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詩意的溫習——有感于《那些難忘的聲音》

我跟張稼峰先生是同時代人,年輕時也很喜愛譯制片。自中國配音網上連載張稼峰先生的隨筆《從梵皇渡路到永嘉路》,我饒有興致地反復閱讀了那組隨筆。年初三聯書店以《那些難忘的聲音》的書名出版了張先生的那組文章,我再次欣然閱讀。下面把一些給我印象較深的段落記述下來,作為我的“有感”。以表達我對張先生的敬意和對中國配音網的感激之情。


 張稼峰著:《那些難忘的聲音》 三聯書店2017年出版


他說:


早年看過的許多電影,它們的情節、人物和臺詞大多已被歲月的濃霧所籠罩,偶然,它們也會像不甘寂寞的精靈,在潛意識中與我邂逅,盡管它們的形態已依稀難辨,卻因隔著一層歲月的霧靄愈加顯得美輪美奐。某些配音段落中的片言只語,仿佛是仲夏夜的星辰,剛才還閃爍著光輝的星星,倏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任憑如何尋找,它都遁跡于夜幕之中,而不去想它們時,他們卻驀然而至。


看了上面這段張稼峰老師飽含詩意,似乎沉浸在微醺狀態下抒發的真情實感,誰能不為這樣一位白發蒼蒼的譯制片發燒友動容呢?隨著張老師指尖下鍵盤的敲擊,上譯廠塑造的眾多生動的聲音形象次第展現,老一輩的譯制片愛好者得以溫習與回味,當年錯過的沒趕上的正好了解個大概,年輕一代也能感受得到譯制片時代曾經有過的熱鬧景象。


上海電影譯制廠正式成立于1957年。60年來,張稼峰老師一路隨行一路關注,見證了上譯廠從蓓蕾初綻到花叢盛開的全過程。上譯人通過翻譯和配音的長期實踐,磨礪出以著名配音藝術大師邱岳峰為代表的一支優秀配音演員隊伍和以廠長陳敘一為代表的翻譯導演隊伍。在過去幾十年中他們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配音藝術風格,還使譯制片配音最終形成一門令人矚目的獨特藝術樣式。上譯在為中國觀眾介紹世界電影藝術做出巨大貢獻時,還極大地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表現力,并使漢語普通話達到空前優美的境界。后來,看譯制片,通過譯制片了解外部世界,這已成為中國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電影譯制廠的輝煌成就無疑應該永遠鐫刻在中國電影觀眾的集體記憶中。張稼峰先生作為一位記憶健碩、理解透徹、熱情恒久、傾情投入的忠實粉絲,現在已經為延續這份寶貴的集體記憶鼎力出手。


上譯廠永嘉路舊址


今年二月,張老師的隨筆《從梵皇渡路到永嘉路》已由三聯書店以《那些難忘的聲音》的書名出版發行。并于2017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前,被上海市委宣傳部等五家單位推薦的15本市民修身書之一。本人由衷欽佩張稼峰先生對于譯制片及其配音藝術的關注,并感謝他這一“搶救性”的工作。通過深情的回憶,生動的描寫,引人入勝的情節,扣人心弦的臺詞,使得進口電影中形形色色的配音藝術作品得以被記錄,那些曾經輝煌過卻又終將式微并落幕的珍貴配音資料得以存世。筆者孤陋寡聞,不知中國電影史已否問世。個人認為,中國電影史里,中國的譯制片藝術應享有專門的篇章;張稼峰《那些難忘的聲音》則在這一篇章中有其特定的史料價值。


張稼峰不但喜歡外國電影,也很熟悉外國文學、外國歷史、外國音樂以及建筑、雕塑等各種造型藝術。所以,他寫的影評中有很多相關知識的介紹。張稼峰老師是形象化描述的行家里手。他把上譯廠比作一枚璀璨的鉆石,它的每一個面都在閃光;又可比作一支管弦樂團,每個配音演員都代表了一個聲部;最后,他更把整個上譯廠的譯制片的配音藝術比作巴洛克藝,我很同意他這一比喻。因此,“當我們走近這另一種意義的凡爾賽宮、盧浮宮,在感受它們整體輝煌時不要忘了去注目于那些毛莨葉、窩卷紋和垂花式紋飾,沒有這些精雕細刻的紋飾,那令人目眩的輝煌也就不復存下了”。


