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細數中國那些“消失”的省份
編者按:為什么會寫這篇文章?你要問我,我也說不上來。可能出于一點點好奇,也可能是時下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省區重劃,以及所謂“新的直轄市之爭”讓我有了這么一點探奇的欲望。中國歷史上政區的劃分是很頻繁的,或出于地域與文化,或源于經濟與政治。遠的不說,就拿清末以降,中國的政區就在不停的變換。相比大家對這些名字都有印象“熱河”、“察哈爾”、“西康”、“綏遠”等等,但是究竟他們何時建立,何時消失的,恐怕很多人就無從說起了。那么本文,就從這里說起……
' O; N3 n8 j3 C
No. 1   西康?。阂粋€消失的省份; \" g$ l7 h, D" J% d

“跑馬溜溜的山上……”《康定情歌》讓這座川西小城蜚聲海外,然而還有多少人記得,康定曾經是一個省會,它見證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已經消失了的省份—— 西康省。
& T5 c/ U4 [5 I1 I2 M6 H2 p

 

 


 

 


西康地處高原,位于西藏和四川之間,有五十三萬五千平方公里,比五個浙江省還要大。從1939年建立到1955年撤銷,西康省在歷史上只存在了16年。 $ O8 P; j# H6 {, J& q9 F3 l* `( g! Y

~! z0 W* Y' l

 

 


 

 

; Z: G; K; x9 O* V% t3 p

 

 


西康建省,明末清初就有倡議。1935年(民國24年)7月22日,西康建省委員會在雅安成立,劉文輝任建省委員會委員長,次年遷往康定。在劉文輝的努力下, 西康省政府于1939年(民國28年)1月1日正式成立,劉文輝任主席,省會設在康定。 ! z, j, L; l1 w5 c- r* x

S3 `; t0 E' b' e  Y* U

 

 


劉文輝
8 j' @$ \/ e' P& d7 z, ^

 

 


 

 


年12月9日,西康省主席,第24軍軍長劉文輝與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在四川彭縣通電起義,宣布西康省和平解放。
 \; z& ^/ W3 @; l( j

 

 


1949年12月9日,國民黨政府云南省主席盧漢、西康省主席劉文輝、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軍鄧錫侯、潘文華等率部起義,云南、西康遂告和平解放。圖為劉伯承(背影)同盧漢握手。 % i7 e, [# a5 P4 y; ^1 K0 B
7 L6 {: v: A% ^' z) p
1950年4月26日,在雅安軍事管制委員會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西康省人民政府,廖志高任省主席,省會設在雅安。 2 Q0 g) P- L$ r- d; w, K# c5 K" p
0 F8 f, l0 K7 |/ _  c

 

 


廖志高

$ n* P) G. A: P! t, |
1954年西康省人民政府改為西康省人民委員會,廖志高當選為省長。 1 D" ^; T# o% B: n) _
7 Z2 G2 W( M6 \% c" Z( o0 ]- k
1955年9月西康省正式撤銷,金沙江以東各縣劃歸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各縣劃歸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從民國到新中國,西康省的建制共存在了16年9個月。 4 `6 {- B0 U1 T- D+ y" W
6 D" Z$ m' \. f  {" _1 }
西康省于1949年12月9日解放,轄康定、九龍、義敦、瀘定、雅江、道孚、理化、稻城、瞻化、巴安、鹽井、甘孜、爐霍、丹巴、定鄉、昌都、得榮、武成、寧靜、察雅、貢縣、察隅、科麥、恩達、鄧柯、石渠、白玉、德格、同普、嘉黎、碩督、太昭、雅安、蘆山、西昌、鹽源、天全、寧南、滎經、漢源、冕寧、昭覺、會理、鹽邊、越嶲、寶興、德昌、泰寧等48縣及寧東、金湯、普格、瀘寧4設治局。
No. 2  熱河省:一個消失的省份/ c; u% y! a! B+ [6 `1 G2 C* M9 P* u

熱河省
簡稱:熱 9 c) G4 [3 D7 S- T1 I* Y! H. S1 i( G8 ]
省會 承德市 , A5 {' b$ i" r; v, k
面積 179982平方公里
人口 6106974人 6 p" B. Q. n* J9 Z8 ^
行政區類別 省 

. Q. G+ K1 M! o4 E

 

 

3 c9 }8 ?9 y5 M8 D1 L
3 E$ Q# e! K8 f$ B; ?% a  H
熱河,簡稱熱,省會承德市,是中國舊行政區劃的省份之一,是塞北四省(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strong>之一。1914年2月劃出,1955年7月30日撤銷。位于目前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帶。(編者注:其中三個大城市承德歸河北省管轄,赤峰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朝陽歸遼寧省管轄,可是這三地的民俗民風十分相近,卻與所屬的省份格格不入,被視為“受冷落的孩子”,至今三地的民眾仍在呼吁恢復熱河省建制。)
 ~, z& |' ?& Q( `# j
名稱由來

