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點:
1.雙腦并用好處多
2.怎樣“對牛彈琴”
3.親情交流效果佳
寶寶為了適應(yīng)環(huán)境,獲得生存和發(fā)展,一出生就有本能的“無意識探求”心理,他要看、聽、觸、嘗、嗅,取得對世界萬事萬物的印象,把這種印象儲存在右腦內(nèi)。右腦是主管圖像、情感、音響、色彩的,這些信息最能促進形象思維和記憶,是嬰兒最初自動吸收的精神營養(yǎng)。
但孩子單有右腦的思維是不夠的,還要有主管語言、數(shù)概念的左腦的配合,認識才能趨向完整,思維才能更明了清晰。因而雙腦并用,就能讓寶寶在兩年左右獲得對這多彩多姿、有情有意、立體化的大千世界的初步印象,并且得到非常可貴的聽覺語言(口語)最初的發(fā)展。
讓寶寶的認識、思維、語言、親情都得到和諧發(fā)展的最佳方法,就是“對牛彈琴學(xué)口語,認識世界增親情”。沒有比親人對孩子絮絮的話語、豐富的表情、適當(dāng)?shù)谋硌荩瑢θf事萬物的指指點點更好的早期教育了。
寶寶最愛聽媽媽、爸爸說話,那甜蜜的情感交流有極強的磁性滲透力。那么親人們(包括早教師)怎樣向?qū)殞殹皩ε椙佟蹦兀?/span>
孩子一出生就要多多地讓他看親人的表情,與他說話、教他認物認事時都要同時做手勢。方法是看見什么說什么,做著什么講什么,抱著寶寶四處走,對新奇事物,不僅讓寶寶看,還要盡可能地讓他摸一摸,甚至玩一玩。讓孩了慢慢認識這個立體的、形象的、干姿百態(tài)的、五光十色的和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這樣他就能慢慢地把語言(詞、句)和對應(yīng)的事物、人們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記憶和領(lǐng)悟了。
例如,媽媽對寶寶說:
“寶寶,媽媽抱抱,媽媽給寶寶穿衣服,穿褲子,穿襪子穿鞋子……”(認識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寶寶,看,那是電燈,咔嚓,電燈開了,好亮呵;咔嚓,電燈關(guān)了,好黑呵,看不見東西了……”(認識室內(nèi)的各種物品)
“寶寶,這是媽媽的鼻子,這是你的鼻子,這是媽媽的眼睛,這是寶寶的眼睛……”(認識人體的所有器官)
“看,這是小雞,那是母雞,雞媽媽帶著小雞玩。母雞叫,咯咯咯;小雞叫,嘰嘰嘰……”(認識各種小動物,包括小蟲。有毒的小蟲不要去摸,但教育者不要流露對小蟲的害怕情緒,不然寶寶就會受到暗示而害怕所有的小蟲了)
“看,好美、好漂亮的花呀,這是紅花,那是黃花,還有白花;這是葉子,葉子是綠的……”(認識各種花草樹木,根莖葉花)
除此之外,還可用這種方法教孩子認識各種瓜果、蔬菜、糧食,各種交通工具,林林總總的商品;認識各種服裝,不同職業(yè)的人;認識各種勞動、勞動工具,各種體育運動器具;認識高處的天空、云彩、日月、星辰,低處的江、河、湖、海;認識遠處的山,近處的樓,上邊的吊燈,下面的地板,左邊的樹木,右邊的灌木叢……
再例如,媽媽對寶寶說:“那飛起來的是什么,那掉下去的是什么,那呼呼響又看不見的是什么,那只小狗對著主人搖尾巴是什么意思……”等等。甚至教孩子認識人的動作,觀察人的喜怒哀樂。只要你興致勃勃地講和看,孩子都會感興趣,只要長期堅持,整個世界都會流入孩子的腦海。但你一定要注意,教孩子認識萬事萬物千萬不可強迫灌輸。自然、寬松、快樂地玩耍,變換環(huán)境玩樂才是成功的早教,切不可有急于求成的功利主義思想。
孩子對會動的事物,對色彩鮮艷的事物,對和藹可親的人物,對舒緩快樂的音樂,對可拿可玩的物品,對新鮮環(huán)境中的事物都非常感興趣。對著這些事物與寶寶說話、交流、玩樂,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他對大千世界的探索興趣,使孩子的口語、思維、認識三豐收,并在大腦中積累起豐富的表象、詞匯和知識來。
據(jù)我統(tǒng)計,一般自然長大的孩子,5歲時僅學(xué)握2000個詞匯,而按我的方案培養(yǎng)起來的孩子5歲時能掌握30000多個詞匯,是普通孩子詞匯量的15倍。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早教方法,還能在孩子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使教與學(xué)的雙方,即父母祖輩與嬰幼兒建立起最快樂、最豐滿、最長久的親情關(guān)系。
下面是我們“馮式立體早期教育法”的早教師吳正鳳老師的一則育兒日記:
今天,兒子95天。剛凌晨5點他就醒了,睜開眼睛,上看,左看,右看,然后把頭往上翹翹,好像要看腳后。我叫他
這是我們母子快樂的早安對話,有點滑稽吧?不過,只要歐文喜歡就行,是我瞎編的。
我給他穿衣褲都是在唱唱、說說、笑笑中完成的。好了,該做嬰兒操了。做操時他好認真,我的手幫他做,嘴里念數(shù)字給他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然后我一邊打水給他刷牙、洗臉,一邊又念叨著
一早上的時間就在我們母子快快樂樂的語言游戲中過去了。吃完早餐,我們又開始做快樂的“字寶寶”游戲了。我施了點小策略把要認的字卡放在事先做好的小布袋里,然后我們面對面坐好,我故做神秘地把手伸進布袋里“歐文,你好!看媽媽摸出什么啦……來了,來了,瞧,這是‘娃娃’!再看,又來了,來了,啊,是‘鏡子’。”他高興地搶過“字寶寶”又看又玩。就這樣我們快樂地認完了4個新字。我并不要求他都能認得,只要求他開心。可沒想到,后來貼到墻上的字寶寶,我念一個,他就能用手指出來,此時,他只有周歲左右。
在另一篇日記中,媽媽寫道:
今天我?guī)劫e館的草坪上玩。我們出門一路看,一路講,一路寫。來到草坪,歐文好像特別喜歡紅顏色的花。我就告訴他,這是紅顏色的花,它叫什么什么名字;這是白色的花,它有六個花瓣,這朵花是什么形狀……并把“紅”、“花”兩字寫給他看。歐文開心極了,兩只大眼睛放出光彩。看見一棵棵松樹,歐文要松樹上的果子,他把頭仰得高高,嘴里“唔咯、唔咯”地說個沒完,還兩手亂舞。我告訴歐文這是松樹,樹葉是綠色的,形狀和別的樹不一樣,樹上面呢,有好多松果,可是不能吃的。并寫“松樹”兩個字給歐文看。我不想讓歐文馬上認識這些東西,只要他愛看世界萬物,同時愛看字寶寶就足夠了。
這就是我們強調(diào)的早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課——“對牛彈琴”。它的作用是讓寶寶雙腦并用,從而獲得語言、思維、認知三豐收,這種親情教育的后續(xù)效應(yīng)大著呢!歐文長大后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青年,對此,我們后面還有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