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紫千紅掛滿枝
枝繁葉茂襯鴻運
冬日里的累累碩果
珠圓玉潤,紅紅火火
猶如一團團火焰
鐵冬青
鐵冬青(Ilex rotunda)又名救必應(yīng)、萬紫千紅、龍膽仔( 廣東) 、白沉香( 福建) 、白銀樹( 臺灣)等,為冬青科( Aquifoliaceae) 冬青屬常綠喬木。
鐵冬青因其葉片深綠色、嫩枝紫色,果實鮮紅色,寓意滿堂紅,在園林應(yīng)用中習(xí)慣稱為“萬紫千紅”。
鐵冬青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至臺灣、西南地區(qū),生于疏林中或溪旁。
葉片
嫩枝條
果實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高可達(dá)20m,樹冠傘形。當(dāng)年生幼枝具縱棱、無毛,小枝圓柱形、挺直,較老枝具縱裂縫。
葉片薄革質(zhì),單葉,互生,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全緣,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鈍,稍反卷,葉面綠色,兩面無毛。
花序腋生,聚傘或傘形狀,花小,芳香,單性,雌雄異株,花期 3—4 月。
注:圖片來源于PPBC
小貼士:
鐵冬青是一種雌雄異株的植物,即雄樹只開雄花,雌樹只開雌花,只有在一定范圍內(nèi)保證種植雌株和雄株才能正常結(jié)果。作為重要的觀果植物,在進(jìn)行城市園林植物配置時,需要同時種上雌雄株(雌雄株通過形態(tài)特征難以區(qū)分,簡單的方法就是集中種植嘍)。
當(dāng)然,因為授粉昆蟲有很強的識別花朵的能力,只要鐵冬青種植的不是很孤立,基本上能實現(xiàn)正常傳粉。
果近球形或橢圓形,徑約 4~7 mm,果柄3mm,果由綠色逐漸轉(zhuǎn)紅,熟時為鮮紅色,漿果,果熟期為11~翌年2月。
每年鐵冬青果熟時,鳥兒們也經(jīng)常前來赴美食盛宴,烏鶇、紅耳鵯等鳥兒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在果實枝葉間嬉戲玩耍,十分熱鬧。
注:左上為烏鶇,右下為紅耳鵯,圖片來源于水印。
烏鶇:全身黑色,但嘴為黃色,鳴聲嘹亮,春日尤善囀鳴,其聲多變化,故又稱“百舌”。喜歡吃各種昆蟲,而且掘食蚯蚓的本領(lǐng)一等一。雖然同是一般黑,但我們?yōu)貔吺切埕耵駳獍喊旱娜鸬鋰B,不是烏鴉……
紅耳鵯:也叫高雞冠、高冠鳥、高髻冠、黑頭公、高髻郎等,頭頂黑色,具聳立的羽冠;眼下后方具紅色的羽簇,因而得名,臀部紅色。吵嚷好動而喜群棲。喜棲于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樹最高點鳴唱或嘰嘰叫,愛吃果子。
鐵冬青的藥用價值
鐵冬青的根皮和樹皮都可以入藥,即可內(nèi)服又可外用,屬于“全能型”中藥材,被譽為“救必應(yīng)”和“藥王奇樹”。
據(jù)史料記載,1975年在廣西合浦堂排的一座西漢晚期墓中,出土了一件精致的小銅碗,碗內(nèi)裝滿了鐵冬青樹葉和果子。樹葉呈草綠色,葉脈清晰;果子夾在樹葉中,皮、核都保存完好。
一年以后,在廣西貴縣羅泊灣又發(fā)掘的一座西漢初期的大墓中,發(fā)現(xiàn)一個有蓋的小陶碗里也盛有這種鐵冬青樹葉。這說明將鐵冬青樹葉放在碗里陪葬,在距今二千年前的漢代已被利用了。可見,當(dāng)時人已懂得了鐵冬青的藥用價值,經(jīng)常用它來制作清涼解渴的飲料。
鐵冬青藥材-救必應(yīng)(譚育邦拍攝)
功能主治
●性味苦、寒。歸肺、胃、大腸、肝經(jīng)。
●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的功效,也是廣州廿四味涼茶配方其中一味。一般用于治療暑濕發(fā)熱、咽喉腫痛、濕熱痢疾、脘腹脹痛、風(fēng)濕痹痛、濕疹、瘡癤、跌打損傷等癥。
觀賞地點:彩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