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手掌反射區的位置及治療
手掌反射區的位置及治療 
 
(1)大腦(頭部)
位置:雙手掌側,拇指指腹全部,左半腦反射區在右手上,右半反射區在左手上。
手法:用拇指由上向下推按10~20次,力度以產生酸痛為度。
主治:頭痛、頭暈、頭昏、失眠、高血壓、中風、腦血管病變、神經衰弱等。
(2)垂體
位置:位于雙手拇指指腹中點,大腦反射區深處。
手法:以拇指尖端在反射區上,點壓或點揉5~10次,力度以產生酸痛為度。
主治:內分泌失調、更年期綜合征、小兒生長發育不良、骨質疏松、心臟病、高低血壓、貧血、甲狀腺腫瘤、甲亢、前列腺炎。
(3)眼
位置:位于雙手手掌和手背第二、三指指根部之間。左眼反射區在右手上,右眼反射區在左手上。
手法:以拇指尖端反射區,點壓或點揉5~10次,力度以產生酸痛為度。
主治:結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白內障、近視等眼疾和眼底病變。
(4)耳
位置:位于雙手掌第四、五指指根部。左耳反射區在右手上,右封區在左手上。
手法:尋找敏感點掐揉或點按,每側5~10次。
主治:耳聾、耳鳴、中耳炎、梅尼埃綜合征、重聽、腮腺炎病癥。
(5)斜方肌
位置:位于手掌側面,在眼、耳反射區下方,呈一橫帶狀區域。
手法:從尺側向橈側推按10~20次。
主治:頸、肩、背部疼痛、落枕、頸椎病、手無力等。
(6)鼻
位置:位于雙手掌側拇指末節指腹橈側面,第一指骨遠節指骨體中部。右鼻反射區在左手上,左鼻反射區在右手上。
手法:掐揉或點按10~20次。
主治:鼻炎、鼻竇炎、鼻出血、鼻息肉、上呼吸道感染、頭痛、頭暈等。
(7)額竇
位置:位于雙手掌10個指頭頂端約1個厘米范圍。左側額竇反射區在右手上,右側額竇反射區在左手上。
手法:用拇指或指甲尖端在反射區上點按5~10次以上。
主治:鼻竇炎、頭痛、頭暈、頭重、失眠、發熱、中風、腦震蕩、眼、耳、鼻、口疾患。
(8)頸項
位置:位于雙手拇指近節掌側和背側。
手法:向指根方向全方位推按5~10次。
主治:頸項酸痛、僵硬、頸部傷筋、落枕、頸椎病、高血壓、消化道疾病等。
(9)心臟
位置:位于左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近掌骨頭處。
手法:以拇指端從手腕或手背向手指方向壓或推壓5~10次。
主治:心律不齊、心絞痛、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病、休克、失眠、健忘。
(10)肺和支氣管
位置:肺反射區位于雙手掌側,橫跨第二、三、四、五掌骨,斜方肌反射區下一拇指處;支氣管位于中指第三近節指骨,中指根部處為敏感反射點。
手法:從尺側向掌側推按10~20次,由中指根部向指尖方向推按10~20次,掐按中指根部敏感點10~20次。
主治:肺與支氣管疾患、鼻炎、皮膚病、心臟病、便秘、腹瀉等。
(11)膽囊
位置:位于右手的掌側和背側,第四、五掌骨之間,緊靠肝反射區的腕側下方。
手法:按壓或拿捏10~20次。
主治: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厭食、消化不良、高脂血癥、胃腸功能紊亂、肝臟疾患、失眠、皮膚病、痤瘡等。
(12)肝
位置:位于右手的掌側及背側,第四、五掌骨體之間近掌骨頭處。
手法:自手腕向手指方向輕輕按摩5~10次。
主治:肝臟疾患、消化系統疾患、血液系統疾病、高脂血癥、腎臟疾患、眼病、眩暈、扭傷、指甲疾患等。
(13)甲狀腺
位置:位于雙手掌第一掌骨的掌骨頭處至第一、二掌骨間,再轉向指尖方向成一彎曲帶。
手法:以拇指側腹施力,在反射區上推揉,在敏感點處點壓按摩5~10次。
主治: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炎、甲狀腺性心臟病、心悸、煩躁、失眠、肥胖、小兒生長發育不良等。
