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是胃部產生的一種感覺,當我們肚子咕咕叫的時候,會意識到是胃餓了,我們會有意識地補充食物,以免胃被餓到。但其實,身體還有一個器官,比胃更怕被餓,就是我們的大腦。
大腦是人體的中樞,是人體的最高指揮官,是調節身體一切活動的器官。想要大腦維持正常運轉,讓大腦變得更聰明一點,你需要及時的給大腦補充它最需要的兩種物質,不然它會變“餓”,而大腦一旦變得饑餓,會導致神經元受損,會對大腦產生不可逆的傷害。
大腦最需要的兩種“營養物質”
糖是大腦的重要能量來源,大腦不能缺糖,大腦所消耗的糖是所有器官中最多的。為什么吃甜食之后,會很開心,其實就是大腦得到了滿足,釋放出了讓你快樂的多巴胺物質。大腦對人體血糖變化很敏感,血糖不僅不能太高,太低也不行,長期低血糖,可導致腦功能喪失。
現在很多人喜歡節食,控糖,這其實對腦部健康是不利的。很多人在節食或控糖一段時間后會發現記憶力變差、變得急躁、容易生氣、血糖不穩,出現這些癥狀,表明大腦需要你補充糖。
但是,大腦也不能攝入過多的糖,人吃過多的糖會胖,大腦也是。攝入過多的糖,大腦血管長期泡在糖水中,也會導致腦功能下降,損傷大腦,還可增加腦梗的風險。
而且,大腦喜歡的糖,并不是我們所說的巧克力、糖果等糖,它真正喜歡的是那些能夠持續、穩定的供應能量的食物,能夠適量的升高血糖,但又不會引起血糖大幅度變化,且能讓血糖緩慢下降的食物,這種食物就是我們常說的低GI食物。
想要保持大腦,讓大腦獲得充分的營養,變得更加活躍,可以適量的多吃大麥、黑豆、黑麥、芋頭、地瓜、黃豆、花生、牛奶、櫻桃、梨子、杏子、蘋果和大部分蔬菜,這些都是低GI的食物。
第二種營養物質是氧氣。大腦消耗了人體的15%的氧氣,是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大腦缺氧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問題,會出現頭暈、耳鳴、眼花、四肢無力、惡心、心跳加快、指甲發青發紫等癥狀,長期缺氧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傷。
大腦之所以會缺氧,主要和長期彎腰駝背,擠壓胸腔,影響和大腦的供氧;精神壓力太大,使得大腦長期過于高度緊張的狀態;睡眠不足等因素有關。
如何讓大腦獲得充分的氧氣,防止缺氧呢?首先,要適量地進行鍛煉,提高身體的血液流通速度,這樣可以增加大腦的供氧量。其次,可以多進行深呼吸,這樣可更多地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提高心肺機能,讓大腦得到更多的陽氣。另外,就是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要在11點前入睡,保持不少于八個小時的睡眠,可以讓大腦更加的放松,防止缺氧。還有,要多吃魚肉、雞胸肉等富含蛋白質且脂肪含量低的肉類,保護腦細胞,可預防大腦缺氧。
大腦是人體的中樞,說它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并不為過。日常生活中,應該合理的搭配飲食,給大腦提供多樣化的營養,多吃低GI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態,及時的釋放壓力,適量的進行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防止大腦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