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網上收集 大家參考 仙人掌及多肉植物栽培要領

網上收集 大家參考 仙人掌及多肉植物栽培要領

也許您只是在窗臺上養了一盆花,也許您的小暖棚里已收集了不少,也許您有一間塞滿了寶貝的溫室,我希望您讀過本文后能有一些收獲。本文的內容,都是由眾多多肉植物的愛好者們的種植經驗積累而成,另外還包括BCSS Harrow on the Hill Branch及其分支機構提供的一些介紹性材料,但本網頁的版權所有人——BCSS及其分支機構對讀者因為錯誤理解本文產生的植株損失或人身傷害不負法律責任。

   
想獲得最好的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種植方法,請加入您當地的Cactus and Succulent Society(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社區), 在那里您能得到其他人的建議,獲取他們的寶貴經驗,特別是一些種植難度大的品種。那里還有一些專門種植某一品種的專家,如蘿摩科,大戟科,瓦葦屬,球蘭屬,乳突球屬,松葉菊屬,椒草屬及景天屬。

花盆

   
可以使用兩種盆,陶土盆或塑料盆。在愛好者手里,這兩種盆都能種好花,用哪種多選個人喜好。塑料盆輕,便宜,保水性好,干凈。陶土盆可以穩定支撐大型植株,可以緩解澆水過多引起的負作用,但陶土盆的份量重,要求您的花架要夠結實。

   
很多仙人掌及多肉植物都只有須根,不需要使用標準種植用盆,最好用半高比例或扁平盆。將一個根系很淺的品種種在一個較深的盆中只會對其生長不利,因為下部根系達不到的盆土會將水分保留很長時間,使盆土粘滯。那些有塊莖或主根的品種需要較深的盆土,在標準盆或深盆中會生長地很好。無論選用何種盆,其底部都必須要有排水孔,還要在底部放一些碎盆片或干凈的石子。

   
對于欣賞莖干類的植株使用盆景盆會產生很好的視覺效果,粗大奇異的莖干(塊根或矮莖)從盆土躍然而出。最后一點,一些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的原生地是富含石灰巖的地區,它們經常生長在石灰巖的縫隙中,這類植物很適合種植在一整塊石灰華(一種石灰質沉積巖)中,那樣視覺效果會非常好,看上去就象高山植物。

配制植料

   
各種不同類型的種植用土都有市售,從John Innes堆肥土到泥炭土及園藝堆肥土,摻入不同規格的園藝用粗砂,混合成易于滲水的植料;摻入粗砂的量從30%70%不等,具體比例需要根據您自己的種植經驗,根據你的種植環境和手頭可利用的材料,決定土、沙、粗砂的混合比例。

   
泥炭土相較于堆肥土更易滋生根粉蚧,有些種植者感覺生石花在泥炭土介質中長得不太好,我本人最初也使用泥炭土,現在更喜歡使用基于園土的混合植料。椰殼纖維現在正有取代泥炭土的趨勢,但這種植料分解腐敗的速度,對于生長非常緩慢的仙人球品種來說太快了。

   
有些品種,如景天科擬石蓮花屬植物不喜歡石灰質,更喜歡含泥炭土的植料,其它的如龜甲牡丹,金琥屬太平丸,Escobariatuberculosa在它們的原生地通常生長在石灰質壤土中,因此它們的植料中應加入一些重質碳酸鈣類或白云石顆粒。另外還有一些植物如Geohintonias 喜歡生長在幾乎純石膏質的土中。

重質碳酸鈣呈弱堿性,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

白云石所含成份為碳酸鈣鎂,呈弱堿性。

石膏的成份硫酸鈣,是中性的。

生石灰的成份為氧化鈣,其堿性太強,不能用于盆栽花卉。

我本人(作者)使用的植料:

   
舉個例子,我使用的盆栽混合植料,是廚房有機質垃圾和花園里的樹葉等廢物經堆肥后,篩去細微顆粒后制成了。我把這些廢物積攢在一個4英尺高的大塑料桶中,讓其腐爛分解,出售給本地愛好者協會還賺了些零錢。不象泥炭土,這種自制堆肥介質幾乎不含土,不利于根粉蚧等害蟲的滋生。

   
堆肥過篩后,加入三分之一的砂,砂由等量的純砂和直徑2毫米的燧石或石英粗砂混合而成,我還用這些粗砂進行盆土表面的裝飾。比例的掌握可以使用手頭的小容器或用手來量,所以我的配料比是四把堆肥土,加一把粗砂,一把純砂。對于原生地為堿性石灰質土壤的品種,我會加一些白云石顆粒,對于高難度品種,我通常會多加些砂質。

   
混合好的植料放入一不銹鋼容器中,倒入雨水使土濕潤,然后將容器封口后在火上加熱一段時間(如107℃2小時),確保殺死昆蟲,幼蟲,蟲卵及花園廢物堆肥必含的雜草種子,但一些有易的土壤微生物會存活下來,特別是那些靠孢子繁殖的。

多刺植株的倒盆

   
理想情況下,植株應每年倒盆一次,為其提供新鮮有營養的盆土和生長空間。倒盆的同時可以檢查根系的生長情況及有無根粉蚧等病蟲害。

   
為多刺的仙人球倒盆時,為了防止刺折斷,一個好方法是裹上一圈報紙或軟紙巾,再用橡皮筋或細繩扎住。如果打開時紙與長刺糾纏在一起,把紙弄濕就可方便除去,小紙屑可用鑷子摘除。老手們倒盆時能直接赤手操作,讓盡可能多的刺均勻地接觸到手掌以分散植株的重量,但不推薦赤手操作仙人掌屬植物,因為它們纖細的刺(刺毛)的尖端刺入皮膚后會折斷,也不能赤手操作長著倒鉤的乳突球屬植株。

   
倒盆時,翻轉植株后用盆的邊緣輕擊椅子面的角,或用一塊木頭敲擊盆的邊緣使盆土分離。上述方法不太成功時,用一根木棍插入盆底部的孔均勻施加壓力會有幫助,但要注意有肉質根或塊根的植株盡量不要這樣做。如果是塑料盆或其它有彈性的盆,先輕輕地隔著盆壁擠壓盆土會使盆更容易脫出。最后,如果根團過于緊密,實在不行,為了不傷害植株,可以把盆弄碎,總好過把植株弄傷。

   
盆放一邊,從植株的根系上去掉舊土,注意觀察是否有害蟲。去舊土時使用一根小細棍或細長的標簽卡試探著進行,如果土中有白色絨毛狀小團塊或細小的昆蟲,形狀如木虱長2毫米,它們就是根粉蚧。一旦發現土里有害蟲,盡可能多地去除舊土,或用水把土沖干凈,用內吸性殺蟲剎浸泡,含有樂果成份的更好。

   
將植株重新栽入盆中,如果植株的根團在舊盆中已長滿,應換一個稍大的新盆(大約直徑加大2厘米)。將干的新植料均勻地填入根系內,栽好后放置約兩周再澆水,以利于根系傷口的愈合。

栽培大戟屬一點提示

   
大戟屬包括大量迷人的多肉類及非多肉類植物,它們的形態和外形尺寸千差萬別,非常值得收藏。但大戟屬植物的一共同特征是莖葉內都有乳白色的汁液,其毒性很大,照料它們時一定要小心。大戟屬的汁液千萬不要意外滴入眼睛,沾上皮膚表面后要馬上用清水洗去。為大戟屬植株換過盆或做過日常照料后洗手是個值得提倡的好習慣。

光照

   
大多數仙人球及多肉類植物都喜歡盡可能多的光照,南向或東南向的窗臺,溫室,暖棚或玻璃花房是最理想不過的環境,適合于這些栽培環境的品種取決于是否能滿足其最低越冬溫度。大量充足的光照能防止植株徒長并促進開花。雖然仙人球類的自然生長環境光照強烈,但它們也能適應低照度的英國氣候,所以在經過漫長陰暗的冬天,迎來新春第一抹陽光的時候,要防止植株日光浴時被曬傷。新購進的植株,或曾生長在遮蔭環境,或溫室陰暗角落的植株,應用幾天的時間逐步加大光照度,使其最終適應全日照環境。

花期在圣誕節的仙人掌及多肉類的日照與溫度

   
仙人指/蟹爪蘭花蕾的形成,受日照時間長短和溫度的影響。白晝長度小于12小時會促使花蕾形成,短日照還要配合夜間低溫(如4.5 - 18°C)。適宜的自然或人工短日照條件滿足后,約10 – 20天花蕾就會出現,一旦現蕾日照的長短對開花就再無影響了,(當然不排除光照太弱造成落蕾) ,當然日照的長短會影響可能有的第二波花蕾。花開一般發生在促花后的第7 – 8周,也就是說,想讓植株圣誕節開花,就要在萬圣節前夕(1031日)促花。可以通過在正常天光下,人工降低光照來促花,打個比方“5英尺的蠟燭就夠了,就是說使用人工室內光源。但以我在客廳內栽培的一些植株的經驗,大部分品種不象大戟屬植物(如Poinsettas)那樣,對短暫的人工光照非常敏感,所以花期很可能會是從11月中旬到3月份,不可能做到很精確。然而,由于英國的秋冬季的天光過于陰暗,植株可能無法儲備足夠的能量來開花,所以我會對進行限時人工光照的植株加強光照度。

