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形似牡丹,花朵碩大,色彩鮮艷,人們稱它為“花中榜眼”。芍藥不僅花美,藥用價值也高,根莖入藥,分為白芍和赤芍,今天重點學習白芍的功效及臨床應用。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歸肝經。
一、功效
滋養肝陰、平肝潛陽熄風,柔肝緩急止痛。
適合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虛風萌動,偏于陰虛有熱者。
如果兼有脾虛寒者(容易大便稀溏、腳氣、水腫、濕疹),必須配生姜一起使用,否則會加重脾虛寒證。張仲景曾提醒“病人舊微溏者,設當行大黃、芍藥者,當減之”。
二、臨床應用
1、肝血虛、偏于陰虛,虛火上升、虛陽上亢者:高血壓、頭痛、頭昏腦脹、耳鳴、面紅、性情急躁、易怒等。
2、肝血虛、虛風妄動,導致的肌肉筋脈拘急痙攣者:腹部肌肉痙攣拘急、腹部拘急疼痛,膈肌痙攣呃逆不止,痙攣性干咳不止。
3、因肝陰血虛(西醫稱為缺鈣)引起的痙攣性腿抽筋,晚上睡覺抽到坐起來哭泣。
4、驗方:芍藥甘草湯——生白芍 四兩(12克),炙甘草 四兩(12克)《傷寒論》。
三、病例舉隅
余老師的導師劉榮敦教授,曾用芍藥甘草湯解決一位肝癌晚期患者的肝區劇烈疼痛。病人消瘦,疼痛不能進食,使用杜冷丁、嗎啡等各種止痛藥,沒有效果。家屬尋求中醫治療,減輕病人痛苦,請劉榮敦教授會診。劉教授根據病人左脈弦有力、人消瘦、肝硬化、肝區持續痙攣性疼痛難忍,擬方芍藥甘草湯:生白芍50克,炙甘草20克,服后當天止痛,病人此后每天服用1付,直到半年后去世,肝區疼痛未發作。西醫認為很神奇,這么平和的兩味藥就能減輕病人痛苦,在三峽大學附屬醫院傳為佳話。
四、白芍配伍的常用方
白芍配柴胡枳實等(四逆散),治療肝氣郁結,導致胃脹、脅肋脹痛等。
白芍配附子等(真武湯),治療腎陽虛、水飲泛濫,導致浮腫、心慌等。
白芍配當歸柴胡等(逍遙散)治療肝郁脾虛證。
白芍配防風等(痛瀉要方)治療腹痛腹瀉、瀉后痛減者。
白芍配黃芩等(黃芩湯)治療急性腸炎痢疾。
白芍配桂枝等(桂枝湯)治療營衛不和,汗出惡風和身體疼痛等。
白芍配白術茯苓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治療肝陰虛,虛風鼓動,肝乘脾,水飲內停者。
附圖片:成長中的芍藥
玲:一個愛瘋、愛玩、心地善良的女孩,學中醫之前從事金融行業。在體會了疾病的痛苦之后,想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