 }! n. A; J& [" ~
熱河名稱來源自承德避暑山莊內的溫泉,溫泉水流入武烈河后,武烈河下游在承德市內的部分,在當地冬季寒冷的氣候下也不結冰,蒸汽蒸騰,所以被稱為“熱”河。
# t1 E* ]8 @" t9 f
行政區劃/ B! z0 u: x) m

中華民國 轄20縣20旗
縣:承德縣,灤平縣,平泉縣,隆化縣,豐寧縣,凌源縣,朝陽縣,阜新縣,建平縣,綏東縣,赤峰縣,開魯縣,林西縣,圍場縣,經棚縣,林東縣,魯北縣,天山縣,寧城縣,凌南縣
旗:喀喇沁右翼旗,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左翼旗,土默特右翼旗,土默特左翼旗,唐古特喀爾喀旗,錫埒圖庫倫旗,巴林右翼旗,巴林左翼旗,克什克騰旗,翁牛特左翼旗,翁牛特右翼旗,敖漢左翼旗,敖漢右翼旗,敖漢南旗,奈曼旗,喀爾喀左翼旗,札魯特左翼旗,札魯特右翼旗,阿魯科爾沁旗。 
Z. V$ i- V3 L; b. [

 

 

" L3 p) G$ u8 R2 R* Z
中華人民共和國 轄2市16縣4旗
 \1 t: ?2 N3 v1 L1 C- t
省轄市:承德市、赤峰市 * E, Q7 |7 f) X6 E
縣:承德縣、赤峰縣、凌源、平泉、建昌、建平、寧城、圍場、烏丹、青龍、隆化、豐寧、灤平、興隆、北票、朝陽 " |% F  }  S5 D6 K8 n
旗:喀喇沁右旗、敖漢旗、翁牛特旗、喀喇沁左旗 4 ]6 ~/ {' x* W, y, L9 _1 t- M; e  n

地理  H7 A  d9 O5 x) ]* Y
面積17萬9982.05平方公里,人口1947年上半年統計為610萬9866人,下半年統計為619萬6974人。
中西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東部是平坦寬闊的臺地,全省主要為遼河流域,以西遼河為主,南方還有灤河,東南方有大凌河、小凌河。臺地與河谷丘陵錯綜。* v* ?6 Y8 e- Q' ^/ O' G: Y

l4 _5 ^, \  H8 W

 

 

; H8 M0 }7 [5 n6 M
                 8 D* T+ ]* H$ {  v/ T' z. S& V$ S, d" t
歷史
X* }0 A$ S$ t7 S2 j
1914年2月設熱河特別區域,轄卓索圖盟7旗、昭烏達盟12旗及原熱河都統所轄14縣,設熱河都統,掌管軍政及蒙旗事務,民政歸直隸省兼轄;同年7月,設熱河道,置道尹,都統兼管軍民兩政,脫離直隸省轄,轄14縣、1設治局(經棚)、2盟19旗。, p3 [: s1 P: q4 L( O

1928年7月6日,國民政府內政部建議將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特別區域改設為??;9月5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153次會議決定批準將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特別區域改設為??;9月17日,國民政府公布熱河、察哈爾、綏遠、青海、西康改設為省的命令。 - v2 ~( b9 M9 h# z  F* k: ]. p0 D8 V  ?
' n7 N# q' n5 v0 A( V/ Q- n
1929年 1月1日,熱河省政府成立,轄15縣、3設治局(林東、魯北、天山)和卓索圖、昭烏達兩盟的20旗,裁熱河道,以承德縣為省會。(昭烏達盟原轄12旗,1922年析敖漢左翼旗置敖漢南旗,至此轄13旗,加卓索圖盟7旗,合共20旗。) - A! ~9 }/ a- ]1 q( x

1933年3月熱河省被日軍占領,日占前,本省轄16縣、2設治局(魯北、天山)、20旗。
% V$ _! o: b. |% ~5 g+ l
1945年抗戰勝利后,熱河省基本上恢復了1933年前的行政區劃。 . X1 @- q( j. ^4 X  F
: }+ f; d8 r7 n1 B
1947年5月,國民政府重新厘定本省行政區劃,將魯北、天山2設治局改為縣,增設寧城、凌南2縣,至此,熱河省轄20縣20旗。 ' P5 Q2 n  F) c7 R' O3 }
7 q/ _5 c/ _& I  g
1955年7月30日,熱河正式撤銷。
No. 3  察哈爾省:一個消失的省份) x! \1 s2 K$ W- u1 X9 l6 h. Y
0 S" G* B6 t/ g: J/ V9 B7 x& G

 

 

& u( B9 R. R- @0 A! N( J
0 p" P% P, b* k% X" e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察哈爾省由中央直接領導。省人民政府駐張家口市。轄張家口、大同、宣化3市及雁北、察南、察北3專區,共32縣。 1952年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原察哈爾省轄區并入河北、山西2省。 / ?, |2 V' J5 t- r) P; g( a
/ J% I+ h- u: l" R9 q* U

