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nèi)有70%免疫細胞存在于腸道中
有一句話「病從口入」,吃食物如果不干凈,進入腸道可能引起腹瀉、腹痛等問題,所以腸道的免疫能力對健康非常重要,因為腸道是守在最前線,也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是以腸壁黏膜作為第一道防線,里面的免疫細胞則為第二道防線。腸壁黏膜能阻擋未消化的蛋白質(zhì)分子、毒素、細菌、霉菌等進入體內(nèi),并經(jīng)由糞便排出體外;而第二道防線的免疫細胞則能對抗細菌的侵害。人體內(nèi)有70%免疫細胞存在于腸道中,因此,如何維持腸道好菌跟壞菌的平衡,是人體的發(fā)炎反應(yīng)及免疫力的調(diào)節(jié)的關(guān)鍵。
但想要打造良好的腸道環(huán)境,除了大家熟知的吃優(yōu)格或優(yōu)酪乳,能補充益生菌,避免致病菌的侵入;另外,適度補充普遍存在于深綠色蔬菜中的維生素A、B群、C、E及各種礦物質(zhì),也是免疫系統(tǒng)的必要養(yǎng)分。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鮮為人知的是β-葡聚糖,廣泛存在于各種真菌與植物,如香菇、靈芝、燕麥中,以及近來引起注意的超級大麥,不但具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其中所富含的β-葡聚醣,也有助于免疫力提升。
適當(dāng)幫腸道補充益菌,例如吃優(yōu)格或優(yōu)酪乳,就有助于抵抗外來病源菌。
益生菌、益生源
腸道會生病主要就是好菌、壞菌失衡,所以,適當(dāng)幫腸道補充益菌,就有助于抵抗外來病源菌。益生菌種類多,常見包括:乳酸桿菌(俗稱A菌)、比菲德氏菌(俗稱B菌)、酵母菌與雙叉桿菌等,在日常生活中,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包括起司、乳酪、泡菜等。但是僅有益生菌還不夠,還要補充能幫益生菌的促進生長的物質(zhì)─「益菌生」(俗稱益生源),包括:寡糖、啤酒酵母與膳食纖維是最主要的益生源。
目前研究顯示,膳食纖維是益生源的大宗來源,而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種,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在人體腸道中,不僅可作為腸道中益菌的營養(yǎng),同時可以改善腸道中菌叢相,益菌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后所產(chǎn)生的短鏈脂肪酸,可以強化腸道屏障與增加腸道對于營養(yǎng)成分的通透性,進而幫助腸道健康而提升人體免疫能力,而水溶性膳食纖維因具吸水性,也可幫助糞便成形、改善便秘,促進腸胃蠕動,以及會將食物中的糖分、膽固醇滯留在腸道里,防止血糖急劇上升及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
維生素A、B群、C
維生素A的可以維護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胃腸道等黏膜的健康,避免細菌病毒入侵。還有B2、B5(又稱泛酸)、B6及葉酸和維持細胞黏膜健康及制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關(guān)。以及維生素C可以能刺激身體制造干擾素破壞病毒,并提高免疫能力,對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預(yù)防相當(dāng)重要。
β-葡聚糖則廣泛存在于各種真菌與植物,例如:大麥、燕麥、香菇和靈芝中,是它們發(fā)揮保健作用主要功效物質(zhì)。
β-葡聚醣
葡聚糖,為一種多糖,存在于某些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分泌的粘液中,葡聚糖又以β-葡聚糖最具生理活性。β-葡聚醣可以幫助身體戰(zhàn)勝耐抗生素細菌和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β-葡聚糖則廣泛存在于各種真菌與植物,例如:大麥、燕麥、香菇和靈芝中,是它們發(fā)揮保健作用主要功效物質(zhì)。
近年來,大麥所富含的β-葡聚醣對降低膽固醇、提升免疫力等的好處,因此,也帶動燕麥片受到關(guān)注,而大麥中的水溶性纖維不同于燕麥僅只存在外層麩皮,而是分布于整粒的麥粒之中。現(xiàn)在有一種機能性谷類超級大麥,富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是普通大麥的的2倍,可輔助改善腸道環(huán)境。
【專家建議】:
最后提醒,除了補充好菌、全谷雜糧,均衡飲食并且多樣化,才是增加免疫力的王道,建議一天要吃2~3碗各色蔬菜、2~3顆拳頭大小的不同種水果,攝取其中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植化素,同時要有充足睡眠,以及規(guī)律的運動,都是讓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