   
一些新推出的多色雜交品種(如Gold Charm“金色魔法),其花色對溫度敏感,氣溫低于15.5°C時開的花是粉紅色的,且溫度越低越顯著,這會令你非常失望,當你正希望它開出絢麗的多色花,解決方法是在現蕾和花蕾膨大時提高植株生長環境的溫度。

   
建議在促花開始前3 – 4周停止施肥,之后只澆雨水。

   
落蕾原因:溫度過高,燃油供熱產生的有害氣體(乙烯),日照度過低,過于干燥,寒流。

澆水

   
頻度:生長期仙人掌和多肉類不能長期斷水,這是常識。在炎熱的夏季,每周澆一次,保持盆土干濕適度,天氣變涼爽時,延長澆水間隔,盆土必須干透后再澆。冬季,很多仙人掌和多肉類要休眠,這時它們只需很少量的水,甚至完全斷水,但這還要參照具體的環境溫度和光照度。如果你的植株放在冬季供暖的室內窗臺上,冬天也要澆水。

   
不要把仙人掌和多肉類的盆長時間泡在水里,水量過大是這些家庭植物最大的死因。

   
水質:世界很多地方的自來水里都含有堿性及其它鹽類礦物質,還有氯等添加劑,這些應盡量避免使用。直接用含各種鹽礦物質的自來水沖植株,會在其表面留下細微的沉積物,仙人球基部的刺結上一層沉積物。自來水被燒開后,能清除一部分礦物質,但是可溶性的成份仍然去除不掉。

比較而言干凈的雨水是最理想的用水,在生長期每次澆水都應加入一些肥料(仙人掌類專用肥或平衡復合化肥),雨水可從住房或溫室的屋頂下水管獲得。

   
為防止蚊子和其它昆蟲在你的雨水桶中產卵,可在水桶中滴入幾滴橄欖油或植物油,油滴在水面擴散形成一層油膜,使蚊子的幼蟲無法呼吸到空氣,夏季每周都要更新油膜。輕質礦物油也行,但對水有輕微污染。

潔凈水也可從冰箱及其它冷凍設備的結霜獲得,或者從空調的冷凝器收集。如果你是一個超級發燒友,可以自制一個太陽能蒸溜器,在炎熱的夏季一天可以獲得幾升水,網上有大量自制太陽能蒸溜器的設計圖,下面有一個例圖。

   
用反滲透脫鹽法制得的水(桶裝純凈水)也是很好的選擇用水。但很多使用離子交換樹脂的家庭用水質軟化裝置,僅是用鈉離子取代水中的鈣離子,這種裝置制得的水不適合澆花,離子交換后硬度降低,但鹽分變大。

   
南非多肉類:其中很多品種(如生石花,肉錐花)在秋冬季生長,在澆水上要注意這一點。

(譯者注:本文作者家住英國,氣候與我國不同,生石花及肉錐花的澆水時間不具參考性。)

   
生石花在從初夏到秋末期間(北半球五六月至九月末)正常澆水,依品種不同在八月末到深秋間開花,然后隨著氣溫下降減少澆水量,讓其表皮逐漸皺縮成紙樣,直至次年初夏恢復正常澆水。

   
肉錐花 在秋冬季的生長期來得更晚,通常在生長期開始時開花。正常澆水應從夏末秋初至春天,但在最冷的冬季月份要斷水。要注意觀察植株的狀態,不要快干死了還不澆水,否則它們就從休眠中再也醒不過來了。

   
番杏科植物的開花受日照長度的影響,人工光源可能會打亂其正常的開花周期(當然有些高手可用人工光源模擬日照變化,控制植株在一年中任何希望的時間開花)。

關于溫室

選址

   
在自己的花園中建一個溫室,可能是多數園藝愛好者及某一品種的收藏家們最易達成的共識。理想情況下,一間為仙人球及多肉類建的獨立無鄰的溫室,其屋脊線應是南北向的,這樣在全年中都能得到最大的光照。屋脊東西向的溫室在冬日能接受更多的陽光,很適合用來專門種植生長期在秋冬季的多肉類。無論哪種走向,都應避免較大的遮蔭,較近的樹木,及常吹強風的地點。避免將溫室門設置在當地常刮風向一側以防凍害,易受水澇之地也要避開。溫室不要距住房過遠,這不利于供電及供暖。

建設

   
溫室應建在一塊完整的地基上,或為其專門打一個地基,堅硬的地面方便行走,不易滋生害蟲。如果地面整體稍有坡度則更有利于排水,用水泥建下水道更好,但如果你想把大型多肉類植株直接種植在地上,應事先在選好的位置上為其建好基礎以防倒伏。

   
構建溫室的骨架需要事先動一動腦筋,例如,是使用木材還是金屬?兩種材料各有擁護者,木材看上去更自然,更易融入庭院景色中,但易受蟲害,在潮濕環境中容易腐爛,所以其壽命短,需要經常維修。但如使用雪松等硬木材料,則這一問題要好一些。鋁合金骨架易于導熱,不利于冬季保暖,這點不如木料,但所需要維護少,壽命長,一些新型鋁合金型材加入了隔熱材料。

   
溫室一般安裝園藝用玻璃,這種玻璃含著色劑少,比一般的住房窗戶上用的平板玻璃透光率高。新型的紫外線穩定丙烯酸塑料板更好,它比玻璃的導熱率更低,更利于保溫。但有些類型的塑料板可能揮發出對植物有害的氣體,所以一定要使用專為園藝應用設計的型號。各種雙層型板材也可使用,但可能會降低透光率,而陽光對英國這個國家來說太珍貴了,經常用做上頂面安裝的襯線加強型玻璃也存在透光率低這個問題。

花架

   
溫室的花架可以用木料或金屬,各有優缺點。澆完水后,盆栽植物會變得很重,陶土盆比塑料盆水后加重得更多,使用堆肥土的植料比泥碳土的更重。用整塊的堅固平板做花架擱板,粉蚧等害蟲容易遷移侵害植株,用有間隔的板條做花架擱板,有利于空氣流通,但害蟲仍然能夠容易地遷移,板條擱板使用藥墊和顆粒藥劑不方便。

供熱

   
在冬季為溫室或暖棚(陽畦)加溫的方法有很多種,帶加熱器的電扇不錯,但成本很高,而且產生的是干熱風,所以在陽光晴朗的日子還需要噴水加濕。列管式加熱器也可使用,但還需要安裝促使空氣流通循環的裝置。如使用電加熱,需要研究一下《節約法》第7章關于專門稅的條款。燃氣加熱很好,但需要事先鋪設管道,安裝費用較高。燃油加熱也不錯,還稍便宜些,但會產生不舒服的氣味,需要注意防火并防止植物被熏黑。

盆下電加熱是一種很有效率的加熱方法,市場上有很多種園藝用加熱墊。我使用的替代方法是,將810Ω25瓦金屬膜電阻,每兩個一組串聯安裝在花架的一些鋁板下面,然后將各組并聯,接通一個200瓦的變壓器產生10 - 20 V的低電壓,這樣實現了直接在花架上加熱,再在電路中安裝一個漏電斷路器,特別是使用金屬材料的花架時。

   
不能僅靠使用盆下加熱墊來為整個溫室加溫,因為加熱墊的熱量直接作用在植株的根部,為保持室溫,過高的加熱溫度可能燒壞植株的根。植株被加溫后,為防止過干需要補充吸收一些水,如果直接往盆中澆水,或浸盆,則加熱花架會產生大量蒸汽并在溫室的低溫表面凝結。

   
精通電路的愛好者常喜歡到舊貨店尋找各種二手風扇,但需注意檢查其工作電壓,確信自己能使用當地的市電讓其安全有效地工作,一臺不大的風扇如安裝位置正確,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溫室的空氣循環,促進植株健康生長。

關于光照及人工用光

   
光由無質量的以3億米/秒的高速運動的粒子(光子)組成,傳播300米距離只需百萬分之一秒(1毫秒),光子所攜帶的能量的大小決定了光的顏色(波長)。

   
人眼可看到的光波波長從400700納米之間,而且人眼對越靠近兩端極限的光波越不敏感,而對此范圍中段的光波很敏感。多數光源都產生由不同波長組成的混合光波,反應到人的視覺形成各種不同的顏色。

   
特定的波長或特定波長的組合,形成了各種特定的顏色。黃色光由波長590納米的光線或由綠色和紅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常由從紫到紅所有波長的可見光線混合而成,但由純藍,綠和紅三個單色光也能混合出白光。大多數人通常無法從由全光譜組成的白光中直接觀察到連續的各色光譜,但通過狹縫觀察熒光燈時能夠看到各色光譜。

   
光強:人眼對光強作判斷時經常犯錯誤,因為人眼對光照強弱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一個照明很好的辦公室內,桌面的光強大約2000Lux(勒克斯),而直射的太陽光至少能達到8000勒克斯,很多仙人球及多肉類熱帶故鄉的光強更高。

