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詩”概括
唐代許多著名詩人都有詠茶之作。李白有詠“仙人掌”名茶詩,杜甫寫有三篇茶詩,白居易寫有50余篇,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尤為膾炙人口。僧皎然詠陸羽詩最多。元稹的寶塔詩《茶》亦頗有名。
據對《全唐詩》的統計,唐代寫過茶詩的詩人和文學家有130余人,寫有茶詩550余篇。內容涉及名茶、茶神陸羽、煎茶、飲茶、茶具、采茶、造茶、茶園、茶功及其他諸多方面。
支持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
作者 李白
常聞玉泉山,山濺多乳窟。
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祥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
◆
本詩是一首五言古詩
主要是講仙人掌茶創始人
玉泉寺中孚禪師不僅愛茶,而且會制茶
作者把“仙人掌茶”的出處、品質、功效作了詳細的描述
故此詩成為重要的茶葉歷史資料和詠茶名篇
支持
春風啜茗時
◇
作者 杜甫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晴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粉,來往亦無期。
◆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
詩寫春日傍晚,作者在何氏山森的平臺上飲茶
興之所至,便倚石闌在桐葉上題詩
旁邊有翡翠鳥、蜻蜓做伴,猶如一幅色調雅致的“飲蒼松題詩圖”
唐佚名蕭翼賺蘭亭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支持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
作者 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
●賞 析●
這首“三飲便得道”的茶詩,和盧仝的“七碗茶”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前四句鋪墊,寫新茶的名貴和煮茶時茶沫的色香之美
接下來三碗相連、神韻貫通
首次明確提出了“茶道”的“道”
最后八句擬寫飲茶之后的愉悅心情
通過有典對比、聯想夸張等藝術手法描繪飲茶后飄飄欲仙的美妙體驗
支持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
作者 皎然
九日山僧院,
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
誰解助茶香?
◆
●賞 析●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
唐代皎然與佳友共度重陽節時一反常規不飲酒
在詩人眼里,“泛酒”為流“俗”,“茶香”才高潔
“誰解助茶香”一句問話,實含香外之香,味外之味
唐 宴飲(局部)壁畫 | 縱180厘米橫235厘米
陜西省長安縣南里王村唐墓墓室東壁1987年發掘
支持
與趙菖茶宴
◇
作者 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
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
一樹蟬聲片影斜。
◆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
詩用白描手法,寫作者與趙莒一道舉行茶宴
飲的是紫筍茶,茶味比流霞仙酒還好
飲過以后,俗念全消,興致更濃,所以直到夕陽西下才散
支持
與趙菖茶宴
◇
作者 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
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
一樹蟬聲片影斜。
◆
《喜園中茶生》一詩,借茶言志,飲茶修身,種茶育德
開頭一名“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的著名詩句
通過贊茶之純潔和功效,比喻人品的高潔、高雅
該詩全篇講茶,也是講人
希望通過飲茶、種茶,來培養自已一生淡泊、不圖名利、勤勞廉政的道德情操
唐 佚名 弈棋侍女圖(局部)| 絹本設色
縱 81.4厘米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支持
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
◇
作者 孟郊
驚彼武陵狀,移歸此巖邊。
開亭擬貯云,鑿石先得泉。
嘯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
乃知高潔情,擺落區中緣。
◆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
該詩真實地反映了陸羽晚年在江西上饒辟山種茶
開亭鑿泉,嘯竹吟花的閑適生活
并且贊揚了他一貫追求茶事的“高潔情”
支持
茶嶺
◇
作者 張籍
紫芽連白蕊,
初向嶺頭生。
自看家人摘,
尋常觸露行。
◆
這首短詩猶如一幅淡雅的“早茶采茶圖”
采摘的茶葉很細嫩,是初生的茶芽
家人很早就上山采茶,此時露水很重,因此衣服常常被露水弄濕
似乎不經意的幾筆,卻抓住了早春采茶的特色
唐 張萱 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縱51.8厘米,橫148厘米(宋摹本)
宮詞
◇
作者 王建
延英引對碧衣浪,
江硯宣毫各別床。
天子下簾親考試。
宮人手里過茶湯。
◆
●賞 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
唐代王建(約767-約830)作
詩寫宮廷茶事一景:宮女們端茶給參加殿試的考生們喝
西山蘭若試茶歌
◇
作者 劉禹錫
山僧全檐茶數叢,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驟雨松風入鼎來,白云滿盞花徘徊。
悠揚噴鼻宿醒散,清峭徹骨煩襟開。
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錄那知味。
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余。
木蘭墮落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佳客。
不辭緘封寄郡齋,磚井銅爐損標格。
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
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跂石人。
◆