(14)頭頸淋巴結
位置:雙手各手指間根部凹陷處,手掌側和手背側均有頭頸淋巴結反射區。
手法:各點掐點5~10次。
主治:治療眼、耳、鼻、舌、口腔、牙齒等疾病,還可治療淋巴結腫大、甲狀腺腫大及免疫力低下。
(15)腎
位置:位于雙手腎上腺反射區下方。
手法:點按10~20次。
主治:腎臟疾病、泌尿系統結石、高血壓、貧血、慢性支氣管炎、骨折、斑禿、耳鳴、眩暈、水腫、前列腺炎等。
(16)腎上腺
位置:位于雙手掌第二、三掌骨體之間,距離第二、三掌骨頭約拇指寬處。
手法:點按10~20次。
主治:腎上腺機能亢進或低下、各種感染、炎癥、過敏性疾病、哮喘、風濕病、心律不齊、休克、糖尿病、生殖系統疾病等。
(17)脾
位置:左手掌側第四、五掌骨間,膈反射區與橫結腸反射區之間。
手法:點按10~20次。
主治:炎癥、發熱、貧血、高血壓、肌肉酸痛、舌炎、唇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皮膚病等。
(18)腹腔神經叢
位置:位于雙手掌側第二、三掌骨及第三、四掌骨之間,腎反射區的兩側。
手法:圍繞腎反射區兩側由指端向手腕方向推按10~20次。
主治:胃腸功能紊亂、腹脹、腹瀉、胸悶、呃逆、煩躁、失眠、頭痛、更年期綜合征、生殖系統疾患等。
(19)輸尿管
位置:位于雙手掌中部,上接腎反射區,下連膀胱反射區。
手法:從手指端向手腕方向按壓5~10次。
主治:輸尿管結石、排尿困難、泌尿系統感染、尿道炎癥、腎積尿管狹窄、高血壓、動脈硬化等。
(20)膀胱
位置:雙手掌下方。
手法:向手腕方向點壓、按摩5~10次。
主治:腎、輸尿管、膀胱結石、膀胱炎等泌尿系統疾患。
(21)生殖腺(卵巢、睪丸)
位置:雙手掌根部腕橫紋中點處,相當于手厥陰包經之“大陵”。
手法:按揉10~20次。
主治:性功能低下、不孕癥、不育癥、月經不調、痛經、前列腺增生、子宮肌瘤等。
(22)前列腺、子宮、陰道、尿道
位置:位于雙手掌側腕橫紋中點兩側的帶狀區域。
手法:由中間向兩側分推20~30次。
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尿道炎、陰道炎、白帶增多、子宮發育異常、子宮肌瘤、宮頸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生殖系統疾患。
(23)腹股溝
位置:位于雙前臂手掌側橈骨側,距手腕骨2寸處。
手法:按揉10~20次,力度以產生酸痛為度。
主治:生殖系統病變、性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衰老。
(24)食管、氣管
位置:位于雙手掌側,第一掌骨與掌指關節上,下接胃反射區。
手法:以拇指向指根方向推按或掐按10~20次。
主治:食道腫瘤、食道炎癥、氣管疾患。
(25)胃
位置:位于雙手掌第一掌骨遠端。
手法:向手腕方向推按10~20次。
主治:胃痛、胃潰瘍、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胰腺炎、糖尿病等。
(26)胃脾大腸區
位置:位于手掌面,第一、二掌骨之間的橢圓形區域。
手法:按揉10~20次。
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脹、腹瀉、貧血、皮膚病等。
(27)胸腔呼吸器官區
位置:位于手掌側,拇指指間關節橫紋至腕橫紋之間的區域。
手法:向腕橫紋推按10~20次。
主治:胸悶、咳嗽、氣喘等呼吸系統病癥。
(28)小腸
位置:雙手掌心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反射區所圍繞的區域。
手法:快速、均勻、有節奏地從手指向手腕方向按摩5~10次以上。
主治:小腸炎癥、腹瀉、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心律失常、失眠等疾患。
(29)大腸