上譯廠譯制導演曁配音明星蘇秀為張稼峰的書作序,她還透露了他當年身陷囹圄的緣由。1965年,尚在學法文的張稼峰向法籍教師談了對“大躍進”等問題的一些看法,由于少不更事,事后他又將談話內容透露給南京基督教會的一位牧師,由此被打成了“現行反革命”。在勞改隊還幾次被關進單身牢房,在那樣的處境下,張稼峰竟然以默誦舒伯特的音樂旋律和譯制片的臺詞,把自己從絕望的懸崖上拉回來。


張稼峰2017年初看望蘇秀老師


張老師從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接觸電影藝術理論,到90年代末又迎來了DVD影碟機時代。又經二十余年的涉獵觀摩,張稼峰老師基本看遍了20世紀所有電影大師的作品,感覺到非常的滿足。他自信:“作為一名電影愛好者,我的藝術鑒賞力,我對視覺藝術的敏感,乃至我相當一部分的良知,來自于電影。”謂之不信,下面請允許筆者簡要舉例。


邱岳峰的聲音十分獨特,無論配什么樣的角色,觀眾總能立即辨識出他的聲音。他塑造的反派人物形象總能做到入木三分。《神童》中的梯修斯、《追鋪》中的堂塔醫生、《佐羅》中的維爾納上校、《基督山伯爵》中的檢察官維爾富、特別是《悲慘世界》中的“滑鐵盧中士”德納第,都是因由邱岳峰才更顯暴戾、狠毒、陰險和卑劣的。隨著劇情變化,德納第一會兒假惺惺悲天憫人,一會兒貪得無厭。一會兒媚態十足,一會兒兇相畢露。所有這些德性,都被邱岳峰演繹得纖毫畢露。再加上邱岳峰特有的“實詞”和虛詞的交叉并用,把一個卑鄙小人、一個惡棍無賴刻畫得活靈活現。如果沒有邱岳峰爐火純青的配音,我們怎么會樂此不疲地把目光投放到一個唯恐避之不及的卑鄙小人身上呢?張稼峰先生認為,德納第的聲音形象成為邱岳峰乃至上譯廠最經典的配音作品之一。在《王子復仇記》,邱岳峰一人配了兩大反角。一個是大臣波洛留斯,慣于老謀深算見風使舵,影片中他不遺余力地給篡權奪位的國王出謀劃策充當奸細,他那番庸俗奸佞的“予子言”充溢著迂腐狡詐的臭氣!另一個則是輕佻浮夸的奧司力克,他完整地參與了謀害哈姆雷特的陰謀,裝著漫不經心地將抹了烈性毒藥的劍遞給萊阿梯斯,再誘騙哈姆雷特去跟萊阿梯斯比武。通過張先生的文章,我對邱岳峰先生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


上海電影廠演員孫道臨,上世紀50年代就替上譯廠創造了一個只屬于他個人的《哈姆雷特》版本。他用無與倫比的音色令人信服地傳達了莎士比亞戲劇的神韻。在王子那段著名的內心獨白中,孫道臨使用了真聲和半假聲交替的技巧,表達出純粹的藝術語言、詩的語言。張稼峰這樣描述道:它像歌劇詠嘆調一樣有旋律感,也具備一首詠嘆調所應具有的節奏、強弱、休止和延長等聲樂特性。此外,它的音色和音質跟聲樂里的美聲有許多相似之處,閉目聆聽這樣的臺詞,跟聽柴可夫斯基、威爾第和普契尼歌劇詠嘆調的體驗是大致相同的。作為電影演員的孫道臨,在并不很長的配音生涯中,用聲音把自己同莎士比亞、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大仲馬的作品聯系在一起,而且獲得極大成功的中國表演藝術家,為數并不多。


感受了張稼峰先生的藝術鑒賞力之后,我們再來領略一些他對于視覺藝術的敏感性。


早在1958年的一個初夏之夜,少年張稼峰獨自到南京人民電影院首次觀看了電影《第十二夜》。電影以其明朗的景色和令人愉快的情節使他著了迷,以致以后反復看了近十遍。每次開映后,那個坐在窗沿上的丑角菲斯特一出現,張稼峰就會為好戲即將開場而興奮不已,多旋琴彈奏出的旋律和丑角的歌聲至今猶在耳邊。


《第十二夜》


蘇聯影片《不同的命運》的開頭也令人難以忘懷。一群從十年制中學畢業的少男少女,在各奔前程前,手挽手肩并肩,輕聲哼唱著學生時代的歌曲,在列寧格勒的白夜,漫步在涅瓦大街上,那依依惜別的情景深深感動了張稼峰。他說道:“想到那群少男少女能夠攜手漫步于涅瓦大街上就令人艷羨不已了!在普希金的時代,在果戈里的筆下,在圣彼得堡,涅瓦大街曾是多么輝煌啊!”