 

 

1 h7 A/ e8 V' a3 `" ^
張家口市

 f  d) o  K+ O3 z* r' \
1949年張家口市為察哈爾省轄市,省人民政府駐地。 1952年張家口市劃歸河北省。
大同市
1949年大同市為察哈爾省轄市。 1952年大同市劃歸山西省。 ! s( t" |6 I3 A* S  n
% K) t8 Q- i0 @3 d5 o/ C6 I: Z
宣化市1 J$ x. u" V4 A8 \8 F3 d/ e  D  i# I
   

1949年宣化市為察哈爾省轄市。 1952年宣化市劃歸河北省。 
Z& x, |/ `* D5 R. N9 z+ {
雁北專區2 W/ V; @: i3 y# e8 p
   
6 @; Q# P% z0 i9 ]% S
1949年設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轄大同、陽高、廣靈、靈邱、渾源、應縣、懷仁、山陰(駐岱岳鎮)、朔縣、平魯、右玉、左云等12縣。1952年雁北專區劃歸山西省。
察南專區
  
; C/ S, H) \  ]# O$ _# z
1949年設察南專區,專署駐宣化市。轄宣化、萬全、龍關、赤城、四海(由熱河省豐寧縣西南部析置,以四海堡為名,駐湯河口)、延慶、懷來(駐沙城)、涿鹿、蔚縣(駐西合營)、陽原、天鎮、懷安(駐柴溝堡)等12縣。     1951年撤銷四??h,并入熱河省灤平縣和察哈爾省延慶、赤城2縣。' }$ V4 T" y, b9 v% Y
   
: ]6 V, {) |4 K$ ^5 ?) C" T
1952年8月撤銷察南專區,所屬各縣由察哈爾省直接領導。同年12月將宣化市及宣化、萬全、龍關、赤城、延慶、懷來、涿鹿、蔚縣、陽原、懷安等10縣劃歸河北??;天鎮縣劃歸山西省。 " \7 O9 U/ L2 o, d+ W# v3 _: z

察北專區8 L8 S6 O, \0 N- \, b' Y; R
   

1949年設察北專區,專署駐張北縣。轄張北、康保、寶源(原寶昌、沽源合并)、多倫、崇禮(駐太平莊)、尚義、商都、化德等8縣。1950年撤銷寶源縣,復設寶昌、沽源2縣。將寶昌、化德、多倫3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察北專區轄6縣。1952年察北專區劃歸河北省。 - J2 N4 R; c8 s/ o/ Z* w6 J2 a

在塞外古城宣化,有一處近現代文物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它位干古城宣化牌樓西街50號,是一座中西合壁的三進四合院。1930年,由天主教察、冀、晉、魯四省五個教區聯合在宣化城牌樓西街天主教堂(190年用庚子賠款所建)東側修建了一處融會中西建筑風格的三進四合院,并在此興辦起“若瑟總修院”。這組建筑為磚柱帶檐廊的磚木結構,中西合壁,布局合理,古樸典雅,整齊莊重。中院二層樓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門崗、檐廊也帶有明顯的西方建筑風格,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前院正房前后檐廊的清代平房建筑則更屬罕見。三個院落的整組建筑占地6535平方米,建筑面積2881平方米。    
 

 

 

   
& u2 l* V; [1 |* U- T5 S7 W
           7 c& o5 d1 y, U# T1 ~' f
當時的“若瑟總修院”,被人們稱為“大修道院”,占用兩個前院,招收易縣、汾陽、洪洞、臨清和宣化五個教區具有高中程度的小修道士。但是,隨著日寇的鐵蹄踏入宣化,1943年1月,日偽成立了蒙疆自治的宣化省,若瑟總修院被迫解散,院址改為偽省公署。1945年9月2日,晉察冀八路軍解放了宣化,在日偽統治者長期奴役下的察哈爾人民渴望著光明的生活,渴望一個民主、和平、團結的新察哈爾。1945年根據晉察冀邊區政府的決定,同年  11月,在宣化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察哈爾省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的行政省人民政府,并將原日偽省公署改為民主政府辦公駐地。   
[2 r8 C% M% h  a& k
人民代表會議在宣化人民劇場(令宣化區電影院)隆重召開。來自全省19個縣和18個盟旗,代表著全省200萬人民的139名代表到會。會議確定了以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晉察冀邊區施政綱領”為察省政府之施政綱領,討論通過了“反對內戰,爭取和平”、“發展經濟,支援前線”、“紀念民族英雄,懲治戰爭罪犯”等9項重點提案。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察哈爾省民主政府委員9人,候補委員2人。全部委員中,共產黨員占3名,黨夕l、人士占6名。張蘇以135票當選為省政府主席。察省民主政府成立后,宣化設市,并且成為省會。同年口月1日,省委、省政府機關報《新察哈爾報》也在宣化財神廟街誕生,該報在宣化整整出版100期,為團結人民,揭露打擊敵人,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權和進行經濟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6 l9 U+ A" d; q7 {+ B  p" ]% n3 M. G" c