位置:位于雙手掌側中下部分。自右手掌尺側手腕骨前緣起,順右手掌第四、五掌骨間隙向手指方向上行,至第五掌骨體中段,約與虎口水平位置時轉向橈側,平行通過第四、三、二掌骨體中段;接至左手第二、三、四掌骨體中段,轉至手腕方向,沿第四、五掌骨之間至腕掌關節止。
手法:推按、推揉或掐揉10~20次。
主治:腹脹、腹瀉、消化不良、便秘、闌尾炎、腹痛、結腸炎、結腸腫瘤、直腸炎、乙狀結腸炎、肛裂、痔瘡等。
(30)盲腸、闌尾
位置:位于右手手掌腕骨前緣靠近尺側,與小腸、升結腸的反射區連續。
手法:定點按壓5~10次以上。
主治:腹脹、腹瀉、便秘、消化不良、闌尾炎及其手術切除所致腹痛。
(31)回盲瓣
位置:位于右手手掌側腕鉤骨前緣尺側,在盲腸、闌尾反射區科上方。
手法:定點按壓5~10次。
主治:下腹脹氣、回盲瓣功能失常。
(32)升結腸
位置:位于右手掌第四、五掌骨間,小腸反射區尺側與手尺側紡平行的帶狀區域,從手腕骨前緣至第五掌骨體中部,約與虎口水平位置左轉至橫結腸反射區。
手法:由手腕至手指方向推按5~10次以上。
主治:結腸炎、便秘、腹瀉、便血、腹痛、結腸腫瘤等。
(33)橫結腸
位置:位于雙手掌第一至四掌骨近端的一帶狀區域。
手法:右手掌從小指至食指方向,左手掌從食指向小指方向橫推。
主治:腹瀉、腹痛、便秘。
(34)降結腸
位置:位于左手掌側,平虎口水平,第四、五掌骨之間至腕骨之間的帶狀區域。
手法:向手腕方向推按10~20次。
主治:腹瀉、腹痛、便秘、結腸炎等。
(35)乙狀結腸
位置:起于左手掌面左側第五掌骨近心端與鉤骨交界的腕掌關節睦,至第二掌骨近心端與第一掌骨間帶狀區域。
手法:由左手掌尺側向橈側方向推按、按摩5~10次以上。
主治:直腸炎、直腸癌、便秘、乙狀結腸炎、結腸炎等。
(36)肛管、肛門
位置:位于左手掌第二腕掌關節處,乙狀結腸反射區末端。
手法:向腕方向點壓按摩5~10次以上。
主治:直腸癌、肛門周圍炎、痔瘡、肛裂、便血、便秘、脫肛等。
(37)直腸、肛門
位置:雙上肢前臂橈側遠端約3橫指。
手法:以拇指腹推揉、搓按5~10次以上。
主治:痔瘡、便秘、直腸癌、直腸炎、靜脈曲張等。
手背部反射區的位置及功能
(1)小腦、腦干
位置:位于雙手掌側,拇指指腹尺側面,即第一指骨遠節指骨體中下部尺側緣。左側小腦、腦干反射區在右手,右側小腦、腦干反射區在左手上。
手法:由指端向近節端點壓、推按或掐點5~10次以上。
主治: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腦腫瘤及小腦萎縮引起的病變、共濟失調如帕金森氏綜合征。
(2)三叉神經
位置:位于雙手拇指掌面指腹尺側緣遠端,即第一指骨遠節指骨中上部尺側緣。左側三叉神經反射區在右手上,右側三叉神經反射區在左手上。
手法:以中指或食指指腹施力,從拇指端向虎口方向點按,推按或掐按5~10次以上。
主治:偏頭痛、眼眶痛、牙痛、面神經麻痹及面頰、唇鼻之誘發的神經痛、三叉神經支配區域內的疾患。
(3)內耳迷路
位置:位于雙手背側,第三、四、五掌指關節之間,第三、四、五指根部結合部。
手法:以拇、食指施力,沿指縫至手指方向掐按5~10次以上。
主治:頭暈、暈車、暈船、梅尼埃綜合征、耳鳴、高血壓、低血壓、平衡障礙。
(4)喉、氣管
位置:位于雙手背側第一掌指背側。
手法:從手背第一掌骨遠心端向虎口方向推按或點掐5~10次。
主治:氣管炎、咽喉炎、咳嗽、氣喘、上呼吸道感染、聲音嘶啞、氣管疾患。
(5)舌、口腔
位置:在雙手拇指背側,拇指指間關節后方正中線,兩個扁桃體反射區間內。
手法:以食指扶以拇指掌面指腹指指關節處,用拇指端推按或按揉5~10次以上。
主治:舌體異常、味覺障礙、口腔內潰瘍、口干唇裂、唇燥、口唇皰疹等。
(6)扁桃體
位置:雙手拇指近節背側正中線肌腱兩側。
手法:以拇指指端施力,一側一側地按揉5~10次以上。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
(7)上、下頜