張稼峰曾經認真揣摩過蘇秀的聲音特點,卻總感到不得要領,最后在《陰謀與愛情》中悟到了答案 。王爺情婦米爾福德夫人的侍女索菲,是由蘇秀配音的。一襲皂色衣裙的索菲,側身坐在馬背(舊時歐洲上流社會女子騎馬時從不兩腿分開跨在馬背上,而是側身坐在馬背上)。“要得俏,一身皂”。那位身著黑色衣裙的索菲,已經遠遠超出了俏的程度。她那是嫵媚!而蘇秀的聲音特點,用嫵媚二字概括也才是最準確的。嫵媚是什么?嫵媚是女性的一種特質。她首先必須具有足以撥動男人心弦的一切:她既要美麗、成熟,而又含而不露;既要韻味無窮,又不賣弄風情。莎士比亞有一句臺詞是用來形容朱麗葉的:“在女伴們當中,你的外貌是那樣的嫵媚,就像雪白的鴿子在烏鴉群里飛。”它讓我們懂得,嫵媚這一特質并不是大多數女子所能具有的。


1980年代,日本影片《遠山的呼喚》和《幸福的黃手絹》相繼開映。北海道的風光令人神往,觀看這兩部電影,觀眾不啻前往日本北部的廣漠原野觀光了一番。民子與田島的愛情屬于心神相應水到渠成;黃手絹則給裹足躊躇的島勇作傳遞來生活的希望和依賴。觀看這兩部電影,觀眾不僅領略了北海道的景色,感受著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還能沉浸在畢克丁建華的高超的配音藝術中。特別是畢克的聲音,他不僅配出了角色的性格,還配出了高倉健本人的氣質內涵。幾年之后,當高倉健想請畢克為其新片《鐵道員》配音時,人們已經無緣再次欣賞畢克的風采了!據說畢克去世時,高倉健特地從日本捎來了高香。但愿畢克的靈魂能隨著冉冉的香煙升至天國;也但愿畢克創造的聲音形象永存!


經過五十余年來譯制片所給與的欣賞和熏陶,張稼峰先生不但擁有了很好的藝術鑒賞力和對于視覺、聽覺藝術的敏感,而且還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起了較多的人性的良知。張老師深情地回憶道:


讓自己始料不及的是,我心智生活的許多路標,竟是跟我早年看過的某些電影聯系著的。……相當一部分電影,或者我只記得它總的輪廓,或者只有對影片畫面、色調和人物形象尚存模糊的記憶。甚至,只是影片中的一段旋律,或者只是從影片情節中逃逸出來的片言只語……哪怕它們在我的記憶里已成碎片,但它們總體的道德感染力不變……我們知道,對一個藝術作品的評判不外兩個標準:一是價值標準,二是道德標準。而幾乎無一例外的是,真正從價值判斷角度看無懈可擊的藝術作品——主要指電影——總是蘊含著某種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


據張先生回憶,1960年代初,他曾去過蘇北某國營農場。農場里有一位女知青也對譯制片很感興趣,他們經常在勞動之余談起譯制片。他說那位女知青。非常喜歡蘇聯影片《紅帆》。《紅帆》女主人公阿索麗富于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當年曾給許多少女帶來過美好的憧憬和想像,因此阿索麗一度也成為了她們向往的偶像。這位少女對李梓的配音贊不絕口,還情不自禁地背誦起阿索麗的臺詞來。不過,當年的現實生活同那一代年輕人虛無縹緲的幻想距離實在是太過遙遠了。                 


抒情詩一般的蘇聯電影《白夜》是根據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改編拍攝的。女主角納斯金卡那美麗、單純 、開朗以及身心中沸騰著活力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影片《白夜》傷感的基調。一位熱情善良的青年陪伴著納斯金卡,在彼得堡莫伊卡濱河畔守候了五個夜晚,直到等來了納斯金卡期盼的心上人——一位進步知識分子。長著一雙大眼睛的純潔可愛的納斯金卡是當年出現于中國銀幕上的最有魅力的少女形象之一。李梓甜美的聲音與納斯金卡銀幕形象的結合,成為配音史上完美匹配的范本。  