1946年10月10 日,因國民黨反動派挑起了全國規模的內戰,我軍主動撤離了張家口、宣化等城市,察哈爾省民主政府也隨之撤離宣化城,南遷保定沫水縣,投入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斗爭中去。民主的察哈爾省政府在誕生短短一年的時間里,遵照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精神,根據察省人民代表會議通過的《察哈爾省目前方針與工作的意見》,領導全省人民開展士地改革、減租減息、發展生產、支援前線的斗爭,受到了全省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的擁戴。雖然僅僅在宣化存在了一年,但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省級民主政府,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開辟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No. 4  綏遠?。阂粋€消失的省份% ]1 B0 r+ z  O+ B
3 o( V4 u2 {8 f- U

 

 

* h  o9 I; z/ F, q: H
綏遠省為中華民國之一級行政區,包括今內蒙古自治區南部地區。原在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1914年袁世凱政府將之分出山西,與興和道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綏遠省為民國塞北四省之一(寧夏省,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1954年并入內蒙古自治區。
 n4 q+ O/ H. z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綏遠省由中央直接領導。省人民政府駐歸綏市。轄歸綏、包頭2市,豐鎮、集寧、涼城、陶林、興和、龍勝(由豐鎮、集寧、涼城、陶林4縣析置,駐卓資山)、歸綏、武東(由武川縣東部析置,駐旗下營)、武西(原武川縣西部,駐武川縣城)、和林格爾、清水河、托克托、薩縣(即薩拉齊)、包頭、固陽、五原、臨河、安北、狼山(抗戰期間新設縣)、米倉(抗戰期間新設縣)、晏江(抗戰期間新設縣)、東勝等22縣及鑲紅旗、鑲藍旗、正黃旗、正紅旗、土默特獨立旗、東公旗、中公旗、西公旗、茂明安旗、達爾罕旗、四子王旗、準格爾旗、達拉特旗、烏審旗、扎薩克旗、鄂托克旗、郡王旗、杭錦旗等18蒙旗。
 
1954年

撤銷綏遠省,并入內蒙古自治區(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批準)

 

 


塞北四省中的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省

              

歸綏市(今為“呼和浩特市”)
1949年歸綏市為綏遠省轄市,綏遠省人民政府駐地。 1954年歸綏市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 I0 v/ S. ?+ \0 w( }
 
包頭市 

1949年包頭市為綏遠省轄市。1954年包頭市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 |; D0 u% D' y2 `2 a
  - n6 O" @1 d8 v+ _6 v
綏東專區、集寧專區 
  A  v9 K0 Y6 y) ^' q; {; n& `2 M
! a* A% M. j4 ~& c9 K' y
1950年設綏東專區,專署駐集寧縣。轄集寧、陶林、興和、豐鎮、涼城、龍勝(駐卓資山)、武東(由武川縣東部析置,駐旗下營)等7縣及平地泉鎮。 1951年綏東專區改名集寧專區。
 
1952年集寧專署駐平地泉鎮。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原薩縣專區所屬薩拉齊、包頭、固陽、武川、歸綏、和林格爾、清水河、托克托等8縣并入集寧專區。轄15縣、1鎮。 : x8 ]' S9 E8 u
 
1953年將固陽縣劃歸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包頭縣撤銷,并入包頭市、烏拉特前旗、達拉特旗和石拐溝礦區。集寧專區轄13縣、1鎮。 1954年集寧專區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 N, d4 b; r3 y# T
綏中專區、薩縣專區 

/ {5 y( b# k' [5 _; F) @
1950年設綏中專區,專署駐薩拉齊縣。轄薩拉齊、包頭、固陽、武川(武西縣恢復原名)、歸綏、和林格爾、清水河、托克托等8縣。 1951年綏中專區改名薩縣專區。 1952年撤銷薩縣專區,原薩縣專區所屬各縣并入集寧專區。 ; x7 A2 s1 u6 N3 Y" ]) j& u6 ?& q
 