位置:位于雙手拇指背側,拇指指間關節橫紋與上下最近皺紋之間的帶狀區域。橫紋遠側為上頜,橫紋近側為下頜。
手法:由尺側向橈側推按或掐點10~20次。
主治:齲齒、牙周炎、牙齦炎、牙周病、牙痛、口腔潰瘍、顳頜關節炎及紊亂等。
(8)胸、乳房
位置:位于手背第二、三四掌骨的遠端。
手法:向腕背方向推按或掐按10~20次。
主治:胸部疾患、各種肺病、食管病癥、心臟病、乳房疾患、胸悶、胸痛、乳汁不足、胸部軟組織損傷、重癥肌無力等。
(9)膈、橫膈膜
位置:位于雙手背側、橫跨第二、三、四、五掌骨中點的帶狀區域。
手法:以中指或拇指指腹由橈側向尺側方向按摩雙手膈區5~10次。
主治:打呃、膈肌痙攣引起的腹部脹痛、惡心、嘔吐等。
(10)甲狀旁腺
位置:雙手橈側第一掌指關節背部凹處。
手法:以拇指端點按或按摩5~10次。
主治: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低下、佝僂病、低鈣性肌肉痙攣、心臟病、各種過敏性疾病、胃腸脹氣、白內障、心悸、失眠、癲癇等疾患。
(11)胸腺淋巴結
位置:位于第一掌指關節尺側。
手法:點按10~20次。
主治:各種炎癥、發熱、囊腫、癌癥、子宮肌瘤、乳腺炎、乳房或胸部腫塊、胸痛、免疫力低下等。
(12)上身淋巴結
位置:位于雙手背部尺側,手背腕骨與尺骨之間的凹陷中。
手法:掐按10~20次。
主治:各種炎癥、發熱、囊腫、子宮肌瘤、白細胞減少癥、免疫力低下、癌癥等。
(13)下身淋巴結
位置:位于手背部的橈側緣,手背腕骨與前臂橈骨之間凹陷處。
主治:各種炎癥、發熱、水腫、囊腫、肌瘤、蜂窩組織炎,增強免疫抗癌能力。
手法:壓入骨間有脹感,點按或按揉5~10次以上。
(14)脊柱
位置:手背側第一、二、三、四、五掌骨體均為脊柱反射區。
手法:向手腕推按10~20次。
主治:頸椎病、背部不適、落枕、腰痛、腰酸等病。
(15)頸椎
位置:位于雙手背拇指近節橈側和第三掌骨體遠端的整個掌骨體1/5段。
手法:以拇指施力,從第一或第三掌骨體遠端向腕部方向揉按或滑按5次,或以食指與拇指捏住拇指關節正反方向旋轉動作5~10次,或伸拉拇指3~5次也可以拇指腹按揉,施揉中指拳尖后面頸椎段反射區8次或8的倍數。做以上手法同時還要活動頸部,做后仰、頭左轉、右轉、低頭等運動。
主治:頸椎病、頸項僵硬或酸痛、落枕等疾病。
(16)胸椎
位置:雙手背第一、第三掌骨遠端約1/2段。
手法:以拇指施力,沿拇指橈側遠端或第三掌骨遠端向腕部推壓5~10次,可隨時進行。
主治:頸、肩、背部軟組織損傷以及循環呼吸系統疾病疼痛、胸椎間盤突出等胸椎各種病變。
(17)腰椎
位置:位于雙手拇指第一掌骨橈側緣約第一掌骨體下1/2段和第三掌骨近端1/2段。
手法:以拇指施力,沿拇指橈側遠端或第三掌骨遠端向手腕方向推壓、揉按5~10次。
主治:腰肌勞損、腰背酸痛、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以及腰椎的各種病變。
(18)骶骨
位置:位于手背側,各腕掌關節結合處。
手法:向手腕方向掐按各10~20次。
主治:坐骨神經痛、腰骶勞損、失眠、便秘等。
(19)尾骨
位置:位于手背側,腕背橫紋區域。
手法:以拇指施力,以拇指頭端按壓或按揉5~10次。
主治:骶尾骨部損傷、疼痛等。
(20)肋骨
位置:位于雙手背膈反射區后方,內側肋骨反射區位于小多角骨處;外側肋骨反射區位于鉤狀骨處。
手法:點按10~20次。
主治:肋軟骨炎、胸悶、胸痛、胸膜炎。
(21)肩關節
位置:位于雙手尺側第五掌骨、指骨關節尺側凹陷處。手背部分為肩前部反射區,手尺側邊緣正中位為肩中部反射區,手掌尺側緣為肩后部射區。
手法:以中指指端用力向腕中方向扣按或刮按;或用拇指指腹揉按5~10次。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等肩部疾病。
(22)肘關節
位置:位于雙手第五掌骨中部心側緣。
手法:以中指端施力,在第五掌骨中部尺側面扣壓,或以拇指揉壓5~10次。
主治:肘、膝關節痛、肘關節部軟組織損傷、網球肘等。
