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自閉癥日。
也許你只在童話里,才了解到住在行星上的小王子
但在我們生活中有一群孩子,被稱為是“來自星星的孩子”
他們雖然聽力正常,卻對你的呼喚充耳不聞
雖然可以說話,卻不愿與你交談
他們雖然有著同齡人一樣清澈的眼眸,卻不愿與你對視
他們總是一個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這些孩子被稱為“自閉癥”
他們像星星一樣純凈、漂亮,卻也像星星一樣孤獨。
“消除誤區,倡導全納”
自閉癥人群其實是一群需要幫助的群體。
自閉癥患者們最大的障礙是融入社會的問題,而公眾的誤區使他們融入社會更是難上加難。
正如2019年世界自閉癥日的宣傳口號:消除誤區、倡導全納!
自閉癥人士需要一個了解他們、理解他們、接納他們的社會。
什么是自閉癥?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有生物基礎的發育障礙類疾病,包括一系列復雜的神經發育障礙。
通常在嬰幼兒時期發病,但大多在兒童明顯無法發展語言能力時才容易被診斷出來。
目前我國已有超1000萬自閉癥譜系障礙人群,其中12歲以下的兒童約有200多萬。
自閉癥常見五大誤區
誤區一:自閉癥=性格太內向
因為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所以很多人會誤以為它只是性格問題造成的。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性格內向≠自閉癥。
自閉癥患者會有性格行為上的外在表現,但自閉癥本身不僅僅是性格問題,而是一種廣泛性、嚴重的精神發育障礙!
誤區二:自閉癥患者=某個領域的天才
不少人認為,自閉癥患者都具有特殊能力和優勢技能,是某方面的天才。
當然,現實生活中的自閉癥患者,確實有些人表現出一定的音樂、繪畫才能,或是超強的刻板記憶能力,亦或是超強的邏輯推理能力等。但實際上,自閉癥天才在自閉癥患者中數量非常少,大概占所有自閉癥患者的百分之十左右。
誤區三:自閉癥是能夠完全治愈的
這是一個有點殘酷的現實。
因為,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或治療手段能夠完全治愈自閉癥。
雖然目前自閉癥無法徹底治愈,但是,如果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積極的運用藥物、心理、行為、飲食等的綜合干預,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人士的社會交往、認知功能、語言能力等,幫助他們更會的適應社會。
2歲至6歲則是自閉癥最佳治療時機。
誤區四:自閉癥患者沒有自我情感
很多人認為自閉癥患者是沒有感情的,冷漠的。
實際上這是錯誤的看法。
自閉癥患者他們只是因為理解力和認知力的欠缺,以及表達能力的不足,而造成他們無法表達內心情感的狀況。
誤區五:自閉癥患者不會說話
大多數的自閉癥患者不是完全沒有語言,而是他們不愿與人交流。
雖然大部分患者語言發育遲緩,甚至有部分出現語言發育退化的現象,但他們在經過一系列的康復訓練以后是可以開口說話的。
所以,自閉癥≠不會說話,也有的自閉癥患者不存在語言問題。
自閉癥3大表現
01
社會互動行為障礙
自閉癥患者無法適當應用及理解非口語行為,也無法表現出與其年齡適應的社會互動行為。
例如:
偏好獨處,只喜歡自己玩耍,不與他人互動;
無目光交流,不區分熟人與陌生人;
無法判斷別人的面部表情,無法回應動作暗示和手勢。
02
溝通障礙
自閉癥患者說話能力發展緩慢,甚至會出現沒有發展的狀況。
例如:
完全不說話,或只能說簡單字詞;
發聲單調,欠缺音調或音高;
反復重復陳述一個詞或是一句話;
缺少自發性語言;
03
活動與興趣
自閉癥兒童會發展出重復相同的習慣或固定的行為模式。
主要表現為:
固定或重復的行為模式,例如拍手、眨眼、搖晃身體;
異常專注于某個行為模式或程序,表現同一性需求如走固定路線;
家有自閉癥孩子,家長應該怎么辦
1.及時去醫院就醫明確診斷。
父母應該帶孩子去精神專科醫院的兒童精神??凭驮\,聽取兒童精神??漆t生對自閉癥患兒的病情分析及相關建議。
2.對孩子進行針對性干預訓練。
到目前為止,自閉癥治療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恒的科學的康復訓練。
3.自閉癥的康復訓練需要伴隨終生。
自閉癥并非像其他疾病一樣治療幾個療程就會痊愈,患者一旦被確診為自閉癥,對其的干預將會是伴隨終生的。只是因為個體因素不一樣,在干預的強度上會有輕重之分,絕不是階段性的干預后就可以高枕無憂。
4.自閉癥的訓練越早越好。
應抓緊6歲以前的時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只要方法對,孩子的進步會很大。
5.讓孩子融入本該屬于他們的社會。
要讓孩子入學,在學校能學到許多在家里學不到的東西,要盡可能地讓孩子接受職業培訓,融入社會,要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擁有一技之長。
每一個自閉癥孩子的背后,都伴隨著一個悲傷的家庭
因為不知道能將孩子托付給誰,千萬孤獨癥孩子家長的心愿,就是比孩子多活一天。
高額的康復費用,讓每個自閉癥孩子的整個家庭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讓自閉癥患者家長心痛的,還有來自社會上普通孩子及家長的異樣眼光···
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加深對自閉癥的了解,包容和尊重他們。
擁抱“星星的孩子”,讓他們不再孤單。
—首都中醫治未病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