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作為軸心國的核心,在歐洲大陸上發起了以閃電戰為主的大規模攻勢,在極短的時間內占領了幾乎整個歐洲大陸,這讓世人們深刻了解到了德軍出眾的戰斗力。
二戰德軍坦克
相比于其他國家的軍隊,德軍在構成上無疑要更加復雜,其中不但有被視作國家正規軍的德國國防軍,還有戰后被列為犯罪組織的德國黨衛軍。
這兩支部隊在二戰中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有許多人始終搞不清他們之間的差別。
那么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之間的差別究竟是什么,兩者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國防軍真的沒有犯下任何罪行嗎?
德國黨衛軍頭目合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無疑是整個歐陸上軍隊戰斗力最強的國家,這也是他們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底氣。
不過在一戰中德軍主導的同盟軍最終還是被協約國聯軍所擊敗,這也讓德軍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一戰中的德軍士兵
在德國宣布投降之后,其君主制政府也隨之垮臺,這讓德軍的部隊成為了無主之師,大量軍隊就地解散,士兵們紛紛回到國內。
那時德國政府還處于重組階段,這些士兵便自發組織起自由軍團,在德國境內游弋。
在魏瑪共和國成立之后,為了滿足國家的防衛需要,其政府對這些曾經的士兵進行了重新整合,建立了臨時國家陸軍與臨時國家海軍。
在凡爾賽合約簽署之后,這些軍隊被正式命名為德國防衛軍。
由于歐洲其他國家擔心德國重新崛起威脅到他們的安全,因此他們對德國防衛軍的發展做出了諸多限制,不過這只隊伍雖然人數不多,但其中卻不乏一戰中的優秀將領,這讓德國防衛軍的組織和指揮能力依然不可小覷。
希特勒對防衛軍進行了改革
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之后,他很快就將軍事擴張提上了日程,在德國經濟取得恢復之后,他便公然撕毀了凡爾賽合約,開始在德國國內進行大規模的軍隊擴張行動。
不過此時德國軍隊系統中納粹黨人數量不多,其中絕大多數人都經歷過一戰,對于之前的失利記憶猶新的士兵,所以希特勒擴軍的行為在防衛軍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希特勒也因此意識到自己在軍隊中的地位并不穩固。
德國國防軍隊伍
為此希特勒命令當時的國防部長在軍隊中進行政治改革,他要求軍隊大力宣傳納粹思想,甚至還修改了德軍的入伍誓詞:
我在上帝面前莊嚴宣誓,將毫無保留地服從阿道夫·希特勒——帝國元首、國防軍最高統帥的命令,并以一個英勇軍人的名義信守誓言,乃至犧牲在所不惜。
在改革之后,德國防衛軍從為國家效忠轉變成為為希特勒本人效忠,其名稱也由德國防衛軍改為德國國防軍。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意味著希特勒擁有對國防軍的指揮權,這支隊伍依然隸屬于德國政府,由總參謀部指揮調動。
介紹完了德國國防軍,我們再來看看臭名昭著的德國黨衛軍是從何而來的。
在納粹黨剛剛成立的時候,其還是一個不甚起眼的政黨,希特勒等人為了能夠增加社會影響力,確定了通過制造事端來打擊政敵的發展方針,納粹黨沖鋒隊也在這時應運而生。
納粹沖鋒隊
在1925年的時候,沖鋒隊的規模已經十分可觀,納粹在德國國內也成為了不容小覷的新興力量。
此時希特勒等人從沖鋒隊中單獨分出一部分人手,成立了納粹黨衛隊,他們主要負責保護納粹高層的安全,并有監管沖鋒隊的職能。
這批隊伍直接向希特勒效忠,不再隸屬于沖鋒隊。
和沖鋒隊不同的是,由于黨衛隊需要執行保護任務,因此其成員從最開始的時候便配備武器,這也讓黨衛隊成為了納粹控制的第一支武裝力量。
德國黨衛軍領袖希姆萊
在其成立之后的幾年中,黨衛隊的規模不斷擴大,從一支只有幾百人的私人衛隊,擴張成為了有幾萬人的軍警系統。
不過在1934年之前,沖鋒隊依然還是人數最多的隊伍,但隨著沖鋒隊負責人羅姆和希特勒之間的關系出現裂痕,他和沖鋒隊也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希特勒和希姆萊等人發起的“長刀之夜”中,包括羅姆在內的大批沖鋒隊高官被殺,這讓沖鋒隊的力量被迅速瓦解,其中的不少人被希特勒直接編入黨衛隊,這也讓其成為了納粹最重要的恐怖力量。
希姆萊和希特勒
在取代了沖鋒隊之后,黨衛隊迎來了其高速發展期。