張同凝在《哈姆雷特》中,為王后喬特魯德配音。面對王子(孫道臨配音)憤怒地譴責挖苦,做母親的一直是不停地號啕和抽泣,其羞恥與悔恨之情是由張同凝真真切切地傳遞給我們的。母子二人這段感情沖突所表達的內涵,實在是太豐富了!多年以后,張稼峰用DVD碟片聽了一遍原版《哈姆雷特》,發現喬特魯德的嗓音竟跟張同凝毫無二致。兩種語言,兩位演員,竟然是同一個嗓音,這太令人奇怪了!難怪張同凝配的王后是那樣貼切。


由蘇秀執導的《冰海沉船》1962年上映。因人物眾多,當年上譯廠于鼎、邱岳峰、程引、畢克、胡慶漢、尚華、富潤生、戴學廬、潘我源、李梓、趙慎之、張同凝等人都上了,即便這樣,有人還要一人配多角。這樣大的班子,蘇秀的運籌調教功力畢現。這部電影中最感人的是那位由程引配音的船長。他明知救生艇裝不下所有乘客,大部分人注定在兩小時后要隨船沉入大海,他卻依然堅守崗位,為盡量多拯救一些生命做最后的努力,他的行為充分體現了人性的光輝。因此這部影片的內涵要比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深刻得多。對于后者,張稼峰先生不屑一顧,一言以蔽之:媚俗。


上譯廠演員在廠里合影  1980年代


張稼峰看《嬰兒》是在1961年。片子很美,色彩艷麗。畢克和李梓兩人的聲音融入到影片的情境之中,共同向觀眾講述了一個美麗而又令人惆悵的愛情故事。電影散場后,張稼峰同他三哥帶著點醉意出得電影院,回到1961年中國人的現實生活中。張稼峰還記得這一年的布票,是每人一尺六寸!看完電影回到家中,晚飯照例是某種雜糧糊糊,還少不了一碗飛機包菜。(一種包不起來的大個頭“包菜”,以前專門喂豬,現在早已不見蹤影)。盡管一日三餐難得溫飽,兄弟兩照樣是電影、配音、邱岳峰、李梓和畢克,談得津津有味。


尚華執導的西班牙影片《雅辛托叔叔》說的是一對叔侄。這對叔侄,一個因年老無力重振昔日雄風,一個因年幼尚難以挑起生活重擔,兩人情同父子相依為命。影片著力渲染了一種寧靜哀婉的氣氛。二戰以后,受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影響,歐洲電影,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電影,紛紛把鏡頭對準本國現實,忠實反映了各國民眾當年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生活狀況。張稼峰說:“我們中國人所經歷的苦難與之不盡相同,但每當我們在銀幕上看到似曾相識的困苦生活圖景時不免感同身受,很容易引發共鳴。” 


《塔曼果》是一部以販賣黑奴為題材的電影。于鼎配音的黑人武士塔曼果號召同伴們勇敢抗爭:“哪怕我們死了,也是勝利。他們只能賣活人,不能賣死人!”李梓配音的黑白混血姑娘愛歇身份特殊而又孤獨。她同情并暗中支持黑人兄弟,內心從不屈從于自己的曖昧地位,也從未放棄對自由的向往。一旦船長許諾給她自由,她立即表達了對販奴船長極度地厭惡和仇恨:“那么我自由了?什么都能說了?……那么你不要碰我!把手放下!……我討厭你!我恨死了你!我沒有一點不恨你!我恨你用手碰我的身體!”張稼峰老師認為:這段怒火滿腔的發泄,同時也算是開創了李梓那種帶有野性的配音戲路。


茨維塔在俄語和保加利亞語中是鮮花的意思。在保加利亞電影《當我們年輕的時候》里,這位腿有殘疾的迷人少女確實就像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她愛在暗房里沖洗照片,記錄下納粹占領時期最嚴酷的歷史畫面。其實她并未介入直接反抗法西斯的斗爭。但得知有兩位女友就要遭到蓋世太保抓捕時,她毅然奮不顧身地搖著輪椅去給他們報信。在一段陡坡上,由于輪椅失控,她獻出了花一樣的生命。翻倒的輪椅,車輪還在轉動著;小姑娘眼前疊現出那些拍過的照片,只是在逐漸放大的瞳孔中,那些照片越來越模糊……