綏西專區、陜壩專區 
- V7 \8 D( |6 {1 W; ]2 P. a% q

1950年設綏西專區,專署駐陜壩鎮。轄米倉(駐三道橋)、臨河(駐解放鎮)、狼山(駐永安堡)、晏江(駐塔爾湖畔)、五原、安北(駐扒子補?。┑?縣及陜壩鎮。 1951年綏西專區改名陜壩專區。 1953年米倉縣改為杭錦后旗;晏江縣改為達拉特旗。陜壩專區轄4縣、2旗、1鎮。1954年陜壩專區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 `% K( l3 v( V' n2 I
  . r% S- J. T, g$ Y" L& l
伊克昭盟蒙古族自治區  1950年設伊克昭盟蒙古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東勝縣。轄東勝縣及準格爾旗(駐沙圪堵)、達拉特旗(駐樹林召)、郡王旗、杭錦旗、扎薩克旗(駐新街鎮)、烏審旗(駐達布察克鎮)、鄂托克旗(駐烏蘭哈拉嘎蘇,即烏蘭鎮)等7旗,達爾扈(駐伊金霍洛)、通格朗2區。   J' n' b4 k4 Y( `/ c
  / t# x( N# K. ]. a
1952年達爾扈與通格朗2區改由扎薩克旗領導。 1954年伊克昭盟蒙古族自治區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 }$ @, I" ?0 E& [5 w  M. _
  9 C+ Y! T' b5 o# |) c
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  1950年設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包頭市。轄四子王旗(駐昌汗博拉更)、烏拉特前旗(又稱西公旗,駐哈拉干補?。?、烏拉特中旗(又稱中公旗,駐本壩太廟)、烏拉特后旗(又稱東公旗,駐管家窯子)、茂明安旗(駐喜拉鴜"左老右鳥")、達爾罕旗(駐昌汗厚)等6旗及烏蘭花、五當召(駐巴達蓋)2區。
_  0 ^2 D! M2 d, Y! ]  e$ F
1951年原五當召區改設石拐溝礦區。1952年由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合并,設烏拉特中后聯合旗(駐海流圖);由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并,設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駐百靈廟)。撤銷烏蘭花區,四子王旗遷駐烏蘭花鎮。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轄4旗、1礦區。 1953年集寧專區所屬固陽縣劃歸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遷駐固陽縣城。轄1縣、4旗、1礦區。

- s  d% w: T8 R; a
1954年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No. 5  遼東省:一個消失的省份
 

 

 



國民黨在1946-1948年間在東北一口氣設了9個省,“東三省”變成了“東九省”,此外加上沈陽,大連,哈爾濱三個直轄市。- t: m) L0 m* \3 {5 Q
# _1 ~0 ?" f$ O
東北人民政府1949年4月21日批準設立遼東省,省會安東市(即丹東市)。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批準撤銷遼東省、遼西省,合并設立遼寧省,原遼東省所屬的通化、遼源2市及東豐、西安、海龍、通化、柳河、輝南、靖宇、撫松、長白、臨江、集安11縣劃入吉林省。
s. E6 G  Z% T: D* R& J
◎撤銷安東省,及遼寧、遼北2省的一部,設立遼東省,省會安東市(東北人民政府1949年4月21日批準)
◎省直轄的西安市和西安、東豐、西豐、海龍4縣劃歸通遼專區(遼東省人民政府1949年5月18日報告備案) " I5 V) z+ k% c8 [
◎通遼專區的西安市改由遼東省直轄(遼東省人民政府1949年7月14日報告備案) 0 O; [, y  o6 `) e( U$ ]
◎撤銷孤山縣,其行政區域分別并入鳳城、安東、岫巖、莊河4縣(遼東省人民政府1949年6月20日報告備案) ) d, q7 y2 P: S! d3 D& g& f6 I# W0 T' L
◎撤銷公主嶺市,并入懷德縣(1949年5月) 9 a3 F9 [2 e/ h
◎設立營口市河北區、工農區(營口市人民政府1949年8月5日報告備案)
◎撤銷遼陽市白塔、武圣、文圣、襄平、鐵西6區 . U5 i4 {% }+ r0 W: D% r4 ^
◎1949年底安東市為遼東省省會,下設為金湯、元寶、中央、鎮興、鎮安、浪頭、九連城8區 # o! C0 F- w1 T, H
* k$ z. i! J' M8 |2 J
* |' j* `: w8 y1 O" E1 g5 o

 

 

% Q9 ^+ j, l% @
1950年2 q; \0 E$ h2 s+ E9 b8 e! A
" Z- d( `; O) v* M0 j
◎通遼專區的東豐、西豐、西安3縣改由遼東省直轄(遼東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21日報告備案) " R8 N4 Z6 G4 M! A! Y& y
◎撤銷安東市金湯、元寶、中央、鎮興、鎮安5區(遼東省人民政府1950年8月2日批準)
◎遼西省遼中縣小北河區劃歸遼東省遼陽縣(東北人民政府1950年3月23日批準)
◎遼東省遼陽縣的弓長嶺礦區劃歸鞍山市(東北人民政府1950年5月25日批準) 2 v4 a1 z5 @4 e0 e( y' z% }

1951年
& w  ]# C& c$ W; B3 f" i% {
) g' ?; D  g6 ~- @8 o
◎設立營口市第一、二、三、、四、五區;撤銷河北區、工農區(遼東省人民政府1951年9月5日批準)
◎設立安東市金湯、元寶、中央、鎮興、鎮安5區(遼東省人民政府1951年9月13日批準)
◎安東市金湯、元寶、中央、鎮興、鎮安、浪頭、五龍坡、九連城8區分別更名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區(遼東省人民政府1951年9月13日批準)   D& \. F" u  F# A1 _+ y- q
◎設立遼陽市白塔、武圣、文圣、襄平、郊區5區
◎遼陽市白塔、武圣、文圣、襄平、郊區5區分別更名為第一、二、三、四、五區(遼東省人民政府1951年9月13日批準) 4 }# w; p( h% A4 A+ J7 s
◎遼西省遼中縣東黃臘坨子及七臺子2個行政村,渾河以東部分地區劃歸遼東省遼陽縣(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1951年11月16日批準) , [, J. j9 a) u4 e

