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務實 開拓創新 扎實開展教育科研
濟源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教育要發展,科研必先行。在省教科所的正確指導下,我們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立足濟源教育實際,創新教育科研機制,勤于科研實踐,發揮教育科研的先導作用,在中小學教育科研方面做了一點探索,取得了一點成績。
一、樹立校本研究理念,創新課題管理機制
濟源的教育科研,和其他兄弟地市一樣,走過了一個不斷探索的歷程。在濟源,教育科研起步較早。但在起步時期,教育科研缺少適當的定位,不知道中小學教科研該做什么,如何做,廣大教師對教科研感到神秘,高不可攀。之后,中小學教育科研在發展中出現了異化,定位太高,課題研究出現了“假、大、空”現象,造成科研與教學實踐脫節,導致部分教師對教科研產生懷疑。進入新世紀,特別是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后,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認為中小學教育科研必須降低科研重心,從“校本”出發,以廣大教師為研究主體,著力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才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教育科研貼近教師,貼近教學,貼近學校的“三貼近”的原則,才是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發展方向。基于這些認識,我們確立了“校本教育科研”的理念,積極探索區域教育科研管理機制。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校本教育科研”的特色逐漸顯現。2009年,在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們率先啟動“教師個人課題”研究,編制了《教師個人課題指南》,并建立《課題研究手冊》,指導教師開展教育科研。課題管理制度的創新,進一步明確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方向,極大地調動了基層學校和廣大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熱情。2009年,全市申報個人課題就達390余項。這些課題大都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和教師個人實際,實現了專家型教育科研向“草根”型教育科研的轉變。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省、市“規劃課題”為主的集體課題和教師問題為主的 “個人課題”相結合的規劃課題體系。在工作中,我們一方面積極引導基層學校開展團隊型“規劃課題”研究,充分利用學校的各方面資源,集中優勢力量研究學校發展的重大問題,用課題研究來支撐學校的辦學目標,用課題研究來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用課題研究推進教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引導廣大教師開展“草根”式的個人課題研究,把個人課題研究當作深化課程改革、優化課堂教學、促進教師發展的抓手,讓教師研究自己的問題,做自己的課題。正如青年教師常鴻雁所說:“開展教師個人課題研究,讓我認識到教育科研并不是‘教學+科研’,而是‘教、研一體’。個人課題不僅讓我學會了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還讓我的工作充滿了生機,讓我體會到創造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
二、強化科研過程管理,促進教育科研有效開展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市教育科研水平,解決好在教育科研過程中存在的“重立項、輕研究,重結果、輕過程,重結題、輕推廣”的“三重三輕”問題,我們采取了以下五項措施。
一是不斷完善課題管理制度。我們緊緊圍繞“加強課題過程管理與指導”這一主線,先后制訂了《濟源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暫行辦法》、《濟源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鑒定細則》、《濟源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過程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使全市的教育科研工作步入了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的軌道,課題管理方面形成了申報、評審、開題、中期檢查與年審等制度。
二是建立由行政領導、專家組及課題負責人組成的人員分層管理機構。課題負責人抓課題的整體設計和組織實施工作;專家成員負責抓課題的論證、指導和成果鑒定工作;教育行政領導負責課題的整體規劃和課題成果的推廣工作。
三是強化課題中期檢查。我們制訂了《濟源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期檢查辦法》,對課題的研究過程進行規范,強化研究過程。凡沒有接受中期檢查的課題一律為不合格課題,不予通過結題驗收。
四是建立課題網絡管理制度。課題組建立課題研究博客,定期上傳研究資料,交流信息,展示成果,并通過網絡及時予以反饋、指導,保證了課題研究過程的扎實有效開展。