   
你可以使用測光表測量一個平面接受的光線強度。

關于光的單位

Lumen
(流明):最常用的度量光輸出功率(或稱光通量)的單位,用來標明光源輸出的光的功率。

1
流明 = 0.00146

Footcandle
(尺燭光): 光強度或光照度的英制單位,其定義為:約等于一根標準蠟燭燭光亮度的點光源,在距其1英尺距離,一平方英尺面積所接受的光照為1“尺燭光

1
尺燭光 = 1 流明/平方英尺

1
尺燭光 = 10.76 勒克斯

Lux
(勒克斯): 光強/照度的公制單位

1 lux = 1
流明/平方米

1 lux = 0.0929
尺燭光

1 lux = 0.00146 W/
平方米

光轉換效率: 光功率除以消耗的電功率,單位為流明/

Watt
(瓦): 設備消耗能量的速率;此標識不是指燈的光輸出功率;一個設備消耗的能量表示為 瓦(或千瓦)/小時。

色溫:單位為K(開爾文),用來標示一個光源產生的光波,比照一個純黑體在同樣溫度下發散的光線,其光線的色彩品質。色溫越高,光波所含藍光成份越高,而所含光譜另一端的紅光越少。

一些常見光源的色溫

1000 K:
蠟燭,油燈

2000 K:
日出/日落,高壓鈉燈

2700 K: “
暖白色熒光燈

2850 K:
家用白熾燈泡

3000 K:
攝影室照明用燈,照相用泛光燈

3500 K:
石英鹵素燈

4000 K:
閃光燈, 藍色泛光燈

4100 K: “
冷白色熒光燈

5000 K:
藍閃光燈, 電火花, 平均日光

6000 K:
明亮的正午太陽, 金屬鹵素燈

7000 K:
輕陰的天空

8000 K:
陰天天空

10,000 K:
陰霾的天空

11,000 K:
沒有太陽的藍天

20,000 K:
晴天時大山的影子

   
植物光合作用既需要紅光也需要藍光,而不需要也不吸收綠色光,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葉子在陽光下呈綠色。

   
很多植物長有其它顏色的葉子,從暗紅,褐色,紫色到甚至黑色。這是因為植物受環境影響生成了不同的色素(如β花青素和花青素)造成的。例如,某些植物產生這一生化機制是為了過濾強烈的熱帶陽光,或者是有選擇的栽培變種的極致表現。這些色素可伴隨光合作用產生,但有時只能通過用強光,特別是含有藍色及含紫外線成份的人工光源照射植株,才能迫其產生這類色素。

   
紅色光對植物生長非常重要,色素吸收光譜中的紅光成份,控制種子萌發,根的生長,塊莖或鱗莖的形成,休眠,開花和結果。因此,紅色光對促進開花結籽非常重要。

   
藍色光比其它波長的光更能刺激生成葉綠素,促使植株葉片肥厚,莖干粗壯,株型更緊密。類胡蘿卜素,葉黃素吸收藍色光后,促使老葉掉落,果實成熟。核黃素吸收紫色光(緊靠藍色光)后影響植株的趨光性,即葉片對日照方向做出反應。

光源

   
陽光: 色溫6000oK,是最有利于植株生長,保持良好葉色及促進開花的光線。植物經過千萬年進化,已經適應了原生地的自然光線。植物原生地的光照質量,強度和時間長短,是我們在其他氣候地域內栽培過程中使用人工光源的依據。

   
陽光最大的優點是完全免費,是最清潔的能源,但自然光照的質量和持續時間受變化無常的天氣、海拔高度和四季更替影響很大。日照時間的長短變化對很多冬季開花植物的花芽分化影響顯著,但天光不受我們控制,除非你采取輔助光照或遮光措施。日光浴另一個可能的副作用是,度過陰暗冬日的植株可能會在初春的陽光中曬傷或留下疤痕,這可以通過加強通風和適當遮蔭來預防。大氣的過濾作用可除去光譜中過藍的光波成份,所以靠近兩極的地區的陽光,及一天中日出日落時分的陽光成份偏黃,因為太陽光要穿過相對更厚的大氣層才能到達地面。

   
白熾燈:這種最常見的家庭照明用燈,產生色溫2750 - 2850°K的黃白色光和大量紅外線。這種燈很便宜,但電光轉換效率很低,不適合用于大面積照明。植株長期接受這種光照會變得纖細柔弱。

   
石英鹵素燈:產生純凈的色溫3500°K的白光,其光譜中含有紫外線成份,人眼和皮膚如長時間暴露在其光線下會輕度受傷。它還會以紅外線的形式輻射大量熱,葉片或其它脆弱的東西靠得太近會被烤壞。建議不要直視點亮的未經紫外線過濾的石英鹵素燈,其高亮度、熱輻射和紫外線會對眼睛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石英鹵素燈相對便宜,不需起動電路。雖然其較高的燈絲溫度使其比普通白熾燈效率高,但使用這種燈的運行成本比下面要介紹的新型放電燈高,它也不適合用于大面積照明。其緊密的燈絲結構使其燈光很容易會聚在一個小的區域,所以可被用來進行個別照明,若使用光導纖維傳導光線,其中的紅外線(熱)成份可被濾除。

   
金屬鹵化物(HID)燈:靠弧光放電產生的明亮藍白色光,其色溫接近陽光的5000-6500°K,大面積照明最有效的光源之一,其緊密的燈絲結構使其燈光易于會于一點。用此種燈光照明的植物株形緊密,但其光譜中缺乏對開花很重要的紅光成份,可以使用專門設計的產生增強型3000°K色溫橙紅色光的燈。這種燈需要專門起動電路,如燈需水平安裝,需要事先檢查其結構是否能夠在水平狀態下工作。

   
鈉蒸氣燈:此種燈常用于公路照明,由鈉蒸氣低壓放電產生的燈光為波長589納米的單一黃色光。這種燈的效率很高,但光譜中缺乏紅光和藍光,不利于植物生長。需要專門的起動電路。

   
高壓鈉燈:靠高壓鈉蒸氣弧光放電產生略帶粉色的白光,色溫2050°K ,有效的大面積照明光源,植物在此光照下生長良好,但其燈光的色彩會影響被照射植株的觀賞效果。標準型號的高壓鈉燈據說能促進開花和結籽,有能產生更多藍色光型號的燈,藍色光可使植株形態緊密。但如果是用高壓鈉燈補充自然天光的不足,則不需要再使用藍光型燈,因為自然光線中含有大量藍光成份。需要專門的起動電路,如要水平安裝需要事先察明所購燈是否可以水平安裝。

   
同時使用金屬鹵化物燈和高壓鈉燈,正好取長補短,促進植物正常生長。

   
熒光燈管:工作原理為氬汞蒸氣混合氣體低壓放電發光,可產生線光譜光。放電產生的紫外線照射在燈管內壁的磷化物涂層上,產生色溫2700 - 3000°K的暖白色光,或者 4100 - 4300°K的冷白色光,或者5000K—6350°K日光,有為植物生長或魚缸照明而專門設計的各種燈管。使用熒光燈運行效率中等,很適合小或低矮空間照明,因為燈管工作時的表面溫度較低。需要專門的起動電路,但非常容易購得。

什么是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Succulent ,其中的詞根出自拉丁語succos --- , 液)范圍涵蓋60多科300多屬 ,指那些進化出了特殊的貯水組織,擁有肥厚的葉片、或膨大的莖干,或碩大的塊根的植物,以此來對抗干旱的環境。它們吸收保存水分的能力超群,得以在大部分植物不敢落足之地生生繁衍不息。
   
多肉葉類: 葉片除表層是一薄層進行光合使用的組織外,內部幾乎全是貯水細胞。 如:蘆薈,瓦葦,生石花,長生草

   
塊莖類: 多肉的莖干內有大量的貯水細胞,表面是一層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組織。葉片很少甚至干脆不長葉子,以防止因葉面蒸發而喪失水分。如:大部分仙人掌科植物,大戟屬的布紋球,國章屬植物

   
塊根類:由藏在土中的肥大的肉質根來貯藏水分,以躲避陽光的獨炙烤和食草動物的啃食。莖或葉經常會在最干燥的季節脫落以保水。如:胡克酒瓶,火星人屬的edulisPterocactus屬的kunzei,有翼柱屬的striatus

   
有的植物結合了上述多種方法,植株各部分一起來貯水。很多莖干類植物同時用膨大的莖和根來貯水,長有每年脫落的葉子或永久性的多肉的葉片。如:長壽城屬的pygmaea,奇峰錦屬的paniculata, 葡萄甕屬的葡萄甕。

何謂嚴酷帶?