在之前黨衛隊就已經衍生出了多個不同的部門,比如專門從事種族管理政策的黨衛軍種族局和負責看守集中營的骷髏總隊,這讓黨衛隊的力量滲透到了國家的各個角落。
后來犯下滔天罪行的蓋世太保,也是從黨衛隊中誕生的。
蓋世太保
不過此時的黨衛隊和軍隊之間依然存在較大的差別,其成員接受的軍事訓練十分有限,而且和國防軍也隸屬于兩個截然不同的指揮系統。
這樣的局面在1938年的時候發生了轉變,希特勒下令成立了武裝黨衛隊,這些部隊有著更加完善的軍隊構成,并且成員也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這讓他們有了上戰場的能力。
后來這部分黨衛隊便被稱為黨衛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國防軍是德國當仁不讓的主力,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有著更加完善的兵種培植,而且接受德國總參謀處的統一指揮,更有利于開展閃電戰。
雖然當時希特勒就要求黨衛軍協助國防軍作戰,但是國防軍將士對于這些援軍的態度卻不是特別友好。
一方面是因為黨衛軍的訓練和他們還有一定的差距,在他們看來是烏合之眾。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國防軍中還是存在不少軍官對于納粹的統治并不十分認同,因此比較排斥和黨衛軍這些狂熱分子為伍。
因此在當時國防軍主要負責正面戰場的戰斗,而黨衛軍則更多從事戰犯管理,維持被占區治安的工作。
在這一時期里黨衛軍建立了大量的集中營,并且對部分民族的百姓展開了慘無人道的屠殺,這也是他們最為人熟知的罪行。
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
隨著戰爭的深入,國防軍和黨衛軍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
在蘇德戰爭開始之后,德軍在東線戰場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國防軍在和紅軍的交戰中損失慘重,物資補給也出現了短缺。
蘇聯紅軍形象
為了增加前線部隊的戰斗力,黨衛軍開始大批投入前線戰場。
雖然他們的軍事素養不比國防軍,但是作為希特勒嫡系部隊的黨衛軍在當時擁有更好的作戰裝備,也能及時獲取新的補給,這讓他們在戰場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隨著二戰接近尾聲,德國在前線的作戰兵力變得更加吃緊,由于國防軍是德國的正規部隊,其只能通過國內征兵補充兵源,德國青壯年數量的下降讓其之后很難得到補充。
但黨衛軍則可以吸收被占領國的年輕兵源,這讓其始終保持相對充沛的戰力。
納粹黨衛軍士兵
在德軍陷入困境的時候,國防軍和黨衛軍的作戰意志也顯示出了比較大的差距。
那時國防軍的高層軍官和底層士兵都開始反思這場戰爭的意義,反戰反納粹的情緒開始彌漫,這讓他們的戰斗力出現了明顯下降。
而為希特勒個人效忠的黨衛軍則截然不同,他們在德國處于逆境的時候依然保持著高昂的戰斗士氣,其中不少人表示會毫不猶豫地為希特勒獻出生命。
那時德國甚至有不少老人和孩子都成為了黨衛軍的戰士,他們的抵抗也給攻入德國本土的盟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盟軍高級將領甚至表示如果不是因為希特勒自殺導致黨衛軍信仰崩潰的話,那么盟軍在柏林還會損失幾十萬人。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黨衛軍士兵的瘋狂。
防守柏林的黨衛軍士兵
從整體上說,國防軍和黨衛軍其實是分屬于德國政府和納粹黨的兩支截然不同的武裝力量。
國防軍是嚴格意義上的職業軍人,而黨衛軍則更像是希特勒的打手。而且其來源和組成也并不相同,黨衛軍的構成更加復雜。
軍隊性質的不同讓國防軍和黨衛軍的行為方式也存在較大差異,在戰爭的大多數時間里,國防軍的官兵還能保持一定的軍人道德,他們犯下的反人類罪行相對較輕。
而黨衛軍則是納粹極端意志的體現,他們為了貫徹希特勒的大德意志主義,給周邊國家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現在有人拿國防軍沒有在戰后被列為犯罪組織一事大做文章,為這個德國的戰爭機器洗白,想要讓其與黨衛軍徹底劃清界限。
蘇聯衛國戰爭
不過事實上國防軍在黨衛軍抓猶太人的時候也為他們提供了幫助,在蘇德戰爭后期他們也有屠殺戰俘和平民的舉動。
雖然其犯下的罪行略輕于黨衛軍,但是依然是納粹德國的幫兇,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