《橡樹十萬火急》是張稼峰先生熬過了“文革”和一場牢獄之災后,第一次坐在甲級影院里。眼前一幅大銀幕,恍若一座巨大的神龕,神龕里傳來久違了的李梓純凈高雅的聲音。她的聲音跟巴哈和貝多芬的音樂旋律糅合在一起,回蕩在電影院的觀眾廳里,讓他體會到一種升華感。影片的結尾令人震撼:克琳娜死于敵人一陣手提機槍的掃射!這段情景永遠也不會從張稼峰的記憶中消退了。在高速攝影機拍攝的慢鏡頭中,身著白色衣裙的克琳娜緩緩倒向長滿鮮花的灌木叢,宛若一位在水中浮動的天使,隨著她突然顯得慵懶的身軀,四肢和衣裙仿佛在水中翩翩飄逸,似乎她要以這種慵懶延續最后一息生命。這段慢鏡頭用得恰到好處,影片的時空在鏡頭的延緩中獲得了張力。


依據阿·托爾斯泰小說《苦難的歷程》三部曲第三部拍攝的《陰暗的早晨》,李梓給一位年輕的紅軍女戰士配音。戲份很少,卻是又有鋪墊又有轉折。一個月夜天的一座木屋,這位紅軍少女的身影被敞開的窗戶構成了一幅迷人的圖畫。雖然當時正處于是嚴酷的國內戰爭時期,在戰斗間隙,那位少女卻禁不住讓自己的春心徜徉于美好的月色中,不斷向自己和一個英俊的紅軍軍官抒發著生命的喜悅。通過李梓的聲音,觀眾感到,仿佛她在為俄國南方美麗月夜驚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的青春活力和美麗動人感到驚喜。突然,外面響起了槍聲!這個少女似乎有些盲目地隨同戰友們沖上了一座鐵橋。一顆子彈擊中了她。她只微微戰栗一下便癱倒在了橋面。頓時一切變的沉寂下來,周圍沒有了槍聲,也沒有了跑步聲,李梓那近乎圣潔的聲音在少女微微翕動的唇間停息了。跟隨她漸漸暗淡卻依然動人的眼神,銀幕上展現出清澈如洗的俄羅斯南方的夜空。紅軍少女犧牲前后的場景令人難以忘懷。在那個陰暗的早晨,她是一抹轉瞬即逝的朝霞。列寧在他的哲學筆記中有一句名言:“轉瞬即逝的玫瑰遠勝于萬古不變的群山。”這位紅軍少女的名字沒能留下來,但她朝霞般的活力足以讓她青春永在。


依據復旦大學中文系孫潔老師的說法,張稼峰“能用文字把聲音特征繪聲繪色地描述出來。”張稼峰先生對于上譯廠配音演員們的敬業精神與對藝術的孜孜追求感佩不已,從不吝嗇由衷而又精到的贊美之詞。可以說是如數家珍而又細致入微。


趙慎之的聲音溫存、略帶憂郁,舌尖仿佛總是超前把聲母吐了出來。蘇秀的聲音則風情萬種,她似乎又總是把韻母滯后一點再通過口腔釋放出來。什么是風格?風格就是這種微妙的同中之異。”蘇秀是一位優秀的性格演員,戲路極寬。她在《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為奧特伯恩夫人配音本應難度很大,她卻配得自如而流暢。“只要抓住角色的神態和動作節奏,很輕松地,一句句臺詞就跟上去了。”奧特伯恩夫人精神特質不外乎一是“微醺”、一是對性描述的嗜好,這都跟她平時攝入的酒精量有關。蘇秀無愧是掌握了配音演員要“有神”之秘訣。


胡慶漢的聲音異于一般人,他的聲音除了一條類似旋律的主干,環繞著主干猶有余音繚繞,聽起來感覺像和旋。這使得胡慶漢的聲音色彩更加豐富。胡慶漢的聲音還讓人想起了琥珀。琥珀不同于通體透亮的水晶。琥珀的色澤比較含蓄,只在接近邊緣的部分才比較透亮,恰似一圈光暈。在聽胡慶漢配音時不用太拘泥于臺詞本身的意義,更多的是沉湎于感受他言語之外的那種韻致。”《悲慘世界》的配音就是一部胡慶漢的圓號協奏曲。張稼峰描述道:“越是往下看越能感覺這部影片的配音具有強烈的古典氣息,這種氣息與圣母院鐘樓上發出的鐘聲產生共鳴,營造出濃郁的中世紀氛圍,對于熟悉雨果語言風格的人不難在配音中辨認出雨果語言特有的簡潔和震撼力。”