   
嚴格地講,美國農業部制定的嚴酷帶(氣候帶,生長帶)標準僅適用于美國,但了解一下其中的數據對栽培還是很有好處的,即使身處美國之外,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帶劃分。濕度、冬季降雨、風寒指數等的千差萬別,對多肉類度過寒冬至關重要。

   
美國農業部按年平均最低溫度將全國劃分為11個嚴酷帶:

Zone 1:
低于 -46°C -50°F
Zone 2: -46°C
-40°C -50 -40°F
Zone 3: -40°C
-34°C -40 -30°F
Zone 4: -34°C
-29°C -30 -20°F
Zone 5: -29°C
-23°C -20 -10°F
Zone 6: -23°C
-18°C -10 0°F
Zone 7: -18°C
-12°C 0 10°F
Zone 8: -12°C
-7°C 10 20°F
Zone 9: -7°C
-1°C 20 30°F
Zone 10: -1°C
4°C 30 40°F
Zone 11:
高于 4°C 40°F

多肉類植物的病蟲害

   
隨著收集的品種數量越來越多,問題也會遇到很多,起因可能是害蟲、病害或不正確的栽培方法。如果方法得當,多肉植物會快速健康地成長,但在一個與其原生地迥異的環境中種植它們,要做到完美非常不易。

   
病蟲害的威脅無時無處不在,不論是溫室內還是窗臺上,也不會顧及寶貝們身價的貴賤。但做好必要的預防,能有效阻止不愿看到的情況發生。絕大部分害蟲都能用有效的方法消滅,但對于數量龐大的栽培群落,徹底根除害蟲幾乎是不可能的。

   
下面介紹一些控制部分病蟲害的方法,但在使用任何一種藥物時,請認真閱讀商/藥品的說明書,避免皮膚接觸殺蟲劑及其它化學品。

   
請謹記,所有的殺蟲劑、殺真菌劑及其它一些園藝用化學藥品對人都是劇毒的,所以請一定小心操作,橡膠手套、面罩、護目鏡都應是必備用具。

預防病蟲害

隔離檢疫

   
無論從何處新得到一盆植株,在與其它植株放在一起前單獨隔離幾周絕對是明智之舉,因為發現潛藏的害蟲需要時間,特別是潛藏有蟲卵時。一個較好的方法是,在溫室的一個窗臺上建一個與其它部分隔離的檢疫區。有些愛好者喜歡給新引進的植株倒盆,更新栽培介質,這是觀察根系生長狀況和有無根粉蚧等害蟲的好時機。

   
雖然看上去有些過于小心,但很多愛好者在引進新植株時,喜歡先用內吸性殺蟲劑處理過后再倒盆,這當然是一種防止害蟲侵入的辦法,另一個需注意的是栽培用料事先一定要用高溫處理,以殺死可能的害蟲、蛹和蟲卵。

檢視

   
經常檢查(如在每次澆水時)植株的狀態,能夠及早發現問題,越早治損失越小,越能阻止病蟲害擴散。不要心存僥幸,想當然地認為只有你發現的那一株受害了,害蟲能很容易地在你還一無所知時擴散到鄰近植株。還有一個幫兇是螞蟻,它們會象人類放牛一樣,放牧粉蚧等害蟲以吸食其分泌物,螞蟻會幫助粉蚧遷移!

   
另外還要觀察植株的生長狀態,在生長期出現生長不良,狀態突然發生變化,外表變得柔弱皺縮,很可能是根系出問題的外在表現,根有問題就會影響植株吸收水份。根系可能出的問題包括根粉蚧、葡萄象甲等蟲害,或因水害(如澆水過量)引起的爛根。

環境衛生
   
保持栽培環境干凈整潔可有效預防發生病蟲害。要及時清除枯枝敗葉,枯/落葉是害蟲最好的藏身之所,受潮后更能滋生真菌并產生大量孢子。進行重新定植和分株等操作后,一定要把現場打掃干凈,向過道和花架下面的地面噴灑消毒劑,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措施,當然會有些不舒服的味道。

多肉植物的害蟲

防殺害蟲的常識

   
對于大多數常見害蟲,常用內吸性殺蟲劑、接觸性殺蟲劑、殺蟲顆粒劑,有時還可使用它們的自然天敵。內吸性殺蟲劑非常有效,它們是經植物吸收進入植株體液后,再被害蟲吸食而將其毒死。但這種殺蟲劑對人毒性很大,同樣可通過皮膚進入人體。樂果是一種很有效的內吸性殺蟲劑,但很可惜,因其容易對人造成傷害而正逐步退出市場。在植物的生長期內,可以通過澆水施用內吸性殺蟲劑作為預防性措施,次數不要太多。

   
接觸性殺蟲劑如馬拉息昂效果也不錯,但只在噴施的期間內有效,并且要確保植株全株都要噴上藥。很不幸的是,馬拉息昂對景天科及其它一些多肉植物有毒,切記。

   
很多消毒香皂也可以使用,有些愛好者喜歡用沖淡了的洗滌液(一升水幾滴)殺蟲,效果先不論,至少這種方法無毒。

   
有一點需要注意,長期反復使用一種殺蟲劑會使殘存的害蟲產生抗藥性(生物進化的威力!),不清楚抗藥性是否已促使新的殺蟲劑上市。所以施用殺蟲劑時一定要施得全面,殺得徹底,不使有漏網之蟲,另一個建議是交替使用各種不同的殺蟲劑。

   
用生物學方法可以控制有些害蟲,但不能同時使用殺蟲劑。在一個小的植物群內引入捕食害蟲的昆蟲,可以提供長期的保護但操作非常困難。我對在溫室內使用生物學方法的效率有所保留,如果你不喜歡殺蟲劑,這種方法值得一試。

粉蚧
   
最常見的一種危害仙人掌及多肉類植物的害蟲,它們引起的話題可能是最多的了。粉蚧有很多種,都很細小,沒有經驗的栽培者是很難區分它們。它們所侵害的植物品種范圍及各自的藥敏性還沒有一個很清晰的定義。在英國及其它地區的都有好幾種粉蚧,可以經常發現看上去不同的粉蚧。

   
這種昆蟲很小,顏色為灰色或淺褐色,很容易混入仙人掌科植物的刺中。它們通常的樣子象2-3mm長的小臭蟲,南瓜蟲可以分泌一種特殊的紅色素,可以用來制作食品著色劑的胭脂蟲也是一種粉蚧。最近,英國發現了一種能分泌綠色著色劑的粉蚧。粉蚧通常喜歡聚集在軟嫩的組織表面或生長點上,它們經常躲藏在植株位于表土下的基部,或皺縮的老葉下(如生石花)。

   
發生蟲害的早期征候是白粉狀小團出現在植物表面、刺的根部、植株靠土的基部及盆邊內側表土下。雌蟲通常在這些地方織一個小粉球,在其中產卵或直接產出小的幼體。它們的排泄物中含有糖份,這會誘發黑霉病。螞蟻喜歡它們分泌的蜜露,會象我們放牛一樣把蟲子們搬到鄰近的植株上。所以建議不要讓螞蟻進入你的栽培場所,即使它們本身對植物無害。
根治粉蚧: 如果只有少量蟲子要對付,涂抹甲醇(工業酒精)就能殺死它們。有些人按13(水3)的比例用水沖淡甲醇后噴花,如果想嘗試,請注意這種霧或蒸氣有毒,易燃,且混合液能使一些植物脆弱的表皮組織受傷。

   
如果蟲害面積已經很大,須定期(每周或幾周)噴灑殺蟲劑,仔細閱讀說明書,查明其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先用高壓水霧盡可能把害蟲從植株上沖下去,再使用接觸性殺蟲劑,如馬拉息昴(不能用于景天科),或者含有機磷成份(樂果)的內吸性殺蟲劑。注意采取防護措施,不要讓皮膚接觸到殺蟲劑,避免吸入噴霧。在配好的藥液中加入幾滴洗滌液能幫助浸潤縫隙死角及蟲體表面的蠟質。只采取一種措施不足以徹底清除所有害蟲及其幼體。一種極端的作法是,把植株連盆整體完全浸入一桶滴了洗滌劑(幫助浸潤盆土)的藥液中,能殺死絕大部分害蟲,包括根粉蚧。采用這種方法后,植株需很仔細地使盆土干燥,風險在于若已有根粉蚧傷了根,這樣做容易爛根,雖行之有效,實在是一種一賭生死的方法。

   
有些煙薰劑筒也能用于殺滅粉蚧,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在用藥的同時保持干燥,但需反復使用才有效。點燃前使勁搖一搖以防燃燒不充分,放置在不可燃的物體表面,點燃藍色的導火引信,在煙霧出現前迅速離開。我喜歡在春天和秋天各進行一次預防性薰蒸,因為那時溫度太低不適合噴施內吸性殺蟲劑藥液。

   
粉蚧的生物學防治: 引入一種捕食性昆蟲Cryptolaemus montrouzeri(一種草蛉),室溫需保持在70oF (21oC)以上,在一個小的植物群內保持昆蟲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平衡,以提供長期有效的保護,操作起來很困難。

根粉蚧
   
這是另一類經常危害仙肉類植物的害蟲,它們只侵害植株的根部,但造成的損害非常大,常會引起受傷的部位真菌或細菌感染。它們會在土中制作白色粉狀或絨毛狀小團,有時也會出現在盆底與花架擱板之間的縫隙里。它們的樣子很像2-3 mm長的微型臭蟲。

   
根粉蚧的防治: 配合澆水,定期(每周或幾周一次)使用殺蟲劑,或用浸盆法(僅限于盆土部分),并在藥液中加幾滴洗滌液以幫助浸潤盆土。浸盆后需要注意通風使盆土干燥,特別是當溫度較低時。

   
做為預防性措施,植料中加入樟腦球似乎能防止根粉蚧入侵,至少能阻止其它蟲子侵入。但樟腦球所含的化學成份會引起塑料變質,所以這種方法只適用于陶盆。( 另外,在英國,化學品只能用于說明書上標示的用途,用于其它范圍外使用是違法形為。) 相對于堆肥土,根粉蚧更喜歡泥炭土,當然這不是絕對的。

鼠害
   
田鼠可能會在秋天進入溫室,這里可是過冬的理想之地,當然也會在其他季節為尋找食物而進入溫室。家鼠會在任何可能食用的東西上咬上一口,嘗嘗滋味,這些美食家的挑食可以防止中毒,所以真正被它們吃掉的遠遠少于被它們咬壞的。一只老鼠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毀壞大量植株,尤其是對珍品和標本株情有獨鐘。

   
鼠害防治: 又一個大話題,可以把陷阱裝置放在墻邊活捉它們,帶到足夠遠的地方放掉。如果你使用這種方法,需要經常檢查并在陷阱中放一塊胡蘿卜,以防被捕的鼠類在你發現以前因脫水死亡。
(不服不行啊,對咬了自己寶貝的老鼠還如此人道。想想網上見過的國人標語抓住貼小廣告的踹死!

