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很多家長一看見孩子咳嗽就急著用藥止咳,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
孩子的身體發育尚未成熟,尚未學會成人咳痰的方法,這會導致氣管和肺內積聚較多的痰液和病菌。如果孩子一咳嗽就馬上吃止咳藥的話,孩子的咳嗽雖然被止住了,但痰液卻是仍滯留在呼吸道內,會加重孩子的感染,甚至患上肺炎,導致咳嗽遷延不愈等。
二、有一些家長還會自行給孩子吃抗生素類藥物,這也是非常錯誤的!
抗生素針對的是細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僅不能治病,反而會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當真正發生細菌感染時,藥物則有可能失去療效。
三、還有一些家長將成人藥量減半或減少用量給孩子吃!
孩子與成人體重、生理、病理等方法都有很大差異,肝、腎等臟器發育尚不完善,對藥物代謝能力差較,吃了成人的藥很易發生不良反應。
其實,可以通過孩子咳嗽的聲音來辨別病因在哪里,這就是所謂的“聽音辨咳”。
干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
濕性咳嗽:支氣管哮喘、肺炎、支氣管擴張、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氣管、支氣管異物、肺炎、肺水腫等。
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變異性哮喘、肺結核等。
晨起咳嗽:一般是由咳嗽變異性哮喘、上氣道綜合征、支氣管擴張引起。
夜間咳嗽:一般由急性喉炎、咳嗽變異性哮喘、鼻咽炎、百日咳等。
“空空”咳:可能為急性喉炎!!!
“拉風箱”咳:則為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很多家長會發現,雖然給孩子吃了很多“藥”用了很多方法,但孩子咳嗽卻久治不愈。其實,阻擋孩子康復的原因有很多,日常的飲食就是一方面。以下八種食物,在孩子咳嗽時,要少吃及盡量不吃。
一、吃冷飲或冷凍飲料
中醫認為身體一旦受了寒,就會傷及人體的肺臟,而咳嗽大多是因肺部疾患引起的。此時如果再吃冷飲,就容易造成肺氣閉塞,癥狀加重,日久不愈。同時,痰的多少還跟脾有關。過多進食寒涼食物,還會傷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
二、油炸食物
中醫認為咳嗽多為肺熱引起,兒童尤其如此。油炸類的食物本身就是熱性的,咳嗽期間吃會加重腸胃負擔,生熱生痰,咳嗽更能治愈。
所以咳嗽期間,油炸類的食物也是一定不能吃的。以清粥、蒸、煮的素食為主更能幫助身體的恢復。無論什么時候,寶寶最好還是要少吃油炸食品。
三、魚腥類食品
咳嗽寶寶在進食魚腥類食品后咳嗽會加重,這與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對魚蝦食品的蛋白過敏有關。尤其是對某些魚、蛋過敏的孩子更應注意避免這類食物,其中以白鰱、帶魚影響最大。
小貼士:一般人都知道咳嗽需忌“發物”,不宜吃魚腥,魚腥對“風熱咳嗽”影響最大。寶寶風熱咳嗽的癥狀主要有:發熱惡風,咳嗽氣急,痰多,稠粘或黃,口渴咽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指紋紫滯。
四、酸甜食品
酸食會斂痰,使痰不易咳出,導致咳嗽難愈。多吃甜食會使炎癥難以痊愈。
小貼士:寶寶咳嗽嚴重時,西瓜、梨、香蕉、獼猴桃、蘋果、香蕉、橘子、葡萄等常見水果都不宜吃哦!
五、橘子
許多人認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其實,橘皮確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會生熱生痰。
小貼士:橘皮可以止咳化痰,么么噠向媽咪們推薦一款食療方:玉米須橘皮水。將適量玉米須和橘皮共加水煎,日服2次即可哦!