《心兒在歌唱》是亞美尼亞埃里溫電影廠出品的電影。主題歌用的是美聲唱法,旋律中帶有了意大利歌曲的味道。張稼峰說:“我們這些聽著連斯基詠嘆調長大的人觀看《心兒在歌唱》猶如聆聽一場聲樂音樂會,自始至終心潮澎湃。尤其是李梓配音的女主角桑娜的臺詞,臺詞里似水般柔情升華為僑居國外的主人公對故土的眷戀。這首經常回蕩在記憶里的歌聲仿佛能把人送上云端。而李梓的聲音就像從云端振翅飛向更高天際的白鴿。”


聽李梓的配音有時仿佛感到有許多金屬薄片在她的聲帶中震響又仿佛覺得,像上了厚厚一層松香的琴弓,以很強的力度拉響提琴琴弦時發出的聲音,這種音色,連同它所表達的情緒,具有非同一般的穿透力,它震響你的耳膜并迅即在你的胸腔引發一陣顫栗。李梓的聲音同邱岳峰的聲音一樣,是得天獨厚的。”20世紀70年代以后,“李梓聲音有了明顯的變化,似乎那把琴弓的弓毛上的松香層沒當初那么厚了,那些金屬薄片也不經常震響了,他它們被一種婉轉取代,因而也更富韻味,令人難以捕捉;它類似樂曲中突然出現的豎琴的旋律,不經意中倏忽出現一下又飄然而去。看來上帝也從未公平過,他把一種罕見的華美單單賦予給了李梓,就像上帝單單讓卡巴列擁有能震得你心頭隱隱作痛的歌喉。”


《尼羅河上的慘案》中波洛的聲音形象是畢克的巔峰之作。他那絲絲入扣的推理酣暢淋漓,聽來就像酷暑天口渴難當,突然有一桶冰凍酸梅湯任你暢飲一樣。所謂“波洛味兒”,內涵包括睿智、思路嚴謹、目光銳利,對人高度警覺,對事洞察纖毫,通曉人性弱點,外加略帶謙遜的紳士風度。畢克的配音造詣并非一蹴而就。《孤星血淚》前后兩個版本中的喬都是畢克配音的,老版中語調呆滯,音質也過于單薄,若干年后的新版中,畢克音質飽滿,語調富于變化,我們聽到的已經是一個爐火純青的配音藝術家的聲音。


上譯廠精耕細作五十余年,不斷攀升,人才輩出,精品迭現;高潮時簡直有目不暇接的勢頭。廣大譯制片愛好者固然各有所好,大家公認的最經典的作品主要有《尼羅河上的慘案》《悲慘世界》《非凡的艾瑪》《陰謀與愛情》《巴黎圣母院》等等。


林彬是五十年代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協助參與了上譯廠早期譯制片《第六樅隊》《第十二夜》《列寧格勒交響曲》等配音。被當時的青年張稼峰親切地喻為“水晶長笛”。她的聲音悠揚且不乏厚度,高貴得儼然皇后;她還能將你帶到俄羅斯北方,那聲音像劃破圣彼得堡冬夜的一道閃光;當陽光明媚時,那聲音又像鴿笛,乘著翅膀在山谷和藍天回響,其音色的華貴相當一段時間里無人能與比肩。《列寧格勒交響曲》展現的是一幅列寧格勒保衛戰壯麗的歷史畫卷。1942年城市被圍期間,蘇聯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創作了《第七交響曲》(即列寧格勒交響曲),交由飛機空運到極其艱苦的列寧格勒。(邱岳峰臺詞道:我把這部曲子獻給我的故鄉列寧格勒和列寧格勒的保衛者)列寧格勒前線指揮部緊急召回全部演奏員,奉命要不惜一切確保音樂會在1942年8月9日正式演奏,因為希特勒已揚言要在那天占領列寧格勒。最終這場音樂會如期舉行。整部影片圍繞克服重重困難匯集演員而展開。列寧格勒物資極度匱乏,婦女同兒童拉著雪橇,上面裝著從冰層下打上來的涅瓦河水;街道上還不時出現運死人的雪橇。列寧格勒人戰勝希特勒德國的頑強意志仿佛凝聚在林彬莊嚴明亮的播報聲中:“今天的音樂會,演奏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曲,由列寧格勒前線交響樂團演奏。指揮,功勛藝術家,道布爾欽斯基。全蘇聯廣播電臺。轉播今天的音樂會。”當年親臨其境的劇作家亞歷山大.科隆動情地說:“已經不再會為悲痛而流淚的人們現在會為巨大的喜悅而放聲痛哭。”張稼峰先生也被林彬朗誦的莊嚴聲調和情緒張力所感動,他說:“要問哪個中國人的聲音有資格響徹圣彼得堡愛樂音樂大廳?我的回答是:林彬!”


