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鄭玲玲,桂林人,職業畫家,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天津楊柳青畫社獨家簽約作者,
出版有《清宮鳥譜系列》《設色牡丹錦雞》
《設色芙蓉鯉魚》《設色橫幅吉祥花鳥》
《設色條屏荷花水禽》《設色牡丹鯉魚團扇》
《設色十二花神系列》《設色條屏荷塘鷺影》
《傳統工筆鱗介著染技法》等工筆畫相關書籍。
尤擅清宮院體花鳥畫,其作品中西合璧、
別具風格、筆法細膩灑脫、畫風清新溫婉、
賦色高雅華貴、畫面韻調唯美。
既傳承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趣味,又結合了
西方繪畫的藝術概括,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
其作品常在各大報刊上發表,多被各界收藏,
并有多家媒體進行專題報道。
《錦背勝春圖》
清宮舊藏《鳥譜》,共十二冊,每冊的畫幅尺寸及裝裱形制均相同,絹本,縱41.9厘米,橫43.9厘米。其講求設色施墨不見筆痕線跡。又參用西洋畫法,注重物體的明暗、透視及寫實的視覺效果。本書兩幅為臨習作品,在第一步的勾線中,墨色要細淡,均勻。
步驟一:
錦背:黑眼,蒼白嘴頷臆,頂背俱赤醤色,膊毛赤色間黃,黑黃翅,嬌黃腹有倉斑,黑尾,黃足青爪,此鳥背色紫澤而光故得斯稱。月季花別稱勝春,稱為花中皇后,又稱“月月紅”,月季花榮秀美,姿色多樣,四季開花,一般為紅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黃色。整幅作品中,用墨及設色生機盎然,寓意人間生活幸福美滿,四季平安吉慶。
勾線,中國畫的墨色分為:焦濃重淡清,即(焦墨、濃墨、重墨、淡墨、清墨),介于淡墨和重墨之間稱為中墨,也是比較常用的墨色,花頭用淡墨勾,葉子和枝梗及枝梗上的刺用中墨,鳥嘴和鳥爪用中墨,羽毛及鳥身用中墨偏淡一點,小飛蛾用淡墨。勾枝梗時線條要流暢,有動感。(為方便觀賞,此處用重墨印出。)
步驟二:
這一步主要是上背景色,背景用(藤黃加硃磦加四綠加胭脂加墨)按比例調成一個底色褐黃綠平涂,(四綠可稍多加一點),三至四遍左右,淡淡平涂以達到均勻,多遍平涂后底色更顯厚重感。花朵、枝梗、鳥兒及小飛蛾留白。一筆接一筆的平涂,注意幾個地方同時平涂時要保持水分不能干掉,不然銜接處會留有筆痕而影響效果,平涂底色看似簡單,實則平涂的均勻需要手法嫻熟和耐心,為使底色均勻不留筆觸,第一遍上底色時,顏色需要多加水,然后再慢慢加重顏色。
步驟三:
這一步主要是刷出背景的紋理,用底色褐黃綠色,用色稍微深一點,用排刷輕輕的縱橫交錯的刷,刷紋理的過程中要輕、細,最終效果要像絹的紋理,根據調色的濃淡來確定上次的次數,大概刷8遍左右,花朵、葉、小飛蛾和鳥不要刷紋理。然后用淡色平涂來區分花和葉的關系,花頭平涂淡白色2遍,葉子、枝梗及枝梗上的刺平涂草綠。小飛蛾尾部及鳥腹部分染白色,鳥喙平涂淡白色,鳥背整體罩染赭石,尾羽、及部分飛羽分染淡墨。
步驟四:
這一步開始分染,花頭用牡丹紅分染,葉子、花托用墨綠色(藤黃加花青加淡墨)分染,部分破損的葉子倒染硃磦。枝梗上的刺平涂硃磦。小飛蛾用淡墨分染翅膀、身體和平涂眼睛。鳥腹部用淡墨點出斑紋,分染粉黃(藤黃加白),眼睛平涂赭墨色(赭石加淡墨或焦茶),鳥背分染淡墨,整體平涂赭石,尾羽、部分飛羽分染淡墨,肩羽平涂藤黃,尾羽加重墨色,鳥爪平涂米色。
步驟五:
這一步驟在上一步驟的基礎上繼續加深,強化第四步的感覺,這時的用色要按照上一步驟的安排深入,花頭和葉子深處加胭脂或者加淡墨分染,正葉用墨綠色分染,反葉和嫩芽用硃磦加少量大紅倒染,破損的葉子用焦茶倒染,枝梗上的刺分別用胭脂和褐墨色點染。小飛蛾用中墨繼續加深,尤其是翅膀加重顏色。鳥整體繼續加深,中墨分染細節,注意過渡自然,立體關系要處理得當,眼圈平涂米黃色(硃磦加藤黃加少量三綠),肩羽勾填赭墨色,赭墨色分染整個背部。
步驟六:
在上一步的基礎上整體加深,葉子用墨綠分染后繼續平涂3遍左右,更顯厚重感,花頭深處加胭脂分染,花瓣倒染白粉,高光處白粉提染,濃黃粉點蕊,濃白粉勾絲。枝梗分別用胭脂、深墨綠、褐墨色分染,更顯色彩豐富有光澤。小飛蛾用白粉點睛,用濃白粉點翅膀的紋理(不要太規律,隨意點)和身體的亮部。鳥兒繼續加深,赭墨色繼續分染整個背部3遍左右,中墨分染結構,中墨偏重墨絲毛,淡黃色勾勒肩羽的邊緣,濃白粉勾勒鳥喙,點睛,用胭脂復勾鳥爪。整理是最后的完成部分,要整體觀察,局部修改,該加強的加強,要注意整個畫面的協調性。題字,鈐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