(23)髖關節
位置:位于雙手尺骨和橈骨莖突骨面周圍。
手法:以拇指施力,以拇指頭端按壓或按揉5~10次。
主治:髖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肩關節疼、腰背痛等。
(24)膝關節
位置:位于第五掌骨近端尺側緣與腕骨所形成的凹陷處。手背部為膝前部,赤白肉際處為膝兩側部,手掌部為膝后部。
手法:掐揉或點按10~20次。
主治:膝關節病變和肘關節病變以及下肢癱瘓。
(25)頸肩區
位置:位于雙手各指根部近節指骨的兩側及各掌指關節結合部。手背面為頸肩后區,手掌面為頸肩前區。
手法:向指根推按或掐按各5~10次。
主治:頸椎病、肩周炎等各種頸肩部病痛。
(26)血壓區
位置:在手背部第一掌骨、第二掌骨、第二掌指關節、食指近節段所及區域。
手法:以拇指腹點按、揉按或以魚際部按揉5~10分鐘以上。
主治:調整血壓,治療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發熱不適、胃痛、便秘等。
2.手是人體第二控制區
手部與全身的密切關系
你知道嗎?從醫學方面來說,人的十個指尖上有十宣穴,有對全身生理機能激活的作用。另外,手部還有6條經脈循行,人體的各臟腑器官、四肢孔竅在手部均有其對應的部位,因此手部可以反應全身五臟六腑的健康概況。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人的手掌是全身各部位的對應站。所以說只要檢查手掌上何處有異常的感覺,就可判定身體哪里出問題,同時若在異常部位加以刺激,身體不良的部位,也會逐漸痊愈,也是治療各種疾病的絕招。
在醫學界里,手足科學,是舉世公認的最具尖端性,疑難性的一門學科。因為手與足,在人腦形成、進化與發展中,起有深遠、巨大的作用與影響。
人體能夠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也可發生疾病,都與經絡的循行、經氣的盛衰有密切的關聯,而手部是經絡循行最關鍵的區域之一。有6條經脈是以手指為起止點的,振動和疏通手部的經脈,進而疏通全盛身經絡,起到調節臟腑、促進全身氣血運行的作用,以達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它們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其走向和交接規律是:其中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與頭面部各器官直接聯系,手三陰經由胸走手,與心、心包、肺等胸部臟腑密切聯系。手三陽經和手三陰經分別在頭面和胸腹部與足三陽經、足三陰經交接,并通過經脈循行與任、督脈聯系,從而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溝通。
其實,人的手部和足部一樣,布滿了與人體器官緊密相連的經絡穴位,當人體某個部位發生異常,手掌相應部位也會發生變化。手部貫通全身經氣,分布的穴位包括經穴、經外奇穴、特定穴和病理反應點等近400個,病理反射區共有70多個。手部的穴位幾乎全部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因此,選用上正確的穴位進行手療,可以有效地提高人體的正氣水平,增強整體的抗邪能力,從而對全身各系統疾病產生廣泛的治療作用,對人體起到防老抗衰的作用,效果更佳。
手是人外在的頭腦
手是人外在的頭腦,古代醫學認為,手掌信息關全身,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手是記載神經反應和傳遞生物化學信息的高級記錄員,它的行動與大腦幾乎完全一致,手的敏感性比人體其他部位要強得多。因此,西方學者說“手是人類心靈的外在窗戶”。中醫診脈的寸、關、尺部位就是在人周身的血液循環流向手腕處才能觸診脈象,脈象能較全面和準確地體現臟腑病變,是判斷疾病病位、性質和邪正盛衰,推斷病之進退預期后的重要依據。既然脈象能辨病,那么按摩手部的穴位同樣也可以通過神經或經絡等聯系調節相應的臟腑、組織和器官,使人體得到康復。
