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每天認識一味中藥系列為什么今天是兩味?因為這兩是一伙的,佛手其實就是香櫞的變種...南方人可能吃過的多一些,食用的香櫞主要是鮮果做成蜜餞或者果醬,佛手則是做成果干果脯和果茶。作小零食吃的藥性上當然比不上藥用的,但佛手香櫞的果干偶爾當小零食吃也有助消化的效果。(編輯/三木)
香櫞又稱香圓、枸櫞,是一種典型的南方水果,主要產(chǎn)自云南,是云南麗江納西人家喜種的果樹。它屬蕓香科,春季開花,呈白色,果實為橢圓形,大的一個有兩公斤左右。成熟的香櫞既可觀賞,又可食用,納西人家常將其加工為蜜餞,用以待客。其果實皮肉還可入藥。因香櫞的外皮內(nèi)含有大量的揮發(fā)油,聞起來清香淡雅,因此也有將香櫞用作室內(nèi)空氣清新劑和聞香果品贈送或出售。香櫞也是美容佳品,用香櫞的汁液護膚,不僅有殺菌止癢作用,經(jīng)常使用還能使肌膚變得光滑細膩潤澤。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枸櫞或香園的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云南、四川、浙江、江蘇等地。通常在 9~10 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或低溫干燥。
【異名】香園、陳香櫞、香園皮、蜜羅柑。
【成分】含橙皮苷、檸檬酸、果膠、維生素 C 及揮發(fā)油等。
【性味】味辛、苦、酸,性溫。
【歸經(jīng)】歸肝、脾、肺經(jīng)。
【主治】疏肝理氣,寬中,化痰。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脘腹痞滿,嘔吐噫氣,痰多咳嗽。
【適用人群】本品具有抗感染、抗病毒、健胃和祛痰作用。臨床上還用于治療淺表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胃癌前期病變等疾病。
【注意事項】陰虛血燥及氣虛者、孕婦慎服。
【用法用量】煎服,一次常用量 3~6 克。
【應(yīng)用】在藥膳、保健食品制作時,可選用煎、煮等烹制方法。
佛手其實是香櫞的變種。它與原種性能相似,形態(tài)不同之點為果實有裂紋如拳,或張開如指,果肉完全退化。裂紋如拳者稱拳佛手,張開如指者叫做開佛手。
佛手是形、色、香俱美的佳木。佛手的花有白、紅、紫三色。白花素潔,紅花沉穩(wěn),紫花淡雅。佛手葉子色澤蒼翠,四季常青。佛手果實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形狀奇特似手,千姿百態(tài),讓人感到妙趣橫生。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實,佛手別名佛手柑,為蕓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實。主產(chǎn)于四川、廣東、福建、廣西、云南等地。通常在秋季果實尚未變黃或剛變黃時采收,切片,曬干或鮮用。
【異名】佛手柑、佛手香櫞、開佛手。
【成分】含揮發(fā)油、香豆精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
【性味】味辛、苦、酸,性溫。
【歸經(jīng)】歸肝、脾、肺、胃經(jīng)。
【主治】疏肝解郁,理氣和中,化痰。主治肝郁胸脅脹痛、氣滯胃痛、嘔吐、痰飲咳喘等。
【適用人群】本品對腸道平滑肌有明顯抑制作用,可降低血壓、保護心肌,尚有一定的平喘、祛痰作用。臨床上還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消化不良、傳染性肝炎、胃痛等疾病。
【注意事項】陰虛有火、無氣滯癥者慎服。
【用法用量】煎服,一次常用量 3~10 克。
【應(yīng)用】在藥膳、保健食品制作時,可選用燉、煮、蒸等烹制方法。
左圖:香櫞鮮果 右圖:佛手果茶