   
當然,想直接殺死老鼠可以使用傳統型的捕鼠裝置或撒毒餌,想嘗試生物學方法可以養一只貓。

紅蜘蛛
   
這種螨蟲個頭非常小,需要放大鏡才能觀察仔細。植株早期受害癥狀是表皮受蟲咬的部分出現褐色點,進而擴大成疤痕,有時能觀察到網狀物。不要把這種體形微小,極其有害的紅蜘蛛同較大的體長2-3 mm的紅色螨蟲弄混,那可是一種完全無害的捕食類。

   
紅蜘蛛的防治: 這種紅褐色螨蟲喜歡干熱,討厭潮濕,所以對植株噴淋可防其侵害。有些殺蟲劑對其有效(具體參見說明書),但最好是使用專門的殺螨劑。

   
防治紅蜘蛛的生物學方法: 一種捕食性螨蟲Phytoseiulus persimilis(智利小鈍綏螨,或稱智利捕植螨,中國已開放引入)可用于控制紅蜘蛛,但室溫需不低于70oF (21oC)。在一個小的植物群內,保持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平衡以得到長期保護,操作上很困難。

蘆薈螨
   
這種細小的螨蟲可使有害的蘆薈屬植物體表各處出現不正常的,不規則突起。

   
蘆薈螨的防治: 及早發現,切除并燒掉受害部位或整棵植株以防擴散。

介殼蟲
   
其外形扁平,或是一個稍微隆起的,表面蠟質的褐色小殼,侵害植株的葉片和莖部。蟲體在其蠟質保護殼下吸食植物的汁液,還能引起病毒傳染。其排泄物含糖份,能誘發黑霉病。介殼蟲在英國不太猖獗,但有時也會為害,特別是夏天里放在室外的植株。

   
防治介殼蟲: 定期(每周或幾周一次)使用內吸性殺蟲劑。

蝸牛
   
對仙肉類來說,蝸牛不是傳統的害蟲,但它們一旦入侵后果非常嚴重。蝸牛侵入住房較難,但可以靠附在盆邊緣或盆底部進入室內。它們很容易通過通風口、裂隙或門縫進入溫室和暖棚(陽畦)。

   
多肉類植物無疑是蝸牛們主要的目標,但就算是對付仙人掌類的刺它們也不在話下,啃掉了刺,接下來它們要干什么就不用說了。

   
防治蝸牛: 通常勤檢視植株,就能發現并摘除它們。如果你不想殺死這些柔弱嬌美的小生命,放生地點最好遠離你的溫室200碼以上,否則這些有地域感的小東西還會爬回來。

   
如果不想動手,可以使用軟件動物殺滅劑顆粒,撒放在花盆間,效果非常好。

尖眼蕈蚊

   
這些黑色小飛蟲也稱菇蠅或土蚊,因為它們在濕土中產卵。它們尤其喜歡富含泥炭土的植料,多數的市售泥炭土中都有其幼體或卵,即使已經過了滅菌處理,因為只要裝土的塑料袋上有一個小孔,它們就能進去。這種體態輕盈的飛蟲喜歡群集在植株上空飛舞,受驚擾后向高處飛散。白色半透明的幼蟲體長最大1cm,通常吃死亡或正腐爛的植物體,但也會繼而吃新鮮的根并侵入多肉植物的莖干。我們撒播種子的環境對它們來說再合適不過了,幼嫩的小苗無疑是其幼蟲最好的食糧。

   
尖眼蕈蚊的防治: 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使用基于堆肥土的混合材料,而不使用泥炭土,這樣同時還可以防止發生根粉蚧。含除蟲菊酯的殺蟲劑可以殺滅成蟲,但對幼蟲作用不大。混合植料時加入殺蟲劑(如Permethrin,氯菊酯)也許有效。

葡萄象甲

   
大型的灰色甲蟲,夏末在土中產卵,幼蟲長著白色肥胖的身體、褐色的頭。生活在土中的幼蟲會先侵害根,然后侵入因根傷引起脫水突然開始衰敗的植株的基部。成蟲以葉子為食,它們在葉片上留下的啃咬缺痕是發生蟲害的明顯征狀。

   
葡萄象甲的防治: 倒盆時注意觀察是否有甲蟲的幼體,一旦發現更換所有的植料。在盆土中加入benzene hexachloride(六氯化苯/六六六),注意人不要吸入,能防止幼蟲存活。現在已有一種新型的針對葡萄象甲的殺蟲劑面市,混合入植料中能全年有效。

   
控制葡萄象甲的生物學方法: 將一種專門的線蟲配合澆水時施放入土中,能夠攻擊并殺死象甲的幼蟲。

粉虱

   
一種危害多肉植物中多葉類品種(如一些蘿摩科)的常見害蟲。我的Fockea edulis(樣子見下圖,中名文暫無)似乎每年都要招上這些小害蟲,大戟屬中多葉的品種也常受害。種植過倒掛金鐘屬植物或卷心菜的人對它們應該不陌生,溫室中的植物受害一般緣于從室外花園或菜地中的植物傳入。

   
這種體形有些象蛾子的體長2 mm的白色小飛蟲,常常成群地圍繞受害植物飛舞,一旦受擾就向上逃散。翻看葉子的下表面,會發現它們的蛹或還不會飛的幼蟲,必須盡早除去。除了蟲子本身造成的危害,其幼蟲分泌的含糖份的排泄物容易誘發霉污病。

   
粉虱的防治: 定期噴灑殺蟲劑(每一至四周一次)。一種殺蟲劑不足以殺死所有發育階段的粉虱,一些煙薰劑對粉虱也有效,但也需要重復使用。

   
粉虱的生物學控制: 一種寄生蜂Encarsia formosa (麗蚜小蜂)可在溫室中用來控制粉虱。這種體形細小的黃蜂會在粉虱幼蟲的體內產卵,使其最終變黑并死亡,由于寄生蜂要依靠粉虱才能繁衍,所以在一個小的栽培群落中保護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平衡,在操作上很困難。

蚜蟲

   
花園中常見的greenfly(桃蚜)和blackfly(蚋/墨蚊)也能進入溫室,危害葉子繁茂的植株。蚜蟲絕大多數都是雌蟲,能以孤雌繁殖的方式直接快速地產下幼蟲,到了秋天,雌蟲才會跟雄蟲交配并產下卵以度過寒冬。同其它以植物汁液為食的害蟲一樣,它們的排泄物也容易誘發霉污病。

   
控制蚜蟲: 大部分殺蟲劑對蚜蟲都有效,第一次用藥后過幾天,應再施用一次以殺死殘存的蟲子。

多肉類植物的病害

   
有多種由真菌和細菌引起的疾病可危害多肉類植物,一旦染病,能使植株在短時間內死亡。自然界真菌的孢子幾乎是無處不在,它們全是機會主義者,等待著合適的條件萌發。由于仙肉類愛好者們大多喜歡保持一個干燥的栽培環境,所以真菌通常不是什么大問題。

多肉類植物的繁殖

   
愛好者栽培植物,很重要的一大樂趣,就是繁殖出新植株后與同道朋友分享,或作為抽彩的獎品,或者出售,是愛好者們不多的不用花錢而能掙回點兒什么的樂趣。繁殖珍稀品種并使其傳播開來,能減輕野生植株所面臨的遭盜挖的危險。大部分多肉類植物都能用多種簡便方法進行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利用側芽(仔球)、嫁接、異花授粉及播種。最終,你會發現,繁殖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快就會感到栽培空間、材料和時間越來越少。

扦插
   
扦插是一種快速的產生新植株的方法,而且在基因上與母本完全一致。由于用扦插和分株培育新植株不發生基因變異,這樣可以保留所希望的獨特性狀,但如母本已染病,則用扦插法培育的是天生的病秧子。自花授粉的品種,從同一植株上扦插得來的兩個植株間相互授粉是不能生成種子的。