屆此又涉及到戰爭話題時,請允許筆者引用配音藝術大師孫道臨通過影片《戰爭與和平》的旁白,轉達列夫·托爾斯泰的某些思考:“我的全部思想無非是,那些不道德的人聚在一起可以形成一股力量的話,那么正直的人也應該這樣去做。道理就這么簡單。”1812年,俄羅斯人民最終取得了反擊拿破侖入侵的偉大勝利。對于這樣重大的勝利,托爾斯泰概括的得十分簡明,孫道臨表述得尤其樸素:“這個民族做得很正確。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他們沒有理會別的民族在這種情況下究竟會怎樣去干。他們只是抄起身邊最容易找到的大棒,不管三七二十一,狠狠打起來,一直打到因受侮辱而產生的復仇心理變成對敵人的輕蔑和憐憫為止。”

 

五十多年前林彬曾以其華美高貴的音色令張稼峰傾倒。多年之后,曹雷則同樣以其華美高貴的音色以及多方面的才華令張稼峰再次再次傾倒。


20世紀80年代初,以蘇秀導演、孫道臨和李梓配音的介紹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廣播故事《柴可夫斯基》撥動了眾多音樂發燒友的心弦。該劇編劇兼旁白的曹雷從此聲名鵲起。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友情故事十分感人,完全進入了精神的境界。李梓同曹雷的聲音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也融入到眾多的柴可夫斯基作品當中。純聽覺的藝術,眼前能驀然映現出梅克莊園那栩栩如生的畫面,新古典主義建筑的廊柱,花圃,路邊的白楊,敞篷馬車和玄色長裙的梅克夫人,耳畔還縈繞著大提琴如訴的琴聲。梅克夫人的激動心情被李梓和曹雷兩人的配音表達得分外感人,她倆的聲音就像是音樂中的對答樂句,將纏綿的情境推向了極致。曹雷聲音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字:雍容華貴。更有蘊涵其間的氣息。據說曹雷不但為“茜茜三部曲”中的索菲皇太后配音,還是電視劇《大明宮詞》的武則天、《漢武大帝》中的竇太后的配音。電影演員曹雷于上世紀80年代調到上譯廠后,為捷克影片《非凡的艾瑪》配音堪稱其代表作。影片謳歌了捷克女高音歌唱家艾瑪忠于祖國的高風亮節,鞭笞了奧匈帝國情報當局的殘暴行徑。艾瑪為了報效祖國,用歌聲喚起民眾的愛國熱情,不惜放棄在美國優厚的收入,被扣押護照和禁演,因此失去家產,深愛的情人被追殺。這一切沒能讓她屈服,靠的是精神的高傲和道德的純正。可以這樣說:艾瑪同曹雷已可互為形象代言人,曹雷的聲音和艾瑪的形象融為了一體,或者說艾瑪的銀幕形象只是個驅殼,曹雷那略帶嘆息感的聲音才是她的靈魂,或許這正是配音的最高境界。《非凡的艾瑪》不是音樂片,角色的演唱是情節的有機組成。只見艾瑪身披捷克國旗,站在祖國的森林草地麥田和原野上,演唱德沃夏克《月亮頌》。抒情的畫面和舒緩的歌聲渾然一體。那月光般柔和的歌唱聲,讓曹雷那微微嘆息的旁白一襯托,顯得無比絢麗和感人。