香櫞和佛手的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中醫(yī)認為,香櫞和佛手性溫,味辛,兩者性質(zhì)和功能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代使用。臨床上我們經(jīng)常同時開具兩味中藥,相須為用,協(xié)同奏效。
香櫞和佛手主入肝膽和脾胃兩套臟腑和經(jīng)絡(luò),有疏肝解郁、理氣和中、燥濕化痰、止咳消脹、健脾和胃、解酒等多種功效。其主要作用是調(diào)和肝膽和脾胃兩大系統(tǒng)的關(guān)系,簡稱調(diào)和肝脾,也就是調(diào)和木和土的關(guān)系。
大家都知道,正常人的五行以及臟腑關(guān)系是木克土,也是肝膽制約脾胃。而當人飲食過度過量,脾土蓄積的飲食、痰濕過于沉重的時候,不僅肝膽制約疏導不了脾胃,而且脾胃會倒打一耙,反侮肝膽,削弱抑制肝膽正常的疏泄功能。人會嘔惡,口苦,舌苔厚膩,肥胖,胸脅脹痛,月經(jīng)過少,優(yōu)柔寡斷,具體就表現(xiàn)為脂肪肝、膽結(jié)石、高血脂、高血糖、肥胖、腫瘤等等病證。
香櫞、佛手能鼓舞生發(fā)肝氣,芳香醒脾,能幫助脾胃代謝痰濕,推動開導被壅滯的氣機。
肝實證
肝氣郁結(jié)證
癥見情志抑郁,胸悶,常長吁短嘆,兩脅脹痛,婦女乳房脹痛,或痛經(jīng)(月經(jīng)來時小腹痛),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脈弦。宜用疏肝解郁治法,可選用香椿芽、豆芽、芹菜、薄荷、玫瑰花、佛手、蘋果、柚子等配餐;藥膳可選香附川芎茶、香椿拌豆腐、香櫞飲、青皮粥、荔枝香附飲等。
痛經(jīng)
氣滯血瘀型
【臨床表現(xiàn)】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小腹脹痛拒按,兩脅疼痛,乳房脹痛,經(jīng)行不暢,經(jīng)色紫暗有塊,血塊排下則痛減,每因情志不暢而發(fā)病或加重,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澀。
【食療藥膳】香櫞漿:鮮香櫞 1~2 個,麥芽糖 50 克。將香櫞切碎放入帶蓋碗中,加入麥芽糖,隔水蒸燉,以香櫞稀爛為度。
不孕癥
肝郁
【臨床表現(xiàn)】久不受孕,月經(jīng)延期,量多少不定,經(jīng)前乳房脹痛,胸脅不舒,小腹脹痛,精神抑郁,或煩躁易怒,舌質(zhì)紅,舌苔薄,脈弦。
【食療藥膳】二香飲:香附 15 克,香櫞 12 克,赤芍 12 克,丹參 20 克,絡(luò)石藤 15 克,小茴香6 克,炙甘草 6 克,紅糖適量。諸藥洗凈,入砂鍋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入適量紅糖調(diào)味。
佛手食療
慢性胃炎
肝胃氣滯
【臨床表現(xiàn)】胃脘脹痛,攻撐連脅,噯氣頻作,口苦吐酸,惡心嘔吐,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食療藥膳】佛手柑粥:佛手柑 15 克,粳米 50 克。先煎佛手柑,去渣取汁,入米煮粥。
消化性潰瘍
肝氣犯胃
【臨床表現(xiàn)】胃脘脹痛,攻竄兩脅,氣怒加重,苔薄白,脈沉弦。
【食療藥膳】白扁豆佛手粥:白扁豆 60 克(鮮者加倍),佛手 15 克,粳米 60 克。先將佛手加水煎湯,去渣后再加入扁豆、粳米煮成稀粥。
結(jié)語:在臨床應(yīng)用中,與柴胡、香附、郁金等同用可治肝郁胸脅脹痛;與木香、香附、砂仁等同用可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嘔惡食少等;與絲瓜絡(luò)、瓜蔞皮、陳皮等配伍還可治療咳嗽日久痰多、胸膺作痛、腫瘤結(jié)節(jié)等等。
香櫞、佛手的特點是不粗暴不燥烈,既能舒暢肝氣,又不會引起氣血暴漲、逆流。能消食化積,但不至于戕害食欲和吸收功能。所以有謙謙君子之風,是當今柔和治療富貴病的良藥。
今日登場書籍
《黃帝內(nèi)經(jīng)四季養(yǎng)生法》&《藥膳食療學》
養(yǎng)生正道
版權(quán)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