   
很多多肉類植物可以用利刀從莖上切枝扦插來繁殖,任何用于切割植物體的工具都要事先用酒精消毒。

   
最佳的切割部位,如莖干有節的在節下,或莖上葉柄或新芽基部的下方。注意采取扦插用枝時不要破壞母本株形的美觀,最好隔一個莖節以上再采枝。吊燈花屬植物的扦插段均保留4片葉子則很容易成功,最下面的節上的兩片葉子應去除,但同時將葉腋處的芽去掉不利于新株的生長。將插枝栽入經高溫消毒的砂質介質中,可以是純沙、粗砂或蛭石。有時扦插枝切下就可以直接栽上,但我更喜歡先晾上一兩天,讓傷口組織愈合,避免真菌感染。你可以同時用這兩種步驟扦插同一品種,進行一下比對試驗。在傷口上蘸上生根粉很有幫助,特別是其中還含有殺菌劑時。
   
很多多肉類植物只需要一片葉子,就可以用扦插法得到一個新植株,有時是繁殖某些品種的首選方法,如Adromischus(景天科天錦章屬), Crassulas Echeveria(石蓮花屬),許多Kalanchoes(高涼菜屬), Sansevieria(虎尾蘭)及許多附生性仙人掌科植物。鯊魚掌屬植物有時也可以通過插葉繁殖。取下的葉片涼幾天,使傷口封閉并產生愈合組織,然后將葉片放入繁殖用盆,只使其葉片基部接觸到栽培基質,我個人感覺這樣比把葉片的下部插入基質效果更好,不易腐爛。過一段時間就能觀察到新根生出,隨后新芽新葉也會出現。
扦插最好在生長期開始時進行,通常在春天,當然冬型植物除外。扦插好后放置在通風良好,光線明亮,室溫20度的場所,但要避開陽光。將扦插苗放入能保持合適濕度的封閉環境中直至生根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簡便的方法是在一個大花盆上套上一個大的聚乙烯塑料袋,或者切取一個干凈的透明塑料瓶的上半部分倒扣在尺寸相當的花盆上。扦插苗的澆水寧少勿多,直到能觀察到明顯的生長后再加大澆水量。

分株
   
很多多肉類植物是叢生的,或有粗大的塊根,它們可以通過分株繁殖。從盆中取出植株后,盡量去除掉盆土,分株操作的具體方法要看植株的生長類型。

   
很多多肉類植物(如蘿摩科,景天科,仙人掌科中的多頭品種)可在倒盆時分株,生長良好并已獨立生根的仔株可分離后單獨上盆。如果你想種植一盆標本株,則倒盆時要十分小心,或分離時要考慮好其最終可能會在盆中長成什么樣子。

   
當要分割有巨大塊根的植株時,首先要暴露出塊根的形狀,再用消過毒的利刀切成兩半或多塊,每一塊上都應有生長點和健壯的須根。這種分根操作最好選擇在植株休眠時,并保持干燥,否則植株會因損失過多體液而需更長的時間恢復。在切開的創面上撒上殺真菌藥粉或磺胺類藥粉,晾置幾天使創面封閉并產生愈合組織,然后再將各塊分別植入砂質介質中,澆水開始時要寧少勿多,直到看到明顯的生長跡象再正常澆水。

側芽繁殖
很多仙人掌和多肉類植物會在成株的基部長出側芽或仔球,通常很容易摘下或切下,晾干放置幾天后可分別上盆。這樣做對母株也有好處,這些側芽或仔球要消耗母株不少養料,特別是想培養一棵壯碩的標本株時,更要及時摘除側芽。

   
有些植物會在葉片邊緣、花葶上萌出蘗芽,也可摘下培植。

嫁接
   
嫁接通常是為了給一些柔弱的、綴化的或異常形態的栽培變種提供健壯的生長旺盛的根系。很多仙人掌科的人工栽培變種擁有艷麗的色彩,但其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已變得很差甚至沒有,所以在園藝界很多商品種都是采用嫁接方式繁殖的,有時甚至是它們唯一的生路。嫁接手術的刀法有多種,要看具體情況,手術場所要衛生,所用器具事先用酒精消毒。

   
砧木: 必須與嫁接體兼容,從而不產生排斥反應,就是說通常要求它們同屬,或至少同科。適合做砧木的品種有:
嫁接仙人掌科的用 — Echinopsis(仙人球屬), Pereskiopsis(麒麟掌屬), Trichocereus(毛花柱屬)
嫁接蘿摩科的用 — Ceropegia(吊燈花屬中的塊莖品種如woodii愛之蔓/一寸星。
嫁接馬齒莧科的用 — Portulacaria afra(馬齒莧樹)

   
水平嫁接是最適合新手嘗試的方式,適于長著粗大多肉莖干的種類如仙人球類。在砧木高于基部合適的位置,用消過毒的利刀一刀削平。將待接芽/球的底部削平,注意保持干凈,然后放到砧木的切面上,至少要保證使嫁接體與砧木的部分維管接觸到一起。用橡皮筋把嫁接球扣住,另一端套過盆底。

   
斜面嫁接是水平嫁接的一種變化,通常在嫁接體或砧木的切面橫截面過小時使用,將砧木和嫁接體均按相同角度斜著切,以增大它們之間的接觸面,以使更多的維管能接觸上。

    V
形嫁接是另一種用于切面過小時的變通方法,將嫁接體切成楔形,砧木的切口切成V形,角度一樣,然后將嫁接體插入砧木,再將砧木的切口兩側適當包扎緊固,使兩部分的切面緊密貼合。

播種繁殖仙肉植物

比你想象的簡單!

   
很多種類的仙人掌和多肉類植物都非常容易播種繁殖,只需稍加管理。可以從栽培愛好者那里或是市場上購買獲得各種品種的仙肉類植物種子,如果你有耐心,可以通過播種得到一大批幼苗,幾年后,就可以開花了。你自己栽培的植株也能獲得種子,有些品種不需要你幫忙就能產生種子,如子孫球屬的albiflora × heliosa(下圖)。用自己種的成株收獲種子非常值得嘗試,這樣的種子往往比你從別處得到的種子發芽率高。不同品種的種子在被播種前保持生物活性的時間長短不一,生石花的種子可在干燥環境中存活好幾年,而蘿摩科的種子最好隨采隨播。

   
如果同屬的不同品種的兩株植物在同時開花,可以通過交叉授粉獲得雜交種子。當然,有的種類是自花授粉的,從一個植株(或克隆體)得到種子,只能通過不同種的交叉授粉。

   
除非采取了預防措施,只有當某一品種在開花,而周圍沒有同屬或相近屬的植物開花時,才能保證得到的是純種

   
有些栽培者用人工授粉的方法有目的地進行種間雜交,好幾個科的植物都已被培育出了大量的雜交品種,如Rebutia(子孫球屬), Crassula(青鎖龍屬), Euphorbia(大戟屬)和Conophytum(肉錐花屬)。這些雜交品種都是可被接受的,當然你要注意注明并掛好標簽。

播種用盆

   
種子最好播種在單個的小盆中,當然也可以把大量種子撒播在種苗床上,可在種苗床介質中用小木條或塑料片做出小的隔斷。如果要在一個盆內播種多個品種的種子,最好選擇容易區分的品種,因為即使你分片播種,細小的種子常會不經意間蹦到隔壁去了。

播種用介質
   
許多愛好者喜歡用幾乎不含土的堆肥混合介質,再加入三分之一的粗砂以改善透水性,保持介質疏松。介質消毒很重要,可在火爐上蒸幾小時,或在微波爐中加熱幾分鐘。這些措施不會達到醫學臨床消毒的徹底水平,但足以殺滅昆蟲及其蟲卵,并適當減少一部分真菌及其它微生物。徹底消毒完全沒有必要,那樣做反倒可能會有助于有害菌侵入并占領全盆介質,毀壞幼苗,因為真菌從孢子落到介質表面到菌絲大量滋生蔓延只需幾天時間。

播種
   
播種前用浸盆法或噴霧器濕潤盆土,水中加入殺真菌劑對克服有些品種的種子易腐爛有所幫助。

   
播種前將包裹種子的果肉或毛絨絨的小降落傘(如蘿摩科)去掉,這些多余的東西可能會誘發真菌大量滋生,引起種子腐爛。

   
大多數細小的種子可以直接撒布在介質表面,然后在上面薄薄地撒一層細沙,其實不撒這層沙也行,但這樣做能抑制藻類和苔蘚的生長。種子最先長出的根會將幼苗固定在介質上,如果新根長出的角度不對,將種芽推離介質時,可在其上撒些沙壓住。

   
大型的種子可進行點播,事先在介質表面用小棍插些小洞。如果種子有堅硬光亮的種皮,播種前應打磨一下,或用水先泡一泡。

發芽
   
播種后,種苗盆應保持一個濕潤的環境,可將播種盆上罩一個大塑料袋。發芽后的管理,不同栽培者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有人會在一個月后去掉蒙罩,以加強通風,有的人則會讓種苗在封閉環境中生長一年。無論采取哪種方法,建議在第一年里不要讓盆土干透,對天生體質弱的品種,澆水時加入些殺真菌劑會有所幫助。種子發芽會持續一段時間,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只有最初的那批種苗是你所有的收獲。