●賞 析●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
劉禹錫在當時被人稱為“詩豪”
他的詩歌創作有多方面成就
此詩描述在西北寺內飲茶的情景
采茶、制茶、煎茶、嘗茶等寫得細膩生動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圖(局部)
重彩,縱46厘米,橫180厘米
別石泉
◇
作者 李紳
素沙見底空五色,青石潛流暗有聲。
微渡竹風涵淅瀝,細浮松月透輕明。
桂凝秋露添靈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應是梵宮連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
◆
清澈的泉水,汨汨的潛流,淅瀝的竹聲,松月倒映,丹桂凝露,茶香陣陣,詩意盎然
琴茶
◇
作者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后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
●賞 析●
白居易喜歡琴和茶
本篇則重點寫“拋官后”又“不讀書”
更喜愛彈奏《淥水曲》和品嘗“蒙頂茶”
以琴茶自娛
也表明了作者所主張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高尚情操
唐 周昉 調琴啜茗圖卷 | 絹本設色
縱27.9厘米橫75.3厘米 |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支持
夏晝偶
◇
作者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
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余聲,
山童隔竹敲茶舀。
◆
柳宗元在永州整整過了十年的放逐生活
雖然被剝奪了從事政治活動的權利
卻使他有機會直接了解到人民群眾,并潛心致力于文學創作
為后人留下了不少有哲理的詩文
該詩寫夏日午睡時聽到山童敲茶臼的聲音,表現了作者的閑適之情
支持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
作者 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一不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知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民,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又名“七碗茶歌”,唐代盧仝作
作者用優美詩名表現對茶的深切感受
特別是對飲七碗茶的描述
十分傳神,遂使此詩膾炙人口,歷久不衰,后人廣為引用
明 丁云鵬 玉川煮茶圖(局部)
畫的是唐代詩人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意
支持
茶
◇
作者 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憎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
●賞 析●
這是一首寶塔體的詩
茶有醒酒功效,所以元稹的這首寶塔茶詩
先后表達了三層意思:
一是從茶的本性說到了人們對茶的喜愛
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
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支持
憶茗芽
◇
作者 李德裕
谷中春日暖,漸憶掇茶英。
欲及清明火,能消醉客醒。
松花飄鼎泛,蘭氣入甌輕。
飲罷閑無事,捫蘿溪上行。
◆
●賞 析●
李德裕為唐代大臣唐武宗時擔任宰相
因喜歡用無錫惠山泉水煮茶,曾一度利用職權,派使者為其長途運送惠山泉水
此詩寫作者回憶在鄉間采茶、煎茶、嘗茶的情景,充滿著樸實自然的鄉土氣息
唐 閻立本 步輦圖 | 絹本設色(局部)
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支持
西陵道士茶歌
◇
作者 溫庭筠
乳竇濺濺通石脈,綠塵愁草春江色。
澗花入井水味香,山月當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鳥翎,拂壇夜讀《黃庭經》。
疏香皓齒有余味,更覺鶴心通沓冥。
◆
此詩描述西陵道士煎茶及飲茶的情景
把煎茶和品茶時的氣氛、心情、心境以及茶品的色、香、味表達得令人神往。
支持
題茶山
◇
作者 杜牧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剖符雖俗吏,修貢亦仙才。
溪盡停蠻棹,旗張卓翠苔。
柳村穿窈窕,松澗度喧豗。
等級云峰峻,寬平洞府開。
拂天聞笑語,特地見樓臺。
泉嫩黃金涌,牙香紫壁裁。
拜章期沃日,輕騎疾奔雷。
舞袖嵐侵澗,歌聲谷答回。
磬音藏葉鳥,雪艷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兼為奉詔來。
樹蔭香作帳,花徑落成堆。
景物殘三月,登臨愴一杯。
重游難自克,俯首入塵埃。
◆
這是一首五言排律
唐代杜牧作,該詩從四個方面來描述:
一是作者因何來到茶山
二是茶山修貢時的繁華景象
三是茶山的自然風光
四是紫筍茶的人貢
唐 佚名 宮樂圖 宋人摹本軸 | 絹本設色
縱48.7厘米橫69.5厘米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支持
峽中嘗茶
◇
作者 鄭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里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夸鳥嘴香。
入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
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
作者在峽中嘗到了“小江園”這種名茶
認為它的色澤、味道可以和安徽宣城的“鴉山茶”、四川的“鳥嘴茶”比美
支持
與無居士青山潭飲茶
◇
作者 靈一
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唐僧靈一(生卒年未詳)作
寫作者與元居士劃船來到青山潭,取野泉煎茶,
一邊飲茶,一邊觀賞山水美景,到日暮還舍不得乘舟歸去
野飲之樂,閑適之趣,溢于字里行間
五代 佚名 乞巧圖(局部)軸 | 絹本設色
縱162厘米橫111厘米 |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
◇
◇
如果您知道更多的茶詩
歡迎您點擊右下角“寫留言”與我們分享交流
各說各話
本期話題:易武,班章,冰島,曼松,說說豪華山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