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用艾草治病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用艾草防病治病、養(yǎng)生延壽,既簡便易行又切實有效。今天,蘄春網(wǎng)小編收集了十個常用的神奇偏方,看看有沒有你所需要的! 制法:加水600ml浸泡20分鐘,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分鐘,濾取沸液、濾渣加水450ml,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分鐘,濾液合煮取 200ml。 制法:艾葉洗凈、切碎,加入4000ml水浸泡4~6小時,煎煮,過濾,約得濾液3000ml 功能主治:口服,一次30~60ml,一日3次。消炎、平喘、止咳。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制法:加入600ml水浸泡20分鐘,先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煮30分鐘,濾取沸液,濾渣加水400ml,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0分鐘,濾液合煮取 300ml。 制法:加入400ml水浸泡15分鐘,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鐘,濾取沸液,濾渣加水300ml,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5分鐘,合并濾液。 功能主治:口服,一次1劑,一日2次。清熱解讀,利尿通淋。用于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 制法:加入400ml水浸泡20分鐘,武火煮沸后文火煎至300ml 功能主治:臨睡前溫服。溫里安神,收斂止汗。用于盜汗。當(dāng)歸艾葉湯 ——《蒲輔周醫(yī)療經(jīng)驗》 處方:當(dāng)歸30克,生艾葉15克,紅糖60克。 制法:加入600ml水浸泡20分鐘,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鐘,濾取沸液,濾渣加水600ml,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0分鐘,合并。 功能主治:口服,一日一劑,分兩次溫服,月經(jīng)期服用。溫經(jīng)散寒,行血止痛。適用于痛經(jīng),癥見經(jīng)行腹痛、下腹涼、手足不溫等癥。(名醫(yī)蒲輔周在農(nóng)村用之有效的經(jīng)驗方,多年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服之,經(jīng)痛即可消失。) 處方:熟地黃、艾葉、白芍(炒)、川芎、黃芪(炒)、阿膠(炒)、當(dāng)歸、甘草(炙)、地榆各3克。 制法:加入姜3克,棗2顆,加水450ml,浸泡20分鐘,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鐘,濾取沸液,濾渣加水450ml,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0分鐘,合并濾液。 功能主治:口服,一次1劑,一日1次。補氣和血,溫里安胎。用于妊娠氣血不足,腹痛下血,胎動不安。 處方:艾葉120克,椿樹根、楝樹根、紫蘇葉各15克。 制法:加入1000ml水浸泡15分鐘,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藥渣加水1000ml,煎煮15分鐘,合并濾液。 功能主治:一日一劑,分兩次早晚熏洗。清熱利濕,殺蟲止癢。用于婦人陰疳。 制法:上藥加適量水,浸泡20分鐘,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藥渣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5分鐘,合并濾液。 功能主治:熏洗,一次1次。散寒除濕,止痛,用于痹痛及寒濕腿痛。 制法:用粉碎機粉碎成絨狀,用干凈柔軟棉布縫制成枕頭。
綜合來源:艾葉百科系列
編輯:李威 編審:余立鵬 李林清
小編工資已與點贊掛鉤,一贊一毛,轉(zhuǎn)發(fā)一塊,求!打!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