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針灸的穴位搭配治療,我們才能更好的對癥下針。今天學習的是原絡、郄會、募俞的穴位的搭配。
我們的穴位(學名腧穴),可分為經穴、奇穴、阿是穴三類。
經穴就是在經絡上,有固定的位置。奇穴不在經脈上的有效的特定穴位。阿是穴是對癥找好穴位,在穴位周邊有壓痛感的就是阿是穴。取阿是穴就是為了彌補病灶偏差,就好像定位有時候有誤差是一樣的,取阿是穴就是小距離糾偏。
以上經穴、奇穴、阿是穴有個大概的概念就可以了,就是一個統稱。大概知道有這么一回事就好,就是個分類。
還有個特定穴分類,分成10大類。
我們今天了解:原穴、絡穴、郄穴、會穴、腹募穴、背俞穴。
這幾個穴分別可以對應原絡配穴治療、郄會配穴治療、腹募背俞配穴治療。背俞和五俞是有區別的,可不能搞暈了。
一、原絡配穴治療:
原穴是腎陽從陽經轉入陰經去臟腑的中轉站。五臟六腑有病的取原穴,因為原穴是調腎陽入臟腑的關鍵樞紐。陽氣治百病嘛,所有原穴賊重要。
絡穴是經絡交叉的地方就是絡穴。經是大路,絡是小路,小路就又多又雜多,沒有去不到的地方,所有有句話叫:“久病入絡”,剛剛生病的時候病在經,生病久了在絡,再嚴重點估計就是到臟腑。
如果是臟腑先后發病的就可以用原絡治療,不管是腑先病臟后病,或者是先臟病后腑病,都可以用原絡配穴治療。
比如先是肺經病然后是大腸病,就可以取肺經的原穴,再取大腸的絡穴。先病的取原穴,后病的是取絡穴。
怎么樣能證明一個人病情好轉呢?
假設一個人得了肺炎呼吸困難,病在肺臟病情就嚴重,經過治療以后病癥轉移到身體肌肉酸痛,流鼻涕,這就是病情是身體表面。這就是由重轉弱的趨勢,就是病在好了。
如果一個人剛開始感冒就是全身肌肉酸痛,到后來的肚子疼,這就是由表入里,由身體表面進入到身體里面,有病輕到病重的變化。
我們可以通過這樣個觀察來了解病情有沒有得到有效治療。
二、郄會配穴治療
郄穴是經氣匯聚最深的地方。
會穴就是匯聚的意思,它就是人體臟、腑、氣、血、筋、骨、髓的精氣匯聚的地方。
比如:臟之會是章門穴,腑會穴是中脘穴;氣會膻中穴;血會膈腧穴;筋會陽陵泉穴;脈會太淵穴;骨會大杼穴;髓會懸鐘穴。
郄會治療一般是治療急性炎癥。
三、腹募背俞配穴治療
募穴是臟腑經氣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也是離臟腑最近的穴位,可以理解為家門口的大門。
而背俞穴是臟腑經氣注于背腰部的穴位,這些穴位在身體的軀干上,肯定是連接臟腑的。
募俞的關系跟那個原絡有點像,原穴和絡穴他們都是經絡上的穴位。募穴和俞穴他們都是關聯臟腑的穴位。
臟腑相連,表里關系,一般治理規律是腹募穴治腑病、陽證、熱證、實證;背俞穴治臟病、陰證、寒證、虛證。
這個募俞有點反治的意思,陽病取陰穴,陰病取陽穴,也就是腑病取腑募穴。臟病取背俞穴。
比如:如胃病取中脘,大腸病多取天樞,而眼病多取肝俞,腎虛取腎俞。
胃是腑,腑是陽,陽病取陰,陰為腹,所以取的是胃的腹募穴中脘。
今天學習的是穴位搭配治療法:原絡治療法、郄會治療法、腹募背俞治療法。目前就學到這,以后學習了再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