1952年

, z! ^* z3 d( X. T, b* M: ^' `5 }4 ]$ K
西安市更名為遼源市(政務院1952年4月3日批準) 1 Z' X% l% m* Q$ [% w& m
◎遼東省撫順縣六區高頭嶺以南地區劃歸本溪市;其余部分劃歸撫順市(政務院1952年9月批準) ) g9 F0 m( j: q7 _* {& }
◎遼東省本溪縣劃歸本溪市(政務院1952年9月批準) # b4 \6 w" R5 M- Z5 z
◎遼東、遼西兩省以渾江新河道為界。遼中縣大坨子村,新開河東岸的孤家子屯劃歸遼東省遼陽縣(政務院1952年11月13日批準)
J( d! O. P  b2 u% V% ?
1953年
◎設立安東市第九區(湯池區) 1 o$ n2 Y9 N0 h  ?/ S2 X9 e
2 D# j' s2 C. b+ W- C; Q  J" R
1954年
撤銷遼東省、遼西省,合并設立遼寧省(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批準) 3 j3 x$ L+ }0 W( R4 ]- D1 U* U9 n4 i
原遼東省所屬的通化、遼源2市及東豐、西安、海龍、通化、柳河、輝南、靖宇、撫松、長白、臨江、輯安等11縣劃入吉林省。
No. 6   遼西?。阂粋€消失的省份; @$ ~# a5 B3 Z+ x* E# S1 t

 

 

 


" S( o  a, T( a9 m
遼西省沿革
7 y) H* g! E5 x
1949年; q5 t  b% |- z: X0 c2 @/ ~

撤銷遼寧、遼北2省,設立遼西省。遼寧分別劃歸新設立的遼西省、遼東省。遼北省的哲里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其他部分分別劃歸遼西省、遼東省(東北人民政府1949年4月21日批準)
◎設立山海關市9 S- _0 y' `; y# o/ Z, q
◎至年底四平市下設第一、二、三、四、五區
◎至年底錦州市下設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區# a- l) J. `/ f* l( P' G; S
◎至年底阜新市下設第一、二、三區
1950年
◎撤銷錦州市第一、二、三、四、五區
◎錦州市第六、七區更名為第一、二區
◎遼西省鐵嶺縣石佛寺等12個行政村劃歸沈陽市(東北人民政府1950年2月批準)8 G- B0 M" S- f, B8 i" x  S/ q; _
◎遼西省遼中縣小北河區劃歸遼東省遼陽縣(東北人民政府1950年3月23日批準)
 M+ V' f! [3 w9 X
1951年
 M+ Z5 d& l, u/ K+ \3 B
◎設立錦州市第一、二、三、四(遼西省人民政府1951年10月5日批準)  R0 o+ r' v3 g
◎錦州市第一、二區更名為第五、六區(遼西省人民政府1951年10月5日批準)
◎遼西省遼中縣東黃臘坨子及七臺子兩行政村渾河以東部分地區劃歸遼東省遼陽縣(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1951年11月16日批準)
& f. Y4 F9 o- k! v/ z% D
1952年
 G& h8 f9 d' b7 _
◎遼西省的山海關市劃歸河北省唐山專區(政務院1952年批準)
◎遼東、遼西兩省以渾江新河道為界。遼中縣大坨子村,新開河東岸的孤家子屯劃歸遼東省遼陽縣(政務院1952年11月13日批準)2 }. ~% m7 y" P$ o2 N. m
◎遼西省義縣第一區新立屯村的九官臺門屯劃歸熱河省北票縣(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1952年8月25日批準)
◎熱河省朝陽縣松嶺門村、洪家窩堡村、大三臺村劃歸遼西省錦縣第十三區(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1952年8月25日批準)
◎遼西省錦西縣第二區牛家店、下三角城、孟王塔、孤竹營子、楊家溝、大吉道6個村劃歸熱河省朝陽縣(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1952年8月25日  K8 k  W( Y+ L
  批準)
1953年" @. E8 y2 O, x
' u( C& [$ v7 P" L' }( g' }0 F
◎設立錦州市第七區,以錦縣女兒河、后白廟子、金廠堡、大洼屯、西白廟子、腰湯河子、地藏寺、王胡臺、姜家屯9個行政村和錦西縣磚瓦窯, P( X$ A. ]+ Y* t! @+ V
  子、古城子、乾河溝子、史家鋪、劉家屯5個行政村為其行政區域(遼西省人民政府1953年5月25日批準)5 G$ S5 D' \! Q" Q$ O
◎設立阜新市第四區(遼西省人民政府1953年12月31日批準,1954年實施)
1954年5 i  S8 N* M, {& H# Y- T

