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首先區分胖和瘦。現代糖尿病主要表現兩大類型,即肥胖型和消瘦型。
肥胖糖尿病
1
肥胖糖尿病是以肥胖為主要特征的一類糖尿病,血糖升高的同時常伴有血脂異常、血壓升高、血尿酸升高等多種代謝紊亂。
多因長期過食肥甘厚味,醇酒炙煿,加之久坐不動,致飲食水谷堆積壅滯,日久化熱而成。
一般為按現代醫學標準分類的2型糖尿病,是臨床糖尿病的主體人群。
2
根據《素問·奇病論》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逆,轉為消渴。”
3
肥胖糖尿病,以過食肥甘為始動因素,以肥胖為根源,歸屬于脾癉范疇。
4
脾癉若不能有效控制,可發展為古代所論之的消渴。
肥胖(超重)——脾癉——消渴——消渴并發癥是肥胖糖尿病的自然發展進程。
消瘦糖尿病
1
瘦糖尿病是以消瘦為主要特征的一類糖尿病。
患者往往體弱偏虛,并且病程始末都不出現肥胖。
其發病多與遺傳、體質、情志因素相關,包括按現在糖尿病分類的1型糖尿病、1,5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2
仝小林教授認為起病即瘦的消瘦糖尿病應歸屬“消癉”的范疇。
《靈樞·五變》曰:“人之善病消癉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長沖其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流,髖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
王冰注:“癉,謂熱也。”
楊上善《太素·卷第十五》注:“癉,熱也,內熱消瘦,故曰消癉。”
張志聰《靈樞集注》注曰:“蓋五臟主藏精者也,五臟皆柔弱,則津液竭而善病消癉矣。”
3
結合《內經》論述及各家注釋知,先天稟賦薄弱是消癉發病的先決條件,情緒郁怒是促使其發病的重要因素,化“熱”是其主要病機,消瘦是其基本特征。
4
消瘦糖尿病臨床特征與消癉類似,故可將消瘦糖尿病歸屬“消癉”范疇。
5
若消癉日久,內熱持續耗灼陰液,則可發展為消渴。
如《靈樞·本臟》 :“肝脆脾脆,則善病消渴易傷。”
提示了先天不足者,發展為消渴的情況。
消癉日久,亦將歸于后期并發癥階段,故消癉——消渴——消渴并發癥是消瘦糖尿病的自然發展進程。
肥胖糖尿病和消瘦糖尿病疾病過程的比較
1
肥胖糖尿病和消瘦糖尿病是臨床兩大主要類型,由于病因不同,二者起病時的歸屬不同。
但隨著病程發展,當二者均進入消渴階段后,核心病機及其后的發展過程則又趨于一致,可謂殊途同歸。
2
古人因檢測手段局限,僅以臨床癥狀為依據,故所見多限于消渴階段,缺少了對消渴之前的脾癉或消癉的論治。
而消渴之后的并病階段,因癥狀表現類似于水腫、關格、雀盲、癰疽、胸痹、中風等其他疾病,亦不再歸于消渴的證治。
因此古代論述“消渴”是對糖尿病特定時間和特定空間內癥狀、體征、病機、病理特點等的綜合描述,并不能完全涵蓋糖尿病發展、變化之全過程。
熱門文章
免費領電子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