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金世元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中醫藥學家、主任中藥師、傳承博士后導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制技術”代表性傳承人,先后擔任第一、二、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957年取得中醫師資格證書;1988年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 1991年批準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
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科技部國家秘密技術中藥審查專家、北京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級大型圖書《中華本草》編委,中國藥材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技術顧問等。
1984年出版專著《中成藥的合理使用》,對中成藥合理使用具有豐富經驗,堪稱我國德高望重的中藥泰斗、國藥大師。
國醫大師金世元教授治學嚴謹、實事求是,一直倡導“醫靠藥治、藥為醫用,醫藥結合、形成合力”的學術思想。
在“醫藥圓融”特色學術思想指導下,金師在中藥調劑、鑒別、炮制、中成藥使用等領域,多有“醫藥有機融合”的獨到見解。不僅對中藥生產加工環節的每一個步驟了如指掌,更能站在臨床治療的角度,分析這些步驟有益于臨證使用的實際意義。
為利于臨床辨證合理應用中成藥,金師運用其淵博的中醫藥理論和長期從事研究整理中成藥的經驗,花費數年時間,在1984年即編著出版了《中成藥的合理使用》一書。
《國醫大師金世元中成藥學講稿》以《中成藥的合理使用》為底本,全面總結了中成藥的發展史,提出了中成藥的命名和分類方法,闡述了中成藥的配伍與禁忌、處方組成和變化、常用劑型、用法和用量及治療法則;對于各科常見病證,分類介紹了其相應的中成藥,重點介紹其處方來源、組成、功效、適應證、方解、劑型規格、用法用量、使用注意、臨床新用、鑒別用藥等內容。其方解與鑒別應用均為金師的臨床體會與經驗的總結,對臨床中成藥的合理使用起到了指導作用。
☆
金老寄語
☆
中成藥的起源,歷史悠久!
歷代醫藥典籍中記載的方劑數以十萬計,其中除了湯劑等少數劑型以外,大多數是中成藥。這些成方經過歷代醫家不斷地應用、積累、演變和發展,形成了今天豐富多彩的中成藥品種。
它從單味藥物組成簡單方劑開始,逐漸發展而來。后經歷代醫家不斷發展、補充和篩選,才形成今天的數以千計、門類齊全、豐富多彩的中成藥。所以說,凡是有效的傳統中成藥都是歷代醫家通過千百年來的臨床驗證,總結出來的療效確切的方劑配制而成。我們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揚。
中成藥的繼承,迫在眉睫!
對于中成藥應該由誰來繼承的問題,從目前中成藥的應用與生產的現狀來看中醫人員應該繼承,中藥人員也應該繼承。不過根據工作性質不同,繼承內容應有所側重。
一方面,當前大多數臨床醫生使用中成藥主要是根據藥品的標簽或說明書,參照使用。這些標簽和說明書一般非常簡單,特別是藥味不全,又不算出各藥用量,使用者對其性能、適應范圍不能全面了解。因此,對于中醫人員(包括中西醫結合,習用中成藥的西醫)來說,對所用中成藥的處方組成、配伍意義、療效特點、適應范圍、劑型、服法、用量、注意事項等,都應全面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辨證用藥,取得良好療效。
另一方面,對于中藥人員來說,中成藥生產人員應把配方用料、炮制、粉碎、不同劑型的工藝操作等作為學習重點,對于中成藥的處方組成、配伍意義、療效特點等,也應有一概括了解。這對提高業務水平、理解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產品質量,都有莫大好處。中藥銷售人員(重點指中藥房零售單位業務員和醫院中藥房人員)屬于前線工作,直接接觸患者,工作性質非常重要。不僅應掌握各種中成藥的制備工藝,而且必須了解中醫、中藥、方劑等最基本的理論知識,方能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