撤銷遼東省、遼西省,合并設立遼寧省(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批準)  m3 Q( c* A( h  \  D& ~+ I, H
  原遼西省所屬的四平市及梨樹、雙遼2縣劃歸吉林省。
No. 7 平原?。阂粋€消失的省份- V0 f+ z  P, P! z0 n
" ?2 Q- h, A6 j' y" q
8 I8 g; \7 R; R, J# e3 m: c

 

 


 

點擊放大

& N! o* s# x; ]. x7 I. u
. }, a% p6 Z9 D- l! {
平原省是一個為了治理黃河而出現的“省份”,歷史上并沒有類似的行政劃分。而平原省自建立到撤銷,也僅僅持續了三年而已。( X; B( Z, i* {- W1 y+ y

年設平原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平原省由中央直接領導。省人民政府駐新鄉市。轄新鄉、安陽2市及湖西、菏澤、聊城、濮陽、新鄉、安陽等6專區。共轄56縣、1礦區、5城關鎮。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銷,將新鄉、安陽2市及新鄉、安陽、濮陽3專區劃歸河南省;菏澤、聊城、湖西3專區劃歸山東省。 
g( i0 y  z" y0 V1 Z
新鄉市
: J! g$ ]: |, j+ _

1949年設新鄉市,為平原省轄市,平原省人民政府駐地。1952年新鄉市劃歸河南省。
& g' t* d8 x! ^1 b) T' c
安陽市

. f. A" A+ o5 a! L1 |1 u- X; t
1949年由安陽縣析置安陽市,為平原省轄市,1952年安陽市劃歸河南省。 7 c+ m$ {# b" o' j8 V1 }6 \

 

 

   
菏澤專區

 p/ D+ T2 u4 \$ j$ z' Z6 u6 c
1949年設菏澤專區,專署駐菏澤。轄菏澤、定陶、曹縣、東明、鄄城(由濮陽黃河以東部分析置,駐鄄城)、鄆城、梁山(由東平湖西、壽張之黃河以東與鄆城之一部組成,駐梁山)、南旺(由汶上縣運河西及鄲城東南部分組成,駐曹莊)等8縣及菏澤城關區。1950年撤銷菏澤城關區,改設為鎮。1952年將菏澤、定陶、曹縣、鄄城、鄆城、梁山、南旺等7縣劃歸山東省(仍設菏澤專區);東明縣劃歸河南省。 
~3 G+ d& C: Z6 p) i% ?( p
湖西專區
! D  ~9 I9 Z6 x7 t! r' A: m" l
8 S2 Z" x9 |$ t
1949年設湖西專區,專署駐單縣。轄金鄉、單縣、魚臺、巨野、城武、嘉樣、復程(解放后由曹縣、城武2縣析置,駐青崮集)等7縣及單縣城關區。1950年撤銷單縣城關區,改設為鎮。1952年湖西專區劃歸山東省。


聊城專區# z& w8 L- n# N8 }
! p- g% z' Y) R8 L/ N' l6 R' G
1949年設聊城專區,專署駐聊城。轄聊城、堂邑、博平、清平、高庸、茌平、東阿(原東阿縣黃河以西部分,駐桐城)、壽張、陽谷、莘縣、冠縣等11縣及聊城城關區。1950年撤銷聊城城關區,改設為鎮。1952年聊城專區劃歸山東省。
濮陽專區
% q" f8 Q: \/ W9 x/ z

1949年設濮陽專區,專署駐濮陽。轄濮陽、內黃、清豐、南樂、濮縣、范縣、觀城、朝城、滑縣(駐道口)、長垣、封丘等11縣及濮陽城關區。1950年撤銷濮陽城關區,改設為鎮。1952年將濮陽、清豐、南樂、內黃、滑縣、長垣、封丘等7縣劃歸河南省(仍設濮陽專區);將淄縣、范縣、朝城、觀城4縣劃歸山東省。 : a! _3 W" t( ^

安陽專區4 w' P* [6 |! w& p; y! o& v
: l1 ~; a  p0 |( M2 E* E" J! l
1949年設安陽專區,專署駐安陽市。轄安陽、林縣、鄴縣(解放后由臨漳縣漳河以南及安陽之各一部組成,駐崇義策)、淇縣、湯陰、??h等6縣。1952年安陽專區劃歸河南省。
B: G7 T$ O- t) S8 I
新鄉專區
4 {3 w+ h* ]0 O, {
" F+ s( U: h0 r  E
1949年設新鄉專區,專署駐焦作。轄新鄉(駐小冀)、汲縣、輝縣、修武、武陟、獲嘉、博愛(駐清化鎮)、沁陽、溫縣、延津、原陽(由原武、陽武2縣合并設置,駐陽武)、濟源、孟縣等13縣和焦作礦區及汲縣城關區。1950年撤銷汲縣城關區,改設為鎮。1952年新鄉專區劃歸河南省。
No. 8  松江省:一個消失的省份( r! {3 @" y5 W3 Z" i
- m/ q: X9 [9 V. D' v