   
通常要求溫度要高于60 - 70oF15.5 – 21℃),大多數多肉類的種子都能可靠發芽,但一些熱帶品種可能要求的發芽溫度要再高一些。通常光線不影響發芽,但對某些品種至關重要,但明亮的陽光要避開,以免幼苗灼傷,隨著種苗的成長,可逐步加強光照,但始終要避開直射陽光。

雪藏種子
   
一些原生地有寒冷冬季的品種,它們的種子需要暴露在寒冷中甚至冰凍過后,才會使種子打破休眠狀態(度過寒冬的自然方法),對于這類種子我們可以這樣做:

1.
一月份播種,在種子上面鋪一層純沙或粗砂,澆水濕潤介質后把盆放到室外讓其自然經過冰凍解凍的過程。
2.
播種后蓋上層砂,然后在冰箱的冷藏箱中放幾周。
3.
播種并遮蓋后,在幾周內交替放置在冰箱的冷凍箱和冷藏箱中,模擬冰凍解凍過程。

   
有些品種的種子需要接觸枯枝敗葉燃燒時煙中的某些化學物質才能恢復活性,現在已經有市售產品含有人工合成的這類化學物質。

成長
   
種苗的生長速度因品種不同而差異很大,愛好者應自己決定什么時候移植。有些品種(如子孫球屬)一年后就可單獨移植上盆,兩到三年后就能開花,而生長緩慢的品種(如巖牡丹屬)可以在種苗盆中住上幾年不用搬家。

   
生石花發芽后如不控水,一年內能長到豌豆大,這時就可移植了,度過第二個冬天后,管理上就同成株完全一樣了。

   
種苗比成株不耐旱,卻更耐潮濕,但持續的潮濕會促使滋生藻類,苔蘚和蕨類。藻類會生長在栽培介質的表面,雖有礙觀賞,但通常是無害的,不過如藻類在生長緩慢,體形細小的種苗上生長會使小苗窒息。介質表面生長的藻類會連成一片,當變干燥時由它們連成的表層會收縮變形,可能會把一些種苗拔起來。應避免讓種苗盆徹底干透,但澆水過后適當通風可以抑制藻類的過度生長。

   
這里介紹的一些方法,給人的感覺好象與常識不符,這些可大多是來自干旱地帶的植物。但請記住一點,這些品種即使在原生地,它們的幼苗最初大多生長在遮蔭的巖石縫隙中,或在其它高大植物的庇護下。


(常識性的資料我準備就此打住,之后我準備找一些我自己寶貝們的資料看一看。譯了這些,覺得老外做事確實認真,對待種花起點很高,很講科學,當然他們更有錢。資料可能有些事無巨細,哆嗦繁復,且很多常識已是老生常談了,但篩篩沙子,還是有些東西閃閃發光。希望這些文字對看到這里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龜甲龍

養護常識

   
南非龜甲龍是一種非常新奇的多肉類植物,它最大的特點是巨大的軟木狀的塊莖,在原生地直徑可以超過1米,外形酷似象腳(這是它在西方的俗稱)。看上去似無生氣,但它可百分百鮮活的大塊莖,一株塊莖直徑50 cm的龜甲龍可能已經75歲了或者更老。塊莖上每年都抽出一根莖蔓,上面長著心形的葉子,開黃色的花。

膨大的塊莖中含有大量皂角苷,以前霍屯霍人在饑饉年份會把它當糧食吃。

   
栽培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最好在溫室內,但一個有適當遮光的窗臺也很理想,只要最低溫度不低于18ºC就行。一年內莖可能多次萌發、枯萎,再萌發、枯萎,要看具體的植株和你所在的地域氣候特點。

   
龜甲龍到了一個新的栽培環境后,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適應新家,只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它還是一個容易伺候的品種。運輸或郵寄中若帶盆土,應保持干燥,所以接收到帶盆的新株后應澆一啟遍透水。

理想溫度

   
保持環境溫度高于15℃,無論是養在室外或室內。在較短的幾天內溫度降低到13℃也無大礙,但若低溫時間過長會使植株狀態下降。

澆水

   
不要使盆土完全干透,那樣根會死亡。即使在休眠期沒有抽出新莖時,盆土也不能完全干透。一旦看到新莖蔓生長,就要逐步加大澆水量。

施肥

   
龜甲龍在生長期喜歡薄肥,不要使用全效肥——龜甲龍受不了勁大的,如施液肥,稀釋50%或更淡,生長期間施肥應保持幾周的間隔。誰也無法預測沉默的大家伙什么時候抽出新莖蔓,可能每年到時候它就發新枝,也可能遲遲不動,蹲在那兒生悶氣。

倒盆

   
如果新到的龜甲龍是帶著盆來的,那么最好一年內不要倒盆。如需要倒盆,使用質量好的通用型花卉用土,在土中加入一些珍珠巖顆料以利排水,如使用泥炭土或樹皮土,需要加入20-25%的珍珠巖。如果你用純泥炭土栽培龜甲龍,則塊莖發生腐爛的可能性會變大。塊莖如被整體或部分埋在土里,則生長膨大得更快一些,當然你可能更愿意把它露在外面,欣賞它龜裂的美。通常塊莖直徑長到約4 cm時,開始龜裂。

休眠

   
當葉子開始變黃時,就是在告訴你它要休息了。至于何時休眠,有時沒有任何規律或原因(跟具體的個體和環境有關),即使是種在同一個盆里的幾株龜甲龍,進入休眠的時間也不同,需要你隨時注意觀察和記錄。例如,我所在的西雅圖(美國華盛頓州),我的龜甲龍一年要休眠好幾次。

剪枝

   
因為我的龜甲龍一年休眠多次,每次有休眠跡象時我就剪枝,每次剪去老枝,植株通常在2-4周內就萌出一根新枝(如在冬季則時間要稍長些)。有些人不剪枝,喜歡等待它自然枯萎,我更喜歡嫩綠的新鮮葉子。但如果你種植的是一株幼苗,最好不要剪枝,因為只要莖蔓還沒有完全枯萎,塊莖就在生長。

 

資料二

   
雌雄異株,4 mm大小,黃綠色的花并不起眼,種子是唯一的繁殖手段。幼苗的塊莖長在地下,在最初幾年保持在土下可使塊莖生長更快。喜歡適度遮光,塊莖必須要遮蔭。龜甲龍是收藏家的最愛,但卻是相當容易栽培。它能相伴你很多年,愛好者間最好的交流題目。

   
龜甲龍扎根不深,所以最好種在淺盆中,我用陶土燒制的凸面盆,直徑比塊莖直徑大1英寸。盆土必須疏松透氣,排水良好,想想它們原生地吧,它們可是來自熱帶沙漠,所以排水一定要好。盆土要高過塊莖下緣1/4"- 1/2"。澆水時注意不要滴到生長點上。放在一個溫暖的環境中,等待著第一根莖蔓出現,那時就可以正常澆水了。可以每次澆水時澆稀釋了四倍的液肥。不要象其它熱帶植物那樣讓它總處于潮濕環境,每次澆水前讓盆幾乎干透。這種植物有自然休眠期,然而,根據我的經驗,它可能在任何時間開始休眠。莖葉開始變黃干枯時,減少澆水停止施肥。莖枯死時停止澆水,移至涼爽之處放幾周,然后移至有陽光處等待新莖萌發。

   
注意:有些書上說它們是型植物,因為它們的原生地在南半球。根據我的經驗,它們是機會主義生長者,我曾讓它們在任何季節生長過。有的植株休眠幾個星期,有的幾個月,還是隨著它的性子好,你不可能強迫它生長,過量澆水只會引起腐爛。

捕蠅草

    Venus
(金星/維納斯)捕蠅草是一種生長在沼澤地的小型草本植物,其獨具的特征是生長有閉合式貝殼狀陷阱裝置,當有粗心大意的昆蟲觸動時會突然閉合。Venus捕蠅草的葉子從白色肉質根莖上長出,每片葉子向后仰,形成直徑約4-6英寸的玫瑰花形的葉叢。每片葉子由相對較寬的葉柄和已變態為陷阱的葉片組成。Venus捕蠅草為多年生植物,在五六月份開花,花朵白色,由5枚花瓣組成,花朵比葉片高出幾英寸。養護Venus捕蠅草并不是非常困難,與一般的食蟲植物的養護要領并無太大差別。常用的植材是將一份泥炭蘚,一份沙混合。它們可以被種在盤碟系統(淺水盆)中,但要注意水質必須符合要求。Venus捕蠅草需要至少3個月的冬季休眠,能忍受輕度結霜。Venus捕蠅草要求盆土必須始終保持濕潤,空氣相對濕度要高于80%。它們能忍受短暫的水淹和干旱,在生長期,保持盆土持續濕潤,冬季保持輕微適度濕潤,只能澆雨水。

碧雷鼓

   
碧雷鼓(Xerosicyos danguyi)原產地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部,攀藤植物,圓柱形的莖上交互生長著直徑約2英寸的圓形多肉質葉片,莖上長有攀附用的卷須。

