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關于江西填湖廣的故事,湖廣當時包括現在的湖南省和湖北省,頓時產生了一些興趣,隨后又查閱了一些資料,基本確定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想把我看到的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江西人民當年是多么無奈。
大家都知道古代移民大體分為這么幾種,要么就是饑荒,比如當年的走西口,要么就是戰亂,那么江西移民到底是怎么回事,且聽我娓娓道來。
現在我們看江西省,不管是人口,土地,經濟……總覺得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地方。但是在北宋時期,江西可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到了明代,人口少了一點,但仍然是全國第二名。
人口多,土地少。為了生存,不得不移民。那么移到哪里去,這不巧了,隔壁的湖南省、湖北省人少地多,從此這幾個省就彼此成了一對好基友了。
江西大規模移民主要有兩次。一次是在明朝初年,當時朱元璋統一長江流域后,為了均衡發展,下令人多地少的江西人移民湖南、湖北,可以說今天多數湖南人都是江西人的后代。
第二次是在清朝初年,主要是因為戰亂。這時候湖南人口已經飽和,所以很多江西人、湖南人、湖北人就跑到四川去了,因此又有了湖廣填四川的說法,但是依舊有很多人還是遷到湖南去了。
像湘軍名將曾國藩、左宗棠等,祖籍都是江西,所以今天經常聽到湖南人稱江西人為江西老表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他們既是近鄰也是近親,常言“有愛的湖南和江西”。
參考:水煮歷史、北方時報
古今舒城撰寫,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