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 備 好 了 嗎 ? ——關于幼小銜接的幾個話題 焦順華 轉眼間,我們的心肝寶貝兒們即將結束幼兒園的生活,跨進小學的大門了。第二實驗幼兒園的領導、老師非常重視孩子們幼小銜接的問題,要我來跟大家談談怎樣幫助孩子們順利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 小學一年級,是孩子整個學生生涯的起始年級。就我30年教學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一年級的學習狀態,學習成績,常常會影響孩子整個小學階段甚至整個學生生涯,有的孩子甚至就此奠定了整個人生的基調。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的學習任務、學習形式,生活方式、生活規律,都將有很大的變化,也是孩子身心發展的一次重大的轉折。這么說吧,從幼兒園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孩子是在一級一級地登樓梯,一步一步地走路,而從大班進入小學一年級,孩子要跨越的就不是一級臺階,而是一層樓,一道河,一座山了!孩子是否能很快地適應這個轉折,能否順利地登上這一層樓,跨過這一道河,登上這一座山,很大程度取決于他們的入學準備,包括知識準備、習慣準備、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尤其是心理準備。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為孩子們搭梯子、架橋,幫孩子們鼓足勇氣和信心,并與孩子攜手共進。 為了方便于家長們了解和實施,今天,我從操作層面跟家長們具體談一談關于幼小銜接的四個話題:知識準備、習慣準備、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 第一個話題——知識準備 我前幾年一直在小學低年級任教,也參加過多次一年級新生入學工作。小學的新生入學前,都要了解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前已經具備的知識經驗和學習能力。讓孩子數數,100以內,正數或倒數,主要看逢10拐彎是否順利;10以內的加減法;還有“分成”, 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幾個人排隊,你排在第幾個啦等等,重在了解孩子的數學能力。語文能力和才藝展示常常有機融合,看一幅圖,編個故事,表演一個節目——唱歌、跳舞、說兒歌、講故事、畫畫、根據圖意說幾句意思連貫的話、寫毛筆字,都可以。還有生活常識方面,哪杯水甜,買幾張門票,家住在哪兒(包括門牌號碼),爸爸媽姓名、工作,自己的姓名、生日、屬相(早幾年,還沒有想到看出生證,一個小齡生,非常誠實可愛,悄悄告訴老師,我屬……不要告訴我爸爸)。總有孩子說不清家住在哪兒,總有孩子分不清左手右手;還有空間知識方面的——上、下、前、后、左、右、東、西、南、北……太陽的升落(總是有孩子弄不清東西南北),特別重視孩子的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我想,這些所要了解的知識,也就是小朋友們在進入小學之前所要準備的。但是,從來不要求孩子認讀字母,也不要孩子寫鉛筆字的。這是因為,聽磁帶、只聽讀音……發音方法不懂,口型不對……只照著寫字母,不懂讀寫姿勢和握筆方法。 確實,現在小學階段的學習,起點比較高一些。小朋友必須積累一定的知識經驗,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才能順利完成小學一年級的學習任務。一年級的學習狀態不好的孩子,后來出色的寥寥無幾。沒有哪一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盡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沒有哪一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順順當當地成為合格的小學生。加之,社會信息化給孩子們的課外學習帶來了很多方便,家長們也都具備了相當的文化素養和輔導能力。因此,我們有的家長聽到別的幼兒園都在教漢語拼音了,甚至在寫字母了,就很著急,生怕自己的孩子現在不學,到小學跟不上。園里不教,就自己在家里教,或者請人做家教……聽說本著對幼兒負責的出發點,園里已經在暑期興趣班教漢語拼音了,只識不寫。二幼教師素質不錯,普通話基礎好,我們還比較放心,有些郊區、甚至村小幼兒園提前教拼音,真的是誤人子弟。關于書寫,家長們還是不要急于一時。如果動筆寫字,就要姿勢端正,握筆方法正確。我認為,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孩子重要得太多了。 第二個話題——習慣準備 這個話題從兩個方面講,一是學習習慣,二是生活習慣。首先講學習習慣: 孩子在上幼兒園時,主要活動以游戲為主,上小學之后就以學習為主了。但是,不少孩子一時還難以習慣小學教育教學的高速度、快節奏。