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第一古鎮----李莊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李莊,是長江從宜賓東流經過的第一個古鎮,位于宜賓市東郊19公里處的長江南岸,建鎮已有1460年,是長江邊上的千年古鎮,古為漁村,漢代曾設驛站,由于瀕臨長江,也是明清水運商貿之地。
據資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李莊為古僰人聚居地,從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起,在李莊設置南廣縣和六同郡。隋朝中因避隋煬帝楊廣的名諱,改南廣縣為南溪縣。唐代中,戌州(今宜賓市)府治曾二次遷駐李莊。至北宋初年,南溪縣治才從李莊遷至今日南溪縣城所在地仙源壩。從明代開始李莊設鎮并成為長江上游的重要碼頭和物資集散地。從清代道光年間起一直是南溪縣的第一大鎮。
抗日戰爭時期,故宮博物院的數千箱珍貴文物曾歷經艱辛轉運來李莊,就放置在張家祠內保存,長達五六年之久。這期間,十多家國家級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紛紛遷駐李莊,知名專家學者云集,使這里成了抗戰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先生就在李莊寫下了他的名著《中國建筑史》。
走進李莊古鎮,現仍保存明、清古鎮的格局和風貌、川南地方民族特色。石板街道兩旁多為清代建筑,院落間有幽深的小巷,古色古香,清靜整潔,保留著淳樸的人文氣息。
車輛不能進入李莊,要從這段石板路走到長江邊,右拐進入古鎮。
長江邊的廣場。
張家祠,是過去張家的宗族祠堂,現在是中央博物館李莊舊址。
抗日戰爭時期,故宮博物院的數千箱珍貴文物曾歷經艱辛轉運來李莊,就放置在張家祠內保存,長達五六年之久。
1940年底,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人員及3000箱文物遷往宜賓李莊,駐張家祠,作為文物庫房和工作辦公用地,籌備處在張家祠駐六年時間。當時護衛文物的軍隊也駐張家祠內,門口有軍隊站崗。
古鎮的小巷。
胡家院,建于清代中晚期,該院以門廳、廂房及堂屋構成四合院,均為磚木結構,過去為胡姓私家宅院,抗戰中李濟、王獻唐等人曾居于此。胡家院于2011年3月被宜賓市政府評定為優秀歷史建筑。
劉家院,建于清代中晚期。2011年3月被宜賓市政府評定為優秀歷史建筑。
劉家院為四合院,該院由花號廳、草鞋廳、草龍廳、草蓆廳構成,曾為劉姓私家宅院。
古鎮的房屋雖舊,但青石板路仍平整清潔。
古鎮荷塘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