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衛生部辦公廳制定了《缺血性腦卒中篩查和防控指導規范》。說明國家非常重視腦卒中這種疾病,其危害在哪里? 1、缺血性腦卒中的危害: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組以腦組織缺血性損傷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性腦血管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三高”特點。TIA患者在90天內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是10.5%,在2008年,腦血管病已經成為第一號殺手。近20年,我國腦卒中的發病率呈現持續走高的趨勢,年平均增加幅度9%,資料表明:我國年新發腦卒中病例約200萬,其中致死性腦卒中占27%,而幸存者絕大部分會有不同程度的勞動能力尚失或偏癱、失語等殘疾,不僅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同時也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門診腦卒中患者中有近一半40%是復發病例,25%-33%患者將在1-3年內再次發作。腦卒中病人的命運是腦卒中—偏癱---再卒中---再偏癱---直至生命結束。腦卒中將導致病人在認知、語言、平衡、運動、視覺、聽覺一系列異常,具體地說,認知能力下降病人---老年癡呆,語言能力下降---不愿意說話,溝通困難,平衡---走路摔倒、運動---偏癱、視覺---視力下降或黑蒙,眼前經常發黑,聽覺---聽力下降或突發性
耳聾。這種病如此可怕,是否可以預防呢?預防腦卒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頸動脈狹窄在65歲以上的男性中有75%的發病率,在女性中有62%的發病率。事實證明80%的腦卒中是可以預防的,但其中預防的關鍵是要提前做頸動脈超聲檢查發現頸動脈狹窄,并加以控制。為什么頸動脈狹窄就能導致腦卒中呢?既往的研究認為腦卒中是由于顱內血管本身的病變引起的,然而,近期研究表明,70%以上的腦卒中是由于顱外頸動脈狹窄導致的。頸動脈狹窄說明頸動脈斑塊很大很厚,一旦斑塊脫落,即可導致腦血栓。因此,如果能盡早發現頸動脈斑塊并及時給予處理即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就可有效預防腦卒中。腦卒中的預防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基礎預防:即治療原發病,控制危險因素。主要危險因素:1高血壓、2高膽固醇血癥、3
糖尿病人4年齡超過50歲一般危險因素1吸煙者2大量飲酒者3
肥胖者(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厘米)2,N---21-23,23-24.9為超重,25-29.9為一度肥胖,大于30為中度肥胖)4缺乏體育運動,(每次20-30分鐘,每周3次)5膳食中油脂過多6牙齒松動或過早脫落7缺血性眼病8突發性耳聾9房顫或有其他心臟病者第二、藥物預防對于腦卒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藥物是阿司匹林和立普妥,其他藥物在循證醫學上基本沒有意義。然而,可悲的是,研究證明即使給予妥善的內科治療,無癥狀病人每年有5%發生腦卒中,且80%以上毫無預警,而有癥狀病人每年有6-12%發生腦卒中。10%的腦卒中患者發生在TIA發作后1年,以后的3年內每年有9%的患者復發;缺血性腦卒中30天復發率是3.3%,90天的復發率是7.4%,1年的復發率是14%。因此,我們說腦卒中藥物治療是必須的,但不能保證不發生腦卒中。我們如此預防還會發生腦卒中,究竟怎樣才能達到根本的預防腦卒中的目的呢?第三、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在我國正在逐步推廣并廣泛開展頸動脈一旦狹窄達到70%以上,不論病人是否有癥狀,預防腦卒中的最主要的方法是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 一般的百姓,提到手術就談虎色變,其實CEA對于一個不是專業的醫務工作者,都會覺得這是很危險的手術,這里我要說這絕對是一個嚴重的誤區。美國的一個里程碑的試驗證明: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優于藥物治療,并且客觀數據證實:隨著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的增加,腦卒中的發病率已經明顯下降。頸動脈狹窄達到70%以上,不手術的風險患腦卒中的風險是28%,而手術意外的風險僅僅是2.8%,因此CEA手術是安全并且收益巨大的手術。在美國每年有15-20萬的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在我國每年有200萬例的腦卒中發病人群,而CEA手術僅僅幾百例,這很不可思議,在北京等大醫院開展CEA手術已經很普遍了,早期實施CEA手術可及早去除病灶,可降低近期及遠期腦血栓的風險。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在發病后至少6周手術較為安全,TIA發作后2周手術為佳,近期出現癥狀發作,影像學提示不穩定斑塊,可選擇2周內手術。一般認為缺血性腦卒中在急性期手術有轉變為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因此,建議此期間選擇合理藥物治療。如果您是上述危險人群,還沒有發病,趕緊做一個頸動脈超聲檢查,如果頸動脈狹窄大于60%,建議您到血管外科就診。如果您是病人本身,接受CEA手術可有效預防偏癱、失語等殘疾的發生,提高您的生活質量;如果您是病人家屬,勸告您的親屬接受CEA手術,可減輕您的家庭負擔,使您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