 


 

1948年國民政府的東北行政區劃圖(點擊放大)


省會 牡丹江市 1 X2 Q* E6 Z7 p, t' H! ~, ^
面積 84559平方公里
人口 2542256人
行政區類別 省 8 ^7 K2 l& m- L( _2 J  k3 j

松江省為中華民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在中國東北,是東九省的其中之一,簡稱松,省會牡丹江。
; C  ^% p1 E8 C& @2 J: r
以東北重要河川松花江來命名。2 r  z) Y$ E/ J

' n  k# A  @# E* H
行政區劃
 j, P% A* B+ M' w: @( c
共轄2市15縣
# S( b9 O1 j$ R3 m6 J' F
省轄市:牡丹江、延吉
縣:賓縣、延壽、阿城、延吉、寧安、琿春、東寧、汪清、和龍、穆棱、方正、珠河、葦河、綏芬、安圖。 
c- j9 ~5 R- {1 g2 ^
地理
 A" l& `5 k% `9 s
以丘陵山地為主體,長白山脈貫穿全境。北邊是松遼平原的一部分,東南邊是圖們江平原,中部有牡丹江河谷平原。是主要精華區。- H. S2 I# R& T% J) @2 @' I3 x/ _

重要的湖泊有鏡泊湖、長白山天池等。: H) G; c$ Y+ y- t( J% W8 l' i. _
: T) u3 P( Q& O: M' y9 `0 P9 ?, |7 P
人口1947年上半年統計為453萬5092人,下半年統計為257萬806人。
歷史- O6 z/ Z3 |+ `( F
, u# m0 T7 ~( \. Z
自古就是滿人與朝鮮族活動的地方,南方的長白山是滿人的發祥地與圣地。6 Q, }# S5 ?) I9 U' `7 H

西元6世紀到9世紀中,是渤海國的領土,寧安為其首都。10世紀遼掘起,曾為遼的領土。
12世紀女真在此建金,寧安曾為首都。靖康之難時被俘虜的宋徽宗、宋欽宗皆被囚禁于此地。 
}0 g3 l. ~/ y
元代屬遼陽行中書省所轄,明代時歸女真部落統治,清代時歸吉林將軍管轄之地。 6 E  }- J' Q+ K
" k0 H+ y( s2 v4 k
光緒33年﹝西元1907年﹞設吉林省,歸吉林省。
年廢除滿洲國的行政單位,頒布東北新省區方案設立松江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廢除,北部劃歸黑龍江省南部劃歸吉林省。 ! \" G' `; I, c4 i3 I; ^, f
" ?7 e6 j2 A5 C1 B! e
1949年松江省由東北人民政府領導。省人民政府駐哈爾濱市。轄哈爾濱、佳木斯、牡丹江、鶴崗(由興山市改稱)4市及雙城、尚志(原珠河、葦河2縣并置,駐珠河,以紀念抗日英雄趙尚志而命名)、巴彥、賓縣、阿城、呼蘭、五常、海林、木蘭、延壽、拉林、寧安、勃利、雞西、湯原、密山、樺南(駐湖南營)、樺川、依蘭、富錦、穆棱、通河、東寧(原綏芬縣并入,駐綏芬河)、方正、集賢、林口、寶清、虎林、蘿北、饒河、撫遠、佛山(1949年4月由松江省劃歸黑龍江省,同年12月劃回松江?。┑?2縣。 ; [3 b/ J- p  U4 t5 h: Y

年興山市改稱鶴崗市。原屬黑龍江省的佛山縣劃歸松江省。轄4市、32縣。
1952年松江省由東北行政委員會領導。將佛山縣劃歸黑龍江省。原湯原縣所屬南岔地區設置伊春縣,駐伊春街。 ( Y, T) d/ M  {* ?
! ~# F7 _, K7 v: Q) H* ~
1953年哈爾濱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管。松江省轄3市、32縣。 : Y) R% K, r1 T$ s; s
4 D9 h( n; Q* D3 S& ]3 F
1954年雙鴨山礦區設立相當于縣級的礦區人民政府,由松江省直接領導。后松江省建制撤銷,原松江省所屬各縣、市劃歸黑龍江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青岛市| 通江县| 许昌县| 博野县| 安阳市| 莱州市| 弥渡县| 河东区| 黑水县| 德惠市| 綦江县| 涪陵区| 交城县| 静安区| 施秉县| 鹤壁市| 汤阴县| 惠安县| 光山县| 沂南县| 昌邑市| 克山县| 双鸭山市| 京山县| 新野县| 崇阳县| 班戈县| 柞水县| 剑河县| 舟曲县| 普格县| 县级市| 哈巴河县| 贞丰县| 武功县| 黄陵县| 乐至县| 盱眙县| 手机| 扎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