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16
每周一案
歡迎大家來到每周一案第115期,今天圖圖將帶大家了解獨活寄生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病案】姜某,女,45歲,2011年3月18日。
【主訴】雙手、雙膝關節腫痛伴晨僵4年,加重2周。
【病史】4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雙手關節、腕關節腫痛,伴晨僵。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4年來經中西醫等多方治療病情雖時有好轉,但逐漸呈進行性加重,每因寒冷潮濕而發作,近10余天關節疼痛明顯加重、且雙膝、踝關節腫痛,晨僵近5個小時。
【初診】雙手近端指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雙膝關節、踝關節腫痛,畏寒喜溫、肢節僵硬屈伸不利,伴腰膝痠軟無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查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血沉正常,ACCP陽性,雙手X線片示:雙手近端指關節間隙變窄,骨質疏松。
【西醫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
【中醫診斷】頑痹
【辨證審機】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風寒濕邪外侵。
【治法】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方藥】獨活寄生湯湯加味
獨活60克 桑寄生30克 茯苓15克 桂枝20克 川芎30克 當歸20克 白芍30克 黨參25克 甘草10克 秦艽30克 細辛5克 杜仲30克 烏梢蛇15克 雷公藤15克。七劑 水煎兩次,分兩次溫服。
【二診】2011年3月25日。服藥后,關節疼痛好轉、仍肢節僵硬屈伸不利,腰膝酸軟無力,舌脈同前,繼以前法,加雞血藤、仙茅、仙靈脾。
獨活60克 桑寄生30克 茯苓15克 桂枝20克 川芎30克 當歸20克 白芍30克 黨參25克 甘草10克 秦艽30克 細辛5克 杜仲30克 雞血藤35克 烏梢蛇15克 雷公藤15克 二仙各20克。三十劑 水煎兩次,分兩次溫服。
【三診】2011年4月25日。服藥一個月后關節疼痛明顯好轉,晨僵時間明顯縮短,無腰膝酸痛,較前明顯有力。舌質同前,脈沉有力。C反應蛋白、血沉正常,前方去雷公藤,加蜂房 獨活60克 桑寄生30克 茯苓15克 桂枝20克 川芎30克 當歸20克 白芍30克 黨參25克 甘草10克 秦艽30克 細辛5克 杜仲30克 雞血藤35克 烏梢蛇15克 蜂房15克 二仙各20克。三十劑水煎兩次,分兩次溫劑服。
【按語】
(素問·五臟生成篇》載:“腎之合骨也”,“骨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腎”。腎虛不能主骨,髓失所養,肝虛不能藏血,營衛失調,氣血不能溫煦、濡養經脈。致生本病,本案選方為治療久痹頑痹而致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腰膝冷痛,肢節屈伸不利,心悸氣短,脈細弱為辨證要點。方中用獨活、桑寄生祛風除濕,養血和營,活絡通痹為主藥;牛膝、杜仲、地黃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為輔藥;川芎、當歸、芍藥補血活血;黨參、茯苓、甘草益氣扶牌,均為佐藥;使氣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風濕;又佐以細辛以搜風治風痹,桂枝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風祛周身風寒濕邪。各藥合用,是為標本兼顧,扶正祛邪之劑。對風寒濕三氣著于筋骨的痹證,為常用有效的方劑。方中加雞血藤、二仙增加其益肝腎、補氣血之功,且可減少雷公藤毒副作用。
●小測試 ●
01
患者的癥狀?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雙手、雙膝關節腫痛伴晨僵4年,加重2周。
02
西醫的診斷結果?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類風濕性關節炎。
03
患者經歷幾次中醫診斷后痊愈?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三次。
<END>
編 輯 | 朱余音
校 對 | 李 悅
主 編 | 翟悉雯
總 編 | 張 偉
(參考書目:選自王學軍主編
《黑龍江省名中醫醫案精選》
科學出版社)