當然,上海譯制片廠最高水準最經典的巔峰當推邱岳峰和李梓、以及由他兩搭檔主配的代表作《簡·愛》。電影《簡·愛》是根據英國作家夏綠蒂.勃朗特同名小說拍攝的。為它譯配從一開始就是作為一項特殊任務來對待的。廠長陳敘一擔任翻譯和導演,男主角羅徹斯特由邱岳峰配音,女主角簡愛由李梓配音。《簡·愛》不是一般的講述愛情故事的電影,它主要是一部展示羅徹斯特先生和愛爾小姐非凡氣質的電影。女主人公簡愛是個孤兒,從小被送到一所寄宿學校,開始她備受凌辱的十年苦難生活。弱小的她忍受欺凌卻剛強面對,成人后又增添了幾分沉穩,同時適度地把握著自律與反抗,并修煉出年輕女子良好的德行。她也期待愛情的眷顧,但不會褻瀆自己的尊嚴。男主人公羅徹斯特是一位富有的紳士,早年攤上了一樁不幸的婚姻,使得這位原本就不開朗的鄉間紳士性格表現得陰沉、心灰意冷、說話尖刻。這一點正契合了邱岳峰在現實中背負著政治包袱借機排解的本能,再加上李梓默契的配合,最終將一部平凡的電影改造成令無數觀眾為之傾倒的譯制片上品。在影片中羅徹斯特對愛爾小姐言語上是有點兒粗暴。愛爾小姐報之以不卑不亢的沉穩和自信。喉音是邱岳峰最顯著的發音特點,他能用標準普通話演繹出英格蘭鄉間紳士抑揚頓挫的語調,儼然就是所謂的英國味兒。經過幾次的對話和交鋒,愛爾小姐贏得了對方的了解和尊重。在洛伍德那種鬼地方呆了十年,學得了鋼琴,擁有了風度與自信,這不得不讓鄉間紳士刮目相看。羅徹斯特嗓音顫抖著感嘆:“你的生命力可真強啊!”繼而又發問道:“像你這樣一個孤兒,哪兒來這樣的沉著?”李梓用光芒四射的語調回答:“來自我的頭腦。”“那里面....還有沒有...別的同樣貨色?”“我想它樣樣俱全。”——無比地自信。后來李梓這樣坦露心跡:“....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難于離開我,就像現在我難于離開你一樣....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經過墳墓,將同樣地站在上帝的面前。”想當年,曾經有多少中國少女幻想著同李梓一起,站到上帝面前!“你說你需要我,可實際上你并不需要我的幫助。你要我嫁給你,可是你一點也不提我們之間的愛情,哦,那還不如把我關在墳墓里去死。因為我愛過人,……我發現了上帝——在他的兒女彼此相愛之中發現了他。彼地相愛。人不能僅僅的只愛上帝!”


簡愛片斷 邱岳峰李梓 來自中國配音網 03:58


不妨想象一下,錄制這部影片的時間是1972年。那是一個不知上帝遁跡于何方的年代。李梓、正是李梓,竟能表達發現上帝的喜悅,竟能發出人們彼此相愛的呼喚。整個華夏大地,僅此一人而已。這可真是個時代的悖論。


《簡·愛》的成功,突破性地將上譯廠的配音造詣提高到一個空前的高度。張稼峰把上譯配音藝術視為中國語言藝術的巴洛克時代。它除了種種可以辨識的造型特點外,整體的輝煌跟細節的精雕細刻更是其本質特征。像《簡·愛》這類精華的譯制片,男女主角自不待言,潘我源富潤生胡慶漢尚華等其他配音也一樣無可挑剔。這就是叫做精品。


深諳配音藝術的張稼峰先生有一段生動的論說:


電影配音,難就難在臺詞就是白話,觀眾可以不計較話劇演員的夸張;而歌劇盡管難演,那可以唱啊,語言略欠功底,優美動聽的旋律可以為其遮掩瑕疵;電影臺詞卻是不能唱出來的,它就像古希臘愛神維納斯,全身赤裸,形體肌膚纖毫畢現。略有夸張失度,觀眾不接受,說你話劇腔:你若完全照搬現實生活,觀眾還是不接收,說你土氣,如何把握適度,就靠演員日積月累修煉的功夫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重溫上譯版《簡·愛》,懷念陳敘一和邱岳峰
岳峰百年 | 懷念著名配音演員邱岳峰
這些年,上影廠那些凋零的“好聲音”
我的“梵皇渡路情結”——也談上海電影譯制廠趙慎之的配音藝術
難忘上譯廠26位配音演員 28張老照片 回味邱岳峰李梓等人昔日風采
“你使我們難于離開你”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买车| 洮南市| 文化| 若羌县| 五常市| 浮梁县| 巢湖市| 柏乡县| 博野县| 翁源县| 青海省| 湘西| 孟州市| 元阳县| 铁岭县| 滁州市| 铜梁县| 子长县| 黄骅市| 德化县| 无棣县| 名山县| 新源县| 满城县| 泽库县| 定西市| 安陆市| 枣阳市| 德州市| 鹿邑县| 平舆县| 西丰县| 柯坪县| 秀山| 承德市| 永仁县| 苍溪县| 巫溪县| 宁德市| 陈巴尔虎旗| 中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