五是強化實驗基地管理。為加強實驗基地建設,我們重新修訂了教育科研實驗基地管理辦法,對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分“課題實驗校,教育科研特色校,教育科研示范校”三個層次進行管理與指導,并從學校發展、課程改革、素質教育、課題研究、經驗交流、宣傳提高等幾個方面制定了的管理方案,創造性開展分層管理機制,有效調動了各實驗基地學校的積極性。
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提升了我市的科研水平。目前,教育科研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形成了學校競相開展教育科研的局面,出現了一批特色比較鮮明的教育科研典型。例如,北有五龍口實驗小學的“優因數學”、克井大社學校的“盤谷文化”,南有王莊小學的“作文教學”,濟源四中的“校園文化建設”,東有東天江小學的“科技教育”,柏林小學的“小博士文化”,西有邵原實驗小學的“教學文娛”,王屋一中的“自信心教育”,中有濟源實驗中學的“自主教育”,濟源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等。2009年11月22日《中國教育報》,以整版的篇幅,對濟源的教育科研進行了報道,展示了濟源教育科研立足校本實踐,積極開展教育科研的成果。五龍口實驗小學因科研成果突出,09年被評為全國教育先進單位。
三、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與水平是推動教育科研深入開展的基本條件。為培養一支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隊伍,我們堅持“面向全體、分層培養、全面提高”的原則,大力實施“科研強師”戰略。
一是堅持開展“教育科研下鄉”活動,引領草根教育科研。我們面向廣大教師,堅持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科研下鄉”活動:舉辦教育科研理論講座,引導教育科研;開展交流活動,推動教育科研;聘請專家講學,促進學術交流;開展檢查評估,督導教育科研。
二是培養教育科研骨干,發揮典型效應。我們制定了《濟源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師管理辦法》,通過課題主持人培訓,科研骨干教師、科研學術帶頭人選拔,科研學術帶頭人輪流講座等一系列活動,打造了一批本土教育科研專家。近年來,我們先后評選科研骨干教師、科研學術帶頭人100余名,已成為我市開展教育科研的中堅力量。
三是指導基層學校挖掘學校內涵,打造學校特色。深入基層學校,挖掘校本資源,通過課題引領、項目驅動,打造學校特色文化,也是我們工作的亮點之一。目前,軹城東天江學校的“科技校園”,柏林學校的“小博士”文化,北海高莊小學、沁園路小學的“書法教育”,邵原梨林一中的“德育銀行”已成為我市教育的亮點,有關媒體作了多次報道,極大地提升了濟源教育的知名度。
四是組織“課題研究課大賽”。我們堅持每年圍繞一個主題,組織“課題研究課大賽”。通過“講一講,說一說,議一議,評一評”等四個環節,展示科研成果,使廣大教師在研討中得到交流,在交流中得到了提高。
目前,我市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水平都有顯著提升,向教育科研要質量,靠教育科研促發展已成為我市廣大教師的共識,踴現出一批科研名師與名校。軹城王莊的趙春戰老師年過半百,默默耕耘在濟源山區,堅持開展“小學作文教學研究”。通過參加“課題研究課大賽”,趙春戰老師厚積薄發,0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成為一顆“教育明星”。 2009年4月份,省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展示了我市教育科研的風采。
四、開展專題調查研究,服務教育發展大局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教育科研首先要發現問題。在工作中,我們發揮教育科研的先導功能,堅持圍繞教育發展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為領導決策服務。
2009年,我們開展兩項專題調查研究。一是開展了“濟源市中小學校訓調查與研究”。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我市168所中小學校的校訓進行了窮盡式調研。我們從校訓這個獨特的視角,透視我市中小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特色等現狀。二是圍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了“濟源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對我市11所學校的1950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處理近30萬個數據。研究報告已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今年第2期發表。這些調查報告,為領導決策、教育科學發展提供了依據,受到了領導的重視和好評,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教育科研的價值,發揮了教育科研的作用。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如果說我們取得了一點成績的話,這是省所領導的指導與關心的結果,也是各位同仁的厚愛與幫助的結果。我們深深知道,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研究還不夠深入。我們一定會倍加努力,去迎接教育科研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