開花時間: 春天,黃綠色的小花非常不顯眼,雌性植株上會結果實(象同屬其它植物一樣,碧雷鼓也是雌雄異株植物)。

   
栽培: 碧雷鼓喜歡溫暖甚至是炎熱的環境,每天至少要接受4小時的全光照。盆土要排水良好,我們(郵購網站)使用的混合介質是1份泥煤苔(peat moss/泥炭蘚?),1份堆肥土,和2份沙,再加入少許砂粒加強排水性。生長期,澆透干透,每個生長季只施一次肥。過冬溫度應高于15.5℃,冬季澆水要少,只要保持葉片不萎縮即可。

繁殖: 可在春季扦插或播種繁殖,種子在21℃14-21天發芽。

吊燈花

(原始資料及相關圖片請瀏覽 http://www.succulent-plant.com/ceropg.html

   
吊燈花屬的160個種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加那利群島,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阿拉伯半島,印度,斯里蘭卡,中國,印尼,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州)。

   
吊燈花屬植物,多年生,其莖或呈多肉質,形態低矮;或成藤蔓狀并長有氣生根,有的品種的塊莖相對來說較細,有些品種會在老莖旁滋生新莖芽。長著粗硬的多肉質根的品種栽培難度較高。葉對生,一些長塊莖的品種的葉子有退化的現象。

   
開單花或花序狀的花簇,花冠成管狀,長度兩倍或多倍于成五瓣的花朵前端的直徑。花朵管狀的基部會膨大,內部長有向下生長的絨毛,管狀花開裂處的外部也可能長有絨毛。花色包括紅色,紫色,黃色,綠色及它們組成的雜色。蠅類昆蟲飛入管狀花冠后可能被其內部的絨毛陷住,直到花朵枯萎。有的品種的開裂的花瓣會在最前端又粘合在一起,形成一鳥籠狀結構,有的品種則無此結構。

   
藍星花屬(Oxypetalum)的Riocreuxia,長有木質而非多肉質的莖和根,有人將其也劃歸入吊燈花屬。

栽培要領

   
宜用含砂質多的培養土和陶土盆以利排水,特別是長有粗硬肉質根的品種,它們很容易爛根。在溫暖的季節可加大澆水量,并施些淡肥,但栽培難度高的品種在澆水上仍應十分小心。長著藤蔓狀莖的品種更耐旱。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品種在原生地,是在灌木叢中攀爬著生長的,所以植株的基部應適當遮蔭并提高空氣濕度,而上半部生長旺盛的部分應充分見光。長出塊莖后,最好讓其保持在盆土表面,上部的莖葉可纏繞在支撐架上,或種在吊盆中讓其自然下垂,用吊盆種植最大的好處是節省栽培空間。在主莖基部萌生的小塊莖可以用來繁殖。多肉質的品種,其彎伏在盆土表面的莖會在其下表面長出新根。藤蔓類的品種可以很容易地用扦插法繁殖,插條垂直插入土中至一對葉的葉柄處。

   
最低越冬溫度在斷水的情況下是10℃  

愛之蔓Ceropegia linearis woodii

蘿摩科 吊燈花屬 原產南非。

別名:吊金錢、一寸星、心心相映

資料譯自:http://toptropicals.com/

   
細線般的莖上點綴著大理石般紋路的心形葉子,莖蔓可長到2-4英尺長(0.6-1.2米),所以植株最好用吊盆栽植或設置支架,放在可照到明亮的散射光處,不可曝曬。愛之蔓所屬的吊燈花屬植物最佳的渡夏溫度為70-75華氏度(21-24℃),冬季休眠時,如可能溫度應保持在60-65華氏度(15-18℃)。這種植物近似多肉類,所以不要過量澆水,或讓盆積水,澆透水后讓盆土徹底干透后再澆水。在春夏季的生長旺盛期,每月澆一次稀釋了的全效液肥(比普通花卉的用量再稀釋一倍)。栽培用土要疏松易滲水,一定要排水良好,初春倒盆。

此種植物的兩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它奇特的花和小珠子(零余子)。細長的花朵就象一個翻倒的粉紅色的小花瓶,末端紫色,又精巧地粘合在了一起。夏季如果你把正開花的植株放到室外,會驚奇地發現它能招來蜂鳥。(哎!移民吧)小珠子為生長在莖蔓上葉基部的塊節,這些珠子可以用來繁殖新株,只需把小珠子放入土中,保持盆土濕潤(不是水濕)即可。在不將小珠子分離下來情況下種植生根更快,一旦生根并開始出現生長跡象,即可從母株上切下。

網上收集 大家參考 多肉植物栽培五要點

一、培養土

   
要求土壤疏松透氣、排水良好,但有一定保水能力,呈中性或微酸性。高地性球類(月世界屬、月華玉屬、琥玉屬)和巖牡丹屬可以再增加一點礱糠灰和小粒風化巖。高大的柱狀種類可混以大粒石英砂,以固定植株。

   
二、移植和種植

   
一般應在植物休眠剛結束的復蘇期進行。種植前要修根。修根后要晾幾天再用潮濕的培養土栽種,種好后適當遮陽并不要急于澆水,一個月內不要施肥。

   
三、溫度和光線的調節

   
仙人掌類與多肉植物通常喜歡溫暖和較大的晝夜溫差。除了附生類型的仙人掌和十二卷屬的種類外,光線要充足,但要柔和。為此,除了少數扁平莖節和高大柱狀種及某些龍舌蘭屬植物外,一般應常年在溫室內栽培。

   
附生類型的種類除冬季外都應遮陽,夏季結合降溫,遮陽度應在5 0%至70%。雖然曇花和令箭荷花都有一定的耐寒性,但在冬季保持溫暖則有利于翌年開花。作為砧木使用而大量栽培的量天尺不耐寒,冬季至少要維持5℃并要求充分照射陽光。

   
大多數陸生類型的仙人掌類在白天28℃35℃、晚上10℃15℃ 的條件下生長最旺盛。室內氣溫經常高于35℃38℃時,生長停滯,高地性球類和毛柱類的部分種還很容易腐爛。因此,必須降溫,但不能為了降溫而像對待附生類型那樣減少太多的光照。

   
大多數陸生類型種類在冬季保持盆土干燥的狀態下,能耐2℃甚至 0℃的低溫,但不能直接經霜受雪。原產加勒比海地區的花座球屬種類和冬季開花的球形種類則要維持較高的溫度。

   
夏季生長的多肉植物,基本上可參照陸生類型仙人掌類來調節溫度。它們對光線的要求則相對較低,一些具膨大莖基的種類不耐寒,冬季應維持較高溫度。

   
冬季生長的多肉植物,在夏季休眠期內要通風降溫保持涼爽,冬季要求陽光充足,最低溫度維持在7℃以上。

   
四、澆水和施肥

   
澆水應按其生長狀態進行。無論冬季休眠還是夏季休眠的種類,在休眠期要停止往盆內澆水。但夏季休眠的種類必須在走道等處曬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而對生長旺盛期的植株應充分滿足其對水分的需求。小苗澆水要多,大球要少(指次數);陸生類型的少澆,附生類型的多澆;現蕾開花期多澆,花謝果落后少澆;葉多而薄的多澆,葉厚而少的少澆。

   
施肥應在生長旺盛期、現蕾期進行。有機肥必須充分腐熟。施化肥時,氮、磷、鉀的配比為5∶15∶10 5∶10∶10 ,并應混入少量微量元素。

   
施肥寧淡不濃,需要時可多施幾次。根部損傷者、生長不良者、莖葉有傷口者等植株禁施肥。

   
五、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的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首先環境要整潔。對外來植物必須嚴格把關,確定沒有病蟲害時才放入棚內。初冬、早春、梅雨前這三個時期在棚內集中噴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對培養土消毒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常用的藥劑主要有防病治病的殺菌劑(如多菌靈、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鋅等)和殺蟲劑(如氧化樂果、殺螨醇、馬拉松、殺滅菊酯等)兩類,可對癥下藥。藥劑的濃度要嚴格按使用說明掌握,特別是殺蟲劑,濃度稍濃即產生藥害,帝冠和部分大戟科多肉植物對此尤其敏感。

   
噴藥要連噴幾次才有有效(中間隔2天)。同一種藥物使用兩次后要換一種,長期使用一種農藥易產生抗藥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家庭養花的資料大全
室內植物落雪泥,花大色艷的大巖桐
【轉】多肉植物管理月歷
仙人掌的品種與養殖
轉載仙人球養殖經驗
巖牡丹栽培手冊(翻譯)-非常值得學習的一篇譯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读书| 邵东县| 腾冲县| 汝州市| 邓州市| 望江县| 泽州县| 格尔木市| 伊金霍洛旗| 南宫市| 浏阳市| 哈巴河县| 萝北县| 东明县| 拉孜县| 镇沅| 廊坊市| 丰顺县| 紫阳县| 长岭县| 隆昌县| 福海县| 门头沟区| 柘荣县| 弋阳县| 永丰县| 政和县| 广德县| 洞头县| 吉林省| 慈利县| 平南县| 双桥区| 桃源县| 旌德县| 台中市| 隆子县| 衡东县| 文安县|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