手對于人體的重要性
除了殘疾人外,人人都有一雙手。手無疑是人體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科學實驗表明,手是使人能夠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余兩個器官是可以感受到三維空間的眼睛和能夠處理手眼傳來的信息的大腦。在自古至今的時代里,人類的手逐漸演變成了大自然所能創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手可以改變一切。
現實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需要手的幫助,但手從來不叫累,總是那樣的任勞任怨,手對人類來說真是太重要了。
手讓一切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手創造并促進發展了人類社會,使國家更加繁榮富強。不是嗎?人們用手開墾了荒地,種植了莊稼;用手建造起各式各樣日趨先進的房屋;通過手的**********作不斷更新科學技術,從而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人們還常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手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對于它的生理結構和功能你不想了解嗎?
手的構造很得雜,是由肌肉、脂肪、韌帶、腱、骨骼和感覺靈敏的神經纖維錯綜組成的。手的功勞很大,手能夠做幾千種精密準確的工作。用手握一件東西雖是最簡易的動作,都要運用由肩至指尖的全部肌肉、關節、腱。手拿調羹喝一口湯,也要用30個以上的關節和50組以上的肌肉。
手能靈活地伸展,因為手的骨頭很多,腕部8塊,手掌5塊,五指則有14塊。韌帶一條條像腺一般的物質在關節處把骨骼繃在一起。手指的動作是由腱強韌的纖維控制的,這些纖維把手和腕的骨骼和**********縱手腕的肌肉連結起來,讓手發揮足夠大的作用。
一般來說,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腕以下的部分,由大拇指、食指、中指、小拇指、無名指和手掌組成。
你知道手為什么能完成各種精巧而又復雜的動作嗎?那是因為手指的作用很大。拇指和其他四個手指分開**********作,是所有手指中用得最多和最重要的手指。拇指的“社交能力”很廣。因為只有拇指可以與其他手指相對,也能和任何一個手指合作。所以人手只要有拇指和另一個手指,甚至于半截別的手指,就能發揮作用。其他四個手指的力量都比拇指弱。通常中指最強,食指其次。小指生來軟弱,教琴或教打字的老師都認為這個指頭最難訓練。手指除大拇指分兩節外,其余部分為三節,隨時可以向手心一側靈活自如地彎曲和伸展。既然手指是如此的靈活,當然能在瞬息的時間里抓取東西,安置物品;另外,也正是因為手指的協調配合,才可以制作精美的物件,繪出栩栩如生的彩畫,奏出悅耳動聽的琴聲,煮自己最喜歡吃的佳肴,拿起電話與親朋好友聊個沒完沒了……
手上的皮膚有很強大的收縮性。手緊握時,手背上的皮膚差不多伸長13毫米,手掌的皮膚則收縮13毫米。手掌厚皮之下有一層脂肪保護著重要的腱和手部血管,而表面則能抵受搔刮、擰絞、緊握、揪扭時極大的摩擦力。
對于不同的人來說,手有大有小,握手時力度也不同;其實手的大小與握力強弱、動作快慢、靈活與否沒有什么關系。音樂家、醫生、藝術家、運動員和其他靠手謀生的人,手指相差很遠,因人而異。手指飛快的鋼琴家每秒鐘能彈120個音,技術高明的外科醫生能憑兩個手指在病人心臟中用細繩打成牢牢的結。有一個賣藝的,右手食指經過多年苦練,能支持倒立的身體而保持平衡。可見手的貢獻是無窮大的。