在小學低年級任教,常常會碰到下面這樣一些情況:有孩子兩腳跨在凳子上上課,有孩子上課隨便走動,甚至鉆到學桌底下爬來爬去,有孩子上著課呢,從口袋里、書包里掏出一個水果吃起來了,每年都會有好幾位家長來找我,都開學個把月了,孩子還適應不了小學生活,還是只知道玩,不知道按時完成作業,甚至不知道老師留了什么作業。讓我幫忙想想辦法……像這樣的孩子大多是習慣問題,大多學習很難跟上別的孩子。 這里我要提請家長們,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就要關注孩子責任意識、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能力的培養。 具體講—— 1、懂得遵守學習紀律,強化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的生活是松散型的游戲活動,小學的學習模式是集中型的課堂教育,反差很大。例如,上學不能遲到。每堂課40分鐘,鈴聲一響就要進教室,下課鈴響了,也要等宣布下課,才可以走出課堂。課堂上不可以隨便離開自己的座位,不可以隨便講話,要發言先舉手,有特殊情況要報告老師,得到允許才可以中途離開課堂,例如上廁所(有的幼兒園廁所就在教室后面,小學在外面,有的還離得遠)。作業要認真完成,按時上交等等。這些規則,都得遵守。同時,這里面也有任務意識 2、培養愛惜公物和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自己的學習用品要保管好,每次用完了要及時收起來,上學、放學前要檢查書本、文具盒、鉛筆、橡皮、直尺等有沒有放進書包。不可以用小刀、鉛筆、畫筆亂畫墻壁、門窗(每年開學總有這樣的現象)。這不僅是強化規則意識,還有責任意識。愛護公物人人有責哦! 3、養成正確的讀書習慣和寫字習慣 現場調查——哪些孩子已經拿筆寫過字了? 海安鎮的幾所小學,我都去聽過課。大部分執筆姿勢不正確,糾正非常困難。讀書姿勢不正確,影響孩子身體健康(駝背……)執筆姿勢不正確影響書寫,而且影響視力(兩只眼視力不同,身體不正,頭歪著)。由于幼兒在幼兒園畫畫時拿彩筆的姿勢,特別是大面積涂色時與寫字的握筆方法不同,剛剛學寫字的孩子又喜歡玩到哪兒就寫到哪兒,有時趴在地上寫;有時跪著寫;有站著寫……姿勢各不相同,就是沒一個對的。 進入小學一年級后,為了完成一定量的作業,老師不可能每時每刻糾正每個孩子讀書寫字的姿勢。而且幼學如漆,壞習慣養成了,很難糾正! 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講講讀書寫字“三個一”……除此之外,還有兩肩要平,兩腳稍稍分開自然擺放……(示范拿書,寫字的姿勢) 標準姿勢——右手拇指在筆桿的左側比食指稍靠后些,食指在前偏右,這兩指緊緊夾住筆桿。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個關節托住筆桿,無名指和小拇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彎向掌心。筆桿向右后方傾斜緊貼在食指第三關節和虎口之間 食指和大拇指捏筆時中間呈橢圓形。手掌和手臂呈一直線。(彎曲的影響書寫速度)捏筆手指與筆尖的距離7—8分(近1寸),寫字時手的支撐點在豌豆骨上。 接著講生活習慣—— 1、養成有規律地生活的習慣 “生活就是學習。”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孩子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學習活動。我們要重視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規則教育,引導孩子遵守合理的作息計劃,科學地有規律地生活。 例如,早睡早起:7——11歲的孩子,每天睡眠時間一般不得少于9個小時。小學生早上7點多鐘就要到學校,要養成早上讀書不少于一刻鐘,鍛煉不少于一刻鐘的好習慣,一般6點左右就要起床。一年級孩子,一般晚上八點多點就要躺到床上去,晚上早睡,早上才能早起。 上午三節課的緊張學習,孩子很疲勞。為了保證下午有充足的精力繼續進行兩節課的學習和完成每天的作業,中午必須休息。實在睡不著,也要閉目養神,慢慢成了習慣,就睡得著了。 還有下午放學回家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吃過晚飯做什么,最好跟孩子一起制訂個學習作息時間表。培養孩子做事有計劃,自覺執行計劃,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促進孩子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能力的發展。 2、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 進入小學,孩子要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簡單勞動的能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學習用品學會自己整理,吃飯,穿衣服等,這些事情都要學會自己完成。遇到困難和問題要學會求助或自己想辦法解決,還要學會開關窗戶、掃地、擦桌椅,自己取放圖書等等,這些事兒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意志與品質。 