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物到上帝,人類經歷了什么?我們用4分鐘,讓你看完這部《人類簡史》。 《人類簡史》的作者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烏瓦爾·諾亞·哈拉利教授(Yuval Noah Harari),主要講述人類崛起的過程。比爾·蓋茨、扎克·伯格、俞敏洪等大佬都推薦閱讀這本書。 來源丨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早在250萬年前就出現了類似現代人類的動物,大約6萬年前,有一頭母猿產下了二個女兒,一頭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頭則成了所有人類的祖奶奶。
幾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6種不同的人,都屬于人科,是我們親戚,但我們有一個獨特的特點:兩條腿直立行走,能夠站起來,解放了雙手,可以騰出來做各種工具或發信號。
但是,人類仍然不是食物鏈頂端的物種,直到10萬年前,人類才一躍而居于食物鏈頂端,一方面歸功于火,火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是:烹調讓人類能吃的食物種類更多,更快,這說明其實很早很早以前,我們就已經是吃貨族群!
人類語言則真正幫助人類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因為我們的語言可以虛構,更可以八卦,我們向同伴大叫:小心!獅子!同時,如果想合作共處,我們還會“說壞話”,原來八卦早在原祖時代就已經這么流行了。
人類也通過這種八卦的語言形成各種合作,最終我們在短的時間內成為食物鏈頂端的物種。作者將這一階段稱為認知革命階段。
當我們有了語言后,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農業革命!
人類由于生存需求被迫由采集時代過渡到農業時代,人類完全按照小麥的要求進行了我們自身的進化,小麥不喜歡石頭,我們需要從麥地中撿石頭,麥子不喜歡和別的植物共享空間,所以,我們得給它除草,小麥會得病,我們就得為它除蟲,小麥會渴,我們需要從大老遠的地方開渠引水,小麥也會餓,所以,我們會收集動物的便便去喂飽它…而人類付出的代價是根據植物的需要,人類的脊椎、膝蓋、脖子和腳底進行進化,變成了我們現在的樣子!
為了保障生存,農業需要提前規劃,因此“未來”的重要性被拉到歷史新高。
在發展的過程中演化出來了城市、國家、部落等。在農業革命期間,最大的互信體系建立起來了,從最初的宗教建立到貨幣體系的出現,使人類建立了一套跨地域、跨種族的互信體系,比如遠古時期的呂底亞貨幣,從地中海傳到印度洋,而在當時中國則使用銅錢或元寶;貨幣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跨越了所有文化鴻溝。
與此同時,帝國政治體系也同時發展了起來:
雅典是源于超過100個曾經獨立的城邦結成的自由聯盟;
阿拉伯人建立了哈利發王朝,形成了穆斯林文化,庶民接受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
歐洲人建立了帝國,形成了西方文化,他們接受英語、法語、社會主義、民族主義、人權等;
人類的想像力也在極速飛馳,不管是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法老王統治的埃及王朝,還是古羅馬統治的地中海,秦始皇的統一中國,而上述這些都是在最初時是基于虛擬的神話故事構建的秩序,人類自愿遵從這樣的秩序,直至今日仍然傳承著這些秩序。
隨著農業革命高速發展,貿易網絡開始擴張,將人類推到了科技革命階段。這一革命階段中,人類首次承認自己的無知,并愿意相信信息科學技術,這期間發生了一系列的革命。
最重要的一個革命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為人類找出了大量而又廉價的能源,通過機器與設備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也提升了效率,人類的商品空前豐富,在這期間人類還首次登上了月球。但同時也把人類推向了更嚴峻的危機,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等,科技的發展也幫助我們人類通過短短的幾千年就從一個低級物種發展成為食物鏈頂端的物種。
按理說,人類應該從此過上快樂的日子了,而事實呢?換個角度看人類發展的歷史,會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自己,作者本人被稱為歷史怪才,也是基于其與眾不同的觀點,建議看原著《人類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