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手,你會看到每個指頭上都貼肉長著一片光潤的指甲,呈淺紅色。指甲的末端都有一塊月牙似的白斑,可別小看這白斑,據說醫學上已利用這“月牙斑”的大小程度來預測某些疾病了,開始防病了;擁有了堅韌的指甲就是擁有了手指尖的最偉大的保護者,演奏家還常常用它來彈撥吉他之類的弦樂器呢,被蚊子叮了還可以用指甲止癢呢!指甲的生長速度較快,不注意保養對人體害處也很大。據醫學家的調查結果證明,一個人的指甲內可藏4~5萬個細菌,其中有一部分是病原體細菌,有些懶惰的人不愛洗手,還把指甲留得很長,吃東西時抓了就朝嘴里塞,細菌就趁此機會,堂而皇之地隨之進入人體,大量繁殖,讓人得病。可見,為了預防這種病害的產生,常剪指甲確實是很有必要的。
手部有著豐富的神經,也有特殊的感覺器官。手指尖上有眾多的神經末梢,它的觸覺、溫覺、痛覺等極為敏銳,一片比郵票還小的手指皮膚里就有幾百萬個神經細胞。稍有較大的痛楚,就會使人感到“揪心”似的疼痛,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十指連心”的原因所在吧。皮膚表面上一條條的槽,名叫螺紋,上有無數的孔和神經末梢,可以探知所觸物體的溫度和組織。
我們只要用手一“摸”就能由觸覺知道很多東西。這是因為手的皮膚與身體其他部分的皮膚不同。手的皮膚異常強韌,又有很大的伸縮性,感覺非常敏銳。
手指的表面有一層指紋,它也是人的特征之一,但指紋的方向、紋路因人而異。國外有位科學家調查了數十萬人的指紋,發現其中竟沒有相同的,就連孿生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公安機關利用這一試驗證明,利用查指紋抓罪犯,已成為公安機關破案的方法之一了。手掌與手指尖,尤其手指尖的感覺非常敏感。
緊挨著手指的部分——手掌,它約占整個人手面積的1/2,雖然它不像手指那樣,可以分成幾個部分靈活多變,但它也能完成屬于自己的動作,有著很大的功能。手掌的表皮是人體皮膚最厚處,約有四毫米;手背的皮膚較之薄、軟而富有彈性,就是因為有這些特點,很有利于我們的手將東西握住。在手掌經常受摩擦的地方,皮膚層會增厚而形成小突起,起著保護內皮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老繭”,它的產生足以說明手掌具有握物的本領。
在手掌上你會發現掌心都有三至四條明顯的掌紋,是手掌握緊時自然皺纈的紋路,雖千差萬別,但都呈不規則的圓弧,而且互成傾角。在醫學界,曾有位致力于遺傳功能研究的醫生發現先天畸形兒及其父母的掌紋70%以上都呈平行直線,他還就由此提出了一套用掌紋研究遺傳病因的理論,他為醫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社會潮流快速發展的今天,勞動的分工越來越細了,人手也愈益靈巧了;通過神經傳導信息,通過血管提供動力,使靈巧的手按人的意圖辦事。盡管在不久的將來,機械手可能將在勞動中取代人手,但這絲毫不能排斥人手的作用,要知道,機械手畢竟還需要人手來制造。隨著科學事業的發展,手的作用將會更大,為社會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前面已說到,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攝握外物,感應刺激等作用,是人體最為靈巧的器官。但手通過神經、經絡,與人體中樞神經、十二經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相連通也在發揮其重要作用。手雖然是人體系統的子系統,功能可不小,在整體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以手為作用部位的手療法實質是一種外加的人工漲落,是明智的選擇,通過手法刺激手部,以觸發、推動機體的自主性的自組織活動,促進其“自己運動”,對機體進行自我的調節,而達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可以使你的身體更健康。