六、太咸的食物
寶寶咳嗽時吃得太咸易誘發咳嗽或使咳嗽加重。
小貼士:寶寶過量吃咸食的危害是很大的。首先鹽分攝入過多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誘因,因為高鹽飲食可使口腔唾液分泌減少,溶菌酶亦相應減少,給各種細菌、病毒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機。其次,當我們攝取高“鈉”的飲食后,體內的細胞就會出現脫水的現象,造成高血壓,鹽吃得越多,患高血壓的風險性就越大。此外,大量的食鹽對寶寶尚未成熟的腎臟來說更是一種負擔。
七、瓜子、花生等
咳嗽期間,吃瓜子、花生會加重咽喉部的不適,也會加重咳嗽。其他一些深加工的堅果,在加工過程中也人為的添加了一些甜味劑等,咳嗽期間盡量也不要吃。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堅果都不能吃。核桃就有止咳的功效,取一把核桃仁,熬水放溫后再加入一小勺蜂蜜,可以治療氣管炎。
八、各種補品
配方:炙枇杷葉6克、炙款冬花 3克 、炙紫菀 3克
制作方法:三種藥都剪碎、開水泡10分鐘,如果在家,最好拿水煎個三五分鐘,效果更好。
效果:讓孩子少量頻繁地服用,可以達到緊急緩解咳嗽的作用。
對于一到夜里就咳嗽加重的孩子,侯主任給出了一個泡腳的方子。
配方:艾葉15克、蘇葉10克、枇杷葉10克;
制作方法:紗布或者孩子不穿的秋褲,剪下褲腿,兩頭一扎包起三味中藥,煮個10分鐘就行。
泡腳:水溫大概在38度,水要沒過孩子的踝關節,一次泡10到15分鐘,或者發現孩子額頭出汗了,就可以。每天泡一次,三到五天為一個療程。
特別提醒:熬藥不要用鋁鍋、銅鍋或鐵鍋,用不銹鋼或砂鍋均可。
配方:太子參、檳郎、焦神曲、生梔子、炒白扁豆、炒牽牛子,不同比例配置。
制作方法:涼水浸泡15到30分鐘(冬天時間要長一點,夏天就短一些),泡完涼水和藥一起倒進鍋里。
煮沸15分鐘后,再關火燜泡到適合溫度即可。
服用:喝一次煎一次;
一歲以下10到20毫升;
一歲到三歲的孩子30到40毫升;
三歲以上孩子,每次喝60到80毫升。
一般每天喝兩到三次。
特別提醒:這個方主要是益氣健脾,消食清熱的作用。這種調理也不是要求每天吃藥,如果感覺孩子出現亞健康問題,那可以每周服用四到五天,中間休息兩到三天。
還有就是這個方子沒有注明配比,對此吧主主特地問過侯江紅主任的弟子,他建議這個方子還是在醫生建議下,根據不同癥狀,調整配比服用。
制作方法:小米不要再用冷水泡,防止營養流失;山藥切成薄片;如果是干百合先浸泡直接煮,鮮百合要等粥快好前15分鐘放進去,可以再加一些胡蘿卜,刺激腸道蠕動。
大火滾15分鐘,小火再熬15分鐘。熬粥時都可加一點小蘇打(食用堿),利于熬出有效成份,促進孩子消化。
一般來說,一家三口放黃豆大的小蘇打即可。
制作方法:三口之家一般100克糯米;生薏米的量為糯米的五分之一,先用水泡6個小時,搗碎;如果孩子太小,可以煮成水,用水再煮其他東西;甜杏仁、荸薺、山藥切成碎末,如果沒有荸薺,蓮藕、萵筍代替也行;再來點小蘇打,就好了。
配方:炒制的牛蒡子10克、生大黃3克(夾碎)、生梔子10克、白茅根15克、車前子15克(要用紗布包,否則容易粘鍋)
制作方法:同上
孩子積食、肚子脹、夜里睡覺磨牙、不踏實時,就可以試試這個方子。
配方:檳郎10克、炒麥芽10克、茯苓10克、生梔子8克、枳殼6克
制作方法:同上
配方:枳殼12克、紫菀15克、桃仁12克、、蜜百部15克、白前12克、桔梗15克、姜半夏13克、黃岑15克、蘇葉15克、生甘草10克、薄荷12克、僵蠶15克
用量:每日三次,成人一次200毫升左右,三歲以上孩子喝50到100毫升,3歲以下孩子喝20到30毫升。
來源:快樂成長吧,網絡,綜合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