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學名腧穴,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或者推拿、點按、艾炙刺激相應的經絡點治療疾病。穴位是中國文化和中醫學特有的名詞。
《 降壓歌 》
高血壓病不可怕,三個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沖加曲池,降壓明目祛肝火。
《 感冒歌 》
感冒發燒司空見,吃藥打針家常飯;
艾灸肺俞加風池,調理感冒彈指間。
《 耳鳴歌 》
兩耳嗡嗡聽力降,肝火腎虛兩堵墻;
太沖行間和聽會,三穴聯撲肝火旺。
若因腎虛耳鳴響,太溪耳門威力強;
堅持艾灸六七天,腎氣充盈消癥狀。
《 哮喘歌 》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發三夏與冬春;
預防為主抓關鍵,補氣防感防過敏。
哮喘痛苦在復發,治本重在補氣血;
刺激合谷和肺俞,補足氣血不哮喘。
冬春哮喘由風寒,注重溫陽即了然;
艾灸關元足三里,還有脾俞和太溪。
夏季哮喘因暑濕,記得合谷足三里;
肺俞印堂陰陵泉,堅持艾灸效果好。
《 排毒歌 》
人體排毒膀胱經,殷門委中要暢通。
堅持艾灸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輕。
《 舒肝排氣歌 》
郁悶焦慮莫擔心,太沖行間為功深。
每晚艾灸真神奇,舒肝排氣不傷身。
《 減肥歌 》
心腦肝膽糖尿病,肥胖開路是先鋒;
人身自有減肥藥,別聽廣告瞎折騰。
中脘天樞兩穴位,穴位刺激功效顯;
睡后起前勤揉腹,腰身苗條賽明星。
《 頸椎歌 》
何因導致頸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
刺激風府手三里,一朝疼痛無蹤影。
《 補腎歌 》
人體瑰寶屬腎經,后天培補勝遺贈;
太溪復溜涌泉穴,各懷絕技顯奇能。
頭暈耳鳴腰酸疼,性欲減退牙松動;
只需艾灸太溪穴,諸多癥狀調理快。
膀胱陰道前列腺,流產后遺諸病變;
都是腎虛惹得禍,艾灸復溜奇效現。
腳底奇穴屬涌泉,可止鼻血降血壓;
頭目脹疼也可調,堅持艾灸是關鍵。
《 皮膚清潔歌 》
灰頭土臉皮偏黃,任爾清洗也不爽。
實因膽經有淤塞,油脂代謝不正常。
每晚堅持敲膽經,還要保持心舒暢。
配合艾灸太沖穴,一朝膚凈面目爽。
《黃帝內經》開篇不是講如何治病,而是告訴我們如何養生可以不生病。因為其核心思想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而艾灸所使用的艾草,是純陽之物,是古今公認的補充人體正氣最有效的方法。艾灸通過皮膚表面向經絡、臟腑滲透能量,可驅散寒氣、溫通經脈,但其本質作用在于艾灸通過刺激穴位,艾熱走竄經絡,從內部為身體補充陽氣,滋補脾腎、健腎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體自我修復、防御的自愈力。
實際上,艾灸所起到的是一種激發、催化、打開人體“暖氣閥”的作用,本質上是提高、復原我們人體原本就有的、與生俱來的“自愈力”。通過艾灸神奇的能量釋放,短期可緩解調理我們能夠感知到的病痛,長期可提高、復原、保護我們體內的“隨身醫生”,使之最大化地發揮作用,讓我們少生病、不生病。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