經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現代科技已證明,利用手療法可以醫治百余種疾病,具有簡、便、廉等諸多優點,令人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現代醫學認為,從外表看來,手之結構精細,但血管神經豐富,因為皮下脂肪較少,所以對外界反應敏感,有大腦指揮臟腑組織的先行官之稱;現代醫學原理則證明,手掌上有很多穴位,而手心勞宮穴正好位于手部的黃金點上,是調節整體功能的最佳位置;中醫學認為,手為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經脈交會之處,故手通過經絡直接或間接與十二經脈、五臟六腑相通;全息生物學認為,手是一個發育程度最完整的全息胚,藏著整體的全部信息,通過全息反射原理,故可以診治全身病癥。由此看來,手的健康影響著一個人的整個身體。
你知道什么是“望手診病”嗎?其實叫做“氣色形態手診法”,主要是運用正常視覺對患者一側或雙側手的氣、色、形態進行系統的仔細觀察,以這種觀察結果作為了解對方的健康情況的特殊診斷方法。事實上,這種手診方法以中醫望診斷病為基礎,包括兩個基本要素——“位”與“相”。
你知道“位”有什么作用嗎?“位”是臟腑器官在手上的反映部位。從大量臨床實踐來看,醫生一般觀察女性的病癥是看右手,觀察男性的健康情況則看左手,即所謂的“男左女右”,這就是首先要確定的“大位”。接著再確定具體哪個器官、臟器在手上哪個位置反映,通常分布規律大致為:大拇指的一側對應身體的左側,小指側代表身體右側;手的上部反映身體上部及器官上部,手掌下部對應和反應人體下部及器官下部。
對于醫生來說,找到“位置”后,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看看“相”(即反應部位)上的氣、色、形態的變化了。在氣色形態手診法中,所謂的“望氣”就是觀察手部顏色及整個手掌潤澤是否有差別,或者一致。一般來說,如果整個手部發暗,沒有光澤,提示系統或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多是些全身反應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后初愈、高熱、腎炎、白血病、腫瘤等;或只是局部出現晦暗枯槁,則表示與該“位”相應的器官功能失常,出現嚴重病變。因此,患者平時應對自己的手進行注重的保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觀手——從手看健康》
觀手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8
感冒治療分步圖解
視頻: 低血壓——手足按摩法.flv
用最簡單的方法調整我們的身體
經穴按摩 自我保健12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遵化市| 西昌市| 华阴市| 阳高县| 南江县| 商都县| 阿瓦提县| 濮阳市| 曲靖市| 饶阳县| 澳门| 涞水县| 金溪县| 集贤县| 福贡县| 太谷县| 阿鲁科尔沁旗| 德兴市| 漳平市| 磐安县| 嵊州市| 商水县| 安宁市| 滕州市| 大连市| 永顺县| 城固县| 桂平市| 汉源县| 东丰县| 诏安县| 湖口县| 永靖县| 安溪县| 铜鼓县| 张家界市| 务川| 桐城市| 包头市|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