氣的作用下變化而成為紅色血液。
(3)腎 腎藏精,精生髓,髓化生血。精和血之間存在著相互資生和轉化的關系,故有“精血同源”腎精化血之說。
三、血的功能
1.濡養作用 反映在面色的紅潤、肌肉的豐滿與健壯、皮膚和毛發的潤澤有華、感覺和運動的靈活自如等方面。
2.化神作用 血是機體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
四、血的運行
心主血脈——心氣推動血液在脈中運行
肝 藏 血——防止血溢脈外
脾主統血——控制血在脈中運行,防止血溢脈外
肺朝百脈——肺氣宣發肅降,調節氣機
血的特性是“喜溫而惡寒”,寒熱變化,能影響到血的運行,寒涼能使血行緩慢,過熱能使血行加速。脈為血之府,脈道是否通利完整,也是血液運行的重要條件。
第三節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體內各種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內在體液及正常的分泌物。
二、津液代謝
1.生成 脾胃的運化;小腸泌別清濁;大腸主津。
2.輸布 津液的輸布主要是依靠脾、肺、腎、肝和三焦等臟腑生理功能的協調配合來完成的:
①脾氣轉輸布散津液;
②肺氣宣降以行水;
③腎氣蒸騰氣化水液;
④肝氣疏泄促水行;
⑤三焦決瀆利水道。
3.排泄 汗液和尿液;呼氣;糞便。
三、津液的功能
1.滋潤、濡養全身。
2.化生血液 ——“津血同源”之說。
3.運輸代謝廢料 。
四、氣血津液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