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不可干預:年齡、性別、家族史;
可以干預:高血壓、吸煙、高血脂、糖尿病、腹型肥胖、缺少運動、蔬菜和水果攝入少、緊張焦慮、大量飲酒
2.如何進行冠心病的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指的是對沒有明確冠心病的人,對其具有的冠心病易患因素進行預防,避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冠心病的一級預防的措施主要有:
一、非藥物治療:
1、生活方式改變: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號召全世界各族人民向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宣戰,要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干預可使女性卒中風險下降55%,男性冠心病風險下降27%,胡大一教授提出“不吸煙,管好嘴,邁開腿”。
2、合理膳食
①低膽固醇膳食。特別是可溶性纖維的攝入,能顯著降低膽固醇,如燕麥、水果、蔬菜等。
②限制熱能的低脂膳食。因為高熱量飲食可使人肥胖,特別是中心型肥胖,超重患者冠心病發病率增加。
③限制鈉鹽攝入對高血壓預防非常重要。
④食用富含抗氧化劑食物。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冠心病的危險與維生素E和β胡蘿卜素攝入量呈負相關。這類食物如蔬菜是飲食中抗氧化物質的主要來源,包括:橄欖油、西紅柿、胡蘿卜和其他蔬菜及全麥、洋蔥和茶,多食有益。
⑤飲食中有足夠的其他營養素,如維生素B6、維生素B12及葉酸。當上述營養素攝入不足時,能使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促進動脈硬化。
合理膳食以低脂、低熱量、每日定量的水果和蔬菜膳食標準可作為預防冠心病的基本措施。
3、戒煙 煙葉中有4000多種化學成分,主要是尼古丁,它可以直接損傷血管的內膜促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吸煙致冠狀動脈痙攣,引起心絞痛,吸煙使血紅蛋白的攜氧功能減低造成心肌缺氧。長期吸煙血小板聚集增加促血栓形成,促發心肌梗死等。吸煙屬全球最強的危險預測因素,INTERHEART研究顯示每日吸1~5支煙可增加40%AM I發病危險,可以抵消阿司匹林治療效益的20%,消除服用他汀類降脂治療75%的有效益處。研究還顯示任何人群吸煙減少一半可減少一半AM I的發病危險。
4、堅持有規律的體育鍛煉 缺乏體力活動(鍛煉)是冠心病危險增高的原因。有充分流行病學證據說明體力活動能夠降低冠心病的發病危險。對缺乏活動的人推薦有計劃的鍛煉和從事有氧鍛煉:如步行、慢跑、騎車、游泳、健美操、劃船、打拳等。
5、心理平衡,防止精神緊張和去除心理障礙和社會因素的不良影響。越來越多文獻證實某些心理因素對冠心病發病率的增加有關,如應激、缺乏社會支持、抑郁和社會經濟地位的作用最為顯著。這些因素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或交感神經系統活動來調節。如急性應急反應可以誘發心臟事件。有些研究報道心肌梗死患者中有嚴重抑郁癥者多達20%,多數情況下這些心理因素對堅持藥物治療產生不利作用,降低療效。
二、藥物治療的策略原則
1、阿司匹林是冠心病預防的一線藥物 每日一片阿司匹林,心肌梗死每3例減少1例,腦卒中每4例減少1例。
2、調脂
LDL-C每下降1mmol/l,冠心病風險下降20%,卒中風險下降20%。血清LDL-C水平升高與人群中冠心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明顯的正相關。一些大規模的臨床隨機試驗證實,他汀類藥物對冠心病一級和二級預防均有顯著的療效,可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率和提高其生存率。
3、控制高血壓。高血壓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尤其是那些家庭中有高血壓家族史的。收縮壓每下降10mmHg,冠心病風險下降>20%,卒中死亡風險下降30%.在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及吸煙率均較高,因此對高血壓的防治就顯得格外重要。血壓控制目標:<140/90mmHg,若為糖尿病或慢性腎病患者,則<130/80mmHg。對高血壓病人應飲食清淡,防止食鹽過多,多吃蔬菜、豆類等含鉀高的食物及含鈣高的食物,避免飲酒和肥胖,并適當運動,保持精神愉快。在選擇降血壓的藥物時,要注意控制其它危險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等,這樣就可收到對高血壓防治的最佳效果,不僅使血壓降到正常,還可使冠心病的發病率下降。
4、控制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心梗風險下降14%,卒中風險下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