第三個話題——物質準備 每一個稚嫩、純真的生命,都值得我們做父母的給予特別悉心的呵護,我們要提供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物質生活條件。 1、給孩子準備安全實用的學習用品。 給孩子購買的學習用品力求簡潔實用,小巧安全。書包不要太寬,背帶老是往兩邊滑,孩子得用力把背帶往里推,很吃力。直尺不要太花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從不同方向看,呈現不同的動物或人物形象,太卡通。)鉛筆要買HB型的,筆桿要六邊形的,作業本紙質要好一點,厚實一點。橡皮也是,先買一塊試用一下,造型奇特、色彩鮮艷、味道香的不一定有用,也會分散學習注意力。文具盒盡量不要鉛皮的,里面要有可以分開插鉛筆的插孔,或者可以用紙給孩子做幾個鉛筆套。 2、幫孩子準備一份課程表。每天的課程不一樣,有些書要天天帶,有些書要用才帶。要不然,書包太重。 3、準備一個喝水茶杯,不能瓷的、玻璃的。準備一件雨衣,寫上孩子的名字,是要存放在學校的。給孩子準備一疊衛生紙,中午在學校吃飯的要準備餐巾紙。 4、開學第一天,幫孩子打理好頭發,給孩子穿一套新衣服,背上新書包,干干凈凈,神清氣爽地走進小學大門。讓孩子新衣、新人、新書包、新學校,懷著一顆新奇的心,開開心心地走進人生新的旅途。 第四個話題——心理準備 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跨越,孩子們將從“游戲人”變為“學習人”。學習要求的跨度大,潛在的心理壓力大。 不止一次看到低年級孩子在學校或教室門口哭哭啼啼拉著大人的手不肯放開;一年級孩子喜歡兩腳跨在凳子上上課;有的上課隨便走動,甚至鉆到學桌底下爬來爬去;有的上課吃水果;還有的不知道完成作業……這些現象很大程度取決于家長對孩子從幼兒園到學校心理認識轉變的幫助。我們要在孩子入學前的這段時間里,幫助孩子實現認識心理的轉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心理疏導: 1、帶孩子參觀學習,讓孩子身臨其境。 我們要重視幼兒情商發展,依據孩子形象思維占優勢,容易被外界新奇刺激所影響的的身心發展規律,帶孩子去小學參觀,看看幼兒園沒有的校園的各種設置啦,學生的學習環境啦,(高達壯觀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特別電腦教室,圖書閱覽室,自然實驗室,少年宮,舞蹈練功房,琴房,書法繪畫室,乒乓球室,還有足球場等等)觀看大哥哥大姐姐的學習活動,感受朗朗的讀書聲。相機跟孩子談談學生在學校應該遵守的校規、校紀等情況。讓孩子把自己對學校生活的心理感受講給你聽,通過與孩子的交談,可以掌握孩子在心理上對上學的感受,以便進一步對孩子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培養。還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玩那兒的運動器具啦,向孩子講述小學生在學校的趣事啦,孩子自然就會對上小學產生向往心理,并以興致勃勃的心情走進小學的大門。 2、通過模擬訓練情感體驗,引導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暑假里,家長可以帶孩子進行一些模擬上學的訓練。請親戚、鄰居家的小學生為小朋友們操作整理書包的演示,引導幼兒觀察大哥哥、大姐姐整理書包,并自己學習操作,讓孩子了解學具在文具盒里,書本和文具盒等在書包里的擺放順序,掌握整理書包的一般技巧。可以玩扮演小學生上課發言、寫作業的游戲。表演上課的坐姿,怎樣專心聽講,怎樣回答老師的提問,怎樣讀書,以及下課的時候怎樣到操場上自由的活動等。注意訓練要有趣味性,要有度,他們還只是“準小學生”,別當小學畢業生來訓。還可以通過圖片、資料、電教等各種教育形式,幫助孩子認識入小學后的學習與生活。 特別友情提醒一下,千萬不要恐嚇孩子。有個別的父母,每當孩子調皮時,常用老師的嚴厲和學校的紀律來嚇唬孩子,結果在孩子稚嫩的心靈上種下學校是十分恐怖的地方的烙印,以致孩子不敢或不愿意上學。要通過正確的引導教育,減輕孩子的思想壓力,幫助孩子消除顧慮,激發孩子渴望上學,渴望當一名小學生的愿望和情感,為孩子們順利地進入學校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心理基礎 家長們都正當而立之年,用在工作中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要照顧自己的孩子,又要忙自己的事業,還要照顧老人。但是,再辛苦也不要一放假就送孩子到爺爺奶奶外婆那兒去……抽空多陪陪孩子,讓孩子適當地在家做些“作業”,如口算、練琴、畫畫、學寫毛筆字等。 孩子們馬上就要離開幼兒園,要做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要去開始他們小學階段新的生活與學習。這是做家長的最開心、最高興的事!真誠地希望他們是一只只快樂的小鳥,能帶著我們的愛,展翅飛向廣闊的科學天空,是一只只幸福的小船,揚帆駛向浩瀚的知識海洋。讓我們永遠地關愛著他們,永遠地祝福他們,愿他們健康、快樂、幸福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