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見多發疾病,大多跟飲食及生活方式和習慣有關,比較嚴重的情況才采用藥物治療,一般情況則從飲食和生活上逐步改善。便秘的老年人身體素質往往比較差,萬不可亂用猛烈的瀉藥來治療便秘,否則很容易讓老人元氣大傷,引發其他癥狀。此外,濫用瀉藥,還會導致產生對藥物的依賴,產生習慣性便秘。因此,盡量在便秘嚴重的時候才用瀉藥,且盡量選用緩瀉藥,癥狀緩解后,就從食療等方法上著手。
慢性習慣性便秘的主要成因有兩個因素造成:一是糞便傳輸障礙,老年人、體弱者腹肌無力,腸道緊張程度下降,腸胃蠕動變弱,沒有足夠的力量順暢地推動糞便到肛門。二是出口梗阻,腸道有吸收水分的功能,糞便在腸內停留的時間過長,糞便越干燥,排便越干燥,從而引起便秘。
通過飲食調節,增加糞便量、刺激腸胃蠕動,從而增強排便能力。每日增加攝入膳食纖維在10克以上,能明顯改善便秘的狀況。另外,可以多渣食物為主,并多攝入高膳食纖維食品,特別是不溶性膳食纖維,可以保留腸道水分,增加糞便團體積及重量,軟化糞便,刺激腸胃蠕動,有益于益生菌的生長。
1、老年便秘患者應做好安慰解釋工作,使其情緒舒暢,避免七情刺激,并使居室保持清潔、空氣流通、濕度適宜。
2、協助或指導患者按摩腹部,患者取仰臥位或半臥位,自然放松,操作者或患者自己用手的大小魚際在患者臍周沿順時針方向按摩,每次10-15min,每天早晚各一次,也可使前20min或餐后2h進行,以促進蠕動,但該方法不適用于腹部術后兩周內腸梗阻,腸內腫瘤,急腹癥,急性心衰患者。
3、平如應多活動,避免久坐久臥,增強腹肌力量,促進氣血流通,早晚飯后有質量的行走30-60min,保持站位順時針按摩腹部10-20次,然后左右轉動腰骶部,上床睡覺前進行下蹲10次訓練,可有效地緩解便秘。
4、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即使無便意,也要按時如廁。排便時注意力集中,不聽音樂或看報紙。
5、飲食上避免過度煎炒,酒類及辛辣刺激,寒涼生冷之物。應多進蔬菜、水果,并多飲水,尤其每天清晨飲一杯溫開水或鹽開水。患者飲水宜大口多量。晨起空腹飲溫開水300-400ml,分2-3次飲盡。每天飲水2000-3000ml。
6、大便干硬者可適當應用甘油栓等導引,囑病人保留數分鐘后排便切忌濫用瀉藥。
多吃水果可有效改善便秘。由于水果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如果在兩餐之間吃,是可以起到改善便秘的效果,但是飯后立刻食用水果,水果滯留在胃中,它所含有的糖分就會發生發酵作用,會出現飽脹感、反酸、暖氣等不適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