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是乳房的一種非炎癥性疾病,又稱“乳腺小葉增生”,“慢性囊性乳腺病”。中醫學稱之為“乳癖”。乳腺增生是一種癌前病,有20%的乳腺癌合并乳腺增生,有3%-5%的乳腺增生有癌變可能。
近年來乳腺增生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有數字顯示已經超過50%,嚴重危害著女性的身體健康。
從中醫的角度怎么理解乳腺增生呢?吳楚望老先生手稿記載(吳老的介紹老中醫吳楚望的傳奇人生)
乳腺增生多因情志內傷,肝郁痰凝,痰瘀互結乳房所致。肝腎兩經與乳房關系密切,其次是沖任二脈,肝郁氣滯,情志內傷在乳癖的發病過程中有重要的影響,平素情志抑郁,氣滯不暢,氣血周流失度,蘊結于乳房胃絡,乳絡經脈阻塞不通,不通則痛引起的乳房疼痛。肝氣橫逆犯胃,脾失健運,痰濁內生,氣滯血瘀夾痰為核,循經留聚乳中,故乳中結塊。肝腎不足,沖任失調也是引起乳癖的重要原因,腎為五臟之本,腎氣化生天癸,天癸激發沖任,沖任下起胞宮,上連乳房,沖任之氣血,上行為乳,下行為經,若腎氣不足,沖任失調,氣血淤滯,積瘀聚于乳房,胞宮或乳房疼痛而結塊,或月事紊亂失調。
吳老先生治療乳腺增生的針刺方法:
先把腫塊上正刺一針,斜刺一針,又刺乳根(患側部位,留針20-30分鐘。)
采用“消風敗毒、活血化瘀”的針灸配穴,同時可考慮加刺期門、中脘、足三里、章門。
患者,女,30歲,因“雙側乳房疼痛2年”來診,于兩年前因家庭矛盾,吵架后出現雙側乳房脹痛,后每逢經前,生氣后出現脹痛,曾服用乳癖消等中成藥,未見明顯好轉,病情漸加重,舌紅,苔薄黃,脈弦。
診斷為:乳癖,肝郁氣滯型。
治療選穴:采取吳老先生治療乳腺增生的針方,加期門,隔一天一次,3次針灸后疼痛明顯緩解,三個月后回訪無復發。
患者,女,56歲,雙側乳腺增生20年,左側乳房明顯大于右側,左側乳房五點方向有一雞蛋大小包塊,觸衣則痛,按照前面的方法加中脘,足三里給與針灸治療,針灸五次后包塊明顯縮小,疼痛消失。
這樣的病例很多,有些患者是輾轉各大醫院檢查,治療,費用上千甚至上萬,療效不定,小小針灸幾次就能解決不同程度的問題,恩師的古法針灸早一天學到,就能早一天得到一雙慧眼,知道真正的針法,讓患者免受疾病之苦。
患者,調治前乳腺增生20X16X16,半個月后去醫院檢查13X16X11。
當時病人心情比較郁悶,因為在醫院檢查時說是乳癌。開始治療時先讓她自已摸腫塊,確定腫塊的大小和位置并給她增加信心后開始施針,我用了局部針和搜風敗毒針方,并用了吳老中醫手稿上的藥方。第一天扎完叫她第二天來檢查腫塊的變化就已經變軟了、光滑了,然后每隔兩天扎一次,中藥每天都吃,大概扎了6次,就這樣我要求她一定半個月去檢查看腫塊的變化就得出了上面的結果。
按:一、二為黃醫生醫案,三為麥醫生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