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群經之首,萬法之宗,是華夏哲學的鼻祖,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源頭,可以說沒有《易經》就沒有我們的中華文化,是我們中華文化自然哲學和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易經》是我們中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中華文化的起源,他是我們中國的,被譽為大道之源,他的內容包羅萬象,博大精深。
據說《周易》是指《連山》《歸藏》《周易》三本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了,世界上只剩下《周易》一本,所以現在所說的《易經》泛指《周易》。《漢書.藝文志》在描述《易經》成書過程時寫到“人更三圣,世歷三古”之句,其中三圣是指伏羲、文王、孔子。
《易經》是天地萬物變易之學,易字好多解法,上面有日,下面有月,日月為陰陽,陰陽為變化,所以,易指變化,經指道理,易經放到一起,就是說變化的道理。宇宙的萬事萬物無不在其中,是探究自然發展變化規律,揭示真理,讓人們認識自然,根據自然規律來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的一本住世巨作。
那么他既然是講變化的道理,這是一種怎么變化的道理呢?《易經》主要的思想是變易,不易,簡易。是說啊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的,這是變易;然后呢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大道至簡,這是簡易;從中探索出一個恒昌不變的規律,這是不易的過程。這種變化就是易,就是道,就是自然規律。
老子《道德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萬物萬法之源,是創造一切的力量,是生命本性,道是陰陽,易為陰陽,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周易.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為道,道字是一個走之旁,加一個首字,首字是頭,是開始,是起點,是從頭從開始,從起點,走之為行走的意思,最簡單的理解道就是從頭開始經過簡易變易不易的過程,就是按著一定的自然規律行走的道理。
所以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包括宏觀的微觀的有形的無形的都有自己運行的規律,這是自然法則,如人的生老病死,有幾人能擺脫呢?這種自然而然的規律就是道就是易。道法自然之理。
說完了《易經》,我們還要繼續說四柱預測,據說八字命理是唐朝的袁天罡李虛中等古圣先賢們根據《周易》,通過自己總結積累,起出是用年月日三柱預測,后到北宋時期,由徐子平等祖先們在三柱論命的基礎上,加進時辰,就變為四柱論命了,這樣就出現了四柱八字命理學了,也稱其為四柱算命術,使八字命理進一步得到完善。后人為了紀念徐子平等先人,而稱其為子平八字算命術。后又經歷了祖先們的自然積累經驗總結,而流傳至今,就是現在的四柱八字命理學的來源。因為其具有很大的準確性,實用性,就成為一個體系,而流傳至今,使老祖宗的八字命理得以發展并且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